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

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

老太后臉上難得是個豔陽天,劉榮自也樂得如此。

又同老太后扯了會兒家常,並提醒母親:慄太后,抽空往桂宮走上一趟,找故孝景薄皇后聊聊天、說說話,劉榮便領著程不識,一同拜別了兩位太后。

出了長信殿,一路無言走到宮門外;

走到宮外停著的御攆前,同太僕直不疑打了聲招呼,劉榮便一馬當先,負手朝著未央宮的方向走去。

劉榮擺明了是要和自己散散步、聊聊天,程不識自也是趕忙跟上。

只是行走在御道之上,時不時回過頭,看向身後不遠不近跟著的黃屋左纛,以及道路兩側自發(fā)避讓、躬身行禮的路人,程不識本還算端得住的面龐,頓時再現(xiàn)些許侷促。

“陛下······”

“——長安侯傳回消息;”

程不識話纔剛出口,劉榮便搶過話頭,自顧自笑著拍了拍程不識的肩頭。

面帶愉悅的掃視著道路兩側,嘴上也不忘繼續(xù)道:“朝那一戰(zhàn),匈奴右賢王伊稚斜,在朝那塞外丟下了折損了至少上千本部正卒!”

“除右賢王本部,其餘幕南諸部,如樓煩、白羊、折蘭等,亦各有折損?!?

“——根據(jù)長安侯的粗略估算,朝那一戰(zhàn),匈奴一方的折損,當是不下五千。”

“這還只是計算了右賢王本部,及幕南諸部的正卒——其餘附屬奴隸部族,以及各部族的奴隸,並沒有計算在內······”

說到此處,劉榮面上已盡是愉悅之色,含笑側過頭,又用手背輕輕垂了垂程不識前胸。

“這麼算下來,即便是隻計算浮斬,卿此戰(zhàn),也依舊是頗有斬獲?!?

“——至少浮斬爲正;”

“我漢家立國至今,凡五十餘載,這還是頭一回出現(xiàn)同匈奴人的戰(zhàn)爭,我漢家傷亡更少的狀況?!?

“卿,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如是寬慰著仍舊有些心虛,明顯感覺自己不配如此聖眷、如此擡舉的程不識,劉榮暗下,也是不由欣然一笑。

——拿草原上的線人:長安侯盧他之傳回來,且大概率也是聽說的敵方傷亡狀況,來計算程不識此戰(zhàn)的浮斬,顯然不那麼嚴謹。

但劉榮無所謂。

劉榮本就不需要程不識,在此戰(zhàn)砍下多少個匈奴人的腦袋,以彰顯自己‘戰(zhàn)功赫赫’。

早在預料到此戰(zhàn)即將爆發(fā)時,劉榮對主將的戰(zhàn)略任務便十分明確:守住朝那塞,將戰(zhàn)火攔在國門外!

劉榮甚至曾揚言:只要程不識做到這一點,便不會吝嗇一個徹侯的爵位!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劉榮如今,不過是在履行自己的諾言。

至於用傳聞中的匈奴傷亡人數(shù),來得出‘程不識浮斬爲正’的結論,不過是劉榮想要藉此,寬慰一下這個老實、木納過了頭的不敗將軍。

——程不識,也算是劉榮太子時期的老臣了~

對於這個榆木疙瘩的脾性,劉榮不說掌握透徹,也至少是有那麼點心得。

果然不出劉榮所料——一聽到劉榮提起‘長安侯’三個字,程不識原本還寫滿侷促、不安的雙眸,當即便是精光大方!

待聽到匈奴人也傷亡不小,單是正卒——即非奴隸、牧主的傷亡,便超過了漢家的總傷亡人數(shù),程不識更是悠然發(fā)出一聲長嘆。

顯然是長鬆了一口氣;

只是片刻之後,程不識的眉宇間,便悄然涌上些許遺憾。

“唉~”

“只可惜,那五千多顆首級,成了匈奴人兌換財富、繼承遺產的憑證;”

“——若非匈奴搶屍之俗,那五千多顆首級,便該成爲我漢家將士的武勳憑證?!?

“活著走出朝那塞的,本可以用那些首級換來加官晉爵——至少,也可以換來數(shù)萬賞錢,爲家中添置些物什?!?

“沒能活到戰(zhàn)後的,也能靠那些首級,爲子孫後嗣留下一片可以遮風擋雨、阻陽避暑的餘蔭。”

“可惜啊······”

“可惜·········”

見程不識已經(jīng)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怪圈中調整了過來,劉榮便又是咧嘴一笑。

旋即自信滿滿的虛握一拳,自然的捧於腹前;

嘴上的話,卻是令人說不出的篤定。

“沒什麼好可惜的。”

“——此戰(zhàn),朕給卿、給北地都尉部的任務,本就是守住朝那塞,撐到援軍趕到?!?

“真要是較起真來,從援軍抵達的那一瞬間開始,死守朝那,就已經(jīng)不再是北地都尉非完成不可的使命了?!?

“撐到了援軍抵達的那一天,即便隨後被匈奴人破了關,朕也怪不到北地都尉上下?!?

···

“卿率部固守朝那,非但撐到了援軍抵達的那一天,甚至還撐到了匈奴人撤軍的那一天?!?

“這份功勞,值得朕以千戶食邑酬卿之功?!?

“自然,也值得朕以錢糧、布帛犒賞北地都尉上下,以及馳援朝那塞的車騎將軍部——那兩部步都尉?!?

“有功之臣的封賞,甚至還只是其次。”

“朕真正重視的,實則是此戰(zhàn)中戰(zhàn)歿、傷殘將士的撫卹?!?

“此事,朝堂也大致擬定了章程,只等朕加冠大婚,而後詔行······”

負手行走在章臺街上,劉榮一臉輕鬆的侃侃而談。

而在劉榮身旁,程不識卻不知何時,竟是有些癡了。

在這個漢家軍方將領青黃不接——老一輩開國元勳、二代們退出歷史舞臺,新生代又沒有像樣的人站出來撐場面的時間節(jié)點,程不識幾乎算是如今漢家,能從矮子裡面拔出來的最好的將軍。

或許是‘之一’,但絕對沒人能壓程不識一頭。

這既是程不識能力相對出衆(zhòng)的原因,也同樣是程不識‘資歷深厚’的緣故。

——程不識成名,是在二十年前,即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

如今漢家,已經(jīng)找不出幾個有二十年軍方履歷,且值得以數(shù)萬大軍託付的將軍了。

故而,程不識在非戰(zhàn)時,也同樣會思考一些超出軍人範疇的事。

雖然也還是和戰(zhàn)爭、軍陣有關,卻也無不是應當付諸朝堂共議的大事。

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其實,就是傷亡將士的撫卹——主要是傷殘將士的生活問題。

程不識曾幻想過。

沒錯——幻想。

程不識曾幻想過有朝一日,漢家的某代天子機緣巧合之下,突然發(fā)現(xiàn)了因傷殘而退役的將士窮困潦倒;

又恰巧彼時,漢家有能力負擔起這些苦命人的生活。

於是,天子一聲令下,凡是在戰(zhàn)場上落下傷殘的將士,都再也不會爲生計而發(fā)愁。

在前線,得知這個消息的現(xiàn)役將士們,也全然沒了後顧之憂,作戰(zhàn)愈發(fā)勇猛、無畏!

久而久之,漢家的強盛,便成爲了後世子孫歌功頌德——甚至憧憬的傳說······

程不識想過漢家,或許會有這麼一天。

也許是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又或許是二百年、三百年——乃至數(shù)百上千年後。

但程不識無論如何都沒想到:在過去,那個只在自己的幻想、夢境中出現(xiàn)過的美好景象,居然會在自己有生之年,便展露出變成現(xiàn)實的可能性。

所以,程不識愣住了。

而後便是狂喜!

只是這狂喜,僅僅存在了半瞬,便被程不識用莫大的毅力強行壓下。

——就好比一閃而逝的流星,總是讓人捨不得眨眼,生怕錯過那片刻絢爛一樣;

程不識此刻,也在全神貫注的把握這或許,僅僅只會存在瞬間的美好。

“太祖高皇帝,曾爲我漢家定下陣亡將士的撫卹制度?!?

“——至少死王事者的喪葬之禮,是不會出現(xiàn)什麼問題的。”

“死王事者的後代,也會在各種情況下,得到長安朝堂、地方郡縣的優(yōu)待?!?

“但因戰(zhàn)而傷殘者,卻自我漢家開國之今,都始終無法過上相對較好——甚至說是‘不差’的生活······”

從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中走出,程不識顯然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且很小心!

——程不識,恨不能向對待一刻被剝去外皮,卻依舊保留內膜的生雞蛋一樣,小心翼翼的對待劉榮不經(jīng)意間,透露出的美好未來。

聽聞程不識這不算隱晦的拐彎抹角,劉榮自也是當即瞭然:自己的不敗將軍,這是開始爲自己的麾下——主要是那些傷殘軍人,爭取退伍後的生活待遇了。

程不識這番表態(tài),或許只是想從個人的立場,憑自己‘太子宮老臣’的成分,向劉榮要一份特殊的關照。

卻不料劉榮聽聞此言,卻是露出一副深以爲然的神容,開口便將‘關照程不識麾下傷殘將士’這一特殊個例,朝著普遍現(xiàn)狀的方向推去。

“卿所言極是啊~”

“想當年,老丞相還在的時候,便是常年拿出故安侯國九成九的租稅產出,來供養(yǎng)那些曾跟隨自己作戰(zhàn),最終致傷致殘,無法自力更生的老部下?!?

“偏偏老丞相,還並非功侯當中的個例?!?

“——其他的開國元勳,如潁陰侯灌氏、舞陽侯樊氏、平陽侯曹氏等,也同樣是至今爲止,都還在供養(yǎng)過去在戰(zhàn)場上落下傷殘的舊部、故曲?!?

“只是相比起老丞相,這幾家只是拿出部分封國產出,來做這些事罷了······”

唉聲嘆氣間,劉榮的目光,便不由自主的落在了街道旁,一間佔地不過兩步長寬,卻裡外三圈圍滿了人的包子鋪。

看著竹木所制的蒸籠中,正飄出縷縷白霧;

聞著口鼻間,那飄出半條街遠的肉香。

劉榮會心一笑。

而後,又自顧自沉沉點下頭。

“朕打算讓郅都走一趟。”

冷不丁一聲低語,惹得程不識本能的皺起眉頭。

便見劉榮將目光移向遠方,稍昂起頭,悠然又一聲長嘆。

“自孝景皇帝大行,郅都便因爲惡了皇祖母,而被整個朝堂所排擠。”

“——本就是先皇的鷹犬孤臣,惡了東宮,又沒有朕出面硬保,處境自是艱難無比。”

“朕本有意,讓郅都去邊關——爲一郡之守,自軍中尋條出路?!?

“但有皇祖母在,朕即便有心,也總得尋一個合適的契機······”

說話間,君臣二人一路緩行,也已是來到了司馬門外。

纔剛鬧出‘給程不識封侯’這種大新聞,又在大庭廣衆(zhòng)之下,拉著程不識在長安城招搖過市;

若是再把程不識單獨拉回宮裡暢談,那程不識在坊間輿論口中,只怕就要坐實‘幸佞之臣’的罵名。

似乎也明白這一點——幾乎是在司馬門出現(xiàn)在視野範圍內的同一時間,程不識便本能的放緩了腳步。

待走到宮門外,更是主動駐足,擺出一副‘陛下若無他事,臣這邊請辭’的架勢。

這就是劉榮喜歡程不識的點。

——哪怕把他踩到土裡去,他也不會諂媚;

就算把他捧到天上去,他躬身行禮時,腰桿也不會彎不下分毫。

程不識,就好像永遠都是那個程不識。

行軍打仗如此,混跡朝堂如此,爲人處事,也依舊如此······

“假郅都以天子節(jié),遍訪關中,因王事而傷殘者,錄名於冊?!?

“出少府內帑錢、糧,按月調給米糧、俸錢,按年賜下布帛、酒肉?!?

“事成之後,便藉著這個功勞,把郅都送到雁門去······”

···

“此戰(zhàn)過後,匈奴人怕是寧願餓死,也絕不願再自朝那入北地?!?

“李廣遷於荊吳,雁門郡,便需一老成宿將?!?

“——朕,欲進卿爲前將軍,任雁門守?!?

“至於郅都,便是朕配給卿的雁門尉······”

當劉榮說到‘朕打算讓你做前將軍’時,程不識本能就要開口推辭;

待聽到蒼鷹郅都,要在雁門做自己主管軍務的第一扶手,程不識又下意識皺起了眉頭。

劉榮卻沒給程不識開口的機會,只自顧自開口道:“卿治軍嚴謹,行軍作戰(zhàn)一板一眼,步步爲營?!?

“李廣治軍從寬,行軍雜亂無章,向來都是想一出是一出——別說是敵人,就連李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幹什麼?!?

“——郅都,是有軍略在身的?!?

“而且在朕看來,郅都此人,便是同時兼具卿和李廣二人的優(yōu)點,又自成一派的將材!”

···

“把郅都送到雁門——送到卿身邊,一來,是讓郅都好生磨礪一番,去去銳氣,學學卿身上的守成之道?!?

“二來,也是想讓郅都在卿身邊、在邊關得到更多歷練,好儘早成長爲可以獨當一面,乃至連戰(zhàn)連捷的戰(zhàn)克之將!”

“——我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

“朕,也不願意再經(jīng)歷一次‘除了程不識,便只有李廣可用’的悽苦······”

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514章 大案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41章 迭代!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87章 僵持第544章 百家第483章 不安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18章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第441章 迭代!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93章 兒,斗膽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26章 歲末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08章 誓師第340章 驗金石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8章 命可真好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69章 詭寂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65章 酷吏?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20章 洗腦?第24章 真打呀?!第416章 大棒!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6章 困獸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32章 策問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71章 鹽鐵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46章 廟算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52章 博望苑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65章 酷吏?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35章 西域!第88章 賊心不死!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42章 啊這??????第434章 還行吧第108章 誓師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61章 變天了吧?
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485章 冰與火之歌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303章 撐犁天的意志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514章 大案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418章 外戚衰敗,無可逆轉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41章 迭代!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487章 僵持第544章 百家第483章 不安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118章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第441章 迭代!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93章 兒,斗膽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426章 歲末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08章 誓師第340章 驗金石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328章 王朝週期律?第8章 命可真好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99章 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369章 詭寂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465章 酷吏?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520章 洗腦?第24章 真打呀?!第416章 大棒!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6章 困獸第255章 絕不和親!第477章 凜冬將至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32章 策問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371章 鹽鐵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366章 文明的差異第246章 廟算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152章 博望苑第417章 應有之理第504章 約法三章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65章 酷吏?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549章 學術紛爭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335章 西域!第88章 賊心不死!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142章 啊這??。???第434章 還行吧第108章 誓師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98章 說搞就搞第161章 變天了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山东省| 南通市| 石门县| 公安县| 内丘县| 河南省| 宽城| 贺州市| 霸州市| 焉耆| 山东| 龙井市| 左云县| 平乐县| 乐都县| 多伦县| 泰兴市| 远安县| 鹿邑县| 韶关市| 娄底市| 祁阳县| 昌乐县| 福清市| 普宁市| 浦江县| 陵水| 安国市| 称多县| 易门县| 高密市| 盘锦市| 囊谦县| 仙游县| 图木舒克市| 康平县| 庆阳市| 湘乡市| 洛川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