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4章 ‘那’個男人

第394章 ‘那’個男人

毫不誇張的說:要想達成這個目標——爲繡衣衛賦予神聖的使命,難度完全不亞於給一支烏合之衆般的疲弱軍隊,注入一個新的軍魂!

但好在相較於後者,繡衣衛這個部門,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操作基礎。

——有些時候,見不得光,未必就和‘不正義’劃等號。

就說當年,第一個打探到吳王劉濞動向,確定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即將發動正式叛亂的繡衣衛探子,誰敢說他不是英雄?

還有嶺南百越,那些爲了打探情報,甘願融入當地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數十年如一日做奉獻的繡衣衛成員,誰敢說他們於國無功、於國無益?

說到底,情報工作者正義與否,最根本的關鍵點在於:他的所作所爲,有沒有爲國家帶來正當利益。

甚至再退一步——哪怕是不正當的利益,那也同樣是功德無量。

正如後世那句名言:國與國之間,沒有情誼、沒有道德,永恆不變的,只有利益二字。

由此不難衍生出的結論便是:對於情報工作者而言,工作不分正義與否、正確與否,甚至不分合法與否;

只要有利於本國、有損於敵國,那就是國之臂膀、民族英雄。

在過去這十幾年的時間裡,繡衣衛內部,背叛者有,潛逃者有,以權謀私、因私廢公者亦有;

但誰都無法否認的是:總體來講,繡衣衛還是發揮出了自己‘情報部門’的職能,爲漢家朝堂中央獲取、製造了許多利益,並避免了許多損失。

對於這樣一個部門,劉榮想爲其注入一個類似信仰、精氣神之類的東西,其實算不上太難。

只是此事急不得。

先把繡衣衛混亂的體系梳理清楚,再根據區域明確劃分;

等做出成績來了,劉榮再順水推舟,一個‘國家英雄’的大帽扣上去,一切便都會水到渠成。

好比這支即將接連漢家與西域,成爲漢家-河西-西域這一通道串聯者的商隊;

——等將來有一天,漢家因爲這個‘商隊’蒐集到的情報,而更容易的佔據河西,又或是更順利的進駐西域時,英雄的稱號,甚至都不需要劉榮主動去給了。

誰把人民記在心裡,人民就會把誰高高舉起;

將來,手握實打實的‘功勳’,繡衣衛自然就會成爲漢家的英雄。

彼時,劉榮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將他們的英雄事蹟廣而告之,再將是否評定他們爲英雄的決定權,交給整個天下的人……

“卿,勉勵之。”

“繡衣衛,大有可爲。”

“日後,無論北蠻匈奴,亦或南方百越;”

“無論東北朝鮮,亦或西南諸夷——可供繡衣衛建功立業,垂名青史的土壤,都斷然不會稀缺。”

“屆時,卿這個繡衣衛首任指揮使,恐怕就不再是以簡單的‘郎中令汝墳侯’六個字,留名於青史之上了……”

如是一番話,對周仁毫不吝嗇地表達出勉勵之意,劉榮也不由得發出一聲輕嘆。

漢天子的近臣、寵臣,其實是很不好做的。

遠的不說,就拿太宗皇帝年間的鄧通,以及先帝年間的周仁舉例——二者無一例外,都被坊間傳聞造黃謠,給硬生生傳成了文景二帝的好基友。

周仁都還算好的;

在相對正經一點的人嘴裡,周仁和先帝老爺子的關係,還僅僅侷限於:先帝寵幸妃子時不避周仁,甚至讓周仁在門口放風。

可太宗皇帝的寵臣鄧通,那可真真是被輿論黑的體無完膚。

——一個和太宗皇帝搞基的污名,自然是最基本的保留節目。

除此之外,什麼蠱惑太宗皇帝,給太宗皇帝吹枕邊風啊~

什麼跟太宗皇帝撒嬌,換來天下一半的錢幣市場啊~

什麼給太子劉啓上眼藥,從而見解干涉儲君之爭之類派;

——凡是能王人身上潑的髒水,鄧通是一滴都沒躲過去不說,還愣是沒有哪怕一個人,說鄧通哪怕半點強項、長處。

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根據劉榮所掌握的一手資料——而且是從先帝老爺子那裡耳提面命,說服力、真實性都堪稱天下之最的一手資料;

真實的情況,和坊間傳聞,可謂是半點關聯都沒有。

以至於劉榮先後從‘坊間傳聞’和‘先帝之口’這兩個渠道,分別聽到了關於鄧通的兩版描述後,愣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搞錯了;

這明明是兩個人吧!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說辭,居然形容的是同一個人?

簡直離離原上譜啊……

根據先帝老爺子的口述,對於鄧通這個人,先帝老爺子在個人情感上,並不喜歡這個人;

但從客觀角度評價,先帝對鄧通此人,卻也評價甚高。

先說‘不喜歡’的原因。

據先帝所說,鄧通這個人,是一個即善察言觀色,深諱揣摩之道,總是能恰到好處捧臭腳、拍馬屁的狠角色。

無論太宗皇帝是喜是怒、是煩是愁,鄧通都總能以極其恰當的方式,讓先帝維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情緒狀態。

——有些時候,是鄧通能提出建議,讓太宗皇帝不再頭疼某一件事;

有些時候,是鄧通直接解決掉這件事,讓太宗皇帝不必再頭疼。

至不濟,鄧通也能勸說太宗皇帝‘稍安勿躁’,冷靜下來思考應對之法,以免被負面情緒左右了思維,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時機錯失。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鄧通顯然是一個賢臣;

而且是那種‘某某就是朕的鏡子’級別的賢臣。

但先帝不喜歡鄧通,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

——這x養的忒特麼牛了!

面面俱到,事事周道,乾點啥都能讓太宗皇帝感嘆一聲‘深得朕心’!

這就襯的先帝老爺子、彼時的太子儲君很呆!

先帝老爺子本來就是個中庸之姿、守成之君的模板,偏偏還有過一段相當嚴重的叛逆期;

若是沒有對比,太宗皇帝估計也就認了——反正樑懷王已經墜馬而亡,兒子當中就先帝這麼一個能看的。

可偏偏就有鄧通這個對照組!

太宗皇帝一看左邊:鄧通又搞定了一件事,讓太宗皇帝要操的心少了些;

把頭往右一轉:先帝又惹出了一個禍,還得麻煩太宗皇帝低三下四登門,對自己的臣子脫帽謝罪……

就這畫風,太宗皇帝能不把先帝往死裡打?

真要說起來,先帝老爺子能活著捱到太宗皇帝閤眼,而不是被太宗皇帝活生生打死,都還是人類基因裡自帶的父愛在作祟!

經歷過那麼一段人生黑暗期,先帝老爺子顯然不敢記恨太宗皇帝;

自然而言,就恨上了那個把自己襯托的很呆、很蠢,害自己一天挨八頓揍的對照組:鄧通。

這就像是後世,總有那麼一個無所不能的‘鄰居家的孩子’,讓原本和藹可親的父母雙親怒火中燒,從而拔出皮帶就開始規訓子嗣。

但作爲兒子,卻從來沒有人會因此記恨父母。

大家夥兒記恨的,只會是那個無所不能,又陰魂不散,貫穿自己大半個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

鄧通,就是那個貫穿先帝老爺子大半人生的‘鄰居家的孩子’。

明白這些,就不難得出結論:先帝老爺子討厭鄧通,完全就是人之常情;

先帝老爺子固然沒錯,可話又說回來,鄧通也確實說不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而真正讓先帝老爺子,在本心上厭惡,甚至憎恨鄧通的同時,又對鄧通這個人有極高評價,甚至極爲欣賞的原因,則是鄧通這個人,是真的配得上太宗皇帝的喜愛、親近。

倒不是說鄧通長得帥,戳中了太宗皇帝某個奇怪的性癖或審美;

而是這個人,真的很能幹。

縱觀鄧通的政治生涯,從得到太宗皇帝信重開始算起,一直到太宗皇帝駕崩,鄧通餓死街頭——這前後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裡,漢家便至少有三件大事,是由鄧通一手操辦的。

第一件:錢幣。

衆所周知,漢家自太祖劉邦立漢國祚以來,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極其頻繁的貨幣制度改革,或者說是頻繁改革所引發的混亂。

——先是太祖高皇帝,鑄三銖重的‘漢半兩’,徹底搞崩了漢家的貨幣系統,一度讓漢家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遠古時期;

同時,爲了堵天下人的嘴,太祖高皇帝決定分蛋糕,開放了鑄幣權,允許私人鑄幣。

而後,呂太后爲了給太祖高皇帝擦屁股,將鑄幣權收歸中央,並推出了吃香相對沒那麼難看的八銖錢。

呂太后八銖錢,錢重達到八銖,達到了重量十二銖的秦半兩的三分之二,含銅量合格、成色尚可;

比之含銅量約等於零,成色極差,且只有三銖重、重量只達到秦半兩四分之一的太祖‘漢半兩’,呂太后推出的八銖錢,不出意外的讓幣制迅速重回正軌。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時,幣制的問題再次出現。

——秦半兩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不便攜帶;

太祖高皇帝搞三銖錢,如果嚴格把控含銅量、成色,並遵循市場規律,將三銖錢的面值定爲秦半兩的四分之一,其實也是沒問題的。

於是,太宗皇帝便決定:再度改變幣制,推出一款比秦半兩、呂后八銖都更輕便,同時又不會破壞市場秩序的新錢。

考慮到秦半兩重十二銖,呂后新錢重八銖,太宗皇帝最終決定:推新錢四銖。

四銖錢,重量爲秦半兩的三分之一,呂后八銖錢的二分之一,剛好各成整數倍;

只要規定四銖錢面值爲秦半兩的三分之一、爲呂后八銖錢的一半,就完全不會破壞市場秩序。

說幹就幹——四銖錢一經推出,便迅速佔領了市場。

人們非常喜歡這種更爲輕便、成色好、高含銅量,同時面值又與重量一致的新錢。

但之後不久,情況就有些不對頭了。

——在自代地入繼大統之初,太宗皇帝爲了鞏固自身地位,頒發了一道《許民弛山澤令》。

該法令規定:原屬於天子的私人財產,包括但不限於花草樹木、山野獸類、魚類、礦產等一切自然資源,都被天子慷慨的分享給了全天下人。

在過去,你再窮都不能上山砍樹當柴火,只能撿地上的枯枝;

因爲天上地下,一草一木,都是天子私貲。

但在《許民弛山澤令》發佈之後,老百姓可以根據需要,從山林間獲取獵物,可以砍伐樹木,可以下河撈魚了;

自然,那些手握資源的貴族們,也可以開山挖礦了。

太宗皇帝此舉,本意是通過利益共享,將全天下的百姓都拉到自己這邊,順帶拉攏擁有封土,可以靠開礦牟利的徹侯勳貴及宗親諸侯,以改變自己‘傀儡天子’的政治處境。

Www? ttκā n? ¢ ○

但在錢幣改制,推出新錢四銖之後,命運的迴旋鏢折返,不偏不倚擊中了太宗孝文皇帝的腦門兒。

——爲了最大限度維持市場穩定,太宗皇帝所主持製造的四銖錢,無不是銅含量足夠,成色上佳,製作精美的良幣;

但在《許民弛山澤令》,以及鑄幣權開放的前提下,封土遍佈銅礦的吳王劉濞,也開始憑藉國土上開採出來的銅礦,加入到鑄錢的行列。

不同於太宗皇帝所鑄良幣——吳王劉濞私鑄的四銖錢,主打的就是一個表面功夫。

製作精美?

有個錢樣就行!

含銅量高、成色好?

表面看著好就行!

什麼銅包鉛、銅包鐵——甚至是銅包土,吳王劉濞都幹得出來!

如此一來,市場上的四銖錢,除了太宗皇帝力推的良幣,又多出了個吳王劉濞私鑄的劣幣。

二者成本一高一低,自然就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

——價值一百錢的貨,需要一百枚良幣?

大不了我給你一百五十枚劣幣!

反正也看不出來;

表面看上去一毛一樣的銅錢,又沒人會閒著沒事兒把錢幣掰斷去看,你沒道理不佔這到手的便宜啊!

於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天下流通的錢幣,便幾乎被吳王劉濞的劣質四銖錢完全壟斷!

太宗皇帝很清楚,這是一顆雷。

無論是吳王劉濞的劣質錢,還是因此而愈發富裕、強大起來的吳國軍隊,都是漢家不可忽視的一顆巨雷。

試想一下;

遠在數千裡外的吳國,憑藉對整個天下的錢幣壟斷,可謂日進斗金,每過一天,都能肉眼可見的更強大一些。

反觀長安朝堂中央,幾乎等同於完全失去鑄幣權,財政狀況就算不惡化,也不大可能得到改善。

此消彼長之下,豈不是過不了多少年,長安朝堂中央就又成了周室、漢天子就又成了周天子;

而吳王劉濞,就成了那聽調不聽宣的‘列雄’了?

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8章 命可真好第544章 百家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514章 大案第532章 就不!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22章 暴君!晚點更第524章 劃算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448章 墨家?第425章 河西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7章 樑《孝》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343章 考校婚假第3章 左膀右臂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8章 秦老匠第353章 吞金獸!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3章 好劇本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79章 冰雕第514章 大案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63章 人心啊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08章 太上皇?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26章 歲末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374章 拍板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520章 洗腦?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43章 考校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83章 不安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523章 好好好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婚假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36章 下一步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99章 金布律?第311章 幽冥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7章 且瞧著吧
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8章 命可真好第544章 百家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514章 大案第532章 就不!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22章 暴君!晚點更第524章 劃算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55章 能有什麼辦法呢?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33章 和親的藝術第448章 墨家?第425章 河西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7章 樑《孝》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343章 考校婚假第3章 左膀右臂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8章 秦老匠第353章 吞金獸!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3章 好劇本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479章 冰雕第514章 大案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192章 不該殺嗎!!!第263章 人心啊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54章 表叔,慎言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08章 太上皇?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426章 歲末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374章 拍板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520章 洗腦?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43章 考校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83章 不安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523章 好好好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婚假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36章 下一步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99章 金布律?第311章 幽冥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7章 且瞧著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台南县| 万山特区| 正阳县| 南丰县| 西盟| 南宫市| 鹿泉市| 东辽县| 沁水县| 木兰县| 将乐县| 大足县| 正阳县| 五台县| 乌恰县| 台湾省| 绥芬河市| 日照市| 阳泉市| 岳普湖县| 苗栗县| 九龙坡区| 云和县| 黎平县| 家居| 调兵山市| 白朗县| 广元市| 浦北县| 黑水县| 同江市| 平山县| 阳城县| 磐石市| 娱乐| 资兴市| 嘉善县| 乌拉特前旗| 南平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