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

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

“如此看來,入宮之前,平陽侯沒少爲胞妹做功課?”

聽著曹淑基本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都有些官方的答覆,劉榮只含笑道出如是一語;

而後,又再次上下打量起這個仍有些瘦弱、稚嫩,面上甚至還洋溢著青春爛漫的少女。

——十七歲。

還要再過幾個月,曹淑纔會年滿十七歲。

若是放在後世,這個年紀的少女,不是在校園中揮灑著青春、在書案前埋首苦讀,便是纔剛涉足社會,滿帶著迷茫磕磕碰碰,爲生存之殘酷所打磨。

但在這個時代,十七歲的少女,甚至已經不能被稱之爲‘少女’了。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漢太祖高皇帝五年,太祖劉邦於洛水東畔即皇帝位,開漢國家、立漢國祚、建漢國祚。

立國之後,漢家所遭遇到的第一個發展難題,便是人口。

在秦漢之交前,華夏民族已經經歷了春秋、戰國,前後總共五百多年的戰火紛爭。

即便那五百多年春秋戰國,以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天下而畫上了句號,但戰火的熄滅,卻並沒有同時結束華夏民族的苦難。

——戰爭結束了,天下安定了,百姓,卻依舊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北方長城!

南方百越!

驪山皇陵!

東海尋仙!

再加上遍佈中原的秦直道網絡,乃至在西南夷修建的那條五尺道;

毫不誇張的說:秦王朝駭人聽聞、與生產力水平嚴重不符的跨時代基建能力,完全是拿百姓民的血淚所鑄。

自公元前221年天下歸秦,到公元前210年始皇駕崩——短短十一年的時間,天下人口在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多年的累年遞減下,又進入了一個斷崖式下跌的階段。

在經過秦末戰火紛爭,以及楚漢爭霸的幾年戰亂;

到公元前202年,劉邦再次一統天下,建國劉漢時,漢家能統計到的人口數量,居然連一千萬都不到……

爲了將人口水平恢復到正常水準,劉邦在蕭何、張良等能臣輔佐下,制定了許多針對性極強的政策。

第一條,也是最爲關鍵的一條,便是賜民田爵。

——春秋戰國五百多年,再加上秦漢之交十來年,天下人除了被戰亂紛爭、嬴秦暴政所摧殘外,自然也有‘聰明人’逃進了深山老林,以躲避戰亂。

爲了讓這些藏身於世外‘桃花源’的聰明人走出山林,劉邦特意頒詔:凡是諸夏之民,無論是過去的秦、趙、魏、燕、齊、楚、韓,亦或是更早的宗周列國之民;

只要是束髮右衽,口吐漢言的諸夏之民,願意到官府登記戶籍信息的,都一致賜予一級爵位:公士,並以家庭爲單位,賜予每戶農田百畝,農宅一處。

這封詔書,可謂是劉漢開國之後,能迅速安定天下、恢復華夏文明生活生產秩序的定海神針。

也被後世史家稱爲:授民田爵令。

經過這一手‘以田宅爲餌,釣出深山隱戶’的做法,漢家得以迅速構建起健全的戶籍體系,同時又讓這些或剛走出山林、或剛回到祖籍的百姓民,第一時間投入到了農業生產當中。

漢五年開國,漢六年開春,天下八成以上的土地便都被播種,當年秋,便開始有源源不斷的農稅匯入長安國庫。

這麼一番操作下來,漢家登記在冊的人口,才堪堪突破二百萬戶,一千三百萬口。

以至於當時,目睹劉邦遍封開國元勳一百四十六家,一口氣劃出近二十萬戶徹侯食邑的留侯張良,也不由爲之驚呼:陛下把天下十分之一的人,都賜給了這一百四十六家功臣。

兩百萬戶,一千三百萬口;

每戶有田百畝,歲繳農稅至多十石,漢家每年收繳的農稅總額,也不過兩千萬石粟。

偏偏太祖劉邦整個皇帝生涯,漢家就幾乎沒停止過戰爭;

於內,平定異姓諸侯叛亂也好,於外,對決北方匈奴、南方百越也罷。

總之就是: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奔赴戰場的路上。

動輒十數萬,乃至數十萬兵力的投入,又是常年累月、幾乎不曾停止的戰爭。

整個天下兩千萬石粟的農稅收入,地方郡縣截留三成作爲運轉資金,送到長安的就只剩下一千四百萬石。

軍隊軍糧,一年就是三四百萬石;

官員俸祿——光是朝中三公九卿十二人,便已是三萬石以上!

再算上朝堂有司、地方郡縣,毫不誇張的說:漢家每年光是發出去的俸祿,便不下千萬石!

這麼算下來,光是打仗所需的軍糧,外加官員俸祿,就已經能把漢家一整年的財政收入消耗一空。

所以,開國之初的漢家窮。

窮的國庫能跑耗子;

窮的堂堂天子劉邦,湊不出八匹同色的馬拉御輦。

窮的劉邦到後來,都湊不出平定異姓諸侯叛亂的軍費了,便只得不顧朝堂一致反對,發行莢錢三銖——面值十二銖銅的三銖鉛錢。

但沒辦法;

開國之初,內憂外患,天下遍佈瘡痍,百廢待興。

爲了短期內改善財政狀況,劉邦只能選擇先解決眼下的問題;

至於後患,則只能留給後世之君去解決,或者說是擦屁股。

當然,劉邦爲首的一代目長安中央,也並沒有因爲遠水不解近渴,而忘了爲漢家挖一口很久以後纔能有水的井。

這個‘井’由兩條具體的規定組成。

第一條:凡漢之民女,年滿十五歲而不嫁人的,從十五歲開始,每年罰錢一算,即一百二十錢;

十八歲還沒嫁人的,官府要負責爲該女子找到合適的男子,並讓他們組建家庭——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強拉配郎。

沒能做到的,地方官府與該女子的家人,皆坐罪。

第二條:婚後,夫妻每生育一個孩子,男孩賞錢二百,女孩賞錢五十;

婚後兩年之內未生育,罰錢二百。

憑藉這兩條針對性極高的生育政策,漢家得以在開國後極短的時間內,便爲華夏文明定下了‘女子十五歲前必須嫁人’,且要儘可能多生育的社會共識。

並在隨後短短四五十年的時間裡,將漢家的人口從開國初,二百萬戶、一千三百餘萬口,一舉翻了個番。

到了劉榮即位的孝景皇帝六年,也就是漢五十一年,漢家總人口超過五百萬戶,兩千八百餘萬口。

足足五百萬戶農民,讓漢家即便是將農稅從漢初的十五稅一,近乎永久性降到了三十稅一,卻也還是能爲長安朝堂中央,帶來每年超過三千萬石粟的農稅收入。

——每戶農人雖還是百畝田,但收成早已從開國年間的畝產不到兩石,擡高到了平均畝產超過三石!

這使得百姓繳納的農稅,即便減半爲三十稅一,也還是能維持在每戶十石以上。

每戶十石,五百餘萬戶,便是五千多萬石!

即便地方郡縣依舊要截留三成,即一千五百萬石以上,能給長安朝堂剩下的,也高達三千五百萬石之多。

這其中,官員俸祿一千五百萬石,剩下的兩千萬石,便可以用來做一些事兒了。

比如皇陵的開掘啊~

陵邑的建造啊~

以及馬徵建設,軍隊擴編、武器更迭之類。

簡而言之:開國初的千餘萬人口,只能勉強維持劉漢政權的基本運轉;

而如今的兩千多——近三千萬人口,足以使得漢家在保持極低稅率:三十稅一,即不到百分之四的農稅的同時,又穩穩走在迅速強大的坦途之上。

即便偶有戰爭,也就是像孝景皇帝三年的吳楚七國之亂那般,根本無傷大雅。

——大不了拿出那一年全部的閒錢嘛!

考慮到這個背景,曹淑如今將近十七歲的年紀,其實在這個時代完全算不上小。

若是放在民間,這個年紀還沒嫁人的女子,甚至已經交了兩年的晚婚晚育罰款,並進入地方官府‘得給這娘們兒找個夫君’的預備名單了。

事實上,朝堂內外對於劉榮最終選定的皇后,非要說有什麼能說道說道的,也就是曹淑的年紀偏大了些。

但劉榮卻沒有在意這些言論。

其實,即便是十七歲的曹淑,劉榮也還是覺得有點太小了。

畢竟在後世,娶這個年紀的女子爲妻,那可是相當可刑、可銬的事。

再者,劉榮作爲孝景皇帝的庶長子——尤其孝景皇帝本身,其實也是太宗皇帝的庶長子;

漢家已經經歷了接連兩代‘庶長子繼承’的皇位傳承了。

從本心上將,劉榮其實比較偏向於將這一狀況,拉回本應遵循的正軌,即:劉榮之後的下一代漢天子,還得是劉榮的嫡長子。

若不然,漢家連續三代天子非嫡長,必然將對由來已久,且依舊還有存在必要的嫡長子繼承製,造成十足長遠的打擊和負面影響。

這也是劉榮哪怕甘心割捨部分政治利益,也要同東宮竇老太后換取‘不娶阿嬌’的原因。

——如若真的娶了阿嬌,那劉榮無論如何,都絕不可能讓阿嬌爲自己孕育子嗣。

如此一來,姑母劉嫖必定會對劉榮不滿,且因而成爲一個不穩定因素不說,更會讓劉榮的後宮是非叢生,雞犬不寧。

還是那句話;

劉榮很忙。

留給劉榮的時間或許不少,但相比起劉榮要做的事,這一生——大概率不超過三十年的時間,也絕對算不上多。

爲了在有生之年,儘可能爲漢家、爲華夏民族多做些事,多做些只有穿越者才能做到,且必將對華夏民族大有裨益的事,劉榮必須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很顯然,這裡的‘有意義的事’,絕不包括處理後宮的雞毛蒜皮,兒女情長。

“朕,需要一個讓後宮井井有條,甚至窮朕一生,都不需要朕過問——不需要朕耗費哪怕絲毫精力的皇后。”

“曹淑……”

“至少有這個膽量。”

很顯然,曹淑那一方極其官方,近乎可以稱之爲‘標準答案’的回覆當中,最讓劉榮感到眼前一亮的,是最後那句:不敢輕之、不敢不慎之,亦不畏之。

曹淑不怕。

清楚認識到了自己未來的人生、預見了自己將來可能遭受的阻礙,卻依舊不畏懼,證明曹淑有底氣處理好這一切。

至少在曹淑自己看來,漢皇后的人生,並沒有艱難到讓曹淑感到畏懼的程度。

得了這麼個答案,劉榮其實已經爲自己未來的皇后,打上了‘及格線以上’的分數。

但還有一件事,讓劉榮放心不下。

若是處理不好這件事,那就不是曹淑這個準皇后,是不是個合格的太后人選的事;

而是劉榮這個天子,能否在皇位上壽終正寢的事了……

“先帝曾問過朕:爲何不願迎娶阿嬌爲太子妃。”

“你認爲,朕爲何不願?”

“——朕爲何放著東宮竇氏、堂邑侯陳氏,外加館陶姑母這麼個靠山不要,也絕不願迎娶阿嬌?”

“這些,想過嗎?”

···

“想過將來,館陶姑母必定會對我漢家的皇后吹毛求疵,甚至再三刁難、苛責嗎?”

“想過這皇后之位——那牆壁塗滿椒泥的椒房殿,並非住進去,便能高枕無憂嗎?”

“想過東宮太皇太后、朕的祖母,也會對你這個兒媳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一俟有事,便張口閉口‘皇后無德’嗎?”

又是接連數問,如機關槍般突突突問出口;

只是這一回,劉榮卻一改先前好整以暇的姿態——緩緩坐直身,一臉正色的望向御街下。

如果說先前幾問,好似是劉榮這個‘長者’在和晚輩閒聊,那這幾問,便好似師長在就一個極爲關鍵的問題,考校自己的得以門生。

答對了,或許會老懷大慰;

但若是答錯了……

“民女,亦曾想過。”

和劉榮一改先前姿態一樣;

這一回,曹淑也一改先前的忐忑不安,滿臉平靜,又不乏鄭重的緩緩點下頭。

而後,便是曹淑自踏入這宣室殿時起,第一次擡起頭,毫不畏懼的同劉榮——同自己的未婚夫、天下至尊那雙明亮深邃的雙眸對上。

“民女,亦不畏之。”

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81章 洗牌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53章 竇王孫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05章 西進!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315章 活該!第35章 漢少府剛落腳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38章 秦老匠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88章 藍圖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62章 記住了?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43章 考校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93章 兒,斗膽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74章 拍板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77章 我乏了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95章 女人心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54章 故年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51章 毒蛇!第251章 毒蛇!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6章 困獸我再改改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51章 新軍!第108章 誓師
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81章 洗牌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0章 諸呂故事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53章 竇王孫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05章 西進!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315章 活該!第35章 漢少府剛落腳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38章 秦老匠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88章 藍圖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62章 記住了?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43章 考校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93章 兒,斗膽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74章 拍板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77章 我乏了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95章 女人心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54章 故年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51章 毒蛇!第251章 毒蛇!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6章 困獸我再改改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51章 新軍!第108章 誓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泰宁县| 札达县| 政和县| 永顺县| 吉林市| 且末县| 册亨县| 定远县| 中西区| 武汉市| 原阳县| 华池县| 青河县| 黎川县| 来宾市| 祁门县| 乌拉特中旗| 丘北县| 从江县| 密云县| 汶川县| 永安市| 大新县| 兴国县| 伽师县| 大英县| 长顺县| 东台市| 石狮市| 资兴市| 名山县| 卓资县| 台东县| 金坛市| 雷波县| 蒲江县| 乌什县| 云林县| 高密市|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