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1章 封禪?

歷史上的文景之治究竟如何,劉榮沒有資格去說。

當下這個時間線,劉榮則算是見證了文景之治前半頁,或者說是前三分之二的部分。

沒辦法。

劉榮這隻蝴蝶的翅膀,雖然主動扇起過許多風雨。

但最重大的一場風,卻並非劉榮有意。

——歷史上,漢太宗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七年,孝景皇帝則在位十六年。

二者加在一起,攏共在位四十三年時間,被史家稱之爲:文景之治。

而在劉榮穿越而來的這個世界,太宗皇帝雖仍在位二十七年,但孝景皇帝劉啓,則意外的只在位六年時間,便安詳?shù)碾x開了這個世界。

其原因,劉榮大致歸結爲:歷史上,太子劉榮爲生母慄姬所累,最終被廢爲臨江王;

而其他年長的兒子又都不成器——毛病五花八門的雜,質量千篇一律的差,逼得孝景帝只能重練新號,選定第十子劉彘從頭培養(yǎng)。

而本名劉彘的漢武大帝劉徹,出生於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也就是太宗皇帝駕崩當年。

孝景帝在位時期的年號,便直接就是漢武大帝的年紀——孝景元年一歲,孝景二年二歲,以此類推。

對於這位繼承人,孝景帝劉啓,可謂是付諸全部心血,傾力培養(yǎng)。

許是真的被慄姬那聲‘老狗’所刺激,又或是爲了能讓漢武大帝,在儘可能年長、成熟的年紀繼承皇位;

自孝景皇帝三年,吳楚亂平,五年第一次病危——一直到孝景帝十六年。

慄姬一聲‘老狗’的刺激,外加爲漢武大帝多擋幾年風雨的願望,孝景皇帝劉啓在第一次病危後,又足足撐了十一年的時間。

而在這個時間線,太子劉榮並未再被生母慄姬所累,景帝即不曾被那聲‘老狗’所刺激,也不再需要爲年幼的漢武大帝,多保駕護航幾年。

隨著劉榮愈發(fā)成熟,景帝對繼承人的擔憂也越來越少,直到最終,徹底放下心來,也就不再生不如死的強撐下去,順天應命,駕鶴西去。

如果不考慮‘文景之治’,單純從現(xiàn)實角度來講,這件事,其實還挺讓劉榮感到自豪的。

——一個在原本的歷史上,因爲對繼承人放心不下,而強撐十一年不肯厭棄的有爲之君,在自己成爲儲君後安詳離世!

尤其這位帝王曾放心不下的繼承人,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大帝!

仍是誰,在如此明顯的對比之下,都很難不生出自豪之情。

但不得不承認:劉榮的出現(xiàn)——劉榮意外的有出息,讓景帝劉啓意外的早崩,間接導致了歷史上的文景之治,在劉榮所身處的這個時間線,僅僅只展露了一半多。

後世人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對於封建王朝,乃至人類文明歷史上的每一個‘盛世’而言,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

一場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盛世,很可能需要前人數(shù)十上百年,乃至數(shù)百年的勵精圖治、緩慢積累,才最終通過盛世的方式得到展現(xiàn)。

一如漢家的文景之治,是高皇帝篳路藍縷,開漢國祚,誅滅異姓諸侯,又呂太后女身臨朝,勵精圖治,鐵腕治國多年,所奠定的基礎。

甚至於,所謂的文景盛世本身,在太宗文皇帝在位時期——至少是前期,也依舊處於積累階段。

在太宗皇帝長達二十七年的在位生涯中,直到最後的十年左右,天下百姓纔開始感受到:誒,日子變好了?

哦,原來是聖君在位啊。

文景之治的成果、成效,本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文帝年間積累,於景帝年間見效。

結果因爲劉榮的時空亂入,導致景帝劉啓的在位時長少了足足十年!

故而,在劉榮即位後,對於自己在位年間,漢家所出現(xiàn)在積極變化、正面成果,劉榮很難說到底是自己的攻擊,還是文景之治還沒來得及見效的後勁兒,恰好在自己即位後見了成效。

但有這麼幾件事,是劉榮能比較確定:必然是自己的功勞——至少是‘功成在我’的。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宿麥,即麥粉面食的出現(xiàn),極大程度降低了漢家底層民衆(zhòng)的飢餓率,極大程度的提高了漢家百姓民的幸福感。

對於農名而言,幸福,永遠都沒有那麼複雜。

吃的飽就是幸福。

穿的暖就是幸福。

不捱餓,不受寒,如果能在三不五時沾頓葷腥,那就真正是隻因天上有的神仙日子。

此外,糧產(chǎn)大幅增高,外加糧食官營雙管齊下,也最大限度穩(wěn)定了漢家——目前侷限於關中地區(qū)的糧食市場,大幅提高了漢家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農民抗風險能力高,就等於返貧爲佃農的機率低。

而自耕農,又是漢家——或者說是每一個華夏封建制農耕政權,最不可或缺的統(tǒng)治根基。

換而言之,劉榮搞出來的宿麥面試,外加糧食官營,直接提高了漢家自耕農的收入、幸福度和抗風險能力,並間接鞏固了漢家的統(tǒng)治根基。

這一項,劉榮是能確定其功績,並不需要探討‘究竟是否文景之功’的。

量產(chǎn)——主要是粟穩(wěn)中有進的產(chǎn)量增長,確實和文景之治脫不開干係。

但宿麥的大規(guī)模推廣、面試的出現(xiàn)及推廣,還有最近這幾年,因肥料、耕作方式、耕作工具等人爲外部因素,而進一步快速增長的糧食產(chǎn)量,劉榮也是能坦然把功績,安到自己的頭上的。

再有,便是吏制和官僚體系。

在過去,漢家的官僚體系說不上混亂,卻也冗雜不堪,存在極爲普遍的職務重迭、權責劃分不明確的現(xiàn)象。

最具代表性的:丞相是天下的丞相,內史卻有是關中的丞相;

天下包含關中,丞相也同樣是關中的丞相,等於說關中有兩個‘丞相’類型的全權話事人。

再比如軍中,負責後勤輸送的後將軍、負責後勤線路安全的後將軍,以及在戰(zhàn)場上保護後方,隨時準備後軍轉前軍,引領大軍撤退的後將軍——都叫後將軍,職責確是風牛馬不相及,職權差異比人和豬的差距都大。

高的軍中將帥,又或是長安朝堂發(fā)出指令,還得指名道姓不說,另需在字裡行間瘋狂‘明示’,以明確此後將軍,究竟是哪個後將軍。

再比如,仍舊拿內史舉例。

——說是治粟內史,理論上本該是天下的農稼官,卻只管關中的農桑。

不想著把職責範圍,從關中往關外拓展拓展,卻整天想著關中還有什麼權利,是可以被自己扒拉進碗裡的。

而在經(jīng)過劉榮一系列的針對性改制之後,官僚體系頓時就清晰了起來。

該管什麼管什麼,該誰管就讓誰管,一切都變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起來。

另外,針對漢家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的貪污腐敗問題、收受賄賂之風,劉榮也並沒有因爲封建時代的侷限性,又或是‘人力成本高’之類的託詞坐視不理。

一手內帑養(yǎng)廉金,且不說成效如何,是否違揹人性——至少錢是真金白銀往外拿了,也最大限度做出完全的計劃了。

貪腐被趕盡殺絕是吹牛,但因爲‘居長安大不易’之類的原因而貪腐的情況,已經(jīng)被劉榮以大魄力、大手筆,從根源杜絕了發(fā)生的可能。

官僚體系職責分明,貪腐之風得到有效控制,這一項,劉榮也能毫無心理負擔的,往自己的功績簿上寫。

真要說起來,父祖聯(lián)手搞出來的文景之治,在吏治這一項上,非但無法從劉榮這裡分走功勞,反而還倒欠劉榮一筆!

畢竟?jié)h家的受賄之風,是源自太宗孝文皇帝,對肱骨心腹:將軍張武受賄一事過分隨和的態(tài)度,以及先孝景皇帝對姐姐:館陶公主劉嫖的無下限縱容。

最後,同時也是最值得說道的,無疑便是劉榮的武功了。

——在劉榮即位後,漢家在面對匈奴人的戰(zhàn)爭中,打破了許許多多記錄,建立了許多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累累戰(zhàn)果隨便拿出一個,都是有漢以來的過往五十年不能及,甚至百姓做夢都不敢夢的那麼大膽的程度。

只不過,有一說一。

武功方面,只是‘功成在我’,卻當由父祖‘功成有我’,劉榮也是不得不認的。

一如秦奮六世之餘烈,經(jīng)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直到第七世的始皇嬴政,才厚積薄發(fā),一掃六合;

漢家自國祚得立以來,也是歷經(jīng)高皇帝,孝慧皇帝,前少帝、後少帝,太宗皇帝、孝景皇帝——直到這第七世的劉榮,才得以完成力量的積蓄,開始有守轉攻,一點點討回匈奴人身上的血債。

事實上,對於歷史上的漢武大帝,劉榮的看法就一直如此。

——能把事兒辦成,確實牛,也確實有功。

但功勞的大頭,不該是一咬牙一跺腳,派衛(wèi)青霍去病去打,然後就打贏了的漢武大帝所有。

而應該是有漢以來,一代又一代想打卻捨不得打,苦無錢糧爲續(xù)、衛(wèi)霍爲將,甘願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在史書上揹負和親罵名,也要代代傳承接力,給漢武大帝攢出決戰(zhàn)軍費的歷代先皇。

就好比一個家庭,父母省吃儉用幾十年,拿了十萬塊;

哥哥沒日沒夜的工作,攢了十萬塊;

姐姐嫁人的彩禮拿了五萬塊,弟弟妹妹勤工儉學外加獎學金,也拿出了五萬塊。

辛苦全都讓家人受了,好不容易湊出來三十萬,給你小子買了輛奔馳車。

哪有你小子開車出去,逢人就說你自己有本事、開上大奔了的道理?

這車咋來的?

是,合同你籤的,車子也在你名下,車也給你開。

但買車的錢咋來的,心裡就沒點數(shù)?

是你在合同上籤個字,把車子落在自己名下辛苦,還是父母雙親、大哥大姐、弟弟妹妹攢錢辛苦?

但凡有點良心的人,他就該告訴所有人——尤其是告訴自己:這車,自己只是有榮幸開上了、有運氣趕上了而已。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劉榮一直都對歷史上,對自己的功勞誇大其詞,卻對歷代先皇,尤其是文景之治少有提及的漢武大帝頗有微詞。

倒不是說,漢武大帝真就沒有功勞,又或是沒有能力。

而是這功勞,真不該由漢武大帝佔大頭——至少不該被漢武大帝全佔,一點都不給歷代先皇,尤其是文景二帝分。

在這種事情上,劉榮從來都不是個雙標的人。

漢武大帝這麼做,劉榮感到不滿,換做自己在同樣的位置,劉榮自然也做不出讓自己都看不起的事兒來。

所以,對外戰(zhàn)爭的每一次勝利——每一次,劉榮都不會忘記提到父祖,即文、景二帝和文景之治。

只要條件允許,甚至就連高皇帝、呂太后,劉榮都免不得要讚揚一番。

不是作秀——至少不完全是作秀。

而是劉榮心裡也真的認爲,漢家如今這番景象,離不開歷代先皇的勵精圖治,以及對外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漢家歷代先皇,將嚥下的每一口窩囊氣,都換成了少府內帑的一枚枚存錢、一粒粒存糧。

到劉榮即立,不只是少府內帑,積攢下了萬萬存錢、如山存糧,也同樣是漢家歷代先皇,積攢下了無盡屈辱。

過去這些年,漢家歷代先皇在匈奴人身上受的窩囊氣,頃南山之竹難寫盡,頃東海之水難洗清。

而劉榮要做的,不過是拿先輩積攢下來的錢糧、兵馬,找匈奴人替先祖出口惡氣而已。

什麼武功冠絕青史,什麼千古一帝,劉榮不在乎。

在這樣的前提下,朝堂內外莫名颳起的封禪之風,也被劉榮毫不遲疑的吹散。

——封什麼禪封禪吶?

我看你長得像泰山!

有那一路吃喝玩兒了,胡吃海塞的閒錢,乾點什麼不好?

給官員發(fā)獎金,給軍人發(fā)獎勵,給百姓發(fā)糧食。

再不濟,安置安置那些個無業(yè)遊民、閒人懶漢,不也是功德一件?

劉榮從來都不怕‘沒臉見祖宗’‘沒臉見上蒼’,只怕沒臉見天下人,又或是見到揮舞著鋤頭,要造自己反的天下人。

只要天下人過得好,什麼泰山不泰山的,在劉榮眼裡,還沒一塊伐胡勒碑有分量。

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16章 大棒!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59章 社稷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06章 傻了吧?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235章 工業(yè)進程(防盜半小時)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27章 開戰(zhàn)!第369章 詭寂第306章 養(yǎng)兵千日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49章 戰(zhàn)鼓擂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91章 捷報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18章 決戰(zhàn)前夕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77章 我乏了第479章 冰雕第162章 記住了?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27章 開戰(zhàn)!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463章 世態(tài)炎涼啊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33章 尚書令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48章 墨家?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381章 洗牌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8章 命可真好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晚點更第487章 僵持第528章 單于庭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9章 社稷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99章 十日?!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90章 族!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434章 還行吧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52章 博望苑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第387章 商賈第342章 平城往事
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416章 大棒!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159章 社稷第43章 丞相失勢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406章 傻了吧?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235章 工業(yè)進程(防盜半小時)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227章 開戰(zhàn)!第369章 詭寂第306章 養(yǎng)兵千日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49章 戰(zhàn)鼓擂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91章 捷報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318章 決戰(zhàn)前夕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77章 我乏了第479章 冰雕第162章 記住了?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227章 開戰(zhàn)!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463章 世態(tài)炎涼啊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33章 尚書令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448章 墨家?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381章 洗牌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8章 命可真好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晚點更第487章 僵持第528章 單于庭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159章 社稷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99章 十日?!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90章 族!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79章 這筆買賣,不劃算嗎?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434章 還行吧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52章 博望苑第154章 皇帝要唱哪一齣啊?第527章 穩(wěn)步推進第387章 商賈第342章 平城往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江口县| 莫力| 拉孜县| 建昌县| 灵宝市| 泸水县| 婺源县| 绥江县| 保定市| 镇康县| 武乡县| 大同市| 金寨县| 平乡县| 宾川县| 泗阳县| 长白| 溧阳市| 北宁市| 吉木乃县| 广南县| 东乡| 龙泉市| 稻城县| 诸城市| 修水县| 吉首市| 易门县| 靖西县| 德钦县| 合阳县| 榆社县| 乐山市| 玉树县| 安化县| 南宁市| 古浪县| 吉木萨尔县| 玛曲县|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