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4章 還行吧

劉榮原本的計劃,是逐個接見這將近三十位即將登上科舉‘甲榜’的傑出才俊,並一一奏對、策問,以考驗其成色。

——就算不需要考研,劉榮也得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獎勵這些傑出者。

因爲君前奏對,本身也是一種榮耀,而且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種。

但不知是公孫弘的策問太過‘耀眼’,還是本次科舉的頭部傑出者成色一般;

又或者,是劉榮對這些歷史名人本身就有很高期望之類?

後續的奏對、策問環節,劉榮基本就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了。

——鄭當時,劉榮的老熟人,曾經是個滿腦子江湖義氣的愣頭青。

在太子宮的激烈競爭中,被逐漸邊緣化後,如今的鄭當時,又明顯多了一絲刻意隱藏、掩飾江湖氣的彆扭。

劉榮有點小失望。

——倪寬,當代《尚書》傳人,大儒歐陽和伯的關門弟子,算是故御史大夫晁錯的半個師侄。

論對《尚書》的參悟、心得,倪匡沒說的,說是天縱奇才也不爲過。

但畢竟還年輕;

而且家庭出身,也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倪寬的眼界。

這就難免讓劉榮生出一種‘還沒雕琢好的璞玉’的既視感。

不過這也怪不得倪寬。

和歷史上的‘豬倌丞相’公孫弘一樣——儒生倪寬,也同樣是窮苦出身。

幼年時,倪寬家貧,讀不起書,便在千乘郡唯一一處學宮的伙房幫廚,以謀求學習的機會。

爲了生計,倪寬還經常會到富人家中做短工。

爲富人做工種田時,倪寬就會把手裡僅有的幾卷經、書殘卷,掛在肩上那桿比自己還長的鋤頭尾部。

別人幹活時,倪寬也不偷懶,等別人休息了,倪寬就擠出休息時間來看書。

那,也是倪寬第一次聞名於郡國。

——帶經而鋤的故事,至今都還在關東大部分地區傳頌,作爲師長訓誡子侄‘努力學習’的正面素材。

帶經而鋤,就是如今漢室版本的鑿壁偷光。

因這四字而‘成名’後,倪寬也得到了濟南伏生唯一‘真傳’弟子:歐陽和伯的欣賞,隨機將其收入門下。

這一學,就是從十幾年前,一直到今天。

可以說倪寬從出生至今,完整的人生閱歷就是:在貧苦農民家庭出生,幼年脫離家庭去學宮伙房幫廚,並在外出打工時‘帶經而鋤’,從而順利拜入歐陽和伯門下,以治《尚書》。

只是這《尚書》,倪寬一治就是十幾年。

這十幾年的青少年時期,倪寬一直都在歐陽和伯身邊專心治學,心無旁騖;

既沒有體會到人間險惡,也沒有親身經歷人情冷暖。

這就好比一個從小學開始就進入封閉式學校,一直到清北大學畢業,才重新回到社會的傻白甜。

你說他不行吧?

人家清北畢業,成績優秀;

你說他行吧?

他連買菜都不會,連公交車都不會等……

放在日常生活當中,這麼說或許誇張了點。

但在劉榮召見,並與之奏對、策問時,這說法就半點不誇張了。

——今日,針對這三十來號人的策問,劉榮幾乎是給每個人,都準備了量身定做的問題的。

而劉榮給倪寬準備的問題,便是:陵邑之制,利、弊幾何?

很顯然,劉榮這個問題的重點,是直擊倪寬所出生的儒家之基本盤:地主豪強羣體。

劉榮想要憑藉這個問題,看出倪寬對豪強的態度;

並以此來判斷倪寬這個儒生,究竟是誇誇其談的魯儒之流,還是北平侯張蒼、賈誼賈長沙那樣,雖然出身儒家,卻有治國之才的大賢。

倪寬最終給出的答案,便印證了劉榮最後的結論:倪寬,無疑是一塊璞玉。

但還沒雕琢好。

僅僅只是一塊極好、極上乘的原材料,高級貨;

但也只是‘原材料’,而非成品。

倪寬作答的策論,洋洋灑灑數千字。

總結概要起來,其實就短短幾乎話。

——陵邑之制,本質上是爲了減小關東郡國行政壓力,而將那些不好處理的‘泛貴族’羣體,都強制遷徙到皇城腳下,以更好的集中管理、統治。

本意是好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極個別貪官污吏,乃至於法家酷吏刻意扭曲,導致具體的操作模式出了問題。

從而,最終使得原本只是應該被遷入關中,換個地方居住的地方豪強,被地方官吏以強制遷移的名義,巧取豪奪、敲骨吸髓。

所以在倪寬看來,陵邑之制,初衷是好的;

被遷徙的地方豪強,也是應該被遷徙的。

但操作模式出了問題,導致地方豪強在遷移過程中利益受損,平白養肥了地方貪官污吏。

到這裡,其實就能看出劉榮準備的問題,真的是非常精準、非常有針對性了。

——儒家士子於漢家而來,從來都只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商榷:屁股歪不歪?

至於有沒有本事、肚子裡有沒有墨水,反倒在其次了。

反正儒家五經,又不會教你怎麼做官、怎麼收稅,怎麼與同事及上下級相處之類。

如何做官,終歸是要先做了官,才能在實踐中一點一點學會的。

而陵邑之制,幾乎是最適合用於判斷儒家士子屁股歪不歪、三觀正不正的標準命題,且沒有之一。

蓋因爲陵邑之制的根本,就是打擊地方豪強,以減緩、遏制土地兼併,並從源頭上杜絕門閥世家誕生的土壤。

而地方豪強,又是儒家天然的幕後金主、基本盤,儒家更是地主豪強最堅定的政治代言人。

這就使得‘陵邑之制’這四個字,總是能看出一個儒生,究竟‘儒’到了怎樣的程度。

比如儒家各流派中,最‘儒’,即屁股最歪的魯儒之流;

他們對於陵邑之制的看法就是:此暴政也!

他們根本不在乎什麼豪強尾大不掉、地方二千石不能治,也不在乎土地兼併、底層民衆還有沒有生存空間。

他們只在乎他們的金主爸爸:地方豪強過得好不好。

豪強過得好,那自然是聖君在朝,海內昇平,盛世降臨。

豪強過得不好,也必然是昏君在位,民怨沸騰,國將不國。

任何侵犯豪強利益的政策、行爲,他們都批判、反對;

任何有利於豪強的措施,他們都贊成,甚至願意自發相助。

所以,無論是太祖高皇帝、孝惠皇帝,還是後來的呂太后、太宗皇帝,亦或是先孝景皇帝、當今劉榮。

準確的說,但凡是個腦子沒病的漢天子,就不可能對魯儒之流有好臉色。

——從‘魯儒之流’這個措辭和形容方式,也不難發現這一點。

若是用儒家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來作爲區分儒家各流派的標準,那魯儒之流,便大致是指那些治《禮》,《春秋穀梁傳》,並無比堅定的爲豪強、貴族站臺的保守派、頑固派。

他們甚至提倡恢復井田制和奴隸制!

只能說這些人,已經保守到連儒家內部的其他流派,都有些不待見的地步了。

井田制?

奴隸制?

開什麼玩笑……

與魯儒之流,對陵邑之制全盤否定的態度截然相反的,便是儒家內部最激進的鷹派,公羊派。

這一流派,治的同樣是《春秋》,卻是和穀梁截然相反,甚至針鋒相對的《春秋公羊傳》,也稱:公羊春秋。

若是讓這個流派的士子,答這道關於陵邑之制的題,那最終的答案,大概率會讓劉榮喜笑顏開。

他們會說:陵邑之制就是正確的,一目瞭然!

那些豪強爲富不仁,活該被強制遷徙!

什麼地方官員敲骨吸髓——沒把這些敗類豆沙了,已經是這些官員嚴重瀆職了!

只能說,激進派、鷹派的畫風撲面而來,味道極正。

而這——魯儒的‘完全反對’,和公羊儒的‘完全支持’,顯然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

絕大多數儒生,尤其是年輕儒生,其實都是在這兩個區間之內。

有的偏反對、偏魯儒一點,有的偏支持,偏公羊一點。

只是無論如何,都很少會有儒生,像魯儒那般完全反對陵邑之制,以至於違背如今漢室最基本的政治正確;

也不會像公羊那般完全支持,以至於完全背叛了儒家的基本盤,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屁股決定腦袋。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如今漢室在任用儒家出身的官員時,就不得不去判斷:這個人,到底是偏魯儒一些,還是偏公羊一些。

偏公羊,那沒說的,儒家出身爲此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自然就能降到最低。

若偏魯儒、偏穀梁,那就要好好琢磨琢磨:這個人,值不值得去挽救、去花時間精力拉回正道上了……

在過去這幾十年,幾乎每一個‘偏魯儒、穀梁’,愛豪強更甚於愛國家的儒生,都被擋在了漢室政治權利核心外。

每一個‘偏公羊’,愛國家更甚於愛本門學說的,也幾乎都成爲了垂名青史的人物。

只是前者實在是如過江之鯽——實在太多,後者如鳳毛麟角——實在太少。

以至於,人們誤以爲過去這幾十年,儒家一直都被排除在漢室‘可錄用學說出身’的名單當中。

然而事實卻是:儒家出身的士子,漢家並非完全不要。

若不然,叔孫通怎麼解釋?

賈長沙怎麼解釋?

儒皮法骨的晁錯、外戚大儒竇嬰,以及此番入朝應考的公孫弘、倪寬,又如何解釋?

不過是‘符合要求’的人太少,以至於都被忽略不計了,才讓大家生出‘漢家沒有儒官’的錯覺而已。

就拿今日的倪寬舉例。

——能說出一句‘陵邑之制是對的’,這就已經合格了,已經可以判定爲‘不魯儒’‘不穀樑’了;

只是後面那句:在遷徙過程中,讓豪強被地方貪官污吏欺負~

怎麼說呢;

也不能說屁股歪,就是有點天真。

在劉榮看來,倪寬認知中的‘豪強’,或許依舊是同門師兄弟、師叔伯所描述的那樣:躬耕傳家,友愛鄉鄰,助貧扶弱的。

這樣的人,在被強制遷移過程中,被貪官污吏敲骨吸髓,那當然是值得倪寬同劉榮‘告上一狀’的。

但這樣的人——如此仁善的豪強,存在嗎?

劉榮的答案是:百分之一百二十,不可能存在!

道理很簡單: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在這個時代,一個善良的人,別說是發家致富成爲‘豪強’了;

就算是去把家裡老母雞生的蛋拿去賣,都不一定能賣的上市場價。

所以說白了,在這個時代,除了那些生來就有的貴族外,對其他的‘普通人’而言,有錢,和有德,幾乎是不可能同時成立的兩個特指。

——豪商必奸詐;

——豪強必酷戾;

這纔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所以劉榮纔會說:倪寬太年紀,眼界不夠寬,不明白人間險惡;

而不是說:倪寬屁股歪,爲豪強站臺,純粹是魯儒之流……

總的來說,對於倪寬,劉榮也還算滿意。

慢慢培養就是了。

在官場——尤其是在長安官場,劉榮相信倪寬‘懂事兒’的速度,會超乎所有人想象。

尤其是倪寬從過去,堪稱潔白無瑕的‘乾淨’生活,一下跌入長安朝堂這個比烏鴉還黑的大染缸;

劉榮相信,倪寬不會讓自己失望。

再往下,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酷吏王溫舒,確實有夠‘酷’;

若是讀幾年法家典籍,必定又是個能止小兒夜啼的惡魔。

——縱橫家的獨苗主父偃,也確實符合世人對縱橫家的刻板印象:心眼極小、極其記仇。

這樣一個人,劉榮也不打算將其往其他方向培養——就做縱橫家祖傳的本職工作:外交。

比如接見一下匈奴使團啊~

亦或是出使南越,和南越王太后聯絡聯絡感情之類……

咳,咳咳……

還有弓高侯庶孫,漢武大帝歷史上的‘寵妃’韓嫣。

卻是有些出乎劉榮的預料。

什麼寵妃?

分明是個雄姿勃發,身形偉岸,相貌俊美的少年郎!

甚至都不用拿原本的歷史時間線來做對照,劉榮就能一眼看出來:這妥妥就是個將軍胚子!

還是那種長得賊帥,並不粗狂的將軍!!!

只能說,太史公手裡的筆,那絕對是有點說法的。

誰讓太史公的‘命脈’,就是斷在這位漢武大帝手中呢?

僅僅只是捕風捉影、若有似無的側面描述,而非直接寫一句‘某年某月某日,帝幸韓嫣’;

太史公的脾氣,已經可以算作是史詩級軟柿子了……

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4章 真打呀?!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1章 回去再說!第517章 上林宴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430章 人才啊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550章 皇長子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86章 絞肉機?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41章 迭代!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425章 河西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20章 洗腦?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50章 皇長子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明天更第37章 且瞧著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08章 誓師第435章 稅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6章 困獸第320章 衛青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75章 人心啊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4章 長安侯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80章 意外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5章 登門賠禮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26章 歲末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08章 將戰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31章 序幕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
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24章 真打呀?!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1章 回去再說!第517章 上林宴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430章 人才啊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550章 皇長子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486章 絞肉機?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41章 迭代!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425章 河西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20章 洗腦?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550章 皇長子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明天更第37章 且瞧著吧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08章 誓師第435章 稅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6章 困獸第320章 衛青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527章 穩步推進第475章 人心啊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44章 長安侯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80章 意外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5章 登門賠禮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26章 歲末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08章 將戰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31章 序幕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固县| 大化| 威信县| 榆树市| 沙洋县| 瓦房店市| 永安市| 邛崃市| 华亭县| 双辽市| 沙湾县| 阿尔山市| 永川市| 繁峙县| 祁阳县| 贵阳市| 尼勒克县| 德惠市| 东辽县| 齐齐哈尔市| 美姑县| 安塞县| 娄底市| 崇义县| 福鼎市| 贵定县| 谷城县| 黄浦区| 靖州| 温宿县| 博白县| 汉寿县| 长治县| 汉中市| 宁津县| 枣庄市| 肃南| 曲阜市| 磐石市| 桑日县|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