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2章 就不!

對於封禪這件事,後世人衆說紛紜。

有人說,這是帝王功績重要的體現方式,而且是封建時代效果最好、見效最快的政治宣傳方式。

這種說法不可謂沒有道理。

畢竟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人設基本靠吹,成就都得摻水的封建時代,政治宣傳的難度向來都很大。

像太宗皇帝那般,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天下人認帝王‘在世聖人’‘千古名君’的情況,一來耗時太長,二來見效太慢。

最後,同時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可遇而不可求。

——就算你真的是漢文帝第二,可要是天下人都遲鈍些,又或是沒把自己的好日子,往你這個帝王的身上去想,那你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說來,劉榮還真專門研究過:祖父太宗皇帝‘在世聖人’的美名,是通過怎樣的歷程造就的。

最終得出的結論,讓劉榮也不免有些默然。

因爲頗有些出乎劉榮意料的事,太宗孝文皇帝第一次被天下人記住、在天下人心中出現正面印象,是因爲其節儉。

而且太宗皇帝的節儉,可不像後世某位四季常服不過八套的老道——太宗皇帝是真的摳門,也是真的會過日子。

有多誇裝?

就這麼說吧。

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前後在位二十七年,到駕崩時,居然只有一件正裝冠玄,是完全沒有補丁的!

這還是因爲少府足夠‘有原則’,無論太宗皇帝怎般威逼利誘,都不願意遵從太宗皇帝的意願,不允許太宗皇帝的正裝龍袍上,也出現補丁的緣故。

天子穿衣帶補丁,而且是一層疊著一層的補丁——夠誇張了吧?

還沒完。

除了穿,太宗皇帝的日常生活作風,那也是節儉的讓古往今來的帝王,乃至於貴族,都羞愧的掩面低頭。

——作爲帝王,太宗皇帝的日常餐食,是四菜一湯。

甚至都不是後世人理解的四菜一湯,而是:一碟鹹菜,些許肉醬,一道時令蔬菜,外加一道炙肉或肉糜,組成‘四菜’。

一湯,多半是茶湯,偶爾會換成雜菜湯。

主食一碗粟米粥。

就這用餐規格,別說皇帝,亦或是貴族了——隨便一個像樣點的商人,都不至於吃的這麼寒酸。

便是農民,一餐尚且有米粥加鹹菜。

此外,除了自己節儉,太宗皇帝對後宮姬嬪,以及治下官員,也都有著近乎偏執的‘勤儉質樸’層面的要求。

正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漢皇喜酷吏,生民多冤死。

而在太宗皇帝的後宮,姬嬪、夫人、美人們,則是面無粉黛,羣不拖地,人人爭相養蠶織布,以求最大限度上自食其力。

後世人印象中,動輒陰謀詭計、相互中傷詆譭的宮鬥,在太宗皇帝的後宮裡,變成了姬嬪們比誰素顏更徹底,誰的裙襬更短、首飾更少——說白了,就是比誰更節儉。

姬嬪夫人們宮鬥是相互攻訐,也是買通對方身邊的宮女,在對方的首飾盒裡藏個金飾之類。

正應了後世那句:最真實的宮鬥,往往採取最簡單的方式進行。

後宮嬪妃倒還好說——畢竟對封建帝王而言,這只不過是生活作風問題。

說的再直白點,就是對於一個統一的華夏封建政權而言,除非是酒池肉林那個級別,否則,帝王的後宮再奢靡,也花不了多少錢;再節儉,也省不下多少錢。

所以,太宗皇帝一朝真正值得說道的,還是這節儉之風,刮到了官場之上。

在後宮,姬嬪們再怎麼節儉,也重要還有個度。

裙不拖地是真,但不至於帶補丁;

面無粉黛是真,但也不是真素顏;

養蠶織布是真,但也並非所有人,都有那巧手靈心。

但在官場上,官員們在節儉層面對太宗皇帝的討好,卻是完全無下限的。

個人層面——官袍縫縫補補,吃食粗茶淡飯,這都是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在的。

最要緊的是,在公事層面,官署壞了不敢修,車馬舊了不敢換,以至於在官場上,形成了一股類似‘越像乞丐越光榮’的奇怪風氣。

尤其是郡縣官府,哪怕舊的圍牆都塌了,當地官員也完全不敢休不說,還引以爲豪的說:你看,俺們勾節儉吧?

寧願風吹日曬,也決不‘大興土木’!

出行更是千篇一律,人手一輛隨時要散架的馬車,且大概率是在高皇帝年間,甚至是始皇帝嬴政年間‘上牌’上路。

而這種近乎偏執的節儉,又與太宗皇帝年間風靡一時,或者說是徹底被髮揚光大的貪污受賄之風,形成了極爲鮮明,且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奇怪對比。

——官員一邊節儉,一邊撈錢?

官袍外縫補丁,衣袖裡藏受金?

一邊越窮越光榮,官府都不修、車馬都不換,一邊和豪商、高門眉來眼去,頓頓飲酒食肉,揮霍無度?

這二者顯然是截然相反,幾乎不可能並存的兩個極端,甚至是‘反義詞’。

但在太宗皇帝年間,這一切都成了現實。

表面上,官員們比拼起誰更節儉,誰官袍更破、車馬更舊,那是一個比一個拼命。

但到了收錢辦事兒的時候,那也是個頂個的不含糊。

說白了,其實就是形式主義的節儉,和現實主義的貪腐之風盛行。

照常理來說,這種表面功夫的節儉,其實比正大光明的貪污腐敗更噁心人。

這樣的事發生在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期間,不說是讓太宗皇帝身敗名裂,也至少應該是讓天下人唾罵不休。

但事實卻是:正是這畫風詭異的情況,讓太宗皇帝真正開始受到天下人的認同和愛戴。

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

其一,是這種情況,只存在於官員身上,太宗皇帝本人的節儉,卻是實打實的。

這讓天下人不免生出一種‘陛下果然是仁君,壞的都是底下的官員’的樸素情感。其次,便是這種情況雖然噁心,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外降低了底層民衆的生存壓力,改善了底層命中的生活環境。

因爲貪污腐敗,從來都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兩個範疇的東西:貪污,及受賄。

貪污,通常指的是貪墨公款,將本該用於民生民計的專項資金,裝入官員自己的腰包,直接損害底層民衆的利益。

而受賄,則是官商勾結、官官相護,通過利益輸送,來達成規則不允許的目的,間接損害底層民衆的利益。

二者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前者吃的是公家的錢,後者則是私人之間的利益輸送。

前者對底層民衆的傷害更直接,危害更大、更顯著;

後者對民衆,尤其是底層民衆的傷害多爲間接,傷害相對小一些。

而太宗皇帝年間,那堪稱魔幻的形式主義節儉、現實主義貪污腐敗,則是在令人意想不到的角度,讓官員幾乎沒有了‘貪污’的可能。

——貪污的前提,是得有公款,得有專項資金。

但太宗皇帝年間的天下官員,那可是拿自己有多能省公款,來當作自己最重要的政績工程的。

而且,太宗皇帝勤儉質樸,也不單是吃穿用度——在國家層面,太宗皇帝也是出了名的摳門。

什麼修橋鋪路,興建建築的項目,在太宗皇帝這裡幾乎不可能被通過。

而這些本該交由官僚系統,用於改善民生民計的專項資金,多半都換了一種形式,直接被太宗皇帝賞賜給了具體的個人,直接交到了底層民衆手中。

這就使的底層民衆生存壓力驟減,生活幸福度驟然增高。

另外,公共項目約等於零,官員幾乎沒有貪污公款的機會,也使的官員收受賄賂,成了高門、貴族之間的利益交換,而不是官員拿著底層民衆的利益,來交換屬於自己的利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一個縣,經常有水利、民生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自然也就有相應的大筆公款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商人、官員行賄當地官僚,纔有可能是爲了從這些公共項目中分一杯羹,挖國家牆角來中飽私囊。

但一個從來沒有,未來也幾乎不可能有公共項目的縣,商人和官員行賄當地縣令,能出於什麼目的?

不是謀求升遷,就是請官府行個方便。

相較於前者,這後者對底層民衆的傷害,可以說是忽略不計——至少是無法被直觀感受到的。

再加上這個時代,行賄之風本就盛行,普行價值體系對賄賂本就有著極高的容忍度,就更使的太宗皇帝年間興起的行賄受賄之風,變得愈發不值得一提了。

說到底,對於底層民衆而言,官員能忙著彼此之間蠅營狗茍,而不是整日裡琢磨怎麼刮食民脂民膏,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吏治清明’了。

於是,憑藉個人生活作風,一直延續到行政作風的節儉之風,太宗皇帝意外革新了漢家的吏制,初顯‘在世聖人’的天資。

當然,只靠著節儉,只靠著讓天下官員不貪墨公款,還遠不足以使得一位封建帝王,成爲青史少有的千古一帝。

而在劉榮看來,自己這位皇祖父,最值得人敬佩和稱道的,是明明掌握著令人咋舌的超高政治手腕,卻並未將其用於‘勵精圖治’,而是甘願將自己的所有天賦,都用於爲漢家爭取發育時間——甘願爲綠葉、陪襯一事。

後世有這樣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在如今漢室,或者說是有漢以來的歷代先皇,這句話用在太宗皇帝身上,無疑是最合適不過。

對於一個帝王而言,接受自己無法達成遠大目標、無法完成某一項重大舉措,並仍願意做種果樹、不摘果子的人,是很難得。

尤其是對一個天資卓絕,天賦高至千年難見得一,只要立下志向,就很有可能成功的優秀帝王而言,這就更加艱難了。

但對於太宗皇帝而言,這似乎沒什麼大不了。

對於自己無法成爲那個‘畢其功於一役’的皇帝,只能做那‘奮六世之餘烈’的其中一世,太宗皇帝坦然接受,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幾乎做到了最好。

以至於最終,得天下人‘在世聖人’之稱讚,併爲後世諸多帝王奉爲榜樣,太宗皇帝值得這一切。

而封禪,對於太宗皇帝而言,本質上是沒有必要的。

哪怕封禪,是封建時代見效最快、效果最好的政治宣傳方式,也絕對好不過太宗皇帝在天下人心中,那‘在世聖人’的超然評價。

至於劉榮,對於封禪一事,卻有些不同的看法。

——凡事都有其兩面性。

對於成功的,真的有本事、有功績的帝王,封禪自然是政治宣傳方式,是可以幫助天下人瞭解自己的帝王、明白自己所處時代及歷史使命的政治活動。

這種政治活動,在劉榮看來確實有價值。

但有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是真有本事、真有功績的帝王,大都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標榜、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

就像是始皇帝嬴政,哪怕他從不曾封禪,大家也都認他祖龍的身份。

也像是太宗皇帝,從不曾提及封禪之事,卻絲毫不影響其成爲天下人心中的‘在世聖人’,後世人眼中的千古一帝。

而沒本事、沒功績的帝王封禪,無疑又是再打擊封禪的逼格,破壞這一政治宣傳方式,使其成爲了可供帝王扭曲事實,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假新聞’。

大家肯定知道這話,究竟是在說哪個不要臉的。

而從個人層面來講,劉榮對封禪的態度,其實也很清晰。

——朕的功績,如果使朕具備了封禪的資格,那朕就不再需要封禪了。

若朕功績不夠,不配封禪,那就更不能沒臉沒皮,拿封禪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所以,在朝堂內外,甚至於天下文人士子一致建議劉榮封禪時,劉榮的態度依舊無比堅定。

不!

就不!

朕四季常服不過百八十套,窮的連衣服都穿不起了,封得哪門子的禪?

不必再議!

誰要再敢提封禪,封禪的錢就由誰出!

就算真有人出錢,朕也不封禪!

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06章 孤兒軍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4章 真打呀?!歇一天第425章 河西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8章 我有卵子!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528章 單于庭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73章 封印第522章 漲工資!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31章 序幕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335章 西域!第520章 洗腦?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晚點更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84章 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381章 洗牌第536章 絕戶計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告假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498章 轉戰!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6章 困獸第430章 人才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62章 記住了?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3章 好劇本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40章 驗金石第17章 樑《孝》王
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06章 孤兒軍第179章 朕福薄,不比先帝(蜜月結束!!!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24章 真打呀?!歇一天第425章 河西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58章 我有卵子!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528章 單于庭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73章 封印第522章 漲工資!第370章 貴使,莫不是在消遣朕?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31章 序幕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335章 西域!第520章 洗腦?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晚點更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545章 子墨子曰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1章 回去再說!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484章 爆!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381章 洗牌第536章 絕戶計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告假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498章 轉戰!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6章 困獸第430章 人才啊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62章 記住了?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23章 好劇本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40章 驗金石第17章 樑《孝》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高州市| 孝义市| 印江| 钟祥市| 仁怀市| 五莲县| 安义县| 招远市| 大埔县| 马鞍山市| 大冶市| 沛县| 开封县| 汶上县| 泰来县| 永仁县| 漠河县| 武胜县| 海原县| 桦南县| 友谊县| 常熟市| 无锡市| 南昌市| 苏尼特右旗| 香格里拉县| 城市| 瓦房店市| 丹阳市| 大兴区| 裕民县| 河东区| 宣化县| 石家庄市| 石柱| 喜德县| 五台县| 炎陵县| 易门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