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0章 田叔好膽!

第180章 田叔好膽!

天子啓走了。

足足準備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早就該從長安城未央宮啓程,將天子啓移駕到甘泉宮的天子滷薄,總算如願踏上了前往甘泉宮的路。

——臨走前,天子啓留的期限,是‘秋收前後折返長安’。

算算日子,前後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

一來,天子啓可以藉著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好生調養一下;

縱使身體狀況已經糟糕到了藥石不靈的地步,也起碼能緩上一口氣,在飛速流逝的壽命餘額上,稍踩上一腳剎車。

二來,太子奉天子詔諭,從旁輔佐內史平抑糧價一事,最後的結果,便大抵是在秋收前後——尤其是秋收後見真章。

天子啓選擇這麼一個微妙的時間節點,來作爲自己重返長安的日子,箇中意味,也頗值得朝堂內外細細咂麼。

——天子啓,恐怕還是對太子榮,多少有些不放心。

將返程的日子定在秋收前後,顯然是做好了收拾殘局、給太子榮擦屁股的心理準備。

老爺子的這層意圖,自然也難逃劉榮的火眼金睛。

只是在老爺子起駕離京之後,劉榮很快便進入腳不沾地的忙碌狀態,已然沒工夫爲老爺子的不信任發牢騷了……

·

·

·

·

“這邊,快搬過來!”

“去趟內帑,讓少府再放五萬石糧食出來!”

“——藍田的消息送到沒有?”

“派去新豐的驛騎怎麼還沒回來?!”

“再派兩批!”

“今日日落之前,必須拿回新豐的消息!!!”

長安城,太子宮正門之外。

正在發生著的一幕,或許會讓後世人大跌眼鏡。

——堂堂大漢太子劉榮,居然在自己的太子宮正大門外,像一個賈人般,售賣著少府內帑放出來的糧食。

主要是粟。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麥粒還無法研磨成粉、製成麪食,水稻產量又實在有些感人的古老時代,絕大多數華夏之民,都是以粟來作爲主糧。

更好的糧食也有;

如高粱米,或是從南方百越之地跋山涉水,運到長安的稻米,卻並非尋常百姓所能奢望,而是貴族高門的專屬。

更差的自然也有;

如雜糧、糧粒外殼,又或是脫粒去殼之後,直接蒸來食用的麥粒飯,都是底層羣衆不願提及,非災年不願吃入口中的‘劣糧’。

優先考慮到產量,再一定程度上考慮到口感和營養價值之後,華夏文明早在幾百年前,便將粟,定爲了民間底層百姓的主糧。

而今天,是天子啓離開長安,移駕甘泉宮後的整整第二十日;

也是太子榮,在太子宮外親臨現場,親自售糧的第十七日……

“呼~”

“大、大哥;”

“呼哧……”

“他田內、內史……呼哧……”

“真就、就這般,做了甩手掌櫃?”

“呼哧呼哧……”

正忙著調度少府官佐,耳邊傳來七弟:常山王劉彭祖滿是怨懟的牢騷聲,本就忙的腳下拌蒜的劉榮,只本能的皺起了眉頭。

循聲望去,見到這位異母弟——漢家的常山王,此刻卻是疲憊不堪的將肩上糧袋丟在地上,衣衫襤褸、滿頭大汗,儼然一副力奴的模樣,劉榮纔剛生出的些許暴躁,也隨之被一股不忍所取代。

將手裡的賬簿顛了顛,終還是重重呼出一口氣,將賬簿交給身旁的太子家令:南皮侯竇彭祖;

一邊擦汗一邊走上前,俯腰‘嘿喲’一聲,便將那袋被七弟劉彭祖丟在地上的糧袋扛上肩,走到約莫二十步外的簡易售糧棚,將糧袋卸下。

直起身,滿是疲憊的再呼出一口濁氣,一邊擡起衣袖擦汗,一邊對身旁跟上來的七弟咧嘴一笑。

“來,坐下歇歇。”

“——左右內帑送來的糧食,也就是這麼些了。”

“等新的糧食送來,我兄弟衆人,便又要忙的話都顧不上說、水都顧不上喝。”

劉榮此言一出,劉彭祖只如蒙大赦般,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劉榮斜後方——太子宮正門前的石階之上。

有了帶頭的,其餘衆兄弟,如河間王劉德、臨江王劉淤,以及中山王劉勝,也都依次在石階上坐下身。

葵五倒是沒敢坐下去,卻也累的氣喘吁吁,小跑到劉榮身旁,也終是扛不住這繁重的體力活,雙手手掌撐上膝蓋,大口大口呼起了粗氣。

在宮門外十幾步的位置,少府的官佐、官奴,以及內史派來的衙役們,依舊在磨磨蹭蹭的搬運著糧袋。

卻根本沒人因劉榮衆人‘偷懶’,而生出絲毫不愉。

——已經很不錯了~

就劉榮這些個公子哥——個個都是當今公子,又是太子儲君,又是宗親諸侯的,願意親自上手搬糧食,哪怕只是象徵性的搬一袋,都已經很了不起了。

更何況今日,劉榮領銜的當今衆公子,可是和在場的每一個人一樣,從頭到尾都沒有歇息片刻。

“呼~”

“若是老五在,我兄弟衆人,當也能輕鬆些?”

坐下身,下意識開口道出一語,中山王劉勝的目光,便落在了劉榮身旁的葵五身上。

眼看著這位被坊間譽爲‘閹虎’的寺人,分明長著八尺多將近九尺的大高個,看一眼都讓人心下發顫的虎背熊腰,此刻卻彎腰扶膝大口喘氣,劉勝只當即僵笑兩聲,便尷尬的移開了目光。

——閹虎都這樣了,就算那位十五歲便掛印出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江都王在場,怕也不會比這閹虎葵五好到哪裡去。

聽出弟弟語氣中的抱怨,老七劉彭祖本能的擡起手,安撫的在弟弟肩上拍了拍;

只是片刻之後,劉彭祖自己心中積攢的怒火,便化作了又一句:“內史田叔,當真好膽!”

“派了百八十個內史衙役,愣是再沒過問大哥這邊的事。”

“——真就仗著父皇不在長安,便不把我兄弟衆人當宗親諸侯?”

“哼!”

“等父皇折返長安,看寡人不參的他滿地找牙!”

顯而易見,常山王劉彭祖滿懷怨懟,又根本不敢把賬算在大哥劉榮的頭上,便把自己經受的勞苦,都歸咎到了‘置身事外’的內史田叔身上。

至於劉彭祖那句‘必參的他滿地找牙’,在旁人聽來或許沒什麼;

但傳入劉榮耳中,卻是這位常山王殿下,最具殺傷力的一條特殊技能了。

根據劉榮的‘天眼’,這位歷史上的孝景皇帝第七子,最初獲封爲廣川王,過了幾年後,又被移封爲趙王。

衆所周知:趙國,是漢家公認的‘宗親冢’,凡是做了趙王的大漢宗親,無論是獲封還是移封,都鮮少能得善終。

結果劉彭祖這個歷史上趙敬肅王,非但在趙王王位之上,安安穩穩坐到了七十四歲——坐到了壽終正寢的那一天,還在這長達六十多年的宗親諸侯生涯中,達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

相傳,趙敬肅王劉彭祖在位期間,邯鄲城的趙王宮每隔一年半載,便會擡出一具屍體。

這具屍體,要麼是趙國相,要麼是趙內史、趙中尉——最次,也都是二千石級別的重臣。

劉彭祖爲趙王近六十年,趙國先後死了足足四十多位國相,以及同等數量的內史、中尉;

至於死在劉彭祖手中的趙國二千石,更是多的不計其數。

如此‘猖狂’的殘殺國中大臣,就算漢家再怎麼腐朽,也不至於容忍這麼一位殘虐無道的宗親諸侯,到如此駭人聽聞的程度?

——還真不是!

人家‘殘殺’國中大臣,愣是沒有哪怕一例,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

要麼是禍從口出,說了不該說的話;

要麼是舉止不檢點,做了不該做的事。總而言之,凡是死在這位趙敬肅王刀下的國相、中尉、內史及二千石——至少在理論上,無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罪有應得’。

以至於前後將近六十年的時間,無論是如今的天子啓、歷史上的漢景帝,還是後來的漢武大帝劉徹,明明知道趙國有古怪、趙國死的重臣二千石太多太蹊蹺,也始終拿不住劉彭祖的把柄。

在這個前提下,劉彭祖說要參的內史田叔生活不能自理,其餘兄弟衆人或許會一笑而過,根本不把劉彭祖這‘無能狂怒’當回事;

但劉榮卻是心下一凜,原本不打算透露的內情,也不得不說出口來,以保全田叔的性命。

——劉榮很確定:如果劉彭祖真要參,那田叔不說是被參的滿地找牙、生活不能自理,也起碼要會被劉彭祖折磨掉一層皮!

畢竟在原本的歷史時間線,這位趙敬肅王殿下,便是以‘爲人巧佞,持詭辯傷人’聞名,甚至是垂名青史的……

“不讓內史干涉,是孤專門向田內史請求過後,才得以成行的事。”

“——孤與內史商定:先由孤這方太子宮,獨自試試看;”

“看能不能把平抑糧價一事辦妥,順帶讓田內史抽出空來,處理一下內史屬衙堆積的政務。”

“若孤能獨自辦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孤獨攬此功,內史也可以全心處理政務,爭取早日讓內史恢復正常運轉。”

“若孤辦不妥,內史則再酌情介入,也總能在那之前,抽出一點時間處理政務。”

語帶安撫的道出自己和田叔達成的默契,劉榮又拍了拍七弟劉彭祖的肩頭,又向九弟劉勝遞去一個安撫的目光,纔算是將這兩個異母弟的情緒安撫了下去。

——兄弟倆都是聰明人,不會不知道今日此番作爲,能爲自己帶來包括但不限於聲譽、名望,以及‘太子長兄的認可’等諸多隱藏福利。

本就是累極了發幾聲牢騷,有劉榮如此安撫一番,自便也消了氣,趁著這難得的閒暇休息起來。

至於一母同胞的兩個弟弟:老二劉德、老三劉淤,劉榮卻是連安撫都不必。

兄弟三人一母同胞,天生就在同一政治陣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任何對劉榮有利——甚至是任何一件劉榮認爲能做、該做的事,便也同樣是兄弟二人當仁不讓的職責。

安撫過弟弟們的情緒,又灌下一大口涼水,將炎炎夏日帶來的炙熱驅散些,劉榮便疲憊的將雙手小臂撐在膝蓋之上,稍低著頭,‘虎視眈眈’的望向不遠處,仍在不斷賣出粟米的售糧棚。

“自父皇移駕甘泉,內帑先後已經調了上百萬石糧食,以供孤平抑糧價。”

“——短短十七日的時間,上百萬石糧食,已近乎盡數售罄。”

“雖然內帑依舊能源源不斷的放出糧食,但這其中透出的古怪,弟弟們不至於看不明白。”

太子長兄陰森森一語,兄弟衆人當即心下一凜。

只片刻之後,劉德、劉勝、劉彭祖三人依序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面容嚴峻的緩緩點下頭。

“是極。”

“——長安民不過二十萬,便是有城外之民‘慕名而來’,專門入城買平價糧,也至多不過五十萬人。”

“五十萬人,半個月的時間,有五十萬石糧食的口糧,就已足以果腹。”

“但過去這十七天,太子宮外的售糧棚,先後賣出了足足七十多萬石糧食,卻依舊有百姓民源源不斷的前來買糧……”

老二劉德若有所思的止住話頭,便見老九劉勝自然地將話頭接過。

“按理來說,關中今年糧價不穩,百姓恐慌之下,趁著有平價糧多買一些、多囤一些,倒也無可厚非。”

“但就算是這樣,也絕對不至於到如此地步。”

“——畢竟大哥這邊的平價糧,僅僅只是爲了平抑糧價,而調內帑存糧拋售。”

“內帑的平價糧,本不該成爲關中百姓的主要口糧來源——那些於秋後屯糧於百姓之手,並在之後一年裡徐徐賣糧的糧商,才應該承擔起關中百姓的日常口糧。”

“但看眼下的狀況,就好似整個關中——至少是長安附近,除了大哥從內帑調的平價糧之外,就再也沒有了第二個可供百姓買糧的地方。”

“甚至就連大哥賣出的糧食,也已經隱隱超出了百姓正常的口糧消耗……”

除了三公子:臨江王劉淤殿下之外,在場的其餘兄弟四人,都是毋庸置疑的聰明人;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就算‘純善’如臨江王劉淤,也終於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了。

“有人在吃下大哥的糧食!”

“是想把大哥的平價糧全部吃下,等大哥無糧可賣,便可囤積居奇,對百姓予取予求!”

經過老二劉德不遺餘力的培養,或者說是‘智商共享’,臨江王劉淤的人設,可謂是愈發不穩了。

但眼下,劉榮卻顧不上對三弟劉淤的長足進步表達認可,只沉著臉緩緩點下頭。

“敢打少府平價糧的注意,那背後之人,必定是明確知曉少府的底細。”

“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縱是再怎般財大氣粗、權勢滔天,也絕不會有人膽敢如此這般。”

“——少府給我透的底,是此番平抑糧價,內帑最多隻能調五百萬石糧食,以作爲穩定糧價的平價糧。”

“如果五百萬石平價糧賣出,關中糧價卻還是無法平抑下去,那,就不單單是孤和內史,要吃父皇掛落的問題;”

“而是今年秋後開始,一直到明年秋收——甚至是未來幾年,關中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乃至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

嘴上如是說著,劉榮的目光卻陰惻惻望向不遠處,依舊在‘迎來往送’的售糧棚,片刻都不願將目光挪開。

良久,終還是不得不將目光收回,漫無目的的看向腳下的石階,陷入了短暫的思緒之中。

五百萬石,都還是劉榮往多了說的。

——岑邁給劉榮畫的線,是三百萬石。

只要三百萬石平價糧甩出去,劉榮此番平抑糧價的成敗,便會立即見分曉。

若糧價平抑下去了,那後續二百萬石可有可無,可賣可不賣;

若平抑不下去,那就算是再補上二百萬石,也大概率是揚湯止沸。

還有一點,是劉榮沒說,也不方便說給弟弟們聽得。

——三百萬石平價糧,不單是岑邁給劉榮畫的後勤補給紅線,也同樣是天子啓的紅線。

如果劉榮不能憑藉這三百萬石平價糧,讓關中的糧食市場趨於穩定——至少是出現穩定的徵兆,那天子啓,就大概率要親自下場了。

交代給太子的事,最終卻由天子親自下場解決,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這件事,太子,辦砸了……

“藍田的消息送回來了。”

兄弟衆人正思慮之間,劉榮冷不丁一語,惹得兄弟衆人又是齊齊一皺眉。

都不需要劉榮念出手中,那紙絹布上所記錄的內容——但就是劉榮那陰沉冰冷的語調,便足矣讓兄弟衆人,大致知道發生了什麼。

“藍田民不足五萬,更有兩萬餘軍戶、軍屬。”

“即便是按照一個月的口糧來算,藍田也至多隻需糧食六萬石。”

“然,過去半月,藍田售內帑平價糧,逾八萬石。”

···

“藍田如此,還是因爲距離長安不遠,且有軍隊駐紮。”

“長安如此,更是由於皇城腳下,那些人不敢太過放肆。”

“但等新豐的消息送到,只怕我兄弟衆人,纔是要真的‘大開眼界’了……”

第363章 黑土地第61章 陛下!第522章 漲工資!第221章 老兵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05章 羽林第315章 活該!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479章 冰雕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40章 冬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90章 變天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4章 真打呀?!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99章 十日?!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529章 草原劇變晚點更第381章 洗牌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34章 草原王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85章 五月蹛林回家晚了告假第311章 幽冥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49章 戰鼓擂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480章 意外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21章 大喜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20章 洗腦?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520章 洗腦?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46章 廟算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531章 封禪?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87章 僵持第315章 活該!第406章 傻了吧?
第363章 黑土地第61章 陛下!第522章 漲工資!第221章 老兵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05章 羽林第315章 活該!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479章 冰雕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540章 冬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490章 變天了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4章 真打呀?!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99章 十日?!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529章 草原劇變晚點更第381章 洗牌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334章 草原王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385章 五月蹛林回家晚了告假第311章 幽冥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449章 戰鼓擂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480章 意外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21章 大喜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520章 洗腦?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520章 洗腦?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46章 廟算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531章 封禪?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487章 僵持第315章 活該!第406章 傻了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策勒县| 满洲里市| 固阳县| 铜川市| 亚东县| 梓潼县| 上林县| 正蓝旗| 泰和县| 天峻县| 南宁市| 封开县| 元谋县| 靖宇县| 武强县| 瑞金市| 宣化县| 信阳市| 囊谦县| 金坛市| 如东县| 宜兰县| 闽清县| 洱源县| 宝坻区| 崇信县| 柞水县| 蒲城县| 合阳县| 苗栗县| 大竹县| 定安县| 分宜县| 闵行区| 巴彦淖尔市| 石城县| 杨浦区| 法库县| 惠来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