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本心上來講,劉榮倒還真不排斥這種變化。

——如果時機成熟,且真有這麼做的可能,劉榮還真不排斥自己,成爲華夏曆史上最後一位封建帝王。

但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於: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連封建王朝都還沒玩兒明白,就要大踏步埋進新時代、新整體,那純粹就是在自尋死路。

始皇嬴政一統(tǒng)天下,不過是從分封制到封建制的步子邁的大了些,尚且都扯到了蛋,搞得嬴秦二世而亡!

還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在嬴政那‘震驚歷史的一步’的基礎(chǔ)上,稍稍退了半步,在歷史倒車的油門上輕踩了一腳,才總算是穩(wěn)住局面,享國兩漢四百年。

就更別提在短短六十多年後的今天,在華夏文明纔剛步入封建王朝的當下,搞那隻存在於理想中的無政府體制了。

但這些話,劉榮沒法跟墨家的那些個理想主義者去說——非但說不明白,也必然說不通。

畢竟事涉墨家的學派根基,以及核心理念,單靠劉榮上下嘴皮子一碰,根本不可能讓墨家動搖信念。

所以,劉榮得出結(jié)論:過去這些年,漢家對待墨家,以及諸子百家當中,其他奇奇怪怪的學派的方式,是對的。

——冷處理。

即不承認你的存在,也不否認你的價值。

不將你視作一個整體的學派,而是隻關(guān)注你內(nèi)部的具體個人。

如墨家,漢家從來不在正式場合提及這個學派,也不會在任何行文、詔令當中,引用《墨子》所記載的典故。

但對墨家的成員,尤其是那些技藝高超的墨者匠,漢家則給予其‘官匠’的待遇。

不在乎此人是否爲墨家出生,而是和其他所有工匠一視同仁。

工匠技術(shù)好,那即便是墨家出生,也同樣優(yōu)待;

技術(shù)不好,那即便是再怎麼根正苗紅,也根本沒有特殊待遇。

一切都以技術(shù)水平爲準,水平高則待遇高。

說白了,就是把墨者當工匠來看待,全然無視所謂的‘墨者’身份,以及墨家作爲學派學說存在。

其他學派也差不多。

小說家,漢家也歷來是即不承認,也不否認。

加之該學派的成員,大都是有錢有閒的權(quán)貴,所以就更不去理會了。

平日裡,該學派寫點《宮廷秘聞》《太宗秘錄》之類的小說讀物,漢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必要時,還會主動找上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爲漢家定製一些正向的,具備統(tǒng)戰(zhàn)意義的小說作品。

但要說小說家的執(zhí)政理念?

別說如今漢室,又或是劉榮了——怕是小說家自己,都早就忘了自己是個正兒八經(jīng)有理想、有執(zhí)政理念的學術(shù)學派了。

還有幾家,也是類似的情況,但混的比墨家、小說家要好很多。

——如農(nóng)家,已經(jīng)被無縫銜接進了漢家的官員體制,成爲了‘農(nóng)稼官’爲代表的農(nóng)業(yè)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

再比如陰陽家,以‘觀星官’‘卜者’爲代表,成爲了漢室官方神學部門、天文部門的重要技術(shù)骨幹。

而在一場失敗的實驗之後,劉榮對墨家的未來,也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判斷。

——讓墨家成爲秦時的法家、漢初的黃老,亦或是未來的儒家那般的執(zhí)政學派,顯然不可取。

至少在未來千兒八百年內(nèi),墨家那套過於先進的力量,還不適合尚處於落後、愚昧時期的古華夏。

但墨家的科學技術(shù),以及‘格物致知’的科學理念,卻是劉榮非常贊同,且對華夏文明具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價值觀。

所以,墨家也沒必要,或者說不應該被完全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不能成爲執(zhí)政學派,又不應該徹底被埋沒,自然,就只能和過去一樣,以‘工匠’,或者說是工科專業(yè)人才的方式繼續(xù)存在。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墨家的技術(shù)很好,對技術(shù)和科學的理念、態(tài)度也很值得采納。

但搞政治之類的,墨家還是算了吧。

專業(yè)人士就應該專注於本專業(yè),工程師就應該專注於搞工程。

政治這門複雜的藝術(shù),實在不應該讓墨家那些極致的理想主義者去插手。

又不是沒有別的選擇?

法家那些個酷吏,就很好嘛!

橫眉冷對千夫指,抗壓能力一絕,對上級——尤其是對統(tǒng)治者更是唯命是從。

黃老也不是完全被時代拋棄了嘛!

雖然懶了點,但總歸也是一門政治哲學,尤其可取之處。

甚至就連儒家,那也有著相當多值得稱道的地方。

比如董仲舒、胡毋生哥兒倆爲代表的《公羊春秋》,提倡大復仇,並對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quán)有著近乎偏執(zhí)的堅持。

這就很好嘛!

對於知識分子個人來說,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對於某個學派政體,以及某個統(tǒng)一政權(quán)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學派而言,這個政權(quán)如何,不外乎一句‘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

當然,這裡的‘有道’‘無道’,未必是客觀現(xiàn)實,而是各學派根據(jù)自身的狀況,做出主觀判斷。

大致類似於:一個打壓豪強、鄉(xiāng)紳的政權(quán),對儒家而言便是‘無道’的,就應該暫時蟄伏,靜待時機。

而一個風氣開放,法治觀念淡薄的王朝,則是法家認知中的‘無道’。

諸如此類。

但對政權(quán)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什麼諸子百家,什麼是非對錯——好用就拿來用唄?

至於對不對、該不該之類,只要用著順手、舒服,便總有辦法粉飾。

自有大儒爲我辨經(jīng)嘛~

咳咳咳······

在放棄墨家這個綜合性大學派,不再將其視作制衡漢室執(zhí)政學派的某一方力量之後,劉榮‘三足鼎立’的執(zhí)政學派制衡方案,無疑便胎死腹中。

黃老死而不僵是既定事實,短期內(nèi)不會倒塌,也不能倒塌,更是劉榮清晰認識到的。

儒家憑藉‘有教無類’而積累的人數(shù)優(yōu)勢,以及量變所引發(fā)的質(zhì)變,還有儒家學說本身海納百川的宏達底蘊,也使得儒家的復興、顯赫,成爲了未來必然會發(fā)生的事。

一方日薄西山,一方朝氣蓬勃。

看上去是新老交替,但劉榮卻很清楚:除了這兩方,漢室還迫切需要第三方力量,來充當二者之間的緩衝地帶,並起到制衡作用。

因爲執(zhí)政學派的交替,其實和王朝更迭一樣,往往並不會太過溫和。

王朝更迭,興亡皆爲百姓苦。

執(zhí)政學派的交替也一樣——如果單純是舊的淡退、新的登上歷史舞臺,那這個過程也同樣不會風平浪靜。

描述一個非常具體的畫面,就不難意識到這一點。

你是一個黃老血官員,在太宗皇帝年間入仕,並在先孝景皇帝年間小有所成,官至千石。

而且,不單你出生黃老,你父親、你祖父,也都是有名的黃老巨擘。

在精力秦末戰(zhàn)國,對華夏文化的全方位洗禮之後,像你這樣三代傳承的黃老學鐵桿知識分子,已經(jīng)能算作是頑固的黃老世家了。

那麼,在當今劉榮這一朝,你,或者說你的家族,乃至於你的子孫後代所面臨的問題,就變得有些棘手了。

——儒家愈發(fā)強盛,且步步緊逼,很快就會取代黃老學,成爲漢家新的執(zhí)政學派。

而作爲舊的執(zhí)政學派,你們黃老學說的頭部代表人物們,不是去了深山老林修仙,就是窩在家裡煉製仙丹。

你很痛苦,也很頭疼。

因爲你很清楚,儒家一旦的是,那就不可能允許你們黃老之士體面的退出歷史舞臺。

爲了加快執(zhí)政學派的交替,儒家必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將你們黃老之學貶低的一無是處。

甚至於,爲了避免黃老學死灰復燃,在未來威脅到儒家‘新執(zhí)政學派’的地位,儒家還可能會挖掘黃老學的學術(shù)根基,將黃老學貶爲小說家、縱橫家那樣的小學,甚至歪門邪道。

具體的體現(xiàn)方式或許是:你所在的部門,空降了一個儒家出身的領(lǐng)導,然後你很快被架空,開始被穿小鞋。

若是情況糟糕一點,甚至可能是某個儒家出身的下屬突然冒出來,明明是你下級,卻對你穎指氣使,原因只是你出生黃老,早晚要被他們?nèi)寮宜【啞?

在這種時候,如果有個墨家或法家出身的官員,能在你們兩方之間充當和事佬,那就再好不過了。

比如:你出生黃老,你的頂頭上司是空間的儒家官員,但他的副手,卻是法家出身的積年老吏。

如此一來,你那個儒家出身的領(lǐng)導,就不可能再有精力給你這個黃老學的遺老遺少穿小鞋,而是要專心去和那個法家出身的副官鬥法。

若是二者之間的爭鬥足夠激烈,你甚至可能會被那個儒家出身的領(lǐng)導拉攏!

當類似的場景,出現(xiàn)在漢家每一級、每一地的政府部門時,黃老學體面退出歷史舞臺,就成了可能。

至於替你們黃老學吸引火力的第三方——墨家也好,法家也罷,那就不是你該關(guān)心的事了。

他們會成爲儒家新的競爭者,和儒家‘競爭上崗’,誰行誰接替黃老學,成爲漢家新的執(zhí)政學派。

而在墨家被淘汰之後,留給劉榮的選擇,似乎就只剩下法家一個選項了。

不然呢?

雜家?

還是陰陽家、縱橫家?

顯然都不合適。

而這,就有涉及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法家,到底能不能用?

或者說,秦的滅亡,法家的責任到底有多少、佔比大不大?

以及,如果漢家也重用法家,那會不會布秦法律嚴苛過度,導致宗廟、社稷不穩(wěn)的情況發(fā)生?

秦的教訓,法家這些年總結(jié)了沒有、總結(jié)了多少,又做出了多少針對性的改變?

這些問題,劉榮都需要仔細斟酌。

對於法家,劉榮的情感倒沒有像針對墨家那般複雜。

既沒有先帝那樣的特殊濾鏡,也沒有高皇帝、太宗皇帝那樣的有色眼鏡。

在劉榮看來,法家和墨家、小說家、陰陽家、縱橫家一樣。

墨家適合搞技術(shù),小說家適合搞輿論,陰陽家適合搞天文,縱橫家適合搞外交。

而法家,正如其名:其實就適合專精於法律。

根據(jù)現(xiàn)實狀況,研究新法也好,在舊有的法律體系框架內(nèi),尋求查漏補缺也罷——都是法家擅長,且必然能做好的。

但若要說成爲執(zhí)政學派,主導一個封建王朝的整體大方向,劉榮還是有些無法信任法家。

不單是因爲法家的履歷上,有‘暴秦’這個無論如何都洗不掉的污點,也同樣是因爲法家的治世哲學,實在很難讓劉榮溝通。

後世有這麼一種說法。

商鞅,李斯,董仲舒三賊,接替完成了華夏統(tǒng)治者對華夏底層民衆(zhòng)的愚化、奴化,讓華夏底層民衆(zhòng)再也擡不起頭,只能世世代代接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

這個說法固然偏激,但既然能出現(xiàn)這種說法,就說明其中,也未必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而這其中,最爲核心的論點,便是法家對底層民衆(zhòng)的治理方式,是存在極爲嚴重的漏洞的。

——人,不是牛羊牧畜。

不是你說往哪幹趕就往哪趕,你說宰了吃肉就宰了吃肉的。

尤其是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華夏,統(tǒng)治者和底層民衆(zhòng)的關(guān)係,是幾乎不可能以絕對支配權(quán),長久、穩(wěn)定的存在的。

偏偏法家就是這麼想的,也恰恰是這麼做的。

將百姓視作牛羊,甚至是奴隸,認爲百姓應該無條件遵從統(tǒng)治者的支配,且無論如何,都絕對不應該反抗?

如果說,墨家想要達成的‘大同世界’是理想化,那法家所追求的這個遠大目標,便堪稱是幻想了。

人有七情六慾,故而爲人。

秩序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秩序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大多數(shù)人一致認同,能爲大多數(shù)人帶來好處的,公約興致的協(xié)議;

而非少數(shù)人認同,只能給少數(shù)人帶來利益、損害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條令。

誠然,封建時代的法律條令,本質(zhì)就是維護少數(shù)人利益的剝削工具。

但如果做的太過,如果完全照顧不到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甚至連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都照顧不到,那就別怪再冒出來個某勝某廣,從魚肚子裡掏出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了。

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歇一天第302章 戰(zhàn)書?第295章 女人心第152章 博望苑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31章 序幕第350章 常備野戰(zhàn)軍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回家晚了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我再改改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tài)嗎這?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93章 國運之戰(zhàn)!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zhòng)的字眼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80章 有母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514章 大案第432章 策問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54章 表叔,慎言第549章 學術(shù)紛爭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318章 決戰(zhàn)前夕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37章 且瞧著吧第399章 金布律?第108章 誓師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73章 封印第93章 兒,斗膽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26章 朕!第401章 大魄力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433章 尚書令第486章 絞肉機?第35章 漢少府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66章 內(nèi)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83章 戰(zhàn)略準備第283章 戰(zhàn)略準備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22章 不遠了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6章 莢錢第523章 好好好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91章 捷報
第54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歇一天第302章 戰(zhàn)書?第295章 女人心第152章 博望苑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31章 序幕第350章 常備野戰(zhàn)軍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回家晚了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我再改改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tài)嗎這?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293章 國運之戰(zhàn)!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zhòng)的字眼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80章 有母第337章 連鎖反應?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514章 大案第432章 策問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54章 表叔,慎言第549章 學術(shù)紛爭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318章 決戰(zhàn)前夕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37章 且瞧著吧第399章 金布律?第108章 誓師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73章 封印第93章 兒,斗膽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226章 朕!第401章 大魄力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433章 尚書令第486章 絞肉機?第35章 漢少府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66章 內(nèi)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69章 朕,變了嗎?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19章 做大哥的第283章 戰(zhàn)略準備第283章 戰(zhàn)略準備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22章 不遠了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6章 莢錢第523章 好好好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91章 捷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田林县| 鹰潭市| 峨边| 台中市| 太原市| 宁德市| 敖汉旗| 涪陵区| 满洲里市| 靖宇县| 云南省| 卢湾区| 铜川市| 东兰县| 银川市| 许昌市| 西宁市| 民丰县| 昔阳县| 鄂尔多斯市| 抚宁县| 石台县| 枝江市| 色达县| 进贤县| 东乌珠穆沁旗| 阜阳市| 教育| 大渡口区| 南昌县| 青海省| 公主岭市| 永善县| 城步| 南充市| 富裕县| 工布江达县| 称多县| 长泰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