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

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

很不幸:作爲大匈奴右賢王、單于大位第二順位繼承人的伊稚斜,再次背上了一口天大的黑鍋。

——軍臣走了。

即便程不識讓出了馬邑,將整個代北地區(qū)暴露在了匈奴人的兵峰之下,軍臣也還是毅然決然的脫離了馬邑戰(zhàn)場,片刻不敢停留,直撲河南地。

一切順利的話,約莫二十日之後,這場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就會從馬邑變成河南——或者說是河套戰(zhàn)場。

可軍臣走了,又沒‘完全走’。

沒錯;

伊稚斜,被軍臣留下了。

此番南下的單于庭本部、左右賢王本部,以及幕北、幕南各部,基本全都被軍臣帶走;

唯獨伊稚斜自己的右賢王本部,以及親近右賢王一派的幾個幕南部族,被軍臣留給了伊稚斜。

兵馬沒留多少,任務倒是重的能把伊稚斜壓死。

——攻破代都晉陽!

當軍臣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對伊稚斜下達這條死命令時,天知道伊稚斜的語言天賦,在那一瞬間暴漲了幾個檔次。

若非問候軍臣的親人,等同於在問候自己的親人,伊稚斜是萬萬不可能壓下這口惡氣的。

即便嚥下了這口惡氣,伊稚斜也還是對軍臣臨走時,給自己留下的任務——或者說是許願嗤之以鼻。

代都晉陽……

怎麼說呢;

伊稚斜寧願回河南地,和今年年初一樣,從北地朝那塞方向發(fā)起進攻,並以漢都長安作爲最終戰(zhàn)略目標。

好歹長安城,沒有那麼多百戰(zhàn)戍邊卒,以及悍不畏死,又對匈奴人恨之入骨的漢人‘刁民’。

只是再怎麼說,這也是單于親自下達的命令,伊稚斜再怎麼著,也總得做做樣子。

於是,在軍臣率領大軍主力北上回撤,而後折道向西,回援河南地的同一天,伊稚斜所率領的右賢王本部,以及其餘幾個追隨右賢王的部族,組成了大約八萬人左右的騎兵集羣,出馬邑南城門,跨過了趙長城。

然後,伊稚斜人傻掉了。

——幾乎是在率軍度過趙長城缺口的瞬間,伊稚斜便看到了那一座明顯已經(jīng)被經(jīng)營許久的兵營。

兵營並非尋常的四四方方,而是呈一個正八邊形。

營外,類似拒馬、陷馬坑之類的防禦工事,更是將兵營裡外三層,包了個嚴嚴實實。

打不下來!

幾乎是在看到兵營的瞬間,伊稚斜腦海中便跳出了這句:打不下來。

這樣一座漢軍兵營,沒有二三十萬部隊輪番進攻,耗費三五個月,根本就不可能從外部攻破。

於是,伊稚斜也順勢擺出了一副‘真特麼難打’的架勢,在趙長城缺口處直接紮營。

往好了說,伊稚斜此舉,算是以兵營堵住了趙長城缺口,爲回援河南地的單于庭主力‘斷後’,確保程不識所部無法從趙長城出擊,尾隨,甚至咬住軍臣的單于庭主力。

但也僅限於此。

紮營之後,伊稚斜就連象徵性的進攻都不願意發(fā)起,就這麼在兵營內(nèi)劃起了水,消磨起了時間。

見伊稚斜如此舉動,又接連派出近千人的斥候部隊打探情報,最終,程不識也不得不承認:馬邑戰(zhàn)場,已經(jīng)達到了程不識力所能及的範圍內(nèi),程不識所能做到的極限。

——爲了留住軍臣的單于庭主力,程不識冒著整個漢北糜爛的風險,讓出了趙長城缺口外的重鎮(zhèn):馬邑!

可就連著,都沒能留住歸心似箭的軍臣,那這世界上,也就沒什麼計謀,可以在河南地生變的前提下,將軍臣的單于庭主力,繼續(xù)留在馬邑戰(zhàn)場了。

能留下伊稚斜這七八萬兵馬,稍稍減緩河南地的防守壓力,已經(jīng)是程不識竭力而爲。

接下來,程不識所要做的,便是確保伊稚斜這不到十萬兵馬,無法在跨過趙長城之後,繼續(xù)南下一步、繼續(xù)前進一步。

至此,本場戰(zhàn)役的重心,也算是徹底轉(zhuǎn)移到了北地-河套戰(zhàn)場。

無論河套打得怎麼樣——無論已經(jīng)打下河套的北地方面軍,是否能守住纔剛到手,還沒捂熱乎的河套,馬邑戰(zhàn)場,也都不會有什麼變故了。

“希望陛下,不會因爲軍臣的單于庭主力回援河南地,而責備我等作戰(zhàn)不力把。”

“畢竟能做的,我們都做了。”

“不能做的,我也壯著膽子做了。”

“——人事已盡。”

“餘下的,便只能聽天由命……”

如是道出一語,程不識便回到了位於樓煩縣以西、堵住趙長城缺口南出口的兵營中軍大帳之內(nèi)。

而在程不識身後,望著程不識掀開帳簾,鑽入中軍大帳的身影,蒼鷹郅都,只若有所思的低下頭,陷入了一陣漫長的沉思之中。

——從這場戰(zhàn)爭中,郅都從程不識身上,似乎學到了些什麼東西。

但又說不上來,具體學到的是什麼。

“程將軍,爲什麼就不擔心陛下,會因爲程將軍主動讓出馬邑一事,而降罪與將軍呢……”

“莫非在陛下心中,程將軍的榮寵,居然已經(jīng)到了如此地步?”

稍一想,程不識便沉著臉搖了搖頭。

當今劉榮,可謂是自有漢以來,最爲特別的一位天子。

——太宗皇帝的老練,先孝景皇帝的狠辣,當今劉榮都有;

孝惠皇帝的坦蕩,少帝劉恭的豪邁,當今劉榮也有。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就連太祖高皇帝的無賴、豪邁,也能從當今劉榮身上,看出些許影子。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當今劉榮身上,幾乎涵蓋了漢家歷代先皇身上的長處。

無論是英明神武的太祖高皇帝、澤及鳥獸的太宗孝文皇帝,還是溫文爾雅的孝惠皇帝、相忍爲國的先孝景皇帝;

乃至於四歲登基,八歲夭折的少帝劉恭,喊出那句‘吾未壯,壯則爲變’時的豪邁,當今劉榮也同樣具備。

從個人情感上講,郅都眼中的當今劉榮,幾乎是教科書級的封建帝王模板。

小毛病或許有,但值得提起的大缺陷,卻是一個都沒有。

而這樣一個帝王——這樣一個年輕、上進,又老練、穩(wěn)重的帝王模板,是不可能對任何一個臣子,抱以絕對的信任的。

太祖高皇帝,夠豪邁、夠豪爽,也足夠信任自己的臣子了吧?

留侯張良當年,可是差點被太祖高皇帝,破天荒的恩封三萬戶食邑的!

且不同於華夏曆史上,絕大多數(shù)開國之君,在創(chuàng)業(yè)成功後的卸磨殺驢、鳥盡弓藏——跟隨太祖高皇帝開漢國祚的元勳功侯,基本都是得以善終的。

可即便是這麼一個豪邁、爽朗,又極其自信的帝王,尚且逼得蕭相國自污以保全自身,更逼得樑王彭越、淮陰侯韓信的‘謀逆坐誅’。

太宗皇帝,那麼優(yōu)秀、仁慈的一位帝王,尚且親設靈堂,逼死了自己唯一的母舅、自代地入長安的元從功臣。

作爲太祖高皇帝的曾孫、太宗孝文皇帝的長孫——尤其還是先孝景皇帝的長子,劉榮根本就不可能對任何人,懷揣‘隨你怎麼幹,朕都信你’這等程度的信任。

至於榮寵——再怎麼親密無間,天子榮也絕不可能原諒任何一個在戰(zhàn)時,主動放棄駐守城池的將軍。

即便這麼做是爲了大局,是爲了總體戰(zhàn)略,也依舊如此。

說得再直白一點:無論此戰(zhàn)結(jié)果如何;

就算河套那邊一切順利,單于庭回援之後沒能奪回河套;

就算馬邑這邊,戰(zhàn)局並沒有因爲程不識主動退出馬邑,而產(chǎn)生絲毫不利於漢家的變化;

就算最終,馬邑戰(zhàn)場一切如故——漢家依舊以馬邑爲漢匈前線,且匈奴人沒有對代北造成絲毫打擊,河套戰(zhàn)場一切順利,漢家順利吃下了河套這塊養(yǎng)馬之地;

但程不識主動退出馬邑一事,幾乎必定宣告著程不識,將就此告別自己的軍事生涯。

——功之大,莫過於開疆拓土!

反之,罪之大,也莫過於丟城失地。

程不識失馬邑,即便是主動爲之,也絕非程不識一個個體,所能承受得起、所能負責的。

此戰(zhàn)過後,程不識最理想的下場,是整個馬邑方面軍,足十萬將士聯(lián)名請命,向當今天子榮求情!

在此基礎上,還得天子榮真的有心放過程不識,纔有可能法外開恩,給程不識安一個‘功過相抵’,又或是‘降職降爵留用,許其戴罪立功’之類的結(jié)論。

若不然?

嘿!

一個失城——尤其還是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丟失馬邑的罪責,就足夠讓程不識九族消消樂!

而這,也恰恰是郅都百思不得其解,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又說不上來哪裡不對的點。

——都已經(jīng)這樣了!

眼瞅著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後,就要大禍臨頭了!

程不識怎麼一點都不擔心自己,反倒依舊在擔心戰(zhàn)局、在擔心河套戰(zhàn)場的進展?

難道戰(zhàn)時的程不識,真的投入到了這種地步——投入到了只顧國家得失,卻絲毫顧不上個人榮辱,乃至身家性命的程度?

又或者……

“又或者……”

“又或者在程將軍看來,相比起國家之得失,個人之榮辱,根本就不值一提。”

“甚至於,爲了茍利國家,程將軍願意犧牲自己的榮辱、家族的興衰,乃至於……”

“身家、性命?”

帶著這樣的疑惑,郅都也會到了自己的軍帳之中,陷入了長達數(shù)日的沉思之中。

這個問題的答案,直到很多年後,纔會被郅都所參悟。

只是那時,郅都卻怎麼都回不到這一天了。

這一年秋天,馬邑戰(zhàn)鼓轟鳴,馬蹄震天,卻根本沒有打起幾場像樣的仗;

程不識無赫赫之功,先是守馬邑,後又棄馬邑,於馬邑以南百五十里、趙長城缺口以南紮營駐防;

這一年秋天,郅都迎來了自己的軍事生涯首秀。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動。

一代名將,也隨著命運齒輪的轉(zhuǎn)動,而冉冉升起……

·

·

·

·

“馬邑,大抵就是如此了。”

“——程不識,真大將也。”

“有如此魄力,卻依舊沒能留住軍臣的單于庭主力~”

“時也,命也。”

長安城,未央宮宣室殿。

看著面前御案上,那一卷卷整齊堆起的軍報,劉榮只如是發(fā)出一聲長嘆。

而在劉榮身側(cè),聽聞劉榮此言,郎中令周仁卻是暗下一奇;

沉默片刻,終是小心試探道:“聞陛下之意,於程不識,陛下似乎並無意降罪?”

見周仁一副驚詫不已的模樣,劉榮先是本能的點了點頭。

暗下稍一想,又呵笑著微微搖了搖頭。

“責怪,是一定要責怪的。”

“畢竟這個先例,萬萬開不得。”

“——程不識藝高人膽大,爲了強留單于庭主力,以大魄力棄馬邑,堪稱是‘爲將者謀一戰(zhàn),爲帥者謀一國’之典範。”

“雖是丟了馬邑,卻也絕非戰(zhàn)之罪——若是想,程不識隨時都能奪回馬邑。”

“更何況程不識敢棄馬邑而南下,是篤定匈奴人即便得到馬邑,也絕不會常年駐重兵於馬邑,而是會在入冬前、在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後退兵,重新將馬邑讓還給我漢家。”

“這一樁樁,一件件,非兵家之集大成者,所不能爲也。”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程不識主動棄守馬邑,朕,是非責備不可的……”

···

“畢竟程不識,我漢家只有一個。”

“但有程不識這等志氣的將軍,我漢家卻有城牆上萬個。”

“——主動棄守馬邑的魄力,凡是個性格魯莽些、直率些的將軍,便都有。”

“但有程不識這等本事的,朕,卻至今都還沒見到第二人。”

“若朕不責備,日後人人都效仿程不識,動輒主動棄守城池,最後弄的戰(zhàn)局打亂,又該如何是好?”

嘴上如是說著,劉榮面上卻是笑意盈盈,從榻上起身,揹負著雙手踱出兩步;

裝摸做樣的‘思考’‘斟酌’片刻,遂輕飄飄開口道:“擬詔。”

“雁門太守程不識,臨陣怯敵,棄城而退。”

“念其不曾棄軍而逃,而是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迅速阻止起第二道防線,故降罪一等。”

“——著,罷程不識雁門太守之職,降爲中郎。”

“削奪徹侯食邑二百戶。”

···

“戰(zhàn)罷,程不識即刻啓程歸京,不得有誤!”

“以雁門都尉郅都,暫代雁門太守。”

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71章 鹽鐵第446章 慄氏外戚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jié)束!!!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35章 稅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3章 好劇本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0章 賺錢賺錢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tài)嗎這?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晚點更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34章 還行吧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9章 做大哥的第536章 絕戶計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48章 墨家?第371章 鹽鐵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30章 人才啊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532章 就不!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550章 皇長子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63章 人心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35章 稅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23章 好好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38章 宗祠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35章 稅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251章 毒蛇!第335章 西域!第524章 劃算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24章 劃算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82章 雲(yún)中魏尚!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31章 序幕第159章 社稷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92章 又一年秋
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71章 鹽鐵第446章 慄氏外戚調(diào)整一下狀態(tài)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jié)束!!!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35章 稅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23章 好劇本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0章 賺錢賺錢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tài)嗎這?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晚點更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34章 還行吧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19章 做大哥的第536章 絕戶計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48章 墨家?第371章 鹽鐵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30章 人才啊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532章 就不!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550章 皇長子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263章 人心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35章 稅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523章 好好好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38章 宗祠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35章 稅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251章 毒蛇!第335章 西域!第524章 劃算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24章 劃算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82章 雲(yún)中魏尚!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131章 序幕第159章 社稷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92章 又一年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通州区| 高台县| 通州区| 长乐市| 搜索| 永州市| 牡丹江市| 嘉义县| 化州市| 吉木萨尔县| 新巴尔虎右旗| 和龙市| 德令哈市| 汤原县| 中方县| 绥宁县| 吉隆县| 山阴县| 铁岭市| 郎溪县| 广州市| 葵青区| 华池县| 东港市| 望江县| 拜泉县| 巨野县| 清远市| 新干县| 东安县| 孝义市| 洛扎县| 南木林县| 揭阳市| 汉川市| 新沂市| 大城县| 浑源县| 桂东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