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

“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至今,凡南、北二軍,飛狐軍、句注軍,又細(xì)柳、霸上、棘門三營;”

“依皇祖母之見,此七軍,有何異同?”

對於祖母竇老太后‘爲(wèi)啥這麼霸道’的質(zhì)問,趕到長樂宮像老太太解釋的劉榮,並沒有急於給出自己的看法。

而是不答反問,將問題又拋還給了老太后。

雖然被劉榮這一手不答反問惹得暗下微微一惱,老太后也還是深吸一口氣,根據(jù)自己的認(rèn)知,淺嘗遏止的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太祖高皇帝所設(shè)南、北二軍,乃我漢家立國之本。”

“——自太祖高皇帝於芒碭聚義,跟隨在太祖高皇帝身邊的,無論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將帥,還是衝鋒陷陣的兵士們,都幾乎全都是豐沛子弟。”

“是太祖高皇帝口中的‘山東老兄弟’,也是後來,坊間私下所說的:豐沛元從……”

···

“仰賴豐沛鄉(xiāng)親父老追隨,太祖高皇帝得以興義軍,誅暴秦。”

“一直到太祖皇帝先入咸陽,受三世子嬰之降,太祖高皇帝最仰賴的,都始終是豐沛子弟。”

“——哪怕是那罪大惡極的誅呂,也同樣是出身豐沛;”

“功是功,過是過。”

“諸呂之罪,絕不容質(zhì)疑。”

“但呂氏一族的功,也是不能不認(rèn)的……”

伴隨著老太后一番話語音落,劉榮也是面帶贊可的微微點下頭。

正如老太后所言: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太祖高皇帝——或者說是沛公劉季最倚重的,無疑便是自己的初始創(chuàng)業(yè)團(tuán)隊,即豐沛元從。

劉榮更習(xí)慣將其稱之爲(wèi):豐沛集團(tuán)。

想當(dāng)年,太祖劉邦還只是秦屬泗水郡,豐邑沛縣的一個小小亭長。

正值始皇嬴政大興土木,又是在北邊修長城,又是在南邊修直道;

又是在關(guān)中搞阿房宮、驪山始皇帝陵,又是斥重金給徐福,出東海以尋仙問道。

甚至就連西南夷那片鳥不拉屎的地方,始皇也愣是派人過去,修了一條闆闆正正的五尺道!

如此繁重的大規(guī)模工程,尤其還是封建農(nóng)耕文明下,包含基建、奇觀、軍事設(shè)施等類別在內(nèi)的龐大、繁雜工程;

自然是需要人的。

作爲(wèi)泗水亭長的太祖劉邦,憑藉自己在黑白兩道的關(guān)係,自然是逃過了被徵召勞役的厄運,卻也還是牽扯進(jìn)了此事。

——沛縣縣衙,遵從咸陽秦廷中央指示,從治下抽調(diào)青壯數(shù)百,送往驪山,參與始皇帝陵的修剪工作。

而這個押送青壯的任務(wù),便落在了泗水亭長:劉邦的身上。

後來的事,大家基本都多少有所耳聞了。

隊伍走到芒碭山,隊伍中開始有人散播恐慌,說凡是始皇帝徵召的青壯,無論是去北方修長城、去南方修直道,還是去關(guān)中修皇陵,都是十成十的有去無回!

去修長城的,都累死了;

去修直道的,都餓死了。

修皇陵的更是悽慘——一座墓室修好的瞬間,參與這座墓室建造工作的所有人,都會被活活封在墓室中悶死!

據(jù)說,是爲(wèi)了保守秘密……

人下人嚇?biāo)廊恕蠹意穬涸秸f越離奇,越說越恐怖,當(dāng)晚便有幾個人偷了押送官差的馬,連夜逃亡。

隊伍缺了人,劉邦深知按照《秦律》當(dāng)中的連坐法,整個隊伍自劉邦以下,每一個人在內(nèi),都免不得要去廷尉大牢脫一層皮。

若有點門路,找關(guān)係塞點錢,沒準(zhǔn)還能帶著半條命出來;

沒門路的,那就不知道要被埋在長城腳下,還是始皇帝陵裡頭了。

反正去了也是保底半死,上不封頂,劉邦當(dāng)即做下決斷:大家都跑吧!

反正去了咸陽也是個死——乃至生不如死,我們還不如就此各自散去,各自尋求各自的生機。

於是,數(shù)百人的青壯隊伍作鳥獸散,卻也有十幾號人素來對劉邦‘仰慕已久’,決定留在劉邦身邊一起混。

這些人的名字,在後世也基本都是如雷貫耳。

隆慮侯周竈啊~

魯侯奚涓啊之類。

當(dāng)夜,落草爲(wèi)寇的劉邦和自願留下來追隨自己的兄弟們痛飲半夜,又追究斬了那條象徵著嬴秦‘天命’的白蛇。

之後,便是長達(dá)數(shù)年的草寇生涯,以及始皇駕崩之後的天下羣雄並起,共反暴秦。

在這個過程中,太祖劉邦從始至終,都在依仗豐沛老鄉(xiāng)。

——落草爲(wèi)寇時,身邊是老鄉(xiāng)們充當(dāng)小弟,豐沛的百姓們也多少照顧著呂雉、劉樂、劉盈母子;

起兵反秦時,也同樣是豐沛子弟追隨,組成了沛公劉季最原始的創(chuàng)業(yè)團(tuán)隊。

之後南征北戰(zhàn),一直到劉邦先入咸陽,接受了三世子嬰的投降,劉邦身邊,幾乎就看不到幾個‘非豐沛出身’的隨從、部曲。

而這些人——這些從始皇駕崩,甚至是劉邦落草爲(wèi)寇開始便追隨劉邦左右,爲(wèi)漢室立下汗馬功勞的豐沛子弟,便是南軍唯一的兵源。

開國時,是剛從戰(zhàn)場上下來的豐沛老兵;

後來,是這些老兵的子嗣、後代。

到現(xiàn)如今,基本是個豐沛戶籍,且身無殘缺的青年,就都可以在南軍混上幾年。

這是一支曾經(jīng)光榮、曾經(jīng)偉大的隊伍。

但在那場發(fā)生在諸呂之亂後、發(fā)生在南北兩軍之間的皇宮保衛(wèi)戰(zhàn)時起,曾經(jīng)政治成分最純、最‘紅’的南軍,也不可避免的墮落成了豐沛子弟混吃等死,坐吃山空的溫牀。

所以,到了劉榮這一朝,世人皆以北軍爲(wèi)禁軍,卻只以南軍爲(wèi)‘元勳子弟少爺軍’。

至於竇老太后口中,那罪無可恕,卻也功勳卓著的諸呂外戚,劉榮也知道說的是誰。

——周呂侯呂澤。

一位極具神秘色彩,在漢室開國過程中舉足輕重,卻被史料可以抹除大半痕跡的神秘外戚,呂氏外戚一族最傑出的子弟……

“南軍,無論是最初的豐沛老卒,還是如今的豐沛子弟,都是我漢家的功臣。”

“——便是整個南軍上下,都盡是缺胳膊少腿的苦命人,我漢家,也必須好生榮養(yǎng)著。”

“因爲(wèi)南軍,便是我漢家的根。”

“根若是鬆動了,那宗廟、社稷,自也就隨之震搖了……”

老太后話音落下,劉榮又是一點頭。

對於南軍,劉榮的看法和老太后,以及漢室歷代先皇一致。

——這支光榮的元勳部隊,別說是打不了仗,就算是生活不能自理了,漢家也得好吃好喝養(yǎng)著。

千金市馬骨也好;

立貞節(jié)牌坊也罷。

總之,就是非如此不可。

當(dāng)然,劉榮不願意就這個話題,與老太后有太過深刻的交流,也不完全是因爲(wèi)沒有意見。

而是因爲(wèi)眼下,祖孫二人之間的話題,和南軍的關(guān)係並不大。

準(zhǔn)確的說,劉榮想要通過這場話題,讓老太后明白的,並非自己對南軍的看法……

“北軍,就簡單多了。”

“——鴻門宴後,太祖皇帝受封漢王,率部南下漢中。”

“同年秋,使淮陰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得以還定三秦。”

“北軍的底子,就是那時候打下來的。”

“說是太祖皇帝還定三秦時,關(guān)中之民苦三王久矣,聽聞入關(guān)的是約法三章的沛公,當(dāng)即便是十?dāng)?shù)萬人踴躍參軍報效。”

“於是,太祖皇帝乃使外戚:周呂侯呂澤,負(fù)責(zé)豐沛兵馬;”

“至於在關(guān)中新受的兵馬,則一股腦都交給了彼時的大將軍:韓信手中……”

一番話,既是回憶了那段往昔歲月,也委婉的表明了老太后,對南北兩軍的看法,或者說態(tài)度。

——南軍,那是原始合夥人;

北軍,則是後來的天使投資人。

二者各有不同,重要性說不上孰輕孰重。

再往下,老太后的語速,便明顯放緩了不少。

“飛狐軍,是太祖高皇帝專門用於衛(wèi)戍邊牆的精銳。”

“——甚至比太祖皇帝年間的南軍,乃至如今的北軍都還要更強悍!”

“最主要的是:自太祖高皇帝設(shè)飛狐營至今,從來沒有除漢天子以外的第二個人,曾順利命令過這支軍隊。”

“如果說,南軍是我漢家的根,北軍是我漢家的枝葉;”

“那飛狐軍,就是我漢家這顆‘樹上’,最粗、最壯,同時又長得最高、長的最直的一根主幹。”

“我漢家,不能沒有南軍這個‘根’,也不能沒有北軍這個‘枝’。”

“但只要飛狐軍這個‘幹’還在,那無論情況惡劣到怎樣的程度,都絕到不了山窮水盡的那一步……”

很顯然,老太后對飛狐軍的評價很高。

當(dāng)然,飛狐軍也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一支孤軍,滿共不到兩萬人,雖然說不上保了漢家北牆五十年太平,卻也起碼是讓匈奴人聞風(fēng)喪膽,確保北牆勉強能夠支撐。

若是沒有飛狐軍,情況會是什麼樣?

漢家別說是積蓄力量,輕徭薄稅了——苛捐雜稅一股腦全壓在百姓頭上,搜刮來的民脂民膏,也不過是確保邊牆無虞而已,根本無法進(jìn)取。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飛狐軍憑藉一己之力,讓漢家以極小的代價、極低的戰(zhàn)略成本,得以抽出功夫悶頭髮育了五十年。

這樣一支英雄部隊,再怎般誇讚,也絕對當(dāng)?shù)闷稹?

“句注軍麼……”

“嗯……”

“倒也是打了幾場漂亮仗。”

“只是比起飛狐軍,卻是差遠(yuǎn)了……”

最後丟下這麼一句模棱兩可的話,老太后就擺出一副‘我說完了,該皇帝說了’的架勢,儼然是結(jié)束了發(fā)言。

而老太后如此作態(tài),也終是讓劉榮心中大定。

——句注軍,是和細(xì)柳、霸上、棘門三營同時設(shè)立,卻主要負(fù)責(zé)邊牆一線衛(wèi)戍任務(wù)的常備野戰(zhàn)軍!

自然,和細(xì)柳、霸上、棘門三營一樣,是由少府內(nèi)帑、相府國庫各自承擔(dān)部分,再由主將補上缺口的模式,吃‘百家飯’養(yǎng)著的軍隊。

而對於這樣的軍隊,老太后的態(tài)度也可謂是直白務(wù)必。

——句注軍,念在其戍邊有功,老太后還勉強願意提一嘴;

至於細(xì)柳、霸上、棘門三營,老太后卻是連提都不願意提!

哪怕是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過程中,起到過關(guān)鍵作用的細(xì)柳營,老太后也同樣不屑一顧!

至於原因,也顯而易見。

和劉榮不待見這種吃‘百家飯’,聽‘百家話’的軍隊一樣:老太后對於這樣的軍隊,也同樣心懷不滿。

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

“即是皇祖母相召,孫兒,自不敢有所隱瞞。”

心裡有了底,劉榮說起話來,也終是不再拐彎抹角。

“孫兒意,擴羽林、虎賁二校各爲(wèi)都尉,以爲(wèi)我漢家拱衛(wèi)長安之禁軍,一如往昔之南、北二軍!”

“只是不同於往昔,南軍取豐沛子弟,北軍取關(guān)中良家子——羽林、虎賁二軍,皆以英烈遺孤爲(wèi)卒,自幼操演成軍。”

“如此一來,我漢家將再次達(dá)成兩支禁軍相互掣肘、制衡,而非一家獨大的局面。”

“於宗廟、社稷而言,此舉之利弊幾何,皇祖母,不會不明白……”

···

“至於北軍,孫兒的意思,是伺機改變爲(wèi)下一個飛狐軍。”

“——其實過去這些年,北軍與其說是禁軍,倒不如說就是第二支飛狐軍!”

“每逢戰(zhàn)事——北牆有變,匈奴入侵也好,南方生疑,趙佗稱帝也罷;”

“便是關(guān)東諸侯作亂,出征平叛的大軍骨幹,都總是北軍將士。”

“這麼些年下來,北軍的戰(zhàn)力,早就可以作爲(wèi)又一個飛狐軍去使了。”

“更何況關(guān)中民風(fēng)彪悍,百姓民尚武之風(fēng)極盛;”

“以一個‘禁軍’的名頭,將關(guān)中子弟兵都鎖在長安,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畢竟關(guān)中,乃我漢家之國本、我劉氏之根本……”

如是一番袒露,老太后面上神情當(dāng)即便暖了幾分。

——甭管怎麼著,劉榮至少還願意實話實說,根本沒有欺瞞老太太的意思;

到了如今這個年紀(jì),老太太在意的,其實也就是這點聊勝於無的尊重了……

“至於朔方、河西二軍,孫兒也是同諸位將軍、大臣們再三商議,才最終定下。”

“至於此諸軍之供養(yǎng)皆出少府,不容外朝插手分毫……”

“皇祖母,當(dāng)也是明知其故……”

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63章 黑土地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17章 應(yīng)有之理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99章 學(xué)著點兒,混小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2章 記住了?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09章 武夫當(dāng)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9章 巧婦難爲(wèi)無米之炊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06章 孤兒軍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65章 酷吏?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57章 高闕,關(guān)乎漢家國運!第466章 點將!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522章 漲工資!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wèi)事,無暇見婦人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268章 削藩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jìn)第77章 我乏了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9章 學(xué)著點兒,混小子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6章 困獸第242章 細(xì)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14章 坑兒的爹!第322章 去吧,去吧告假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528章 單于庭第458章 難啊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544章 百家第6章 困獸晚點更第544章 百家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zhàn)克之將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83章 戰(zhàn)略準(zhǔn)備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20章 衛(wèi)青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wèi)事,無暇見婦人第238章 宗祠第353章 吞金獸!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309章 武夫當(dāng)國!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61章 陛下!第142章 啊這?啊???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wèi)事,無暇見婦人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39章 巧婦難爲(wèi)無米之炊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79章 雛鳳初鳴
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63章 黑土地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17章 應(yīng)有之理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99章 學(xué)著點兒,混小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2章 記住了?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09章 武夫當(dāng)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39章 巧婦難爲(wèi)無米之炊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06章 孤兒軍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65章 酷吏?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57章 高闕,關(guān)乎漢家國運!第466章 點將!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522章 漲工資!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wèi)事,無暇見婦人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268章 削藩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jìn)第77章 我乏了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99章 學(xué)著點兒,混小子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6章 困獸第242章 細(xì)柳射聲,霸上拄盾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14章 坑兒的爹!第322章 去吧,去吧告假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528章 單于庭第458章 難啊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544章 百家第6章 困獸晚點更第544章 百家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zhàn)克之將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83章 戰(zhàn)略準(zhǔn)備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20章 衛(wèi)青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wèi)事,無暇見婦人第238章 宗祠第353章 吞金獸!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309章 武夫當(dāng)國!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61章 陛下!第142章 啊這?啊???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wèi)事,無暇見婦人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139章 巧婦難爲(wèi)無米之炊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79章 雛鳳初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南雄市| 石楼县| 巴青县| 南丹县| 当阳市| 永修县| 牡丹江市| 明光市| 金门县| 天台县| 榆社县| 丹寨县| 天镇县| 怀集县| 曲周县| 开阳县| 白城市| 永春县| 抚宁县| 兰州市| 岳阳县| 华容县| 洪雅县| 新河县| 鄂托克旗| 日照市| 丰镇市| 扶风县| 嘉黎县| 大渡口区| 当雄县| 炉霍县| 呼图壁县| 五常市| 车致| 池州市| 商洛市| 从化市| 资源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