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

順風順水?

若非說這話的是自己祖母,劉榮真是恨不得直接罵娘。

——就連原歷史線上的漢武大帝,都不敢說自己的一生順風順水!

頂多也就是順風順水到繼承皇位,然後就被竇太后當頭一棒,隨即便老實到了竇太后駕崩。

至於劉榮?

呵;

單就是一個獲立爲儲,都不知道生了多少變故、讓劉榮費了多少心思!

若非當時,恰巧有‘冊立儲君,以絕樑王之念’的政治背景因素,外加先孝景皇帝下了大決心,不惜以武力逼迫竇太后頒詔冊立,劉榮都不知道當時的自己,還要做多久的皇長子、公子榮。

至於做了太子之後,也頂多就是沒有大風大浪、沒有重大阻礙,卻也絕對稱不上順風順水。

故而,竇太后這句‘你太順了,我爲你製造點阻礙,這也是爲了你好’,劉榮只當是老太太在嘴硬,順便給自己找臺階下。

只是這個理由,劉榮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無論出於什麼緣故、無論老太后拿出什麼理由、藉口,劉榮都不可能接受‘太后暫掌朝政半年’的方案。

——權力的延伸、政策的推行,是具有持續性、連續性的。

很多政策,都需要掌權者——甚至是最高掌權者長期堅持不懈的推動,才能按部就班的結出一顆顆果實。

在這期間,一旦政策停止推動,最終造成的結果,便絕非‘停滯不前’這麼簡單。

情況樂觀一點,或許是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費,全都要從頭再來;

若是情況糟糕一些,政策半途而廢所造成的反噬,甚至很可能使得這個項目、政策再也無法啓動,甚至變成人人喊打的昏招、惡政。

這就好比一個縣令,在上任當年,號召全縣種蘋果樹致富;

大家夥兒熱火朝天的把樹種上了,結果沒兩天,縣太爺跑郡衙進修去了。

等縣太爺進修完回來,已經過了好幾年。

見到治下根本沒有蘋果樹的影子,縣太爺當即大發雷霆:不是讓你們種蘋果嗎?!

樹呢?

沒人吊他;

號召全縣重新種蘋果樹,也依舊沒人吊他。

若是再逼,說不定就要有愣子提刀上門,找這位縣太爺給說法、賠償大家的損失了。

放在劉榮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旁的不說,單就是少府,如今就有好幾十個重點項目,需要劉榮堅定不移的搖旗吶喊,以及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一旦劉榮失了大權——哪怕只是明確的‘暫避幕後半年’,也足以讓這些項目大半夭折。

替劉榮掌了權,竇太后什麼都不用做;

或者應該說,只需要什麼都不做,竇太后就可以讓劉榮這麼些年來的努力,大半都付諸東流。

等日後——等半年後,就算劉榮如約加冠親政,再想重新啓動這些項目,可就不是進度條歸零的事兒了。

——說不定會是進度條退回到負五十、負一百,費勁巴拉老半天,卻連負面影響都很難消除乾淨!

除此之外,長安朝堂上下,劉榮也有許多佈局,是需要持續推動/施壓的。

一旦中斷,後果不說是不堪設想,也起碼是要讓劉榮日後,再重新付出數倍乃至十數倍的努力、付出不知多少倍的代價,才能讓一切都重回正軌。

當然,最關鍵的是:沒必要。

竇太后,根本沒必要掌這半年的權。

如果僅僅只是想要掌權半年,竇太后根本沒有這般大費周折的必要!

——又是召見公卿百官,又是逼迫自家的年青翹楚,非要把‘未冠即立’的劉榮趕回深宮讀書?

劉榮有很大的把握斷定:一旦大權交出去,那劉榮別說是半年後加冠、大婚、親政了;

還能不能繼續坐在未央宮宣室殿的御榻之上,恐怕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交出大權,劉榮便是個‘未冠皇帝’,僅存的權力便是日夜造人,傳宗接代。

是不是很熟悉?

——孝惠皇帝當年,便是這麼個尷尬的處境!

真淪落到和孝惠皇帝一樣的地步,竇太后大權在握,直接詔書一紙要廢帝,劉榮能怎麼著?

別說這不可能!

原歷史時間線上的漢武大帝,可就險些被竇太后廢掉天子位!

若非丈母孃:館陶公主劉嫖,以及皇后陳阿嬌從中斡旋,別說是後來的漢武大帝了——說不定漢家開國不到一百年,就要出第三位少帝了。

相比起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劉榮固然更年長、更名正言順,羽翼也更加豐滿;

但劉榮可沒有一個能在竇太后身邊說上話,替自己求情的岳母和皇后。

真要出個什麼事,那對母女別說是替劉榮求情了——落井下石的時候能稍微手下留情,劉榮都能記她倆一個人情!

結合此間種種,劉榮的立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穩妥起見:與其冒這麼大的險、承受這麼大的損失,去滿足老太后明顯蹊蹺的‘掌權半年’的慾望,倒不如想想辦法,把這半年劃水劃過去。

熬過這半年,只要保證大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沒人能阻止劉榮加冠親政。

加了冠,親了政,那竇太后唯一能威脅到劉榮的方式,便是同歷史上的霍光那般,爲劉榮編造出幾千個莫須有的罪名。

但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

——劉榮,不是歷史上的漢武大帝。

更不是那千百年難得一見的廢帝昌邑王……

“孫兒知道,凡社稷大事,便絕無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的道理。”

“黃老先賢——老子李耳也在《道德經》中說:治大國,如烹小鮮?!?

“大國無小事,這是孫兒十分認同的道理?!?

“只是自孫兒記事時起,便頗不喜朝中公卿拐彎抹角的說辭?!?

···

“今日,孫兒便斗膽,請求皇祖母同孫兒坦言相告?!?

“——皇祖母,究竟想要什麼?”

“究竟是什麼,讓我祖孫二人自孝景皇帝早年——自太宗皇帝駕崩,便始終面合神離,分明是血脈相連的祖孫,孫兒在自己的祖母心中,卻往往還比不過外姓、外人?”

話說到這裡,直白歸直白,劉榮卻也算是圖窮匕見了。

——坦白局!

亮出你的訴求!

只要有談的可能性,就別再內耗下去了!

劉榮如此坦誠的溝通請求,竇太后自然是沒有第一時間給出答覆。

準確的說,饒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竇太后也還是被劉榮這好似小孩兒玩鬧般,張口一句‘說說你要啥’給搞蒙了。

哪有這麼談事兒的?

要知道就連民間的商賈,在彼此之間疏通財貨之時,賣方出價、買方還價,都還要在二人的衣袖下偷偷摸摸的進行。

好歹也是個政治人物,就這麼直言不諱的用大白話點題?

這不胡鬧嘛……

但稍思慮片刻,竇太后也隱約意識到了劉榮的意圖。

——別特麼拐彎抹角,你來我往的打太極了!

——能談談,不能談就幹!

意識到這一點,竇太后望向劉榮的目光,只陡然帶上了一股森冷!

劉榮卻毫不畏懼的昂起頭,直勾勾對上祖母那雙混濁、昏暗的雙眸;

見祖母久久不願開口,索性便自己先出了招。

“皇祖母不願說,那,便由孫兒先說吧?!?

“——左右今日,孫兒不單是要知道皇祖母意欲何爲,也同樣希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悉數稟知於祖母?!?

“知道了孫兒的圖謀,皇祖母縱是對孫兒有諸多不喜,當也能有些許轉變……”

頂著竇太后陰森可怖的目光,皺眉沉吟措辭片刻,劉榮便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自有漢以來,匈奴北蠻之患,便爲我漢家無二之首重。”

“——太祖皇帝陷圍白登,呂太后受單于書辱,太宗皇帝屯兵長安,孝景皇帝屈辱和親?!?

“凡自太祖高皇帝以降,代代天子恨匈奴入骨,又代代天子,皆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只是歷代先皇,之所以在匈奴人面前忍辱負重,並非是爲了教導子孫——教會後世之君如何對北蠻‘委曲求全’;”

“而是爲了虛與委蛇以安胡蠻,休養生息,靜待時日?!?

說到此處,原本跪坐在御榻前,擡頭仰視著祖母竇太后的天子榮,已是緩緩撐起了身;

擡起手,以拳心在御榻上輕輕一砸。

咚!

“孫兒這一朝,便是時候了!”

“太祖身陷白登之圍、冒頓書辱呂后之恥,太宗皇帝迎敵於都、孝景皇帝六年四嫁公主——這一筆筆、一樁樁,孫兒,都必定要討回來!”

···

“而且不會太久!”

“遲則五年,短則三歲——漢匈必有一戰!”

“自此戰往後,漢匈攻守易勢,高闕以南不復見胡騎,祁連以北望漢纛而跪!”

“匈奴龍城,爲漢匈易取牛羊牧畜、鹽茶糧布之集市,狼居胥山,亦不過我大漢先鋒銳士之宿營……”

這段話,劉榮說的極其篤定,也無比堅定、自信。

——這一切,或許不會很快發生;

但必定會發生!

如今的漢匈邊境,會變成漢家向草原調兵遣將的大後方;

深入草原腹地的匈奴龍城,以及故秦雄關:高闕,也必將被錄入《大漢寰宇圖》。

至於狼居胥山。

至於那位絕代天驕……

“皇帝,要廢和親而興兵戈?”

如果是半年前——甚至是個把月前,孝景皇帝還在的時候,聽到竇太后問自己這麼一句,劉榮都不敢回答的太乾脆。

即便承認自己打算改變對外戰略,從和親結盟轉變爲針鋒相對,劉榮也大概率會堆徹詞藻,將話說的儘可能委婉一些。

但這一次,劉榮卻毫不遲疑的點下頭。

“然!”

“孫兒,欲興兵!”

“——至多一歲之內,匈奴狄酋:攣鞮軍臣,便必當遣大軍壓境,以鎮我漢家少弱之君?!?

“彼時,便是孫兒大興刀戈,以謀河南地之良機!”

感受到劉榮語調中,那陡然帶上的殺伐之氣,竇太后原本冰冷的雙眸,也莫名閃過些許疑慮。

“窮兵黷武,過猶不及?!?

“軍國大事,不可不慎……”

“——孫兒拿得住分寸?!?

竇太后簡短的告誡,劉榮也當即給出了答案。

孫兒會悠著點;

但這仗,孫兒非打不可!

···

竇太后有些不解。

不是互相亮底牌、畫底線,然後謀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局面嗎?

怎麼說著說著,說到匈奴人身上去了?

“這,便是孫兒的圖謀?!?

“——循太宗、孝景兩代先帝遺志,窮文景大治盛世之力,大興刀戈,以誡北蠻不臣!”

“除此之外,便是在對外興兵的基礎上,儘可能不讓百姓民受苦受難;”

“若有可能,便讓百姓農戶,也從這興兵伐戈中撈到好處?!?

“若不能,便不傷百姓民一分一毫,只以太宗、孝景皇帝多年積蓄,爲對外征討之軍費用度?!?

···

“未來這幾年,孫兒會花很多錢。”

“——很多很多錢?!?

“說不定沒幾年的功夫,太宗皇帝、孝景皇帝這幾十年來的積蓄,就能被孫兒全部花光?!?

“但孫兒,不會將哪怕一枚銅錢,用在興建宮室、奢靡享樂之上?!?

“另外,孫兒花很多的錢,也會賺很多的錢。”

“或者應該說,是賺更多的錢……”

聽到這裡,竇太后終於是隱約明白了劉榮想要表達的意圖。

“北蠻匈奴……”

···

“皇帝之志,不過懲戒匈奴不臣,又不因大興兵戈,而置百姓生民於水火?”

聞言,劉榮終是沉沉點下頭,旋即悠然嘆息間,再度於御榻前跪坐下身。

“武討北蠻,文安萬民。”

“——如是而已。”

“除此之外,皇祖母但有所求——凡不阻孫兒此二志者,孫兒,無有不允!”

“若皇祖母往後,可不再因旁人蠱惑,而於廟堂之上橫生變故,則碩大漢都長安城,也並非斷然容館陶姑母不得……”

言罷,劉榮終是拱起手——時隔不知多少年,再次由衷拱起手,對祖母竇太后沉沉一揖。

“母親今爲太后,但非大逆不道,便請皇祖母念孫兒薄面,稍行寬容?!?

“館陶姑母奸詐,凡朝中政務、國家大事,請皇祖母盡絕其不軌之念!”

···

“劉舍之後,孫兒必拜竇嬰爲相!”

“——明歲開春,孫兒亦必加冠大婚,以臨朝親政?。。 ?

“加冠之前,孫兒,便還是過去那個監國太子?!?

“或許應該說,是監國皇帝……”

···

“皇祖母,意下如何?”

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05章 羽林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26章 朕!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17章 應有之理回家晚了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80章 有母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514章 大案第6章 困獸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01章 大魄力回家晚了第207章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523章 好好好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63章 人心啊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99章 金布律?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487章 僵持第369章 詭寂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76章 無題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6章 莢錢第433章 尚書令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41章 回去再說!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34章 草原王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46章 廟算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90章 族!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02章 戰書?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24章 試探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告假第80章 有母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告假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58章 我有卵子!第93章 兒,斗膽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62章 記住了?第238章 宗祠第308章 將戰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
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205章 羽林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226章 朕!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417章 應有之理回家晚了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3章 丞相失勢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80章 有母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514章 大案第6章 困獸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401章 大魄力回家晚了第207章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523章 好好好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263章 人心啊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99章 金布律?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487章 僵持第369章 詭寂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376章 無題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6章 莢錢第433章 尚書令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41章 回去再說!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34章 草原王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46章 廟算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190章 族!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25章 好鬱悶的‘大’單于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302章 戰書?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324章 試探第21章 殫精竭慮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告假第80章 有母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88章 賊心不死!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告假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58章 我有卵子!第93章 兒,斗膽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236章 爲什麼不列裝?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162章 記住了?第238章 宗祠第308章 將戰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 上高县| 西贡区| 江北区| 安远县| 宣武区| 从江县| 阿拉善盟| 霍城县| 永康市| 颍上县| 新泰市| 会宁县| 平南县| 星座| 攀枝花市| 北流市| 中阳县| 平顺县| 诸暨市| 东至县| 兰西县| 融水| 鄂伦春自治旗| 陵水| 礼泉县| 孝义市| 晋州市| 吕梁市| 修武县| 阳泉市| 陆丰市| 永年县| 定南县| 元谋县| 军事| 九寨沟县| 图们市| 独山县| 怀安县|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