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絕大多數後世人印象中中,封建時代的戰爭,往往是會集萬千矚目於己身的。

就好像封建時代,無論是對外主動征討、被動防禦,還是對內鎮壓、平亂——只要戰爭爆發,所有人的關注點,就都被會戰爭所吸引。

然而事實上,封建時代的戰爭,往往並不會引發太過強烈的注意。

準確的是,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往往只是戰果。

好比一戶農人,你說國家正在打仗,他會告訴你:打就打唄?

國家該打仗打仗,我就該種地種地唄?

咋?

國家打仗,農民就不用種地了?

這算個哪門子的道理?

故而,在戰爭爆發時,除了政壇和權利決策層,會從頭到尾的關注戰爭進程外,其他的各個羣體、階級,都只會等一個結果。

而且不是乾等,而是一邊忙自己的事——該種地種地,該讀書讀書,邊忙邊等。

其中,尤其是對最底層的農民而言,甚至就連戰爭的結果,都不是那麼的重要。

一來,是在封建社會體質、體系當中,作爲最底層的農民,其生存壓力相當之大。

整日整日頭疼吃什麼、穿什麼,也就沒有精力去關注萬千裡外,正在進行的那場戰爭了。

二來,則是農民家庭對戰爭的參與度,同戰爭勝利與否之間,實在關係不大。

因爲對於農民家庭而言,自家子侄參軍入伍,並不是只有建功立業,武勳得賞這一條路子,能爲家庭帶來好處。

——能活著下戰場,能全須全尾的得到賞賜,自然是最好的。

但若是不成,那就退而求其次——缺胳膊少腿了,官府給了傷殘補助,又或是陣亡、戰歿了,官府也同樣會下發撫卹金。

對於農戶家庭而言,二者的區別只在於:租賃,還是一次性買斷。

建功立業,或者受到封賞,就像是農家子弟被朝堂、被軍隊租賃,並且租賃結束。

而傷殘、戰歿者得到的撫卹金,則好似官府一口價,把農家子弟給一次性買斷了。

這麼說或許很殘忍。

但這,也同樣是殘酷的現實。

——農民當然希望自己子弟,能平平安安從前線回來。

但這是不受控制的事。

所以,農民們便只能將希望,從子弟平安歸來,改變爲:至少錢的回來。

功臣封賞也好,傷亡撫卹也罷——總歸是要回來的。

而戰爭的勝敗,卻並不與某一個農家子弟,究竟是建功立業,還是喪權辱國直接掛鉤。

打了勝仗,農家子弟也照樣會死不少。

打了敗仗,也未必就沒人活得下來。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相較於戰爭的勝敗,底層民衆還是更擔心自己的子弟,有沒有英勇殺敵、建立武勳,又或是是否被致傷致殘,後半生都有了官方的照料。

當然了,如果戰爭勝利,則勝利方自然是傷亡較小、武勳較多;戰爭失敗,則失敗方傷亡更大、武勳更少。

所以,民衆出於最樸素的:希望自家子弟平安歸來,順便建功立業的心思,爲漢軍將士祈禱,祈求上蒼庇護,好讓漢家打一場勝仗。

但也絕不會像後世的現代人那般,每日關注戰爭的實時動態,又或是聽人同自己分析接下來的戰爭走向。

底層民衆,生存艱難。

在自家沒有被抽丁參戰的前提下,能稍稍關注一下這場戰爭的存在,並在腦海中生出‘希望能勝利’的念頭,就已經是極限了。

其他的時候,民衆的絕大多數注意力,都還是放在生活本身。

事實上,自當今劉榮即位以來,這將近四年的時間裡,漢家幾乎是在連續、不間斷地同匈奴人打仗。

從最初的朝那之戰,到後來的河套-馬邑之戰,再到年初冬天的高闕之戰。

坊間甚至有人說:自當今即立,漢匈之間,便幾乎沒有停過‘火’,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奔赴戰場、開啓戰爭的路上。

然而事實上,過去這幾年,天下民衆的大部分注意力,都仍舊放在了各自的生活智商。

春耕秋收,該種地種地。

傳來朝那之戰勝利的消息,搞兩杯慶祝一下——畢竟這是漢家第一次勝利、第一次把匈奴人攔在國門外。

還是該種地種地,該幹活幹活。

又傳來河套-馬邑戰役獲勝的消息,這倒是可以更隆重的慶祝一下。

畢竟再怎麼說,河套奪回來了。

開疆拓土不說,尤其還是開的這麼一片特殊的土地。

有了河套,漢家不再缺牛、馬,百姓民或許就可以和秦時那樣,以牛耕犁。

軍隊也必然能組建起騎兵,從此不再被匈奴人的騎兵當狗遛。

但慶祝完了,也仍舊還是要生活。

便是高闕之戰勝利的消息傳來,即便整座長安城,都被一股濃烈的歡欣、喜悅所充斥,但終究也仍是慶祝而已。

慶祝完了,人們便不會再整日整日的想起、提起這場戰爭。

生存。

底層民衆,要竭盡所能,窮其一切,來保障自己的生存。

而一場戰爭的勝利,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爲具體的某個人——某個沒有參戰的個人,帶來太過顯著的利益、又或是生活幫助的。

事實上,不單底層民衆如此。

官方的郡縣政府,乃至於長安朝堂,其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類似的情況存在。

當然,並不是說官府、朝堂,也和底層民衆一樣‘生存艱難’,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生存之上,故而無心關注戰爭。

而是因爲官府、朝堂,有許多除戰爭之外,仍需要關注——甚至更應該關注的事。

好比某個縣,又要維護當地治安,又要處理當地的刑事、民事案件,還要收繳賦稅、疏通水渠、維護道路。

你問他,爲啥不關注高闕之戰?

是真的沒空啊……

一個縣尚且如此,更高級別的郡,乃至長安朝堂中央,那就更是不必贅述。

幾乎每一天,長安朝堂中央,都要接收到天下各地送來的海量事件,需要進行決策。

往大了說,誰誰誰圖謀不軌,意圖造反啊~

某某地遭遇災害,需要賑災啊~

又或是某某人、某某地發生‘天啓’事件,需要長安朝堂中央,去解讀上蒼啓示的具體內容之類。

往小了說,某某郡某某縣要開條新渠、建條新路啊~

某個地方的某些羣衆,因爲什麼是而對當地政府不滿啊~

等等。

需要長安朝堂關注、解決,並做出決策的事,堪稱海量。而且不是積攢起來的海量,而是每一天,都以海量的速度暴漲。

也就難怪秦始皇嬴政,忙的一天只能睡兩個時辰,批閱奏疏時反覆拿起、放下竹簡,最後都把肩膀給累壞了。

簡而言之:長安朝堂很忙。

作爲朝堂中樞,是沒有辦法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場戰爭之上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長安朝堂中樞對某場戰爭的關注,也僅僅侷限於:戰爭爆發前,有司公卿重臣商量一下怎麼打,派誰去打,什麼時候、在哪裡打。

商量好了,再由少府去負責具體的物資調配,戰爭就可以開始了。

開始之後,大家就都各忙各的去了。

忙累了,辦公辦的頭昏眼花,腰痠腿疼的時候,藉著伸懶腰的功夫,同身旁的屬官問上一句:打得怎麼樣了?

這便到頭了。

再然後,便是戰爭結束,捷報或噩耗傳回,大家再根據情況,做出針對性的佈置。

如果勝利了,該如何安排慶典;

如果失敗了,該如何將後續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如何彌補戰爭失利,爲漢家所帶來的政治打擊。

以及:無論勝利還是失敗,都同樣會存在的:有功將士封賞,以及陣亡將士撫卹。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對於長安朝堂中央而言,戰爭,也同樣只是有司官員工作的一部分。

就像廷尉的官員,本職就是審理案件、懲處罪罰;

太僕的官員,本職就是天下馬政,捎帶上天子儀駕等等。

長安朝堂的責任,便是在漢家發生一切變故、突發情況時,作出相應的應對,又或是在事前進行謀劃、引導,來讓事態按照有利於漢家的方向發展。

而戰爭,僅僅只是長安朝堂中央,所需要解決的無數事件、所需要面對的海量決策當中,相對比較重大的其中之一。

且戰爭決策的確立,以及戰爭最終的走向、勝敗,會對政局造成較大的、較爲直觀的直接影響。

所以,長安朝堂應對起來,也會稍謹慎些、精細些。

但還是那句話。

大家都很忙~

農民忙著種地,商人忙著買賣,匠人忙著打鐵,官員忙著貪污…咳咳,忙著治民。

長安朝堂,更是要爲了整個天下的大小事務,而時時刻刻忙到腳不沾地。

正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

三生作惡,附郭省城;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如果按照這句話來定,那長安朝堂中央,便竟都是‘惡貫滿盈’,惹得上蒼震怒,不惜以這種方式降下天罰的苦命人。

對這些人而言,很多時候、很多事,都是不大受控制的。

比如,東宮太后,西宮天子,說不定就要腦門一拍,搞出什麼幺蛾子。

沒搞出名堂,甚至搞出問題來了,把脖子往後一縮,最後還是要朝堂去擦屁股。

再比如,某些政策的頒佈和推行,往往會出現一些‘事與願違’的情況。

就像是長安朝堂,在天子的允許下頒下政令:爲了慶祝東宮太后大壽,今年全天下免除稅負!

結果到了下面的郡縣,話很有可能就被‘傳’成,或者說是被理解成:今年,東宮太后大壽。

大家夥兒,難道就不表示表示?

老百姓自然不需要‘表示’。

但官員呢?

太后大壽,你甭管官大官小,總不能真就什麼都不表示吧?

自然是要‘表示’的。

而表示,又是需要花錢的。

錢從哪來?

於是,長安朝堂發下去的政令,到了地方郡縣就變成了:爲了慶祝太后大壽,今年,本郡/本縣額外收xx稅,每人每戶xx錢。

原本不需要‘表示’的百姓農戶,被官員攤牌上了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結果錢花了,最後還不算是百姓農戶表示的,而是地方官員,代表當地百姓農戶——更或直接就是代表自己,向太后有所‘表示’。

花百姓的錢,辦自己的事,走自己的人情。

偏偏長安朝堂中央,還拿其毫無辦法——甚至大概率發現不了。

長安朝堂只會知道:命令發下去了,府、庫也確實沒有收入稅、賦。

對此,長安朝堂心中有數,天子、太后,也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卻也只能通過採風御史、監察御史等方式,來讓下面的官員收斂一些。

但也正應了那句話。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邊,天子榮剛定下制度,爲外族奴隸減免奴隸稅,寄希望於一次引導漢家的地主、富戶,爲了節省成本而用更多的外族奴隸——至少在重體力勞動方面,更多的用外族奴隸,而非漢人。

結果制度剛確立不久,底下的‘對策’便已經準備好了。

——外族奴隸?

便宜沒好貨!

又懶又蠢不說,還聽不懂人話!

而漢人,貴有貴的道理——踏實肯幹,逆來順受,又好溝通。

可漢人奴隸的奴隸稅,就是比外族奴隸的奴隸稅貴啊!

怎麼辦?

簡單。

讓漢人奴隸,‘變’成外族就好了。

具體操作方式也很簡單。

權貴、富戶,本就有收買官員的需求,甚至大都和地方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輸送關係。

隨便找一個縣令級別的官員,讓人家賣自己一個人情,把自家的漢人奴隸,都在奴籍簿上改成外族就行。

至於這麼做會不會露餡?

原本是不會的。

燕國東北的朝鮮奴,還有嶺南的百越奴、西南夷的夷奴等,看上去大都和漢人沒什麼兩樣。

光從外表,是無法判斷出一個奴隸,究竟是漢人,還是這些泛華夏文化圈的‘外族’奴隸的。

直到有一天,一個被改爲‘外族’的漢人奴隸,不知道腦子哪根筋打錯了——居然跑到官服門口,狀告自己的奴隸主!

原本只是一件極不起眼的小插曲,卻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下,才長安朝堂中樞,捲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貪風暴……

第536章 絕戶計第205章 羽林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告假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84章 爆!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05章 羽林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544章 百家第488章 駭人!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65章 物論第540章 冬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73章 統籌會?第320章 衛青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19章 考題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68章 削藩第241章 處置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6章 困獸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63章 人心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80章 有母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40章 驗金石第475章 人心啊第246章 廟算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28章 單于庭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311章 幽冥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69章 詭寂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53章 吞金獸!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238章 宗祠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80章 有母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79章 冰雕第430章 人才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
第536章 絕戶計第205章 羽林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告假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84章 爆!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05章 羽林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544章 百家第488章 駭人!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65章 物論第540章 冬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73章 統籌會?第320章 衛青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19章 考題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68章 削藩第241章 處置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6章 困獸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263章 人心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80章 有母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340章 驗金石第475章 人心啊第246章 廟算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28章 單于庭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311章 幽冥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69章 詭寂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353章 吞金獸!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238章 宗祠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80章 有母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79章 冰雕第430章 人才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乌审旗| 昌黎县| 东明县| 衢州市| 延长县| 青田县| 沁阳市| 曲阳县| 苍南县| 新乡市| 韶关市| 象州县| 饶平县| 深圳市| 孙吴县| 荣成市| 英吉沙县| 梁山县| 奉化市| 阿拉善左旗| 登封市| 三都| 长顺县| 呼和浩特市| 贵德县| 廉江市| 阿拉善右旗| 米脂县| 方正县| 德清县| 肇源县| 凤台县| 定西市| 井陉县| 青冈县| 剑川县| 公主岭市| 乐陵市| 二连浩特市|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