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5章 五月蹛林

時值五月盛夏。

在長安,劉榮忙著頭疼朝堂體制改革,尤其是牽連甚深的少府改制。

但在萬千裡外的草原,位於幕南的匈奴政治中心:龍城,匈奴單于軍臣,卻在頭疼另一個更加迫切的問題。

而相較於此刻,軍臣所頭疼的問題,劉榮所頭疼的朝堂體制改革,實在是頗有些‘幸福的煩惱’的意味。

——劉榮頭疼的,是怎麼讓漢家變得更好;

而軍臣頭疼的,是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不讓大匈奴帝國變得更差……

“今年的蹛林大會……”

“唉……”

如是想著,軍臣目光黯淡的望向身前不遠處,正在進行著的蹛林大會比武項目。

和往年一樣,還是騎術、箭術、摔跤、騎射、騎砍所組成的老一套。

但和往年明顯有些不同的是:今年的蹛林大會,無論是哪個項目,都和往年完全沒得比。

作爲觀衆,圍觀的牧民們自然是興致缺缺,遺憾的咂麼著嘴;

但作爲匈奴帝國的核心人物,軍臣不可能不知道,今年的蹛林大會,究竟爲何會變成這般模樣。

“往年的蹛林大會,呼延氏想來是人才濟濟,勇士輩出;”

“尤其是摔跤、騎砍,向來都是呼延氏引以爲傲的絕技吧?”

“嗯?”

越看越覺得憋悶,軍臣終於還是沒忍住,語帶不滿的質問起身旁不遠處,按順位落座於主位右側第四席的右大當戶:呼延賀。

和華夏文明主位坐北朝南,客分東西兩席——客對座、主居中的座次排列方式不同;

匈奴人,或者說是遊牧民族的宴席、聚會座次,大體呈現一個‘雁形’。

主位仍居中,客座卻並非分而對座於兩側,而是像大雁的翅膀一樣,於主位兩側歇著向兩邊延伸。

此刻,坐在這片露天會場的主位之上者,自然是匈奴單于:攣鞮軍臣。

軍臣兩側,則是按照身份地位高低,以‘地位越高,距離單于越近’的原則排座次。

——軍臣左側,是匈奴‘第一太子’,軍臣唯一健在的子嗣,左賢王:攣鞮於單。

於單是軍臣的幼子,如今不過五六歲的年紀。

按照草原上的規矩,於單如今連騎馬駒的資格都沒有,只能通過騎羊羔,來磨練自己的騎術。

在草原上,嘲笑某個男性年紀小、沒長大,就會用‘騎羊羔的娃娃’這樣的說辭。

類似於中原的黃毛小兒之類。

而軍臣右側,自然是與左賢王於單對應的匈奴‘第二太子’,軍臣唯一健在的弟弟/堂弟,右賢王:攣鞮伊稚斜。

相比起年幼懵懂,似乎還不明白自己身份的於單,伊稚斜無疑是正值壯年。

尤其此刻,正值每年五月的蹛林大會,會場位於龍城附近,毋庸置疑的幕南腹地。

在自己的地盤上,坐在現單于身邊,以右賢王的身份參加蹛林大會,伊稚斜可謂是雲淡風輕,遊刃有餘。

再往下,也依舊是嚴格按照匈奴單于庭的組織結構——軍臣左側,自左賢王於單以下,分別是左谷蠡王、左大將、左大當戶;

右側,自右賢王伊稚斜以下,分別是右谷蠡王、右大將、右大當戶。

衆所周知,這八人,便是匈奴雙頭鷹政策下的‘八柱’。

其中,左、右谷蠡王同樣是攣鞮氏王族,卻並非軍臣這一脈,而是旁支出身的德高望重者。

當單于故去,左、右賢王又同時出現意外時,左、右谷蠡王就會作爲‘替補太子’,繼承單于之位,以免大位落於外人——即攣鞮氏王族以外的人手中。

左、右大將以及左、右大當戶,則由匈奴四大氏族世襲。

而呼延氏,便是匈奴四大氏族中,世襲右大當戶一職的那一個。

按理來說,像蹛林大會這種政治意義雖然重大,但整體氛圍偏向娛樂的政治活動,單于與某位八柱之一交談,並不會引起旁人的關注。

但此刻,隨著軍臣一聲毫不掩飾的質問響起,軍臣左右兩側的二三十號人,都紛紛將目光投向軍臣的質問對象:現任右大當戶,當代呼延氏頭人,呼延賀。

至於呼延賀被質問——尤其還是被單于,在蹛林大會之上,大庭廣衆之下質問的原因,大傢伙心裡也有個大概的猜測。

“呼延氏的那小子,實在是……”

“唉,也怪不得那小子;”

“就這差事,換做是誰,恐怕都無法做的比那小子更好了……”

一時間,一道道灼熱的目光落在身上,還有一聲聲低微的竊竊私語聲傳到耳邊,搞得呼延賀都有些臉頰發燙,老臉當即就有些掛不住了。

呼延賀當然知道,軍臣這沒由來的邪火究竟爲何。

——之所以對今年,各部在蹛林大會上的表現感到不滿,自然是因爲在河套-馬邑之戰後,草原各部對單于庭都生出了些別樣的情緒。

雖然談不上離心離德,從此聽調不聽宣,更或是直接脫離、反叛;

但還想讓各部和往年一樣,在蹛林大會上派出最出色的勇士,以供單于庭充實本部武裝,顯然也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對此,軍臣當然是瞭然於胸。

而在明知緣由,且無法將此事擺上明面的前提下,軍臣之所以要拿呼延賀開刀,原因更是直白到根本不需要思考。

因爲幾個月前,匈奴單于庭派出了使者,去和漢人的小皇帝,商討再結盟約的事宜。

而使團正使,恰恰是呼延賀最出色的兒子(也可能是侄子),呼延部族基本公認的下一代頭人:呼延且當。

單從結果上來看,呼延且當此番出使,事兒辦的顯然算不上有多漂亮。

尤其是在草原遊牧之民清奇的腦回路下,呼延且當沒有完成單于庭的囑託,沒有和漢人達成讓單于庭滿意的盟約,那就是辜負了單于庭的信任!

最倒黴的是:呼延且當,是自從匈奴部統一草原以來,第一位以戰敗國一方的身份,出使漢家的匈奴使節。

——過去的匈奴使節,都是帶著軍事勝利,趾高氣昂的去漢人的地界耀武揚威,猛敲竹槓;

往後的匈奴使節,或許會是帶著軍事失利,低三下四的去求漢人停手,給遊牧之民一點活路。

呼延且當尷尬的點,就在於呼延且當出使的時機,剛好卡在了這兩個‘大時代’之間。

河套-馬邑戰役的失利,尤其是河套的丟失,讓匈奴人不再具有對漢人的絕對軍事優勢,自更無法支撐起匈奴使團跑到漢人的地方,耀武揚威的許願;

只是戰爭雖然失利了,但草原上卻根本沒有多少人認識到:河套-馬邑戰役,是漢匈雙邊戰略關係的重要轉折。

許多人——包括單于庭的大部分貴族,都固執的認爲:河套-馬邑戰役,不過就是一場意外。

在那之前,漢人從來都無法戰勝大匈奴,從此往後,漢人也同樣無法再次戰勝大匈奴的勇士。

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爲:漢人對待匈奴使者,就該是過去,那副予取予求,生怕惹怒的卑賤態度。

或許在將來,再來幾場連續的戰爭失利,纔會讓草魚上的遊牧之民反應過來:漢人,好像沒那麼好拿捏了;

反倒是我大匈奴,淪落到被漢人拿捏的地步了。

但現在,在僅僅一場被歸結爲‘意外’的河套-馬邑戰役失利過後,根本沒人覺得攻守易型,漢匈雙方地位互換;

自然,更沒有人會覺得匈奴使團去了漢人的地盤,會變得舉步維艱,甚至都無法拒絕漢人的條件。

或許有人知道;

比如單于軍臣,右賢王伊稚斜,以及極個別‘有識之士’。

但他們不會承認的。

他們不會承認呼延且當此番出使,完全是被戰爭結果所拖累,根本沒有操作空間。

他們只會說:我強大的大匈奴,怎麼就出了你這麼個軟弱無能的使節?

明白這些內因外有,呼延賀再回憶起方纔,軍臣對自己發起的那聲質問,自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今年蹛林大會,各部都是出工不出力,單于庭本部根本挑不出幾個看得上眼的勇士,軍臣自然會惱火;

尤其是各部族的這一舉動,背後說透露出的政治意圖,更是讓軍臣感到煩悶。

而呼延賀,先是兒子出使漢人的地界‘犯了錯’,後又參與到了此番,各部在蹛林大會藏拙的事件當中。

也就難怪軍臣,偏要拿呼延賀的呼延氏開刀了。

作爲老派的匈奴貴族,尤其還是四大氏族之一的部族頭人、當代八柱之一,呼延賀自然忍受不了這樣的羞辱。

但身份、地位的差距——尤其是硬實力的差距擺在那裡,饒是再怎麼不服,呼延賀也只能強壓下怒火,右手扶於胸前,對軍臣微一彎腰,甕聲甕氣道:“呼延氏的勇士,從來都沒有變。”

“變的,是其他部族的勇士們。”

“其他部族的勇士更爲強大了,我呼延氏的勇士,卻因過去的強大而驕傲、自滿。”

“——我總是教訓他們:不能因爲足夠強大而自滿,應該努力變得更爲強大。”

“今年的蹛林大會,是給他們的一個教訓。”

“我想,從今天開始,我呼延氏的勇士們,也應該明白漢人那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了……”

如是一番話說出口,呼延賀卻是心中憋悶更甚,當即端起面前的金碗,灌下了一口酸澀的馬奶酒。

酸酒下肚,又重重吐出一口濁氣,呼延賀的目光,便自然而然的望向軍臣身旁,正手持小匕,品嚐著烤羊肉的右賢王伊稚斜。

作爲八柱當中的右四柱之首,右賢王天然具備著維護嫡系,即右谷蠡王、右大將、右大當戶及其背後勢力的義務。

故而此刻,呼延賀看向伊稚斜的眼神,便等同於在提醒伊稚斜:大哥,你小弟我受欺負了!

呼延賀投降伊稚斜的眼神,軍臣自然是盡收眼底。

呼延賀那比漢人還要奸詐的說辭,更是讓軍臣感到怒火中燒。

可偏偏,軍臣又發作不得。

——四大氏族,是匈奴單于庭至關重要的根基。

早在冒頓單于時,攣鞮氏便已經意識到:單靠一個攣鞮氏王族,以及原匈奴本部,是無法完全統治萬里草原的。

於是,爲了更好的統治草原,冒頓單于搞出來的四儲八柱、四大氏族爲核心的單于庭核心權力體系;

並在此之外,還搞出了遊離於八柱之外的十六個官職,與八柱共稱爲:二十四長。

比如左右骨都侯、左右大都尉等。

在這一整套的政治體系中,四位儲君,或者說是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所組成的‘四角’,既是單于的繼承人、儲君,也同樣是單于需要防備的競爭對象。

至於八柱之外的十六長,如左右骨都侯、左右大都尉等,則因爲並不世襲的緣故,而很難與謀反勢力形成長期、穩定的利益關係。

唯獨四大氏族!

唯獨既不是攣鞮氏王族,且世襲‘八柱’當中下四駐的四大氏族,屬於任何一代匈奴單于,都不得不拉攏的對象。

單于庭內部有個說法;

——只要四大氏族歸心,那就必定能成爲下一代單于!

其中三家歸心,另外一家中立不搗亂,也能不太費力的坐上單于寶座。

可一旦有任何一家站在對立面,那即便是有其他三家鼎力支持,想要坐上單于大位,也必定要經歷一場腥風血雨!

至於兩家歸心、兩家敵對?

不好意思:左、右賢王,基本就是這個基本盤——左賢王有左大將、左大當戶效忠,右賢王有右大將、右大當戶追隨。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角逐單于之位了——這二者連彼此都奈何不得,就算是硬鬥,也不過是個兩敗俱傷而已……

“怎就敗了呢?”

“河套,怎就丟了呢……”

此刻,軍臣心中,莫名涌上陣陣悔恨。

去馬邑幹嘛?

好好守著河套不好嗎?

鬧到如今這個地步,連蹛林大會,都搞成了這幅應付差事的樣子;

敢光明正大蔑視單于庭,那各部族私底下,還指不定生出了怎樣的心思……

“西征,一定要勝利!”

“一定要從西方,帶回吃不完的糧食、用不完的武器,還有能爲我大匈奴,世世代代製作武器的工匠!”

“到了那時,漢人,倒是可以不急著去收拾。”

“——而是你們!”

“你們這些比漢人,都還要更叫狡詐、陰險的叛徒……”

“撐犁天,不會饒恕你們的不忠!”

在心裡,軍臣一陣無能咆哮。

而面上,軍臣卻只得不情不願的別過頭去,同樣用小匕割下一塊肉,咬進嘴裡,憤憤不平的拿肉塊撒起氣來。

“右大當戶說的有道理。”

“我大匈奴,也該吸取教訓了。”

“——過去的強大,讓我大匈奴太過於驕傲、自滿,以至於讓漢人,都鑽了個天大的空子。”

“這樣的事,絕對不能再發生了。”

回家晚了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31章 序幕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75章 人心啊睡一覺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69章 詭寂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31章 序幕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373章 統籌會?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435章 稅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24章 劃算第432章 策問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93章 兒,斗膽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71章 鹽鐵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222章 不遠了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22章 漲工資!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86章 絞肉機?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晚點更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7章 樑《孝》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34章 還行吧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43章 考校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36章 下一步第251章 毒蛇!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61章 陛下!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25章 河西
回家晚了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31章 序幕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75章 人心啊睡一覺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369章 詭寂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31章 序幕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373章 統籌會?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435章 稅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524章 劃算第432章 策問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93章 兒,斗膽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371章 鹽鐵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222章 不遠了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522章 漲工資!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86章 絞肉機?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晚點更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17章 樑《孝》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34章 還行吧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91章 孤人傻掉了!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43章 考校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36章 下一步第251章 毒蛇!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61章 陛下!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425章 河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论坛| 峨山| 佛学| 济宁市| 洪湖市| 开阳县| 广河县| 武威市| 小金县| 临武县| 麻城市| 巴彦淖尔市| 渑池县| 中宁县| 灵台县| 蒙自县| 安平县| 法库县| 会昌县| 灵寿县| 南丰县| 聊城市| 邵武市| 长乐市| 安义县| 临清市| 靖远县| 左贡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新县| 历史| 海林市| 内丘县| 思茅市| 沅江市| 易门县| 林州市| 内丘县| 南阳市| 麻栗坡县|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