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

這場朝議,原本還有許多議題可以討論——或者說是需要討論。

比如:對於如今朝堂之上的公卿重臣,新君劉榮是個什麼態(tài)度?

對於先帝朝,乃至自太宗皇帝朝開始,便一直沿用至今的國朝大政,天子榮,又有什麼修改意見否?

除了這些籠統(tǒng)的話題,還有許多具體的人物、事件,需要劉榮在這場朝議之上作出表態(tài)。

——最起碼,也應該透個口風。

比如:太子太傅竇嬰,接下來擔任什麼職務?

是從太子太傅,直接升任爲皇帝太傅?

還是正式入朝,擔任朝中公卿?

還有太子家令竇彭祖、太子洗馬汲黯,乃至劉榮的母族外戚:博望苑令慄倉等,又都是怎麼個安排?

但最終,劉榮卻選擇在定下孝景皇帝的蓋棺定論之後,便草草結(jié)束了這場朝議。

誰的鍋?

當然不是劉榮的。

若非竇太皇太后非要岔開話題,劉榮自然也沒必要如此急著結(jié)束朝儀,以免再生變數(shù)。

但有些時候,什麼都沒說,往往也就說明:什麼都說了。

——沒有新的安排,那就等於維持舊的安排。

朝堂大政,保持不變。

朝中職務,維持原狀。

至於竇嬰、竇彭祖等一干太子班底,也暫時不做新的安排。

當然,最重要的是:朝堂內(nèi)外,依舊由‘太子監(jiān)國’的新君劉榮暫掌。

至於這個‘暫’字,究竟要多久——至少也得等孝景皇帝孝喪期滿,國喪結(jié)束……

·

·

·

·

·

“今日朝議,陛下同太皇太后……”

朝議結(jié)束之後後的第一時間,太子詹事南皮侯竇彭祖的身影,便不出任何人意料的出現(xiàn)在尚冠裡魏其侯府。

同堂兄竇嬰分而落座,幾乎是屁股坐到筵席上的瞬間,竇彭祖便滿面陰鬱的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一如過往數(shù)十年,漢家的歷代先皇與東宮太后:當今天子榮,同東宮竇太皇太后,也開始新一輪交鋒。

對於朝堂內(nèi)外而言,這場發(fā)生在東西兩宮之間的交鋒,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志氣、有腦子的,自然會想清楚自己該戰(zhàn)誰;

沒腦子,或是想投機的,即便投身於東宮竇太后,也終歸不敢對當朝天子怎麼樣。

而絕大多數(shù)人,則都會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權(quán)當不知道東西兩宮、不知道那對祖孫二人之間的爭權(quán)奪利。

除非有一天,這祖孫二人之間的爭鬥,發(fā)展到了不得不擺上檯面的地步。

但顯而易見的是:無論是長樂宮的竇太皇太后,還是未央宮的新君劉榮,都很默契的選擇將這場鬥爭,儘可能藏在暗處。

這樣一來,最難受的,或者說是唯一會感覺到難受的,便只剩下竇嬰、竇彭祖二人了……

“陛下雖稍有稚嫩,論手腕、城府,暫還比不得孝景皇帝,但有朝一日,必定會達到太宗皇帝,乃至更高的地步。”

“——陛下少年老成,就算是和太皇太后鬧得水火不容,也絕不會把這些事擺上檯面。”

“只是如此一來,你我二人的日子,可就有些難過了……”

說著,竇嬰也不由得長呼出一口濁氣,爲自己的將來莫名感到一陣擔憂。

竇氏外戚一族,天然屬於竇太皇太后的嫡系政治陣營;

而竇嬰、竇彭祖這種有爵位在身,又在朝中爲官的新生代代表性人物,無疑又是竇太后政治陣營的絕對核心!

可偏偏竇嬰、竇彭祖二人,同時又是劉榮潛邸心腹陣營的核心。

在過去,這兩層身份,無疑是讓二人具備了類似‘黑白通吃’‘哪條道上都混得開’的超然地位;

但現(xiàn)在,這兩層身份的源頭站在了對立面,二人當即就有些舉足唯艱了。

“若是兩位老大人在,尚且還能勸一勸太皇太后?”

竇彭祖認爲,眼下最主要的問題,是竇氏內(nèi)部,沒人能讓竇太后聽進去話。

“陛下,也實在是太過於……”

而在竇嬰看來,顯然是新君劉榮才過於強勢,才讓兩宮之間的茅盾激化到了如此程度。

只是話纔剛說一半,竇嬰便似是便秘般,滿臉憋悶的住了口。

——從‘竇氏外戚’的立場來看,竇嬰當然認爲天子榮不該這般強勢,不該這般刺激竇太后、激化東西兩宮之間的茅盾。

但從天子榮‘潛邸心腹’的立場上來看,又分明是竇太后不該如此咄咄逼人,而是應該遵照大行孝景皇帝的遺願,將大權(quán)老老實實交到天子榮手上。

這兩個截然相反的立場,所得出的兩個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顯然是讓竇嬰感到無比煎熬。

竇嬰尚且如此——竇氏外戚當代最傑出的代表性人物尚且如此,爲坊間評價爲‘只中人之姿’的竇彭祖,自更是臉色難看的嚇人。

這很棘手;

對於竇嬰、竇彭祖二人而言,這非常棘手。

若是找不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最終,無論是竇太皇太后成功鎮(zhèn)壓了不孝子孫,還是天子劉榮順利擊敗了昏聵的祖母,二人都會成爲輸家。

竇太后贏了——好啊,作爲潛邸心腹,你二人,怕不是在暗中幫旁人欺壓陛下?

劉榮贏了——嘿,連自己的親長都能出賣,從龍潛邸又如何?

不過是兩個無德小人罷了……

“太皇太后,爲何就非得同陛下過不去呢?”

“就算真的由太皇太后暫掌了大政,來年開春,陛下加冠大婚,不還是一樣的嗎?”

“左右都是陛下臨朝,太皇太后又何必如此……”

終歸入朝不久,對於竇太皇太后壓迫劉榮的動機,竇彭祖顯然無法想通。

或者應該說,竇彭祖的思維模式,依舊還停留在‘都是一家人,祖母掌權(quán)和孫子掌政,那不都是一回事嗎?’的階段。

竇彭祖想不到:即便是祖孫,甚至哪怕是父子,都無法在面對無上權(quán)柄時,控制住最原始的本能慾望。

而對此,竇嬰?yún)s早已是看的無比透徹。

“真要讓太皇太后掌了政,日後陛下想要臨朝親政——甚至是想要加冠、大婚,可就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至不濟,太皇太后也會拿著‘還政’一事作爲籌碼,來逼迫陛下付出些什麼。”

“——或許,會是對樑孝王的追尊、追封;”

“也可能,是對館陶公主的賞賜、承諾之類。”

“更有甚者,是從陛下手裡,以‘暫掌’的名義奪走部分權(quán)力——甚至是部分兵權(quán)!”

“總歸不會允許陛下什麼都不付出,便輕易加冠親政就是了……”

言罷,竇嬰便擡起微微顫抖著的手,捧起手邊一碗濃稠的茶湯,心不在焉的抿了一口。

不知爲何,最近這幾年,竇嬰的左手就有些不聽舒緩了。

平日裡,竇嬰總是本能的將左手提到腹前——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不受控制的顫抖減緩些;

像此刻這般提物,卻是會暴露無遺。

憂心忡忡的看著竇嬰那隻顫抖著的手,竇彭祖眉頭之上,只再添幾分悵然。

——對於領(lǐng)兵將帥而言,左手,或許沒有握劍的右手那麼重要;

但左手出問題,便意味著無法再御馬時握住繮繩。

而一個騎不上馬背的將軍,是不可能壓得住軍中,那些個驕兵悍將的。

換而言之:左手的怪病,已經(jīng)讓竇嬰失去了再次領(lǐng)兵出征的能力。

這就意味著竇嬰的將來,絕不在軍中行伍之間,而只侷限於朝堂之上。

“魏其侯認爲,我二人,該當如何自處?”

“又或者說,是如何應對?”

見竇嬰久久默然,竇彭祖終還是沉不住氣,略帶焦急地開口發(fā)問。

卻見竇嬰幽幽發(fā)出一聲長嘆,再沉默思緒良久,方神情複雜的緩緩昂起頭。

“唉~”

“若是我猜的不錯,最近幾日,太皇太后,便會召見你我二人了。”

“——如果不是我太過異想天開的話,太皇太后,甚至很可能會跨過陛下,直接將我二人任命爲朝中公卿。”

“如此一來,我二人,便不再是陛下的潛邸心腹;”

“而我竇氏,便也會就此,而具備又一個諸呂的雛形……”

諸呂外戚,或者說是如今漢家政壇,最忌諱的外戚‘類諸呂’形態(tài),最核心的幾項判斷標準,便是太后遍封本族外戚爲王、侯,肆意任命本族外戚爲公、卿,以及欺壓年少之君,把持朝政等。

遍封竇氏外戚爲王侯——竇太后沒那個膽子,更沒那個能力和名望;

如今漢家,也沒有允許東宮太后肆意妄爲的政治環(huán)境。

至於欺壓年少之君、把持朝政——無論竇太后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沒有真的這麼做,如今朝野內(nèi)外,也都已經(jīng)有類似的流言蜚語了。

尤其是近些時日,坊間流行起來的那則傳聞,更是將東宮竇太皇太后,強行拉進了一場考覈。

竇太皇太后,究竟是不是又一個秦趙太后?

竇太后身邊有沒有又一個嫪毐、朝中有沒有又一個呂不韋,這都是很難考證的事;

唯一好判斷的,便是在竇太皇太后掌下,尚爲行加冠禮的天子劉榮,究竟能否準時加冠親政。

如果能,那一切好說;

若不能——若劉榮也和始皇嬴政那般,二十一二歲都還不能行加冠禮,那竇太后身邊就算沒有嫪毐、呂不韋之流,也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

而外戚是否‘類諸呂’的三條判斷標準,除了遍封王侯、欺壓少主之外,剩下的最後一項,便是肆意任命爲朝中公卿重臣。

呂太后當年,做得更過分些——直接把族人呂祿、呂產(chǎn)之流,給任命爲了掌兵大將!

而今竇太后,雖然大概率不會急著對兵權(quán)動手,但若是將竇嬰拜爲左相,再將竇彭祖任命爲九卿之類,那竇氏一族‘類諸呂’,便是毋庸置疑的事了。

“還請魏其侯,不吝賜教!”

作爲二世祖,尤其還是不那麼差勁的二世祖,竇彭祖對自己的認知極其明確。

知道自己能力一般,也不大能參與到朝堂的權(quán)謀爭鬥當中,竇彭祖索性也不再拜徹侯的架子,直接擺低姿態(tài),請教起和自己平輩的族親竇嬰。

對於竇彭祖的低姿態(tài),竇嬰?yún)s並沒有感到心中沉重有半分減緩。

只強擠出一抹笑容,安撫著竇彭祖重新坐回座位;

又皺眉苦思了許久,才悠然開口道:“太皇太后對我二人的任命,是將你我二人,陷於不義之中。”

“——從,便是不敬陛下;”

“不從,則是不恭太皇太后。”

“兩難吶……”

···

“若還有斡旋的餘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太皇太后打消這個念頭;”

“但很顯然,太皇太后,已經(jīng)聽不進去旁人的勸說了。”

“尤其是袁盎死去之後,太皇太后身邊……”

話說一半,竇嬰便好似想起什麼般,緩緩睜大了雙眼!

略帶驚愕的擡起手,卻見竇彭祖也以同樣一副姿態(tài),緩緩挺直了上身。

“——汲洗馬!”

二人異口同聲的喊出一個人名,片刻之後,又再次默契的搖頭失笑。

“汲洗馬的話,太皇太后,或許還是能聽進去幾句的。”

“但也未必有用。”

“不如我二人分頭行動——我去尋汲洗馬,言明厲害,讓汲洗馬前去東宮勸上一勸。”

“陛下那邊,便有勞南皮侯了……”

不用竇嬰說,竇彭祖也明白,除了說服竇太后‘不要強行任命竇氏二人組爲公卿’之外,還有一個法子,便是讓新君劉榮搶先一步,對竇嬰、竇彭祖二人做出安排。

哪怕是任命爲地方郡守,乃至是縣令——只要有了人事調(diào)動,就不怕竇太后再作妖。

當然,這個辦法的成功率,也算不上太高。

原因很簡單;

如果劉榮有心如此,那不用等二人專門去說——早在今日朝議之上,劉榮就會對二人做出安排。

沒做出安排,就意味著劉榮未必就是來不及安排,也可能本就有意如此。

——將潛邸心腹晾一晾,搓一搓銳氣,也說不上有多離譜。

若兩邊都無法取得效果——竇太后,劉榮都不聽勸……

“若再不成,你我二人,便只得尋個由頭,躲一躲這風雨欲來的長安了。”

“只是這樣一來,陛下日後對我二人,便免不得心存芥蒂……”

言罷,竇嬰又是一聲極盡無奈的長嘆。

而在對座,竇彭祖也緊皺著眉緩緩點下頭。

——若是可以,誰都不想做選擇題;

若是可以,誰都不想做這種沒有正確答案,只分‘錯誤’和‘更錯誤’的選擇題。

但二人心裡都清楚:在必要的時候,棄權(quán)——什麼都不選,往往也是一種選擇。

這個選擇說不上多高明;

但在其他選項足夠糟糕的前提下,這個並不高明的選擇,反而就成了相對最好的那個……

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83章 戰(zhàn)略準備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19章 考題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明天更第13章 家宴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87章 僵持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59章 社稷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15章 活該!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50章 常備野戰(zhàn)軍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74章 拍板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47章 好小子!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162章 記住了?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363章 黑土地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550章 皇長子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16章 大棒!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27章 開戰(zhàn)!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32章 就不!剛落腳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498章 轉(zhuǎn)戰(zhàn)!第387章 商賈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08章 誓師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433章 尚書令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28章 唯纔是舉?兒童節(jié)快樂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22章 暴君!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tài)嗎這?第515章 有的放矢
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283章 戰(zhàn)略準備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419章 考題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明天更第13章 家宴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487章 僵持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159章 社稷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315章 活該!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50章 常備野戰(zhàn)軍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74章 拍板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147章 好小子!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162章 記住了?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363章 黑土地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550章 皇長子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16章 大棒!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03章 誰知道呢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227章 開戰(zhàn)!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532章 就不!剛落腳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498章 轉(zhuǎn)戰(zhàn)!第387章 商賈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08章 誓師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516章 由點及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433章 尚書令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98章 陛下口諭!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28章 唯纔是舉?兒童節(jié)快樂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22章 暴君!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tài)嗎這?第515章 有的放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山| 华宁县| 苍山县| 营山县| 宣威市| 罗山县| 福清市| 徐州市| 读书| 临高县| 濉溪县| 无为县| 武清区| 瑞丽市| 天台县| 错那县| 汪清县| 晋州市| 建昌县| 渭源县| 濮阳县| 特克斯县| 武鸣县| 二手房| 虹口区| 义马市| 象州县| 石楼县| 辽阳县| 成武县| 宁蒗| 东光县| 蒙阴县| 慈溪市| 武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西昌市| 会理县| 榆林市| 竹北市|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