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2章 策問

被劉榮如此有針對性的召見——尤其還是挨個召見,鄭當時在內的一衆拔尖考生,此刻自然是一頭霧水,惴惴不安。

反倒是最先被召見的公孫弘,一副坦然自若的模樣,就像是吃定劉榮,不會因爲衆人方纔的考場直諫而怪罪衆人。

至於劉榮?

——即便原本有心,稍微嚇唬一下這些‘青年才俊’,但在公孫弘這個五十好幾、年近花甲的異類考生面前,卻也並沒有再繃著臉。

似笑非笑的擡起頭,示意公孫弘落座;

又淡然抿下一口茶湯,劉榮便揚了揚方纔,由公孫弘呈上的那紙寫有諫言的試卷。

“想當年,太宗皇帝彌留之際,公辭《詩》博士之職,歸鄉治學之時,朕,還不過是個總角稚童。”

“太宗皇帝拜公爲博士時,便是父皇——先孝景皇帝,也纔不過八九歲的年紀。”

“唉~”

“時移境遷,滄海桑田……”

“——賈誼早故,晁錯身死;”

“便是先皇,也於壯年宮車晏駕,獨留朕弱冠之年,負此天下萬鈞重擔……”

手裡拿著公孫弘勸諫自己‘網開一面’的諫書,劉榮嘴上,卻是莫名平和的與公孫弘回憶起往昔。

便見劉榮話音未落,公孫弘也滿是唏噓、感懷的長嘆一口氣,又半帶自嘲、半帶苦澀的含著笑,自顧自連連搖起了頭。

劉榮說的沒錯。

時移境遷,滄海桑田。

公孫弘幼年時期,從大人物口中聽說的太祖高皇帝,駕崩了;

少年時期,於縣衙大門外的露布上,聽人宣讀過的孝惠皇帝,也駕崩了。

公孫弘被因罪免職,不得已牧豬爲生,一邊放豬一邊讀書的那段時光,前、後少帝也都死於非命。

呂太后也早在三十多年前駕崩,卻也沒忘記給漢家留下一場諸呂之亂。

那一年,公孫弘纔剛及冠。

那一年,二十歲的公孫弘自學成才,成功從牧豬場‘出欄’——學成入朝,擔任博士!

曾幾何時,公孫弘牧豬爲業,尚可自學經書典故,以爲博士的故事,也是天下爲人父母者,勉勵自家子弟努力治學、積極上進的正面案例。

但時至今日,回首往昔;

對於自己的過往——尤其是在功成名就的二十歲後,到再度入朝的現當下,這三十多年的往昔記憶,公孫弘有的,只是一聲滿焊苦澀的唏噓、感嘆。

——《春秋》博士賈誼,早在太宗皇帝年間,就已抑鬱而終;

後來,借儒皮以飾法骨,披著儒家的馬甲混進太子宮,終得以‘潛邸從龍’的《尚書》博士晁錯,也已在先帝三年,那場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當中,成爲了先孝景皇帝的棄子。

還有當年的中大夫袁盎;

廷尉張釋之;

將軍張武、丞相張蒼,御史大夫申屠嘉……

等等等等。

曾經的故人,如今可謂是一個不剩。

唯一能讓公孫弘感覺到熟悉,慶幸‘朝中還有自己認得出來的人’的,也恰恰是曾經,最不爲公孫弘待見的:曲周侯酈寄,以及弓高侯韓頹當。

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

在二十歲的年紀,擔任二千石級別的《詩》博士,與太宗皇帝劉恆,丞相陳平、周勃、灌嬰、張蒼,御史大夫申屠嘉、廷尉張釋之、少府岑邁等人共事;

到了五十多快六十歲得年紀,再度入朝,坐在皇位上的,卻已經變成了太宗皇帝的長孫。

丞相劉舍——至今都還讓公孫弘深感不齒的小人;

御史大夫竇嬰——曾幾何時,連千石官職都絕不能擔任的幸佞外戚;

還有廷尉趙禹,儼然一個酷吏,和曾經的張釋之根本就沒得比。

尤其軍方,更是成了儷寄、韓頹當等小人,以及程不識、郅都等一衆毛頭小子的歡樂場。

——這就像後世新時代,一個昏迷多年的人,一下子從國家困頓的七八十年代,瞬間來到了國家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2025年!

公孫弘覺得,世界變化太大;

大到自己,都有些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步伐了……

“臣離京之時,曾於長陵邑,于田何——子莊公拜別;”

“不知如今……”

聽出公孫弘話裡的意思,劉榮只嘆息著搖搖頭。

“先孝景皇帝元年,田子莊於自居病故。”

“先帝敬重子莊公之才學,特賜與冥燈、棺槨等喪葬用具若干。”

“後又遣奉常登門,欲要其子入朝,爲二千石《易》博士。”

“然其子辭曰:亡父臨終有誨,田氏《易》一脈,不入朝、不爲官、不食祿……”

話音落下,劉榮與公孫弘——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年天子,一個年近花甲的老學究,便隔著一張御案,以及幾級御階,遙相長吁短嘆起來。

前文曾提到過:儒家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其中最稀缺的,就是治《易》的人才——尤其是融會貫通的頂尖人才。

而田何田子莊,便大致是太宗、孝景二朝,漢室最頂尖的《易》學大師。

說來,這位田何、劉榮口中的‘子莊公’,那也是大有來頭的人物。

——田何,既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田齊王族,同時,也是孔夫子所傳《易》第六世傳人!

而且是能順藤摸瓜,一代代捋清傳承的那種!

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周敬王匄在位期間,孔夫子傳授《易》於魯人商翟——商子木。

後,商翟傳《易》於魯人矯疵——矯子庸。

矯疵傳與楚國江東人??臂——??子弓。

??臂傳與燕人周醜子——周子家;

周醜子傳與東武人孫虞——孫子乘;

孫虞傳與田何——田子莊。

作爲田齊王族,田何治學,可謂是順風順水——除了專心做學問,其他什麼是都不用操心。

只可惜,隨著秦一統寰宇,連帶著田氏齊國在內的關東六國,都被秦所兼併,田何以王族身份安心做學問的閒暇生活,便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及至始皇即立,頒發《焚書令》,田何所代表的《易》,也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巨大危機。

最終,憑藉整個陰陽家的通力斡旋,由田子莊傳承下來的《易》,才得以憑藉其‘卜筮’這一分類而逃過一劫,並得以順利傳承下來。

——始皇《焚書令》: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不在禁書之列。

田何的《易》,爲了度過那段黑暗歲月,不得已,被整個華夏學術界歸入了‘卜筮’這一類別,並就此,成爲了神棍、騙子們標榜自身的擋箭牌。

再後來,漢室鼎立,太祖劉邦一手陵邑之制,廣遷天下豪傑入關中。

田何田子莊,便跟隨田齊王族一大家族,被強制遷移到太祖劉邦的長陵邑,並就此紮下了根。

說來,田何田子莊與長陵田氏——也就是現膠東王劉徹的母族外戚田蚡,也算是遠房親戚。

只是在被強制搬遷到長陵後,田氏一族選擇走上商道,田子莊則分門別戶,找了處僻靜的小院獨居,繼續專心搞自己的學問。

太祖劉邦求賢若渴,再三派人徵辟,最終結果也還是和商山四皓拒絕徵辟一樣——田子莊以‘年老體弱’爲由婉拒徵辟。

好巧不巧,和商山四皓不願仕漢,卻願意支持孝惠皇帝一樣——長陵田子莊,也接受了彼時的太子儲君、後來的孝惠皇帝劉盈的拜師禮……

後來的孝惠皇帝年間,以及呂太后掌權的前、後少帝年間,田子莊都在自己的小院安心搞學問,並收徒授業。

等太宗皇帝入繼大統,公孫弘與賈誼、晁錯、袁盎等一干青年才俊入朝,長陵田子莊,便成了公孫弘少有的忘年交。

——公孫弘很尊敬這位自秦時,就因精《易》而名揚天下的老先生。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公孫弘甚至能算得上田子莊的‘不記名弟子’——畢竟公孫弘,也曾想其請教過有關《易》的問題。

此番入朝,知道那位故人,大概率活不到一百歲,所以公孫弘一直都在逼自己別去想、也別去打聽。

直到此刻,和劉榮聊起往昔,公孫弘才終是按捺不住,問出了口,也得到了那個公孫弘早有預料,卻始終不敢面對的答案……

“子莊公~”

“唉……”

“臣尚還記得,子莊公有一得意門生,名曰:丁寬?”

聞言,劉榮當即微點下頭:“然。”

“樑人丁寬,子莊公唯一嫡傳弟子。”

“太宗皇帝后元三年,丁寬學成出師,爲子莊公遣去關東,以精進其所學。”

“丁寬東出函谷,至樑都睢陽而止,從周王孫習學古義《周氏傳》。”

“——孝景元年,子莊公離世,丁寬遠來奔喪,朕,也曾代父皇登門弔唁,見過那丁寬一面。”

“後吳楚七國之亂,丁寬自請爲將軍,助樑孝王固守睢陽,號:丁將軍,頗有斬獲。”

“今歲科舉,朕也曾遣人相問於丁寬:可有門徒德才兼備者,願入長安以襄盛舉?”

“丁寬謝辭曰:家師遺命,田氏《易》一脈,不入朝、不爲官、不食祿……”

說到這裡,劉榮、公孫弘二人,便又是一陣長吁短嘆。

——作爲儒家六經當中,實用性最強、珍惜度最高的一脈,《易》一脈的人才爲何會如此稀缺?

答案便是凡治《易》者,幾乎無一例外,全都在追求宇宙最終的奧秘。

他們占卜、卦算;

他們觀星、測算。

甚至於如今天下,最聞名遐邇的‘日者’,也就是占卜大師、《易》學大拿司馬季主,也同樣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一年到頭四處亂跑,根本找不到人。

你爲他去幹嗎?

追星星。

追趕星辰運轉,觀察、記錄、測算……

對於這樣一羣天文學家、神學家而言,入朝爲官?

一年到頭都在固定的地方坐班工作?

想都別想!

就這幫瘋子,能隔個一二十年,甩一個沒培養好的邊角料出來,到長安來做觀星官,劉榮都得謝他八輩兒祖宗……

“公故爲博士時,朕雖尚年幼,然於長安、於廟堂之高,公,也算是故人了。”

“今日策問,便不講其他——便已今我漢家之大弊爲題,請公,暢所欲言。”

一陣寒暄、唏噓過後,劉榮終還是把話題拉回了正規。

——策問!

用後世人更能理解的話來說,就是面試。

至於先前,公孫弘等人考卷進諫?

劉榮表示很高興。

能有人——尤其是還沒進入朝堂、半點權勢都沒有考生,敢在科舉考場上,用試卷給自己寫諫書,劉榮非常高興。

尤其此番,本就是劉榮故意賣個破綻,來看這些考生們的反應。

最終結果讓劉榮非常滿意。

眼下,若是換做其他的年輕人,如鄭當時、主父偃之類,劉榮或許還會玩兒一玩兒恩威並施,稍微嚇唬一下年輕人。

但對公孫弘,卻完全不需要。

——估計公孫弘從始至終,都知道劉榮如此作爲的目的;

乖乖奉上那紙諫書,也不過是配合劉榮表演而已。

接下來,纔是今日殿試真正的戲肉。

劉榮也將憑藉這個時代特有的策問,來考驗一下考生們的成色。

當然了;

近千名考生,劉榮根本見不過來。

所以,就見一見這幾十個大概率有天賦、未來會有成就的傑出者,也就可以了……

“呵……”

“當真如傳聞所言;”

“陛下,還真是雷厲風行……”

劉榮一出題,公孫弘便不由爲之一愣。

片刻後,又哭笑著搖搖頭,似是友人般,戲謔調侃了一下劉榮的單刀直入。

又眨眼的功夫,公孫弘身上,那好似鄰家老爺爺般和藹、慈祥的氣質,便已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劉榮從來都沒有見過的,一股令人本能直起腰桿、繃起面容的肅穆,和莊嚴。

“臣,愚見。”

“今漢家之弊政,內外各三。”

“——於內,首爲宗藩割據,次爲吏治混沌,再,爲苛捐雜稅。”

“於外,首爲北蠻匈奴,次爲嶺南百越;”

“再,則爲東北朝鮮……”

鏗鏘有力的一番話,便算是拉開了這場史詩級策問的序幕。

而公孫弘的政治智慧,也隨著這看似平平無奇,任誰都知道、都說得出來的幾個‘問題’被提出後,逐漸被完整展現在了劉榮的面前……

第135章 奏對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95章 女人心告假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32章 就不!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4章 真打呀?!第335章 西域!第486章 絞肉機?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6章 困獸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31章 面聖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15章 活該!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3章 家宴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205章 羽林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88章 藍圖第142章 啊這?啊???第336章 下一步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432章 策問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87章 商賈第9章 執棋者第263章 人心啊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20章 洗腦?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88章 駭人!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章 棋盤俠劉啓
第135章 奏對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95章 女人心告假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532章 就不!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4章 真打呀?!第335章 西域!第486章 絞肉機?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6章 困獸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0章 諸呂故事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31章 面聖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315章 活該!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13章 家宴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205章 羽林第266章 言於朝,則斬於闕!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388章 藍圖第142章 啊這?啊???第336章 下一步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526章 遠大目標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432章 策問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87章 商賈第9章 執棋者第263章 人心啊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20章 洗腦?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93章 高興了吧?滿意了吧!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488章 駭人!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章 棋盤俠劉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西峡县| 闻喜县| 墨玉县| 马山县| 汕尾市| 镶黄旗| 交口县| 稷山县| 大石桥市| 肃南| 乌鲁木齐县| 阿荣旗| 天峨县| 巩留县| 沂源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凉城县| 临湘市| 集安市| 武邑县| 三门峡市| 随州市| 稻城县| 恩平市| 长兴县| 东阳市| 屏山县| 仙居县| 云龙县| 丽江市| 洪雅县| 聂荣县| 图们市| 江口县| 锦屏县| 鹤山市| 枞阳县| 宁德市| 西乌珠穆沁旗|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