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4章 雙刃劍吶

第384章 雙刃劍吶~

想到這裡,劉榮便低下頭,從懷中,拿出了一張明顯纔剛著墨不久的白紙。

白紙上,是劉榮根據記憶,從原歷史時間線上,所整理出來的漢三公九卿職務、名稱的演變。

尤其是原歷史時間線上,發生在景、武兩代天子在位時期的演變,被劉榮著重彙總到了一起。

三公,在原歷史時間線上的景、武二朝,幾乎不曾有過變化。

丞相還是百官之首,御史大夫還是亞相。

唯獨太尉,被漢武大帝改爲了大司馬,且以衛青、霍去病爲先例,允許換了個名字的太尉——大司馬一職,和其他漢家現有的軍職兼任,由一人擔任。

比如長平烈侯衛青,便曾做過大司馬大將軍;

冠軍景恆侯霍去病,也做過大司馬驃騎將軍。

總的來說,變化不大——僅僅只是太尉換了個名字叫大司馬,本質上依舊是太尉的地位、規格和權柄。

倒是九卿層面,在歷史上的景、武二朝,出現了較多變動。

首先是景帝一朝,在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出於削弱地方郡縣、集權中央的考慮,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官職名稱、權責的修改方案。

比如:改郡守爲太守,改郡尉爲都尉。

——前者從過去的‘一郡之守’,變成了爲中央牧民的地方長官;

後者從原本的一郡兵馬之主將,降格成了和軍中都尉、將軍一般無二軍事職務。

又比如:改王太子爲王世子,改公子爲王子——旨在區分皇室子弟和諸侯子弟,使公子、皇子、太子等稱呼,自此成爲皇室專用,而非皇室、諸侯公用。

再有,便是朝堂內部,尤其是九卿層面,也出現了很多改動。

好比眼下,劉榮至今都還覺得不大習慣,聽著極其彆扭、奇怪的:改廷尉爲大理。

再比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僅僅只是換了個字面稱呼,以‘復古稱’的:改奉常爲太常。

還有原本打算改,卻還沒來得及改的:改典客爲大行。

這三項當中的前兩項,在劉榮如今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都已經實現了。

雖然不是孝景皇帝親手做的,卻也是劉榮遵循先帝意志,爲亡父了卻了心願。

除此二者,餘下的內史、少府、衛尉、宗正、郎中令、典客、太僕,在景帝一朝倒是倖免於難。

但到了原歷史時間線上的武帝一朝,九卿卻是被改了個天翻地覆。

——郎中令改爲:光祿勳;

——宗正改爲:宗伯;

——原本的典客、被孝景皇帝改名後的大行,再度更改爲:大鴻臚;

——將大理改回:廷尉;

而後,便是最爲關鍵的一項——按地理位置,拆分內史爲:右扶風、左馮翊、京兆尹,各秩二千石,皆非九卿。

原爲內史下轄單位的中尉被分離出來,稱:執金吾;

再將原內史下轄,負責農業事務的大農令更名爲:大司農,並頂替原屬於內史的九卿席位……

至此,改造完成。

在景帝之前,漢九卿分別爲:內史、少府、太僕、廷尉、衛尉、典客、奉常、宗正、郎中令。

而武帝之後,卻變成了:大司農、少府、太僕、廷尉、衛尉、大鴻臚、太常、宗伯、光祿勳。

也就難怪在後世,人們總覺得西漢的三公九卿——尤其是九卿,似乎有二三十個職位。

但實際上,有漢一朝,三公九卿的位置,基本還能算作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之所以會給人這樣的錯覺,就是因爲同一個官職,在四百年劉漢——甚至僅僅只是前半頁的西漢,可能就有兩三種叫法。

說回眼下。

先帝老爺子臨終前,打算給廷尉、奉常改個名字,劉榮沒覺得有什麼,該不該都行。

既然先帝老爺子想改,劉榮就給改了,權當是哄地底下的先帝老爺子開心。

至於日後,要不要完完全全的朝歷史作業——把典客改爲大鴻臚,把郎中令改爲光祿勳之類,劉榮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在劉榮看來,九卿是否要改名字,關鍵並不在於天子個人的喜好。

並不是說,天子覺得大理比廷尉好聽、光祿勳比郎中令有逼格,那就應該去改。

而是應該以客觀需求爲準,以實際效能的角度去出發。

比如廷尉,被先帝老爺子改成了大行,在歷史上,又被後來的漢武大帝改回爲廷尉。

意義在哪裡?

無外乎就是孝景帝覺得廷尉不好聽,武帝爺又覺得大理更不好聽而已。

而在留榮看來,像‘朕覺得不好聽’這種改換九卿名稱的理由,其實是很沒必要的。

一個九卿屬衙,如果要改,那就改他的權責範圍,改他的效能;

改完之後,再看原本的名稱,是否與改革過後的效能、職責相符。

好比廷尉,被歷史上的景、武爺兒倆來回改,改來改去,無論是叫廷尉還是大理,終究還是沒改變這個部門,是作爲中央最高司法機構的職能。

故而,改這個部門的名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景帝改廷尉爲大理,沒有意義,純閒的;

武帝又把大理改回去,更沒有意義,更是閒的淡疼。

所以,對於過去的廷尉、如今的大理,劉榮的態度很明確。

既然已經改了——既然已經無意義的白忙活了一場,那就不要再無意義的多忙活一場,把名字再給改回去了。

有這精力,乾點別的什麼不好?

同樣的道理——奉常既然改叫了太常,那就這麼叫著吧;

典客還沒改叫大行,那就不改了——即不改爲大行,也不改爲大鴻臚。

宗正不改宗伯,郎中令不改光祿勳,一切照舊。

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有意義的事兒上,而非這種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事兒上。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劉榮,完全不認可歷史上,發生在景、武二朝的九卿名稱、職權大洗牌。

尤其是原歷史時間線上,漢武大帝針對內史的拆分,劉榮非但不覺得不好,反而還十分贊同。

——以地域劃分,將關中分成三塊地區;

右扶風、左馮翊、京兆尹——一聽名字就知道,這三個職務管的是哪片兒地方。

改中尉爲執金吾,則是通過更改職務名稱,明確原中尉屬衙被分離出來的事實,同時又明確指出‘新中尉’的職責:皇帝手裡的棍棒,誰不聽話就錘誰。

再將大農令改名爲大司農,並使其取代原本的內史,徹底顛覆原內史屬衙‘關中小丞相’的政治屬性;

使‘新內史’:大司農,成爲權力覆蓋面積遍佈天下,卻並不大包大攬,只專精農業事務的、真正意義上的‘治粟’官。

這,纔是劉榮認爲有必要、有積極作用的九卿改制。

還是那句話:要改,你就去改他的職能,然後再根據新職能,考慮是否要換個新名字。

所以,拆分內史爲右扶風、左馮翊、京兆尹,改中尉爲執金吾,改大農令爲大司農,並使其取代原內史,劉榮都打算照抄歷史作業。

——因爲即便劉榮作爲穿越者,也想不到比這更出色、更合適的內史拆分方案。

而其他的部分,純純就是閒著沒事換個名字玩兒,完全沒有實際意義的‘改制’,劉榮就敬謝不敏了。

“如此一來,新三公,便是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都帶個‘御史’,倒是可以給其中一個改個名字,以作爲區分?!?

“嗯……”

“司空?”

“亦或是……”

只思考了片刻,劉榮便否定了這個選擇,卻也下定了給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其中一個位置換個名字的決心。

而且最終改的,大概率會是御史中丞。

原因很簡單:御史大夫無論改或不改,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公之一的亞相。

但御史中丞,百十年來都是御史大夫底下的一個小弟,即便劉榮盈給擡上三公之列,也難免會被人所輕視。

所以,劉榮打算給御史中丞,換一個‘更像三公’的名字。

至於爲什麼否定‘司空’的備選,則是因爲司徒、司空、司馬,並非三百多年後的漢末三國纔有,而是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被明確記錄在《尚書》當中的古三公。

其中,司徒對應如今的丞相,司空對應當下的御史大夫,而司馬,便對應過去百十年來的太尉。

既然已經決定罷設太尉,改以大司馬取締——尤其還將太尉/大司馬踢出三公之列,那司徒、司空這兩個古稱出現在三公當中,就多少有些不合適了。

具體改爲什麼,劉榮可以慢慢想——甚至可以先不改,直接讓御史中丞做幾年三公,考慮好了再改。

但改是一定要改的;

御史中丞,也是一定要取代太尉,成爲漢家新的三公的……

“至於九卿麼……”

“嗯……”

“宗正、太僕、衛尉、典客、大理、太常、郎中令七個,照舊?!?

“——中郎將併入郎中令,再把衛尉、郎中令二者的權責明確劃分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內史、少府——內史於今年年末正式拆分;”

“唯獨少府……”

想到最後,劉榮再度陷入了兩難之中。

不得不說的是:眼下,是漢天子動少府最合適、最完美的時機和創口。

於外,北方匈奴接連打了兩場敗仗,都跑來求和了,短時間內——至少近兩年,根本沒精力南下侵擾。

至於南方的趙佗,賴漢匈朝那之戰、河套-馬邑之戰——這接連兩場由漢家完勝的漢匈大戰,南方百越之地也肉眼可見的消停了很多。

兩三年前,先帝與劉榮交接政權前後,趙佗還隱隱有些蠢蠢欲動,頗有些在嶺南搞個大新聞的架勢。

但在朝那之戰、河套-馬邑戰役之後,趙佗卻是連自己的王宮都不怎麼出了。

黃屋左纛不坐了,行文用制不提了;

什麼?

出入稱警?

——直接就不出宮了!

外部沒有軍事威脅,關東又在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後,陷入理所應當的漫長安穩期;

最重要的是:現任少府卿石奮,是有漢以來五十餘年,前後近十位少府卿當中,最軟弱、最沒有原則,對皇帝最言聽計從的一任!

就連前少府、現任丞相桃侯劉舍,都沒有石奮這麼聽劉漢天子的話!

不趁著這個機會對少府下手,等日後,再冒出來一個又臭又硬——好比岑邁第二的少府,那還怎麼動少府?

但劉榮不得不考慮的是:少府對於如今的漢室,乃至於現階段的劉漢天子而言,實在實在是茲事體大。

龐大的產業、海量的庫存,數以十萬計的人力資源,成千上萬的官、吏、匠、徒編制;

再加上少府遍佈天下各地、遍佈方方面面的龐大印象裡,說少府‘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謂是半點都不誇張。

裁員裁到大動脈的事,劉榮雖然前生今世都沒做過,卻也總還是見識了不少。

劉榮很擔心自己對少府的拆分、改革,會鬧成後世那些聞名遐邇的趣聞、軼事那般,切到漢家、切到自己這個漢天子的大動脈。

最關鍵的是:無論對少府採取怎樣的拆分方式、手段,都會不可避免的造成原本支撐著天下的少府,在改制、拆分陣痛期內,部分或完全的失去效能。

少府很強大,也很龐大。

強大到秦漢天子,有‘只要少府在手,我就敢和整個世界開戰’的底氣;

卻也龐大到沒有人,能預估少府究竟支撐著文明、政權的那些地方,若是少府倒下,那對於華夏文明而言,又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帶來多大的災難。

而劉榮拆分少府,是肯定會讓少府‘倒下’一段時間的。

究竟是陣痛還是崩潰、坍塌,劉榮拿不準。

究竟該不該在當下動手,而不是徹底搞定匈奴人之後,劉榮,也有些左右爲難……

“唉~”

“雙刃劍……”

“雙刃劍吶~”

“秦少府章邯,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爲嬴秦續上最後一口氣;”

“卻也能倒戈相向,叛國投敵,爲嬴秦釘上最後一個棺材釘……”

“——難吶~”

“太難……”

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38章 意外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63章 人心啊第520章 洗腦?第488章 駭人!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31章 不盡然吧?第514章 大案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34章 還行吧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425章 河西請假條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83章 不安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4章 坑兒的爹!第76章 孫兒,冤枉??!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159章 社稷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381章 洗牌第465章 酷吏?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87章 僵持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08章 將戰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52章 博望苑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536章 絕戶計第434章 還行吧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19章 考題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49章 戰略轉變回家晚了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88章 藍圖第486章 絞肉機?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528章 單于庭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
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38章 意外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63章 人心啊第520章 洗腦?第488章 駭人!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510章 奇奇怪怪的奴隸第31章 不盡然吧?第514章 大案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34章 還行吧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98章 陛下口諭!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425章 河西請假條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83章 不安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4章 坑兒的爹!第76章 孫兒,冤枉??!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159章 社稷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381章 洗牌第465章 酷吏?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487章 僵持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537章 戰,爲止戰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08章 將戰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52章 博望苑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536章 絕戶計第434章 還行吧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19章 考題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349章 戰略轉變回家晚了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88章 藍圖第486章 絞肉機?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528章 單于庭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庆市| 康定县| 武乡县| 盐源县| 苍南县| 乡城县| 邛崃市| 乐都县| 商南县| 申扎县| 南开区| 凤城市| 台南市| 竹溪县| 明光市| 泽普县| 淮安市| 贵州省| 阿巴嘎旗| 临沧市| 抚顺市| 明溪县| 滨州市| 砚山县| 翁源县| 渭南市| 琼结县| 西乌| 正定县| 额济纳旗| 怀仁县| 侯马市| 永平县| 乳山市| 承德市| 深水埗区| 达日县| 定南县| 德昌县| 迭部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