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1章 迭代!

第441章 迭代!

“丞相桃侯臣劉舍,頓首頓首,昧死百拜!”

當公卿改制方案敲定,關於方案的彙報工作也結束後,下一個議題,自然就是朝堂體系改制後的新人事調動。

而這一議題的開端,便是丞相劉舍再度站出身。

只是這一次,劉舍卻並非是出來做彙報、拿方案。

便見劉捨出身一禮,旋即便低下頭,將手伸入胸前的襟口。

摸到那捲早已擬好,甚至已經再三呈上,卻無一例外被駁回的奏疏,劉捨身形一滯,眉宇間,也不由涌上陣陣悵然。

過了足有十息,劉舍才深吸一口氣,旋即灑然一笑。

將竹簡一把拿出,雙手捧於胸前,再深深一禮。

“臣,乞骸骨以告老……”

沒有預料之中的滿堂皆驚,也沒有朝堂之上,沒有‘新聞’爆出時,都必然會出現的嘈雜交談聲。

幾乎所有人,都將略帶唏噓的複雜目光,投向了劉舍那道故作灑脫、佯裝鎮定,實則卻連背影,都散發著濃烈不捨、惆悵的身影。

——兔死狐悲,固然是其中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也是對過去這四年多時間裡,劉舍這個丞相的工作表示認可。

衆所周知:漢家的丞相,那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從最初,蕭何、曹參、王陵這樣的開國猛人;

到後來,稍遜一籌的陳平、周勃、灌嬰等開國第二梯隊。

再到太宗皇帝在位時期後半段,出了個即有開國元勳身份,又有真材實料,同時還有個‘大學閥’之斜槓身份的張蒼,算是把漢丞相的質量曲線擡了一手。

但張蒼之後,漢家的丞相質量,大體趨勢仍舊是穩步下降,並間歇性直線下降。

——張蒼的繼任者申屠嘉,直到辭官的那一天,都被相當一部分人以‘漢相一代不如一代’的風涼話諷刺;

申屠嘉之後的周亞夫,更是造成漢家丞相質量曲線急轉直下、直線下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到了劉舍——到了當年即將官拜丞相的劉舍,朝堂內外,乃至於民間輿論,更是早已麻木了。

對於劉舍這個丞相,天下人幾乎都在說:完了;

沒救了。

漢家的丞相,從最初的開國元勳、後來的第二梯隊元勳;

再到申屠嘉這樣的準開國元勳、周亞夫這樣的軍功侯二代;

發展到劉舍,已經是連一個幸佞之臣——一個因背叛項羽而得封的項氏後人,都可以染指的了。

當年就是如此風評,大傢伙對劉舍這個丞相的有色眼鏡,那自然是要多深有多深。

平日裡,朝中百官公卿、功侯貴戚之間,關於劉舍‘沐猴而冠’的冷笑話更是一茬接著一茬,愣是沒斷過。

但當今日,劉舍第一次在朝議這樣的正式場合,向劉榮正式乞骸骨時,大傢伙才咂麼過味兒來。

——嘶~

——這幾年,劉舍乾的其實不錯啊?

——有點捨不得是怎麼回事?

回憶一下過去幾年,劉舍在丞相任上具體做了什麼,或許沒人能想起來太具體的事件、事務。

但若是說:過去這幾年,丞相劉舍犯了什麼錯,又或是讓相府運轉不暢、朝堂政令不通?

也同樣沒人能想得起來。

事實上,丞相這個職位,正應了某位孫姓兵法大家的那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說得再貼切一點,便是善治者,無累累政績。

再怎麼說,丞相也終歸不是將軍。

將軍立功,可以斬首萬千級、拓土千百里;

丞相治政,能怎麼立功?

拓荒千百里?

還是人口增長千萬口、百萬戶?

說到底,包括丞相在內——凡是內部治理型職務,都很難保證在出政績的同時不犯錯。

要想出政績,就得搞騷操作;

而騷操作的‘騷’,衆所周知,是有兩種截然相反,一褒一貶的解釋的。

在後世的新時代,爲了順應時代潮流,尤其是爲了民族偉大復興、國家迅速強大,官僚們或許更需要有魄力去做事、有能力去出政績;

但在封建時代——尤其是奉行無爲而治數十年,且仍舊處於‘休養生息就能無限變強’階段的當今漢室,一名官員真正拿得出手的能力,並非是搞騷操作;

而是不犯錯。

就拿有漢以來,最典型的文官代表、內部治理型人才——酇侯蕭何蕭相國舉例。

爲什麼說蕭何,是毋庸置疑的大漢開國第一功臣?

太祖劉邦那張‘開國十八功侯’名單當中,蕭何排名首位,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太祖劉邦後來那句: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句話,奠定了蕭何、張良、韓信三人‘漢初三傑’的歷史地位。

而劉邦對這三個人的評語,給人的感官其實是很不一樣的。

——說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儼然就是個開了天眼的頂級謀士,比諸葛武侯還牛掰!

韓信更沒的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都極其少見的頂級‘帥才’!

但到了蕭何,卻變成了: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

就好像這漢初三傑,張良是外掛級謀士,韓信是史詩級主帥;

而蕭何,就只是個做好了本職工作的相國。

單純以劉邦對這三人的評語爲準,給這三人按牛逼順序排個名的話,第一名或許有爭議——張良韓信,一個謀士一個帥才,半斤八兩;

但蕭何明顯遜色於這二人,卻是一目瞭然的事實。

然而事實卻是:在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看來,無論是運籌帷幄的謀聖張良,還是戰無不勝的兵仙韓信,都不足以撼動蕭何‘開國第一功侯’的超然地位。

爲什麼?

原因就在於:對於丞相而言,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天大的難題;

只要做好,那就是毋庸置疑的首功。

說白了,在劉邦發家的過程中,謀聖張良要考慮的,是漢軍總體戰略方向。

難歸難,但張良至少只需要關心這一件事。

同理——兵仙韓信需要考慮的,也只有打仗這一件事。

百戰百勝確實很難,尤其還是數十上百萬人這種數量級的大兵團指揮,更是難上加難;

但韓信也同樣不需要分心,只需專心這一件事,即‘如何打勝仗’即可。

反觀蕭何。

又是‘撫百姓’,又是‘給饋餉’,聽著好像是但凡是個像樣的文官,就都能幹好的工作。

但事實卻是:除了張良負責的總體戰略、韓信負責的軍事指揮,其餘的所有事,蕭何幾乎都要扛起來。

——纔剛打下來的大後方關中,蕭何即要鎮壓,也要安撫;

即要掃蕩流寇餘孽,也要安撫百姓民。

於此同時,還要盡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恢復社會穩定,以勸耕勸農,從而爲前線供給糧草輜重。

被劉邦送回大後方的太子劉盈,以及諸將帥、功侯的家眷子弟,蕭何要管;

朝堂內外大大小小狗屁倒竈的事兒,蕭何要管。

國祚將立,開國前的人心安撫、爭取,以及法律、體制建設,蕭何也要管。

甚至於,蕭何還要在百廢待興——先後被兩場戰爭打成廢墟的關中地區,一邊進行戰後重建,一邊恢復社會秩序,再一邊收繳稅賦供給前線;

乃至於,還要另外招募兵丁將勇,爲彭城之戰,敗光諸侯五十六萬聯軍的太祖劉邦擦屁股。

以最形象的形容方式來說:張良運籌帷幄,韓信百戰百勝,都相當於讓一個數學天才,專心致志去做一道史詩級數學難題。

而蕭何要做的,則是成千上萬道,且每做完一道就會立刻多出三道、永遠都做不完的無數道普通題目。

張良、韓信,固然各自答對了一道史詩級難題;

而蕭何,卻是在數量級達到正無窮的無數道普通題上,交出了‘全對’的滿分答卷。

這,就是蕭何‘大漢開國第一功侯’的堅實基礎;

同時,也是漢丞相最標準的模板。

——你可以爲相半生,卻沒有哪怕一件拿得出手的政績;

你可以,也最好一輩子都不要搞騷操作;

但你一定要少犯錯,最好別犯錯。

犯的錯太多,那你就是不行。

犯的錯不多,那你就中規中矩;

犯的錯少,那你就是賢相了。

至於不犯錯?

OK,你就是第二個蕭何!

沒辦法。

——封建時代的丞相,哪怕不主動去做什麼,也依舊有無數事務,等著丞相去被動處理。

處理得當,甚至是‘大部分處理得當’,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故而此刻,回想起劉舍過去這幾年的丞相生涯,大傢伙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劉舍這個丞相,哪怕不考慮其‘幸佞之臣’的斜槓身份,把他當做一個正常渠道上去的丞相,他也做的相當不錯。

雖然爲相只有四年,但你要知道這四年,是自有漢以來,漢家內外戰略處境、內部體系體制改革最劇烈,也最頻繁的四年!

先是吳楚七國之亂的平定,讓漢家基本解決的宗親諸侯尾大不掉、割據地方之患!

而後是當今劉榮太子監國,以及後來先帝駕崩、當今即立——這一整個政權交接的過程。

再就是先帝的後事,菜鳥新君劉榮與東宮之政,以及先帝屍骨未寒,便先後爆發的漢匈北地之戰、河套-馬邑之戰!

短短四年時間,漢家遭遇的變化遍及內外、軍政、君臣、兩宮;

且在此期間,劉榮還一直在不斷地搞騷操作……

便這般掰著指頭算下來,衆人驚訝的發現:劉舍這四年的丞相任期,綜合水平縱觀漢家有漢以來,居然也數得上號!

同一年內的兩場對外戰爭,一次政權交接,先後兩代帝王與東宮太后之爭,外加不下於五指之數的內部重大變動次數,都發生在劉舍擔任丞相後的這四年。

你要說在這些事情上,劉舍做了什麼?

劉舍做了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劉舍的存在,讓大傢伙根本就沒感覺到這些事,爲朝堂內外帶來了什麼影響、引發了什麼不穩定因素,又或是造成了不受控制的混亂。

——大家壓根兒就沒感覺!

就像是一座農家小院,在幾年時間裡先後被豺、狼、虎、豹等猛獸光臨。

但從始至終,這個農院都沒有出事;

住在農院裡的這家人,都只知道有這些野獸來過,卻連恐懼、擔憂的情緒都不曾有過。

那麼,請問這個農院的看門狗,是個什麼段位?

你能說這個看門狗啥也沒做,就僅僅只是拴著鏈子趴在狗窩前,而不是跳出院牆,去和豺狼虎豹們廝殺搏鬥嗎?

同樣的道理。

劉舍爲相這四年,做了什麼、沒做什麼,說不清;

但你只需要知道:在這四年,發生了這麼多事,長安朝堂卻依舊有條不紊,半點沒有受到影響。

這就夠了。

這,就是太祖劉邦評價蕭何的言辭中,最具含金量的‘鎮國家’三個字最直觀的體現。

你別管他是怎麼鎮的;

甚至都別去管他到底鎮沒鎮!

因爲他的存在,所以沒出事兒,這就夠了……

“桃侯……”

“當真打定主意了?”

畢竟也不是劉舍第一次,明確向自己表示想退休養老了;

劉榮固然不捨,卻也沒有直接開口拒絕,而是誠懇的追問起劉舍的真實想法。

——劉舍這個丞相用著有多順手,沒人比劉榮更清楚。

要知道劉舍爲相這四年多,恰好就是劉榮太子監國,正式掌權至今的時間。

可以說,劉舍做了四年丞相,劉榮掌了四年大權——君臣二人,都是彼此唯一的合作對象。

劉舍沒給其他漢天子做過丞相;

劉榮,也不曾擁有過其他的丞相。

對於劉舍這個丞相,劉榮固然是一百個滿意。

在某種程度上,劉榮甚至覺得劉舍這個丞相,可能比蕭何、曹參,亦或是王陵、張蒼那樣的‘千古名相’,用著都還要更順手一些。

畢竟過去這四年,是劉榮絕對意義上的菜鳥期。

劉舍,幾乎是菜鳥期的劉榮,最理想的丞相了。

但劉榮也清楚:就算劉榮的到來,依舊無法改變劉漢總共四百年的王朝壽命;

就算一個丞相再好,也不可能真的被漢室用三百多年。

總要向前看。

劉舍老了,該退了;

而隨著丞相告老,以及三公九卿體制改革,接踵而至的,便是漢家時隔九年後,又一次大規模的——遍佈大半個朝堂規模的官僚迭代……

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05章 羽林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63章 黑土地第434章 還行吧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40章 驗金石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88章 駭人!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491章 捷報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86章 絞肉機?第246章 廟算第528章 單于庭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50章 單于庭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88章 藍圖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沒寫完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17章 上林宴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5章 漢少府第320章 衛青第81章 天下皆反?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回家晚了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
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05章 羽林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63章 黑土地第434章 還行吧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340章 驗金石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88章 駭人!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491章 捷報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86章 絞肉機?第246章 廟算第528章 單于庭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50章 單于庭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388章 藍圖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沒寫完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17章 上林宴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5章 漢少府第320章 衛青第81章 天下皆反?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回家晚了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南雄市| 荃湾区| 东兴市| 双城市| 兴海县| 长治市| 浦城县| 沂水县| 毕节市| 泸溪县| 奉节县| 汉源县| 独山县| 南华县| 江津市| 平远县| 宿州市| 南岸区| 南充市| 东莞市| 莆田市| 濉溪县| 化德县| 古浪县| 册亨县| 青岛市| 岚皋县| 邵阳县| 商水县| 崇礼县| 甘洛县| 连江县| 区。| 广水市| 南皮县| 夏邑县| 河津市| 仁化县| 类乌齐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