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6章 無題

“顏卿。”

“顏中郎?”

見殿內衆人都不應答,只做一陣看似長吁短嘆,實則佯做不知之態,劉榮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被末席,儼然陷入沉思的顏異所吸引。

——作爲‘先知’者,顏異有多大本事,劉榮是知道的。

準確的說,顏異、汲黯、張湯三人,之所以能出現在這裡,參加這場明顯與他們身份不符、他們明顯還沒資格參加的高級商討會,就是因爲劉榮的‘先知’特性。

按照劉榮的記憶,在景帝留下的班子逐漸淡退之後,漢武大帝手裡能用的人,其實不過寥寥數人。

軍事方面,天花板級別的有衛、霍,次一級的有李廣、程不識、李陵、李廣利,以及相當一部分功侯子弟。

朝堂之上,以豬倌丞相公孫弘爲首,現任典客:公孫昆邪之子公孫賀,少府石奮的‘萬石君’家族,外戚竇嬰、田蚡;

再有,便是顏異、張湯、汲黯三位新生代血液,以及鄭當時、桑弘羊、主父偃等當代俊傑。

以上這一整個人才名錄當中,未來能爲劉榮、爲漢家所用的人,劉榮其實都已經在做準備了。

——衛、霍,劉榮把前者接近了宮裡,並耐心的等待著後者出生。

李廣、程不識,前者被劉榮放棄,後者則早已被劉榮引爲‘肱骨心腹’,漢家當下最值得信賴的宿將。

李陵、李廣利之流,要麼是年紀還小,要麼直接就是還沒出生。

再加上劉榮對這兩個人的感官向來不大好,劉榮本也沒打算用。

至於剩下的各功侯家族子弟,卻是不用劉榮未雨綢繆,爲將來的將軍們鋪設道路。

——但凡他們真的展露出些許軍事天賦,他們自己的家族,會比劉榮還要積極的給他們鋪路。

軍中如此,朝中也不例外。

凡是有功侯、貴族背景的‘未來班底’,劉榮都沒有,也沒打算插手,只等他們自己展露天賦,並被各自的家族送到自己面前。

比如公孫賀啊之類。

餘者——豬倌丞相,還沒到歷史上‘學成出山’的那一天,劉榮不急。

鄭當時是淮陽郡人,桑弘羊是洛陽人,主父偃是齊國臨淄人。

三人都在關東,而且也都還沒有經受什麼力量,基本都還是個毛頭小子,不堪重用。

對於這三人,劉榮秉承著‘讓他們自己去闖,啥時候闖到長安啥時候用’的原則。

原因無他:這三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沒飲過血的刀、沒開過刃的劍。

越多的挫折、阻礙,以及磨礪,越能提高他們未來的上限。

這麼拍著指頭算下來,能讓劉榮現在就開始逐漸提拔、培養的,其實就剩下汲黯、張湯二人了。

——前者是劉榮儲君時期的舍人,屬於潛邸心腹;

而漢天子在即位之後,對於曾經的太子班底,往往只有兩種處置方式。

要麼,直接開始重用,一如先帝即位之初,火速在朝中安插黨羽,差點沒把九卿都給換成自己的太子班底!

要麼,直接給個虛職養起來,這便算是棄用。

絕對沒有第三種情況,如暫時不用,以後再慢慢重用,又或是暫時重用,以後再慢慢棄用之類。

——要麼用,要麼不用,簡單粗暴!

所以,汲黯這個人,劉榮只能直接開始培養。

至於張湯,一方面算是劉榮憑藉穿越者的外掛,在太子時期親自挖掘的人才,也算是半個潛邸心腹。

另一方面,張湯在被劉榮發掘之前,本身就是在長安擔任巡吏,就在劉榮眼皮子底下。

名垂青史的歷史名臣,就在眼皮子底下,劉榮若還不出手拉上一把,那也太不是東西了。

至於顏異,真要說起來,其實狀況和鄭當時、桑弘羊、主父偃三人一樣——人在關東,且過於年輕、稚嫩,並不適合這麼早召入朝堂中樞。

只是人家顏異家世好,人脈廣,直接走察舉的路子,被塞到了劉榮的未央宮。

劉榮能怎麼辦?

總不能拒絕這麼一個同樣名垂青史,且又是儒家少有的能臣、幹吏吧?

故而,即便原本不打算這麼早與顏異共事,劉榮也只得接受現實,把顏異暫時留在宮中。

說起來,這還是顏異察舉入仕,於宮中爲郎後,劉榮第一次向顏異問起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

倒不是因爲劉榮忙,而是在先前,劉榮實在不大想同一個儒家出身的年輕人,討論太過於現實的問題。

因爲劉榮不想從一個未來無可限量,自己也寄予厚望的未來新星口中,聽到一堆又臭又長的‘儒言儒語’。

至於今日,劉榮之所以會在這個場合問起,則是因爲顏異那一副苦思冥想,好似百思不得其解的架勢,讓劉榮對這個年輕人,稍涌上些許期待。

——如果顏異腦子裡想的,是劉榮最不愛聽的‘儒言儒語’,那顏異肯定不會做這般思慮之狀。

那些套話、場面話,對於顏異這種級別的選手,那絕對是完全不用過腦子,張口就來的。

帶著這莫名的期待,劉榮一語喚回顏異飛散的心緒;

待顏異略有些驚慌的回過身,作勢便要起身告罪,劉榮又含笑壓壓手,示意顏異不必拘禮。

見劉榮如此反應,顏異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會議片刻,想起劉榮先前話語的結尾處,又沉吟措辭一番,才從座位上起身,分別對上首御榻的,以及劉舍、竇嬰、韓安國、石奮四人所在的方向各拱手一禮。

“後學末進,斗膽妄言。”

“望陛下、諸公莫怪……”

規規矩矩全了禮數,惹得四位重臣微微點頭不止,顏異便在衆人略帶審視的目光注視下,開啓了自己在漢室政壇的第一場小考。

“世人皆知:我儒家之士對商賈的態度,和墨翟的徒子徒孫,是截然相反的。”

“——墨家說:兼愛非攻,人們應該在和平友好的商業環境中進行交易,彼此獲利。”

“但我儒家卻說: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商居末,賤業也。”

“從這個觀點上來看,我儒家對商賈的態度,和法家的‘五蠢’之說,也算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說著,顏異適時撇了眼身旁不遠處,正面呈思慮之狀的張湯。

和顏異已經肩負儒家未來興衰一樣——在晁錯生死、趙禹出任九卿之後,現存第二位躋身朝堂中樞的法家弟子張湯,也成爲了法家內部下重注培養的對象。

不是因爲張湯比趙禹更值得培養;

而是趙禹已經位列九卿,作爲偏專業一些的律法人才,趙禹的官,基本已經做到頭了。

再往上,那就是內史到御史大夫,再到丞相的路子;

這個路子需要軍功封侯不說,難度更遠非如今的法家所能爭取。

所以,在傾盡全力,爭取一個把趙禹再往上擡一步,和轉移資源,傾力培養第二位法家出身的漢九卿之間,法家內部一致選擇了後者。

——趙禹擔任大理(廷尉),很好了;

再培養個張湯,哥兒倆在朝堂有個照應不說,也算是爲後續,法家向朝堂中樞輸出人才開路。

也就是說,顏異方纔這一番話,其實並非顏異個人,對張湯這個個體釋放善意;

而是儒家新生代代表性人物,代表儒家向張湯背後,同樣勢微、同樣想要趁黃老學日暮西山的機會,躋身廟堂的法家釋放善意。

很顯然,在場衆人都聽出了顏異這層意圖。

於是,御榻上的劉榮眉角一挑,雖不置可否,卻也顯然是對這兩個學派之間,可能擦出的火花興致盎然。

劉舍、竇嬰、韓安國、石奮四人,則無一例外的面無表情,全當什麼也沒聽見。

畢竟是老派政治人物,喜怒不形於色的能力,終歸還是有的。

至於劉榮,倒不是城府不夠,而是在這件事上,劉榮根本不需要掩飾自己的態度。

恰恰相反:劉榮甚至還真有些期待儒家和法家之間,能擦出些奇奇怪怪的火花。

之所以將這個態度表露出來,也是爲了讓顏異、張湯二人背後的儒法兩家放下心,不必憂心於自己的態度。

——黃老學執掌漢室朝堂,已經有五十多年了。

更何況現如今,黃老學最堅實的靠山,恰恰是劉榮這一生唯一的‘競爭對手’:東宮竇老太后。

若儒法兩家真能結盟,並一同向日薄西山的黃老學發起挑戰~

嗯,劉榮覺得會很有意思。

最主要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黃老學再怎麼日暮西山,也絕非儒、法之流可以碰瓷。

這兩家無論哪個單拎出來,哪怕有劉榮撐腰,也絕對無法獨自對抗黃老學。

劉榮如此作態,儼然是一副興致勃勃,甚至隱隱有些鼓勵的架勢;

劉舍、竇嬰、韓安國、石奮四人雖沒反應,但四人的內心想法也不難猜。

——劉舍是項氏後人,走的本就是倖臣的路子,向來不摻和學術界的事;

石奮則是‘勤勉爲官’,同樣主打一個明哲保身。

故而,二人那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基本沒多少刻意掩蓋情緒的成份。

剩下兩個人就有意思了。

竇嬰本就是聞名天下的大儒,即便是儒家內部最‘德高望重’的魯儒一脈,那也是要給竇嬰三分薄面的;

至於顏異這樣的新生代,見了竇嬰更是要執晚輩禮,恭恭敬敬喊上一聲:先生。

而韓安國,則是雜治《韓非子》和雜家學說,算半個法家人——至少情感上比較偏向法家。

此刻,竇嬰一個大儒,韓安國半個法家人,看著顏異、張湯兩個晚輩,各自代表學派向彼此展露善意,二人面上是不動聲色,暗地裡,腦子卻不知道運轉了幾圈。

便是在這莫名詭異的氛圍當中,顏異接著先前的話繼續說了下去。

大體內容,和先前那段大差不差,旨在表明儒家對商人同樣敵視、蔑視,價值觀體系與法家較爲貼合。

但這段話的內容,劉榮就當是聽個熱鬧了。

——儒、法同樣蔑視商人階級,僅僅只是理論上。

相比起法家由內而外,自靈魂深處對商人的仇視,恨不能天下商人死絕的極端態度,儒家對商人的態度,是多少有些曖昧的。

商人壞不壞?

儒家不敢說不壞;

但商人,難道就沒有什麼好的地方?

儒家會說:咳咳,那個啥,壞的是商人,又不是商人的錢……

說白了,儒家仇視商人,不過是嘴上喊得口號而已。

士農工商,把商排在最後,也不過是貶低商人的社會地位,而不是像法家的‘五蠢’那樣,直接把商人描述爲罪無可赦,殺光商人天下就能太平的極度仇恨。

再者說了:士農工商,謂之四民——這是《管子·小匡》裡的說法。

管仲一個法家先賢,他在《管子》裡說的話,關你儒傢什麼事?

額,好吧;

諸子百家一大抄。

你說和你儒家有關係,那就勉強算是有關係吧……

有了顏異先前,代表儒家向張湯身後的法家示好的‘好戲’在前,顏異略顯寡淡的論述,便也沒太讓劉榮感到失望。

不讚不貶的咧嘴一笑,示意顏異回到座位,劉榮便再次看向劉舍,將議題重新拉回了正規。

“儒、法、黃老、墨,於商賈各有成見。”

“但朕以爲,這都不重要。”

“——我漢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雜治之!”

“自朕祖高皇帝以來,我漢家歷代先皇,向來都不認爲商人,是什麼很好地東西。”

“即便太宗孝文皇帝,也不過是除津關、許通商而已。”

“少府官營糧米,已經證明:關乎宗廟、社稷,民生、民計的貨物,被國家所壟斷,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曾經的糧米如此,未來的鹽、鐵,亦當如是。”

“朕知道諸公,都或多或少的認爲,朕往昔官營糧米,今又官營鹽鐵,似有與民爭利之嫌。”

“但朕要告訴諸公:如果官營糧米,與民飽食,也算是‘與民爭利’的話;”

“——那朕,完全不介意做一個窮其畢生,都致力於與民爭利的暴君!”

“還是那句話;”

“——鹽、鐵,和糧食一樣,是宗廟社稷、蒼生黎庶的生命線。”

“莫說鹽鐵官營,可使府庫充盈——便是不得分利,甚至反要府庫重金貼補,這件事,朕也是一定要做的!”

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80章 意外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90章 變天了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35章 奏對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491章 捷報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06章 孤兒軍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35章 西域!第381章 洗牌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87章 商賈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71章 鹽鐵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9章 做大哥的第538章 意外第93章 兒,斗膽第454章 故年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44章 百家第343章 考校第416章 大棒!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90章 變天了第55章 老孃長進了?沒寫完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請假條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32章 就不!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30章 人才啊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38章 宗祠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26章 歲末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66章 點將!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59章 社稷
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00章 攻心爲上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480章 意外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90章 變天了第40章 賺錢賺錢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35章 奏對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491章 捷報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06章 孤兒軍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9章 做大哥的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335章 西域!第381章 洗牌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387章 商賈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71章 鹽鐵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9章 做大哥的第538章 意外第93章 兒,斗膽第454章 故年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44章 百家第343章 考校第416章 大棒!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90章 變天了第55章 老孃長進了?沒寫完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請假條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140章 合作愉快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532章 就不!第535章 長平烈侯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30章 人才啊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238章 宗祠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26章 歲末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66章 點將!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59章 社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九江市| 南皮县| 财经| 南雄市| 运城市| 恭城| 湖南省| 四会市| 岐山县| 阳东县| 和硕县| 资阳市| 海淀区| 宁武县| 南宫市| 徐州市| 南康市| 崇仁县| 上蔡县| 上虞市| 梁山县| 吉首市| 巫山县| 惠州市| 夏津县| 商河县| 乌拉特后旗| 沂南县| 南昌县| 鲜城| 和田县| 武冈市| 太仓市| 万宁市| 景东| 广汉市| 盐城市| 阿瓦提县| 桐柏县|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