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98章 說搞就搞

劉榮上下嘴皮子一碰,整個長安朝堂內外,無疑都被年末的工作壓力壓得直不起腰。

但忙歸忙、累歸累,該做出成果的事兒,卻是一個都沒落下——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最先完成的,是劉榮改革幣制的初步成果:五銖錢新鮮出爐。

相較於鉛白色高祖三銖,黃白夾雜的呂后八銖,以及質量層次不齊、普遍較差的太宗四銖,劉榮打算推行的新錢五銖,可謂是徹底顛覆了漢家一貫以來的鑄幣理念。

——在過去,漢家無論是朝堂中央,還是地方豪強、官吏,乃至於民戶個人,鑄錢時秉承的原則無一例外,都是:怎麼用更少的銅,鑄出更多的錢。

有人嘗試著把錢做小、做薄——如太祖高皇帝的三銖錢;

有人嘗試著摻雜雜質,降低錢幣含銅量——如太祖高皇帝的三銖錢;

甚至還有人,喪心病狂的動用國家力量,直接爲明顯不足重、不足色、不足質的劣錢,附以與事實嚴重不符的面值!

沒錯,仍舊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當年所推出,導致漢家整個經濟盤子崩潰的三銖莢錢。

毫不誇張的說,三銖莢錢,或者說是‘漢半兩’,是人類文明歷史上,第一個破壞中央公信力,甚至搞崩經濟秩序的貴重金屬錢幣。

在後來的兩千多年當中,也曾出現過許多坑死人不償命的‘錢幣’。

如漢武帝的白鹿皮幣,一張鹿皮就面值千金;

如王莽搞出來的‘大泉五十’乃至‘刀平五千’,重量分別爲十二銖——即半兩,前者面值卻與足足五十枚五銖錢持平,後者面值更是高達五千枚五銖錢!

後來北蠻南下,神州陸沉,華夏大地的財富便不斷掠奪、不斷被運往草原;

爲了節省銅,同時也是爲了坑華夏民族,南北朝時期的錢幣便越做越小,面值卻也越來越大。

以至於後來,形狀大小再三削減的銅幣,被民間形象的形容爲‘鵝眼錢’‘雞目錢’。

且面值極大——百當千用。

又過了幾百年,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紙幣:北宋交子,以及南宋會子、關子。

後來的蒙元統治中原時期,大多數時候也都是紙幣流通於世面。

怎麼說呢~

封建時代的紙幣,沒有本位錨定物爲貨幣價值背書,本身就是過度先進的文明陷阱;

再加上封建帝王向來沒什麼節操,且封建時代的官員,很少能有清晰地金融意識。

故而,封建時代的紙幣,往往都難逃無限制濫發,以至於貨幣徹底貶值爲廢紙的結局。

相較於這些——相較於後來這些因濫發而崩潰的紙幣體系,漢太祖劉邦的三銖莢錢,看似影響還沒那麼惡劣。

但實際上,面值半兩的三銖莢錢,卻爲整個華夏文明,都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

——貨幣的面值,可以不和重量對等!

有了這個先例,有了面值‘半兩銅’的三銖鉛莢錢,後來者自然就被打開思路,開始舉一反三了。

再有,便是劉邦所鑄的三銖錢,理論上是毋庸置疑的貴重金屬幣。

不同於本身就沒價值,純靠官方信用背書的紙幣——貴重金屬幣,本身就該有足夠的價值。

即:一枚半兩錢,就算它不再是錢了,而是一灘被融化的銅水,這灘銅水所含的銅,也應該價值一枚半兩錢。

而劉邦的三銖錢,卻是破壞了這最基本的客觀事實,讓貴重金屬幣‘不再貴重’,甚至於‘不再是金屬’。

說得再直白點就是:紙幣信用崩塌,百姓還能用回貴重金屬。

哪怕到了後世,某個國家貨幣信用崩塌之際,老百姓也依舊會通過購買貴重金屬:黃金,來規避財產風險。

但劉邦這一手三銖錢,打擊的卻不單是貨幣信用,而是直擊根源,打擊了貴重金屬的價值!

在那之前,白銀、黃金、黃銅等,都是華夏民族普遍認可的貴重金屬;

結果你劉邦兩眼一睜,臉不紅心不跳的拿著一枚錢樣兒的鉛,說這是‘銅錢’?

好吧,你是皇帝,俺們槓不過你。

你說那通體散發鉛白色光芒的‘僞錢’是銅錢,那就當是銅錢好了。

那我不用銅錢了還不行嗎?

甚至於金、銀、銅在內的一切貴重金屬,我都不用了、我都不信了;

上街買東西,我直接以物易物——拿雞蛋換菜蔬,拿糧食換鹽茶,拿苧麻換醬醋!

你能把我怎麼著?

總不能再做出一個白菜形狀的大鉛塊兒,然後再次指鹿爲馬,逼我把鉛塊兒當白菜吃吧?

總不能搞出鉛製米、鉛製布,來欺負俺們這些苦哈哈的老農吧?

而這,纔是劉邦的三銖錢,之所以能造成那麼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動搖了漢家統治根基的原因。

——指鹿爲馬,永遠都是王朝崩潰的前兆。

而官方信用、公信力,也向來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東西。

當你信任他的時候,無論他做什麼,你都會說:俺們老百姓看不懂,但肯定都是爲了國家好。

可一旦公信力崩塌,你不再信任他,那無論他做的有多好,你也都會說:表面功夫做給誰看!

指不定背地裡有多骯髒呢!

簡直糊弄鬼!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太祖劉邦搞出來的三銖錢,似乎就是個絕對意義上的爛招。

經濟搞崩,貨幣信用崩潰,國家公信力崩塌,順帶還把貴重金屬也給坑了一把。

但作爲皇帝,劉榮必須全面的看待問題。

——拋開事實……

額……

拋開這些表象不談,劉邦的三銖錢,真的就沒有一點積極意義嗎?

過去,劉榮一直堅定地認爲:沒有!

三銖錢,就是劉邦這個不懂經濟、不懂貨幣、不會治理國家的土老帽,一拍腦門搞出來的國家級笑話!

但在來到這個時代,尤其是從先帝老爺子口中,得知當年的真實情況——尤其是時代背景後,劉榮卻不這麼想了。

當年,漢家是個什麼情況?

——天下人口不過千萬餘,且絕大多數都藏在深山老林,以躲避秦末戰火紛爭。

國家財政約等於零,國庫窮的能跑耗子,劉邦堂堂天子之身,湊不出八匹同色的馬,蕭何、曹參堂堂漢相,卻只能坐著牛車上朝。

窮!

劉邦建立起的漢家,從上到下、由內而外,都只透出個‘窮’字。

在那樣的背景下——在全國範圍,自皇帝以下無人不‘窮’的時代背景下,恰好關東又有足足八家異姓諸侯,需要劉邦興兵征討。

異姓諸侯必須誅除,而且片刻都拖延不得;

可一旦動了刀戈,從大軍開拔,一直到叛亂平定,流出去的那都是黃燦燦的金子。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外如是。

所以,劉邦不是不懂經濟、不懂錢幣,亦或是不懂如何治理國家、不明白三銖鉛莢錢,究竟會爲漢家埋下怎樣的惡果。

而是當時的狀況,逼得劉邦只能用此下策,用時間換空間——用一個會破壞未來的方式,來暫且度過眼前的危機。

這就好比高利貸;

你借了,未來必定會被沒完沒了的利滾利壓垮;

可你不借,你現在立刻馬上就要餓死。

又好比兩顆毒藥,一個吃了立馬死,一個吃了慢慢死,你還非吃一個不可……

至於三銖錢對於漢家,乃至於華夏文明的積極意義,劉榮也發現了一個。

——當年,遍及整個神州大陸的鑄錢運動,雖然鑄出來的全是三銖鉛莢錢,但也恰恰是那場無人不參與、無人不踴躍的鑄幣運動,意外的在極短的時間內、極小的投入下,迅速統一了華夏貨幣。

無論是曾經,由春秋諸侯發行的貝殼幣,還是戰國列雄推行的刀幣、蟻鼻錢,又或是秦半兩,都在那一場運動過後,無一例外的被熔鑄成漢錢。

雖然是劣錢,但那也是漢錢。

也恰恰是始皇嬴政、漢太祖劉邦先後兩次統一貨幣,才爲整個華夏民族,奠定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統一’的思想。

在那之後,乃至往後兩千多年,都再也沒有出現某地有甲幣,某地用乙幣,某地又用丙幣的情況。

無論呂太后鑄八銖錢、太宗皇帝鑄四銖錢,還是歷史上的漢武大帝鑄五銖錢、白鹿皮幣,亦或是後世那些坑死人不償命的紙幣,都無一例外的在全天下範圍內流通、發行。

但也僅限於此了。

三銖錢的歷史功績,也就僅限於‘繼始皇統一貨幣,鑄秦半年後,再次強調性統一貨幣’這獨一無二的一項了。

至於後來,由呂太后鑄造的八銖錢,整體上來講,基本就是爲了給太祖劉邦的三銖錢擦屁股,而量身定做的錢幣。

——秦半兩太大、太重,漢半兩太小、太輕;

呂后八銖剛好折中取箇中間數。

至於成色,雖是比通體泛鉛白的漢半兩好許多,卻也比通體金黃,甚至黃到發亮的秦半兩遜色許多。

八銖錢存在的意義,更像是爲了重建漢家的貨幣體系、重新建立貨幣信用,重新構築國家公信力,而水到渠成的出現。

——大家看吶!

——八銖錢!

——成色沒秦半兩好,但也還行!

——重量沒漢半兩輕便,但也還行!

——最主要的是,這是真銅錢!

——而不是漢半兩那樣的‘僞銅錢’甚至‘僞錢’!

既然是三銖錢的擦屁股紙,那八銖錢的問題,自然也少不到哪去。

重!

只比秦半兩輕三分之一,仍舊很重!

而且,不同於古樸大氣的秦半兩,以及小巧輕便的漢半兩,呂后八銖錢不大不小的規格,真的是很不協調,讓人看著極爲彆扭。

後世有一句明言:戰鬥機的戰鬥力,與顏值成正比!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貨幣——尤其是貴重金屬幣,其實也是一樣的。

越好看的錢,註定就越受歡迎、流通越廣泛,且價值越高。

很顯然,呂后八銖,並不滿足這一點。

於是,太宗皇帝鑄四銖錢,其最根本的目的,其實就是結束自太祖劉邦鑄三銖鉛莢錢以來,被搞得烏煙瘴氣的還是貨幣市場。

爲漢家鑄出一塊輕便易攜帶,成色好、賣相佳,可以爲後世子子孫孫沿用的固定錢幣,是太宗皇帝鑄四銖錢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只可惜,陰差陽錯之下,跳出來一個要壟斷貨幣鑄造業的吳王劉濞,將太宗皇帝的謀劃悉數打亂。

本該成爲漢家第一款‘像樣點’的貨幣,並被長期沿用的四銖錢,也就此成爲了這個名爲‘漢錢幣’的屎山代碼上,格外耀眼的又一坨。

此番,劉榮推出五銖錢,其實就是在做當年,太宗皇帝想做、打算做,也試著做過,最終卻沒能做成的事兒。

當然了,有太宗皇帝當年的失敗教訓,劉榮自然不可能不總結、反思。

——太宗四銖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鑄幣權被開放,讓國家貨幣發行機構,沒能達成對貨幣發行權的全面掌控。

本該由國家壟斷的貨幣發行,被無數個吳王劉濞那樣的個人或團體所瓜分。

自然,就很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

那要怎樣規避?

辦法有無數多種,其中最省時省力的,便是國家壟斷。

——讓國家內部,只存在一種由官方發行的貨幣,也就不存在劣幣、良幣之分了。

於是,在太祖劉邦開放鑄幣權,呂太后收歸中央,太宗皇帝又再度開放之後,劉榮此番再度,且大概率永久性將鑄幣權收歸國有,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事了。

鑄幣權已經收歸國有;

新錢五銖也已經出爐。

剩下的,就是如何讓五銖錢流通,併成爲市面上唯一一種法定貨幣了。

不同於紙幣,可以新錢舊錢等額替換——貴重金屬幣的替換,是一個極爲漫長的過程。

沒人願意把手裡的好幾枚四銖錢,換成一枚五銖錢,並以此讓自己的財富縮水。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市場教他們做人。

當五銖錢成爲錢幣市場的唯一寵兒,並將其他各類錢幣——如三銖、八銖、四銖,乃至於秦半兩的生存空間都擠壓殆盡後,這些無法被私人熔鑄的舊錢,就只能老老實實流入少府,並被官方熔鑄爲新五銖錢。

但在那之前,有一件事,需要劉榮去解決。

而且這件事,不能丟給任何臣下,必須由劉榮親自操辦。

——當年,爲了給太祖皇帝留面子,呂太后在發行八銖錢的同時,還發布了一道爲三銖錢背書的法令。

若是不把這道存在數十年的法令推翻,那劉榮推動五銖錢的進程,或許會被拖到數百上千年的時間維度……

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93章 兒,斗膽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135章 奏對第523章 好好好第536章 絕戶計第458章 難啊第441章 迭代!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425章 河西歇一天第288章 圖窮匕見兒童節快樂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22章 暴君!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0章 賺錢賺錢第9章 執棋者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7章 楚王有病吧?剛落腳第431章 面聖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7章 樑《孝》王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41章 處置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59章 社稷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章 瞎眼老寡婦調整一下狀態婚假第206章 孤兒軍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38章 宗祠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9章 執棋者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36章 下一步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歇一天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36章 下一步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84章 爆!第221章 老兵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80章 有母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42章 啊這?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88章 駭人!第411章 人才庫?第343章 考校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426章 歲末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
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93章 兒,斗膽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20章 諸呂故事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518章 各謀其利第135章 奏對第523章 好好好第536章 絕戶計第458章 難啊第441章 迭代!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425章 河西歇一天第288章 圖窮匕見兒童節快樂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22章 暴君!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0章 賺錢賺錢第9章 執棋者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7章 楚王有病吧?剛落腳第431章 面聖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7章 樑《孝》王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241章 處置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515章 有的放矢第159章 社稷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章 瞎眼老寡婦調整一下狀態婚假第206章 孤兒軍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38章 宗祠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9章 執棋者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32章 孝景皇帝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36章 下一步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歇一天第327章 今非昔比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36章 下一步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84章 爆!第221章 老兵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80章 有母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42章 啊這?啊???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88章 駭人!第411章 人才庫?第343章 考校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426章 歲末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20章 蝴蝶效應?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郴州市| 玛曲县| 博乐市| 高密市| 泰顺县| 邢台县| 祥云县| 来凤县| 广饶县| 绥芬河市| 休宁县| 酉阳| 新建县| 吉木萨尔县| 海林市| 麦盖提县| 信丰县| 延长县| 屏东县| 休宁县| 绥芬河市| 邵阳市| 垫江县| 桑日县| 巍山| 太原市| 柏乡县| 明星| 鄂伦春自治旗| 建宁县| 大渡口区| 武冈市| 泰顺县| 松桃| 松潘县| 宁津县| 光泽县| 上饶市| 江山市| 垣曲县|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