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

有劉榮做下的安排,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汲黯走了一趟東宮,向老太后表達了劉榮的意思。

老太后的答覆是:我病了;

皇帝和樑王去了上林遊獵,我也抱病臥榻,整個朝野內外的擔子,就都壓到了監國太子的肩上;

好好把皇帝交代的事辦妥,至於看望我這個瞎眼老婆子,卻是不急於這一時……

有了老太后這番表態,劉榮也算是心中大定,手腳徹底施展開來。

秋八月初,劉榮走了趟尚冠裡,同竇氏外戚一族的話事人:章武侯竇廣國見了一面。

雖然只是象徵性的私下宴請,二人也沒聊什麼可堪一提的大事,卻也是將竇氏外戚一族,從竇老太后導致的‘恐復爲呂氏’的政治漩渦中拉了出來。

沒有了後顧之憂,劉榮也終於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正事之上。

——隨著糧商羣體大半被牽扯進功侯謀逆案,關中的糧價,也隨之徹底跌破三十錢每石;

而且直接跌到了二十四錢每石——來到了前所未有的超低價!

而在秋收前,少府通過丞相府向整個關中發佈公文:自秋收日起,一直到來年開春,少府內帑將從百姓農戶手中,無限量收購糧食;

價格,定爲三十錢每石。

至此,劉榮此番平抑糧價,便算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即:先在夏、秋二季壓下糧價,確保百姓能以低價買到口糧,再於秋收後入場,宏觀調控,確保百姓秋收所得的糧食能賣出價錢。

第二階段的工作,便是今年冬天的宿麥推廣,以及明年開始,在這個關中範圍內,逐步形成粟、麥同爲主糧的局面。

這自是後話。

秋收日,不出丞相府、內史,以及少府先前的預料:關中今年,屬於‘不豐’。

好在少府內帑下場,先壓價,後擡價,充分體現了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優勢,纔算是穩住了關中人心。

而在秋收日次日,即秋八月十六——百姓民還沒完全忙完秋收的事,各地方官府也都在忙著收取農稅、口賦等事宜的時候,長安城東市外,卻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場面。

也正是這一日的大場面,讓整個漢室天下都認識到:太子劉榮,非但有著溫文爾雅的外表,也同樣有著冷酷無情的鐵腕……

·

·

·

·

“家上?”

東市外,行刑場一側的高臺之上。

廷尉趙禹一聲請示,劉榮沉著臉微一點頭,趙禹領命而去;

不多時,一輛輛裝有罪犯——而且是死囚的囚車,便隨之出現在距離東市不遠處的街拐角。

幾乎是瞬間,滿天的爛菜葉、臭雞蛋,便前仆後繼的砸在了那領頭的三輛囚車之上;

涉嫌謀逆的幾位元勳功侯後人,或者說是此次功侯謀逆案的三個主犯,卻無不是一臉木然的站在車內,仍由本就蓬頭垢面的自己,被砸的更加狼狽。

百姓民羣情激奮!

若不是有五官中郎將派出的人馬在道路兩側,以及刑場周圍維持秩序,那幾輛囚車怕是都撐不到刑場,就要被憤怒的民衆撕碎!

但在道路兩側的樓閣之上,亦或是那一輛輛假裝臨時停靠的馬車之內,一個又一個大人物看著車廂外發生的一切,面上無不是一抹吃了屎的表情。

“開國元勳,就這麼被治死不說,還如此大張旗鼓的腰斬棄市……”

“唉……”

“這位太子殿下,只怕是比乃祖太宗皇帝,都還要更狠辣幾分……”

這些人當然知道:劉榮原本不想把事兒鬧得這麼大;

爲了把事態控制住,劉榮並非沒有付出過努力。

只可惜,丞相周亞夫一手‘生怕你死的慢’,讓原本可以死的更體面些——甚至都有可能被允許自留體面的涉案功侯們,徹底沒有了體面的可能。

這怪不得劉榮。

但就算這不是劉榮的錯、不是劉榮想要這麼做,也還是難免會讓其他的功侯們,生出一陣兔死狐悲之感。

功侯們兔死狐悲,官員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連開國元勳功侯,都有可能淪落到腰斬棄市的下場!

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沒有爵位的官員?

相比起兔死狐悲的功侯們,官員們的感受相對好些,卻也好不到哪裡去。

對於這一切,劉榮都瞭然於胸。

也正是因爲知道這一切,劉榮對自己的太子太保周亞夫,纔會愈發的感到失望。

“明明是個強人;”

“明明打仗的時候,精明的恨不能變成一條狐貍。”

“怎入了朝,就像是連兵權帶腦子,都一起被父皇給卸了?”

暗下腹誹一番,劉榮便深吸一口氣,於刑場一側的高臺上——與自己的搖椅上坐下身,靜靜注視向不遠處的刑場。

——功侯謀逆,腰斬三家,絞殺十家;

另外還有幾十家糧商牽扯其中,同樣是腰斬,卻是沒資格在這東市外,而是會在東市這邊忙完之後,被帶到城外的渭河邊上,處以腰斬之刑。

有腰斬之刑看,百姓民就算是還要忙秋收的事,也還是儘可能每家每戶抽出了個人,在這一日一大早出現在了東市之外。

老人居多,孩童——尤其是十幾歲的女孩也有,青壯勞力卻是根本沒幾個。

便是在這極爲濃重的市井氣息中,漢家在律法方面的新生代俊傑、年僅四十歲出頭的廷尉卿趙禹,出現在了刑場正中央的刑臺之上。

隨後,趙禹和劉榮二人再三相商,並最終得出的官方罪名,便由趙禹親口宣讀而出。

同一時間,劉榮的身後方,響起臨江王劉淤疑惑地詢問聲。

“誒,大哥;”

“爲啥要定謀逆啊?”

“——尤其還是暗中串聯,意圖謀逆的吳楚餘孽;”

“這不是把事兒鬧得更大了嗎?”

說著,劉淤還滿是疑惑地撓了撓頭,不解的再問道:“一開始,大哥不是說,這件事不能鬧得太大,罪名越輕越好的嗎?”

“屯糧居奇、哄擡糧價,就算再怎麼可惡,也總還是比密謀叛逆、吳楚餘孽要輕上許多?”

難得有一段日子,沒有聽到這位三弟的疑惑解答請求,劉榮也不由得稍側過頭,用眼角看了劉淤一眼。

稍片刻之後,又遞給二弟劉德一個眼神,旋即便再度正過頭,強迫自己觀看起這場血腥味十足的腰斬之刑。

腰斬,顧名思義,便是讓犯人趴在地上,再用刀自後腰處斬斷!

被攔腰斬斷後,犯人並不會立刻失去生命體徵,而是會極其痛苦的撐起上半身,爬行、掙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下半身留在原地,上半身駭人爬行——這樣的畫面,若是讓年紀小一點的孩子看了,都未必不會把人嚇傻,甚至是直接嚇瘋!

但劉榮知道:自己必須看。

日後,有的是比這還血腥、還駭人的場面,卻需要‘天子榮’保持冷靜,漠然待之。

與之相比,眼前的場景,卻頂多算是帝王課程的入門階段……

“老二覺得,這次的事,爲什麼不能鬧大、罪名爲什麼要定的越小越好?”

搖椅之上,劉榮繃著臉,儘可能維持著面色不崩;

而在劉榮身後,劉德得太子長兄授意,也開始爲弟弟劉淤解答起疑惑。

“不能鬧大,自然是因爲功侯們,也同樣代表著我漢家的體面、威儀;”“若是讓百姓民,知道我漢家的功侯貴族們,居然打算靠屯糧居奇來牟利,草芥人命,那受損的不止是他們——我漢家,也同樣會一損俱損。”

“所以,哪怕這些人足夠可恨,爲了我漢家,也還是不得不替他們遮羞,至少在明面上,把這些人的罪名定的更小一些,以免物議沸騰,有損我漢家威儀。”

劉淤下意識脫口而出的答覆,不單是讓劉德滿意的點下頭,便是一旁的劉彭祖、劉勝兄弟倆,乃至仍在專心觀刑的劉榮,都本能的一頷首。

便見劉德含笑伸出手,面帶鼓勵的拍了拍弟弟肩頭;

再沉吟措辭片刻,方說道:“沒錯。”

“功侯、官員,都是我漢家的顏面。”

“比起官員——比起可以隨時任命、罷免的官員,世襲罔替的功侯,甚至更能代表我漢家的顏面。”

“所以,無論他們做了什麼事,朝堂都必須本著‘儘可能替他們遮羞’的原則,在表面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先太宗皇帝遵從賈誼賈長沙的提議,定下將相不辱,許公卿二千石自留體面的規矩,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不是這些人不該死;”

“而是爲了漢家的顏面,這些人,不能死在大庭廣衆之下。”

“他們體面了,我漢家才能體面。”

“再給安個無傷大雅的罪名,以‘羞愧自盡’了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我漢家的顏面。”

簡單直接的表述,愣是讓劉淤都當即聽懂,旋即連連點頭不止。

只片刻之後,卻又再度疑惑地皺起眉頭。

“這些道理,弟勉強能明白。”

“但這,也正是弟感到不解的地方。”

“——既然要遮羞,那爲什麼要把罪名定爲謀逆、定爲吳楚餘孽?”

“就算丞相捅破了那層遮羞布,也完全可以定爲屯糧居奇、殘民牟利啊?”

“再怎麼著,這‘殘民’之罪,也總比謀逆——比吳楚餘孽要輕一些,要更體面一些?”

劉淤這一問發出口,劉德面上笑容卻是應聲斂去,望向大哥劉榮的目光,也帶上了滿滿的憐憫。

而在兄弟衆人的齊齊注視下,劉榮目光仍思思鎖定在不遠處,那三具已經上下分離,正在刑場內爬行掙扎的‘身形’之上;

只嘴上抽出功夫,輕聲呢喃了一句:“殘民,並不是更輕的罪。”

“至少對那些被殘害、被欺壓,甚至是險些被害的家破人亡的百姓農戶——對他們自身而言,這天底下,沒有比‘殘民’更大、更重的罪。”

“——功侯謀逆,甚至是扯上‘吳楚餘孽’之類,固然是重罪,固然也有損我漢家的顏面。”

“但終歸吳楚之亂,是已經發生了的事;”

“這件事,已經讓我漢家丟過一回‘臉’了,再添幾個功侯進去,也沒什麼大不了。”

“百姓只會說:哦,這些功侯吃飽了撐的,放著奢靡的日子不過,偏偏要給吳楚叛賊效忠、效死。”

···

“但殘民之罪,卻是切實關乎百姓民自身的事。”

“——所謂殘民,殘害的就是他們。”

“如果定屯糧居奇、殘民害民的罪,那百姓民會說:漢家的功侯,都不拿我們農戶黔首當人看了,那未央宮的皇帝,會不會也是這樣子的呢?”

“畢竟,上行下效嘛……”

說到此處,劉榮終於不著痕跡的將目光收回,旋即稍側身,看向斜後方的弟弟劉淤。

“現在明白了?”

“——謀逆是重罪,卻是《漢律》中的重罪;”

“而殘民,卻是百姓心中,這天底下最重不過的罪。”

“功侯謀逆,順帶、不小心殘民,百姓只會覺得這些人可恨——謀逆就謀逆吧,還差點波及了自己;”

“但功侯刻意殘民,甚至是爲了牟利草芥人命,百姓則會覺得我漢家,也就是這麼回事了。”

···

“這,纔是我漢家的‘顏面’。”

“或者應該說,是民心。”

“——功侯殘民,會讓我漢家失去民心;”

“而功侯謀逆,不過是讓我漢家臉上無光罷了……”

聽到這裡,劉淤也總算是明白這段時間,自家大哥的面色爲什麼總是不大好看;

也明白了太子太保周亞夫,爲什麼會在那之後,便再也不曾來過太子宮。

——這件事,劉榮原本可以通過定更輕的罪,來營造出‘孩子不懂事,犯了點小錯’的局面,最大限度降低這件事所帶來的政治影響。

結果周亞夫橫插一腳,擺在劉榮面前的,就只剩下兩個選擇了。

是要坐實漢家的功侯貴族殘民害民、草芥人命,以至於漢家盡失民心?

還是另外尋個更重的罪名,來換取不失民心,只丟面子的局面?

劉榮顯然選擇了後者。

但劉榮,原本可以不做這道選擇題的……

“民心,是宗廟、社稷的根本。”

“——秦盡失天下民心,就算沒有陳勝吳廣,也有的是李勝長廣、這勝那廣。”

“太祖高皇帝入咸陽,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盡收天下民心,所以纔會穩坐天下。”

“就算臧荼、彭越、黥布等,也根本無法撼動我漢家分毫。”

“民心,很重要……”

說到此處,劉榮終是雙手趁著搖椅扶手,起身上前兩步,負手眺望向不遠處的刑場。

在那裡,百姓民已經突破了衙役、兵士們的阻攔,開始將那幾具攔腰斬斷的屍體物理撕碎。

劉榮卻是直勾勾看了好一會兒,才悠悠回過頭,意味深長的目光,依次在四個弟弟身上掃過。

“記住這些人的下場。”

“若有朝一日,做出了和他們同樣的事,那這,也會是你們的下場。”

“——甚至是孤,乃至父皇的下場!”

“甚至就連這個下場,都是孤這個監國太子,盡最大限度爲他們爭取來的。”

“真到了有一天,我諸劉宗親被腰斬於長安兩市——被百姓民硬生生撕碎的時候,可就沒有苦心竭慮,爲我漢家,最後再保留些許體面的監國太子了……”

···

“呼~~~……”

“紂貴爲天子~”

“死曾不若匹夫……”

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35章 稅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80章 意外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48章 墨家?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76章 孫兒,冤枉啊!晚點更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53章 竇王孫第250章 單于庭第433章 尚書令第352章 一步到位晚點更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51章 毒蛇!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283章 戰略準備沒寫完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42章 程不敗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71章 鹽鐵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章 左膀右臂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63章 人心啊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46章 廟算第207章第536章 絕戶計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7章 樑《孝》王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35章 稅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528章 單于庭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86章 王孫,且去第8章 命可真好第61章 陛下!第44章 長安侯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01章 大魄力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49章 戰鼓擂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婚假
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35章 稅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80章 意外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48章 墨家?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76章 孫兒,冤枉啊!晚點更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53章 竇王孫第250章 單于庭第433章 尚書令第352章 一步到位晚點更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251章 毒蛇!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283章 戰略準備沒寫完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542章 程不敗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371章 鹽鐵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3章 左膀右臂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63章 人心啊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46章 廟算第207章第536章 絕戶計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17章 樑《孝》王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435章 稅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528章 單于庭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86章 王孫,且去第8章 命可真好第61章 陛下!第44章 長安侯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01章 大魄力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49章 戰鼓擂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婚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浦城县| 东源县| 新邵县| 遵化市| 泾川县| 新昌县| 三穗县| 襄汾县| 蒲江县| 聂拉木县| 江陵县| 长阳| 获嘉县| 扎囊县| 盱眙县| 扎囊县| 油尖旺区| 宁武县| 富锦市| 北流市| 贞丰县| 浪卡子县| 称多县| 南郑县| 合肥市| 辽源市| 沈阳市| 台东县| 特克斯县| 山丹县| 西和县| 高唐县| 扬州市| 师宗县| 泰来县| 周至县| 永丰县| 商都县| 清涧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