天天看小說

第544章 百家

在後世,人們對於文景之治後,昭宣之治前的這段時間——尤其是漢武大帝在位期間的事,討論最多、關注最多的,無疑是衛青霍去病連戰連捷,北逐胡虜。

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其在位數十年的皇帝生涯中,最值得說道,同時也是唯一挑不出毛病的成就,也正是對外軍事戰略的多次勝利。

但除此之外,漢武大帝在位期間,也還有另外一件‘疑似功績’,是飽受爭議的。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很多人說,百家無需罷黜,本就將亡;

儒術無需獨尊,本就將興。

這個說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華夏文明迎來了一段文化思想高速發展、碰撞的輝煌時代。

及六王畢,四海一,原本爭鳴的諸子百家,卻已是大浪淘沙,十不存一。

——曾幾何時,與墨家平分華夏學術界、輿論界的楊朱學派,在秦一統六國之後,早已消失的影子都看不見。

墨家即便還存在於人世間,也早就不是‘天下諸學,非楊即墨’時期,那令天下人神往的顯學。

雜家、墨家、農家,成了秦統治天下的輔助手段;

原本活躍於天下各地的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都只在秦廷賜予的某個部門,得以保留自己最後的火種。

至於小說家等不入流的學說,更是全然被‘放養’,根本沒人關注。

等始皇駕崩,秦二世而亡,後楚漢相爭,高祖立漢,天下百廢待興,十室九空。

百姓民連肚子都吃不飽,連地都沒力氣種,什麼諸子百家、治國之學,自然大都失去了散播的土壤。

哪怕是聊勝於無的貴族高門,也只有黃老學在內的寥寥幾家,還能在這方興未艾的劉漢王朝,得到一些聊勝於無的市場。

及至高皇帝伐滅異姓諸侯,讓天下真正從戰爭的動盪中解脫出來,真正進入安定祥和的時期,諸子百家在漢家得以留存的部分,也已經非常明確了。

——因漢初無爲而治,與民休息之國策,黃老學爲漢家第一,及唯一顯學,外加執政學派!

漢家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受到黃老學極爲深遠的影響。

金字塔尖是黃老學,往下,便是法家與儒家並立的第二梯隊。

這第二梯隊,看似是僅次於黃老學,但實際上,在漢初卻是沒比小說家、縱橫家等‘在野黨’好到哪裡去。

原因也非常簡單:暴秦剛滅亡,法家作爲暴秦之所以是‘暴’秦的罪魁禍首,仍飽受天下人指摘。

許多人認爲,如果不是法家的嚴苛律法,如果不是李斯搞出來的一系列騷操作,秦壓根兒就不會二世而亡!

正所謂:後事不忘,前事之師也。

爲了從秦的滅亡中吸取教訓,避免和秦一樣二世而亡,漢家自然應該對秦亡的罪魁禍首:法家學說敬而遠之。

法家是‘戴罪之身’,身負‘使秦亡’的罪孽,儒家則簡單多了。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漢皇喜酷吏,獄中多冤死。

一句‘太祖不喜’,就足以使得儒家,在秦亡之後仍久久出不了頭。

上行下效嘛!

上位者喜歡的東西,底下的人自然會逼自己喜歡;

而上位者討厭的東西,底下的人再喜歡,也只能逼自己討厭起來。

黃老顯赫,儒、法蟄伏,其餘百家也都隨著秦亡而漢興,各自走向了衰亡。

農家成了農稼官,成了農業方面的專業人士,卻不再以‘農家’自居,不再堅持學術綱領。

陰陽家分成了觀星官和日者,也就是卜卦兩個分支,都分別成了各自範疇的專業人士,同樣不再具備學派追求。

餘者,諸如雜家、縱橫家、兵家之類,也都隨著歷史長河,而逐漸消弭於風雨之中。

及至文景之治,曾經的諸子百家,事實上已經只剩下黃老,以及儒、法三家,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學派。

而這三方中,黃老學在漢室初,那個百廢待興的特殊歷史時間節點,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隨著漢家從戰火的廢墟中逐漸復甦,黃老學也逐漸顯露出疲態,逐漸走向衰敗。

餘下的儒、法兩家,後者仍舊爲‘亡秦之罪’而掣肘,同時又因爲自身侷限性,而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可以長久穩定發展的道路。

反倒是儒家,在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這個千古第一‘儒黑’駕崩後,不再爲輿論所壓制;

再加上有教無類的學術散播觀念,很快便在人數上,達成了對漢室學術界的壟斷!

當時間來到當今劉榮即立,漢興五十年之後,儒家出身的士子乃至官員,早已經遍及天下各地。

根據長安朝堂的粗略估算,如今漢室,每十個讀書人當中,便有七個是明確的儒家出身!

餘下三個,一人爲黃老,一人爲法或農或兵,最後一個,則是曾學過法、雜等其餘諸學,卻仍在情感上傾向於儒家的‘準儒家’士子。

正所謂,量變引起質變。

儒家在人數上,達成了對漢室學術界的壟斷,自然而然的,就將影響力緩慢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方方面面。

再加上北平文侯張蒼,以及賈誼賈長沙這兩位荀子的徒子徒孫,讓儒家得以加速散播自己的影響力,當時間來到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在位時期時,儒家,實則早已成了氣候。

所以後世人才會說:百家無需罷黜,儒術無需獨尊。

因爲在漢武大帝在位時期,儒家本質上,已經成了華夏文化學術界的唯一巨頭、唯一一個龐然大物。

而其餘百家,則多半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即便是殘存的黃老學和法家,也不過是前者瘦死駱駝比馬大,後者反覆掙扎而不得顯興。

故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其說是主導了華夏學術界、思想界的大一統,倒不如說,是通過天子詔書的方式,承認了‘百家已皆罷,儒術已獨尊’的客觀現實。

當然,這個舉動,也使得原本或蟄伏、或衰弱的諸子百家,從此失去了重新興盛、顯赫於天下的可能。

而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情況則於原本的歷史上稍有不同。

——儒家仍舊如原本的歷史上那般,憑藉一句‘有教無類’,而在漢初短短五十年的時間裡,積累了駭人的人數優勢,並通過量變引起質變,幾乎壟斷了漢家的學術、思想界。

但在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後,漢家似乎又出了一個‘儒黑’天子。早在太子時期,劉榮就總是把‘那些個魯地腐儒’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到先帝晚年,劉榮得以太子監國,更是或刻意,或無意的,再三貶低儒家學說。

以至於劉榮即位後,原本還對未來信心滿滿,甚至覺得已經成爲天下第一顯學的儒家,居然都有些心裡沒底了。

等到劉榮搞出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考舉,儒家更是差點陰溝裡翻船,因報考士子中的儒家士子比例,以及最終被錄取的儒家士子比例,而被天下各學說千夫所指。

要不是劉榮軟硬兼施,迫使儒家放棄了一部分名額,將最終的錄取比例控制在了可接受的範圍,儒家怕是要被天下人——尤其是其餘各學說的唾沫給淹死!

而在那場考舉之後,對於漢家未來的學術思想界,劉榮也已經有了極爲明確、清晰的認知和規劃。

——一家獨大要不得。

絕對的權力,會導致絕對的腐敗;絕對的壟斷,自然也就會導致絕對的貪婪。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壟斷所導致的一潭死水,無論放在哪一層面、哪一範疇,都不大可能結出好果子。

而當今劉榮,從先帝老爺子身上學到的最寶貴、最重要的東西,無疑便是制衡之術。

在先帝年間,由先帝老爺子言傳身教,即位後又親手實踐多年,劉榮早就養成了‘逢人逢事,必先行制衡之道’的習慣。

設立某個職務和部門,劉榮本能的就會想到:要給這個官員找一個死對頭、要給這個部門找一個監察者。

在朝堂之上也是——考慮丞相人選的同時,劉榮本能的會從該人選的死對頭中,考慮亞相御史大夫的人選。

而在學術層面,劉榮想要達成的局面,其實也是制衡二字。

有兩家分庭抗禮,互相拆臺,那就還行;

若有三家三足鼎立,互相掣肘,誰也奈何不了誰,那更是再好不過!

至於未來,究竟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是以封建帝王之身,強行推動第二次‘百家爭鳴’降臨在華夏大地,劉榮還暫時沒想好。

但至少短期內,劉榮並不希望儒家,達成對華夏文化、學術、思想界的壟斷。

還是那句話:流水不腐。

只有適量的外部競爭壓力,才能促進學派的內部整合,以及發展、進步。

沒有外部威脅和競爭壓力,儒家大概率就會像原本的歷史上那般——沒有對手,那就創造對手。

一開始,是儒家內部按照經義,分成詩、書、禮、春秋等諸多流派;

後來覺得不過癮,又進一步細分——一本《春秋》都能分穀梁、公羊、左傳三派。

甚至於,已經被再度細分的《春秋》公羊流派,都要在董仲舒和胡毋生是兄弟倆的主導下,再度細分成‘我注春秋’和‘春秋注我’兩個方向。

於是,另外一種行駛的‘諸子百家爭鳴’形成。

只不過,在這個另類的諸子百家爭鳴當中,儒家並非是‘諸子百家’其中之一,而是總得源頭。

至於紛爭的‘諸子百家’,則是在儒家這個總源頭上,一層層不斷細分出來的儒家各流派。

而且,對於儒家的各個流派,劉榮的感官也不盡相同。

劉榮並非完全的討厭儒家,也並非愛屋及烏,喜歡儒家的每一個流派。

如公羊春秋‘十世之仇猶可復’的大復仇理論,劉榮很喜歡;

但穀梁春秋流派的一些理念,以及魯儒一派關於《禮》的解讀,劉榮則敬謝不敏。

ωωω ¤ttκд n ¤c o

還有《詩》各流派,劉榮說不上喜歡,但也認可其存在的價值。

但顯而易見的是:劉榮不可能一刀一刀,把儒家各分支、流派中,自己不喜歡的部分剔除,只留下自己喜歡的部分。

所以,劉榮只能將儒家看做一個大的整體,並做出儘可能客觀的評價和評估,再按照評估來決定其未來發展走向。

總得來講,對於儒家在先進漢家所能做出的貢獻,劉榮還是相當認可的。

尤其是儒家‘有教無類’的倡導,使得貴族階級對知識的壟斷被打破,是劉榮非常贊同且認可的事。

再有,則是儒家的教化之能,也同樣是劉榮重點關注,並極爲欣賞的特質。

但如何將這些優勢利用好——如何將這些客觀存在的優勢,轉化爲看得見、摸得著,也說得著的,具體的功績,這就需要儒家自己好好思考了。

劉榮當然也能給出一定的指導,通過暗示,來給儒家指明方向。

但本心上,劉榮還是希望儒家能自己想明白,並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原因也很簡單:自己想通,並主動去做的事,和被人提醒,再被動去做的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畫風。

——前者是自己選定的道路,必然會走的無比堅定。

後者,則是別人指的道路,哪怕走上去,也必然會心生疑慮,走一步看三步,小心謹慎,步步爲營。

劉榮還是比較看好儒家的未來的。

尤其是如今漢室,朝堂三公有兩位‘儒生’,朝堂內外公卿有司屬衙,也隨處可見儒家出身的官員。

甚至就連劉榮頒行天下的詔書中,都有儒家經典中的內容,佔據天子詔書中的大段篇幅,以作爲‘引經據典’的部分。

但眼下,劉榮還不需要一個壟斷華夏學術界的儒家,來成爲自己需要頭疼的怪物。

反倒是墨家,劉榮有心想要扶上一把。

只是過去這幾年,劉榮有意無意的扶持,卻讓墨家搞出來了許多大動靜。

弄的劉榮現在,是進也不行、退也不是,實在是有些爲難。

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23章 好好好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347章 蝴蝶效應剛落腳第227章 開戰!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53章 吞金獸!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2章 啊這?啊???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41章 迭代!第135章 奏對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08章 太上皇?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465章 酷吏?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71章 鹽鐵第9章 執棋者第374章 拍板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9章 執棋者第363章 黑土地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21章 大喜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373章 統籌會?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369章 詭寂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睡一覺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0章 有母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430章 人才啊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31章 封禪?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80章 意外
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523章 好好好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347章 蝴蝶效應剛落腳第227章 開戰!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353章 吞金獸!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2章 啊這?啊???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41章 迭代!第135章 奏對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08章 太上皇?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465章 酷吏?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71章 鹽鐵第9章 執棋者第374章 拍板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9章 執棋者第363章 黑土地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421章 大喜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373章 統籌會?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369章 詭寂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睡一覺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0章 有母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430章 人才啊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31章 封禪?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80章 意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汝阳县| 海盐县| 邵阳县| 砚山县| 江北区| 壤塘县| 新丰县| 紫阳县| 阜阳市| 广灵县| 信宜市| 深州市| 平安县| 上栗县| 黑水县| 筠连县| 山阴县| 襄城县| 越西县| 且末县| 桦川县| 定陶县| 苏尼特右旗| 平凉市| 金秀| 应用必备| 建宁县| 平原县| 台前县| 寿光市| 池州市| 宝山区| 盱眙县| 临沧市| 云和县| 集贤县| 响水县| 淳化县| 馆陶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