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

“孫兒若是沒記錯的話,皇祖母入宮侍奉於呂太后左右時,太祖高皇帝,已宮車晏駕?”

半個時辰後。

長樂宮,長信殿。

懵懵懂懂的慄太后,已經在竇老太后、劉榮祖孫二人一致的默契下,被請回了寢殿休息。

獨剩祖孫二人,於御榻之上聯席而坐。

老太后雙手扶著鳩杖,額角輕靠於杖身,目光一如既往的渙散無焦。

劉榮則一手扶膝,一手端著茶碗,輕輕抿下一口。

似是隨口一問,卻惹得老太后悠悠一聲長嘆,旋即便陷入了漫長的回憶之中。

“太祖高皇帝二年,清河郡觀津縣竇氏生一女,起名:漪房。”

“竇漪房,竇氏次女,上有兄長一、下有幼弟一。”

“——長兄竇建,字長君;”

“幼弟竇廣國,自少君……”

以一種仿若夢囈的口吻,及極爲怪異的第三人稱視角,老太后開始回憶起自己的‘由來’。

“不過總角之年,我便仿若老婦人般——發、眉皆脫。”

“不到十歲的年紀,便成了禿頭、無眉的怪人。”

“——父母雙親、族中長輩,都以我爲不祥,更爲我而不齒,多有疏離。”

“每逢七月七,族人、兄弟都會出門觀星——說是要看織女;”

“唯獨我這禿頭無眉怪,時至今日,都不知道他們口中的‘織女’,究竟是不是某個織布的少女……”

每說起這段往事,竇老太后都總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哀傷。

反倒是今日——這氣氛最沉重的一回,老太后反倒像是徹底大徹大悟,渾身上下都只散發出一股純粹的釋然。

以至於話語中,時不時以‘那竇漪房’,而非‘我’的怪異人稱進行敘述。

“竇父本爲秦吏,爲避戰禍隱於清河,清貧垂釣,自得其樂。”

“漪房年十一,父垂釣不甚墜河溺亡。”

“竇父之喪葬事,使竇氏一門大半田產被變賣,漪房三人、竇母一人,皆無以爲繼。”

“——爲保祖宗血牲、香火不斷,竇母忍痛,使長君、少君二子爲人奴僕,不知其去往何處。”

“即女漪房,則選秀落榜,入宮隨侍姬嬪左右……”

說到此處,老太后停頓了很久。

足足過了有小半炷香的功夫,老太后才如夢方醒般,將心神斂回了眼前。

“太祖高皇帝十二年。”

“——我以良家子入宮,是在太祖高皇帝十二年。”

“當時,高皇帝宮車晏駕,屍骨未寒,孝惠皇帝未冠而立。”

“呂太后爲孝惠皇帝張目,以充實後宮,方有當年的竇漪房,以良家子入宮,又被呂太后所喜愛,隨行左右侍奉。”

“只不幾歲,呂太后便有心促成孝惠皇帝,與張皇后孕育嫡子,便盡釋宮人與賜諸侯。”

“當時,趙國離清河不遠——離我家鄉不遠。”

“但苦於手中,沒有珠玉金石行賄,便被那宦者令記恨於心,反賜予當時的代王,後來的太宗孝文皇帝。”

“想當初,得知自己要去代國,而非離家鄉更近的趙國,我還曾好一番苦惱?”

“終歸還是不敢觸怒呂太后、不被悖逆太后懿旨,只得恭順領命,去了那代都晉陽……”

老太后一番追憶,便是原本有正事兒要說的劉榮,都不免有些失了神。

有些故事,哪怕你聽過無數遍,直到故事每一步的發展和轉折,但當這個故事,從親身經歷的老者說出口,你也依舊會忍不住想要聽下去。

此刻,劉榮便是這樣一幅狀態。

只可惜,竇老太后的‘故事’,講到這裡便已經結束。

而那雙明明已經接近失明,卻又泛著莫名寒光的眼眸,則是在提醒劉榮:皇帝的問題,我回答了。

而且答得很細。

接下來,皇帝哪怕是放屁,也最好放的響一點……

故事聽完了,劉榮也要開始正題了。

而劉榮的整體,卻延伸在了老太后並不曾預料到的點。

“如此說來,皇祖母雖不曾一睹太祖高皇帝龍顏,卻也對高皇帝執政之道,多少有所耳聞?”

莫名其妙的表明自己的論述切入點,劉榮便丟出了自己的問題。

“世人皆知,太祖高皇帝戎馬半生;”

“自打舉反秦義軍於豐沛,之後不是在抗秦,就是在討伐異姓諸侯不臣。”

“爲了在當初,我漢家府庫空虛、百廢待興的困難時期,湊夠討伐異姓諸侯的軍費,太祖高皇帝,可是連三銖鉛莢錢這等手段,都不得已使出來了。”

“——皇祖母認爲,這是爲何?”

“何以太祖高皇帝,如此不信任後世之君——如此不信任孝惠皇帝,寧願在戰場上廝殺至死,也不願將哪怕一兩家異姓諸侯,留給後世之君去處理呢?”

“是太祖高皇帝,自負到認爲後世子孫萬代,都出不了第二個能動異姓諸侯的明君?”

“是孝惠皇帝,當真昏聵無能到以天子之身,都對付不了一兩家異姓諸侯——如樑王彭越、九江王英布之類?”

“退一步講,就算孝惠皇帝果真那般軟弱無能,太祖高皇帝當真那般瞧不上孝惠皇帝,不也還有呂太后嗎?”

“莫非呂太后,也辦不成這件事、也除不盡我漢家的異姓諸侯?”

“又或者,是太祖高皇帝好大喜功,不願將哪怕一丁點功勳,留給後世子孫去安身立命,非得把伐滅異姓諸侯的功勞全都佔了?”

“若果真如此,太祖高皇帝又爲何帶頭‘自污’,極度否定自己英明神武,反而去強調虛無縹緲的君權神授?”

“好大喜功的人,怎可能受得了如此委屈?”

“受得了如此委屈的,又如何會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呢?”

如機關槍般,突突突突一連串的問題,問的老太后多少有點懵。

也就是那麼片刻呆愣,讓老太后下意識脫口而出:“自然不是。”

“太祖高皇帝,自然是個明君。”

“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出於宗廟、社稷之考量。”

“故而……”

“故而………”

話說一半,老太后終於反應過來,劉榮究竟要說什麼了。

只是話頭已經開啓,偏偏老太后還接了一下、拖了一手。

這一下,劉榮可就沒法打住了。

“皇祖母心裡明白。”

“孫兒,也瞭然於胸。”

“——太祖高皇帝,既不是好大喜功,也不是對後世之君無差別蔑視。”

“而是太祖高皇帝明白:異姓諸侯之弊,每拖一天,便會多出一份險阻。”

“若拖得夠久,便是英明神武如太祖高皇帝、‘功高莫過於太祖高皇帝’的開國之君,也未必就能奈何的了雄踞關東,並逐步強盛的異姓諸侯。”

“所以,太祖高皇帝,寧願拼上自己的一把老骨頭,也要爲後世之君,徹底掃清異姓諸侯之弊。”

“即便這麼做,讓太祖高皇帝爲漢王五年、位九五七年,卻幾乎不曾過上幾天安生日子;”

“甚至於連性命,都丟在了討伐九江王英布之後,太祖高皇帝,也仍舊在所不辭。”

“——孫兒嘗聞: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太祖高皇帝手段盡出,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的伐滅異姓諸侯,不過是爲我漢家——爲孫兒在內的歷代先皇、後世之君,而‘計深遠’而已。”

“便是民間凡夫俗子,尚且會有苦一苦自己,攢下積蓄給後代換前程的念頭;”

“何況是我漢家的太祖高皇帝——何況,是我漢家的縣官、天子呢?”

如是一番話說出口,劉榮即便還沒真正去做這件事,也已經莫名感覺到自豪了。

——最後一句話,劉榮說的不僅是‘何況是太祖高皇帝’,而是稍帶上了‘漢天子’三個字。

很顯然,老太后聽出來了劉榮這層意圖。

只是理智迴歸後,老太后的重點,仍舊放在呂太后這個史詩級副本的地獄難度之上。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帝王之愛民,則籌謀以圖安。”

“——安。”

“國有強有弱,時強時弱,然亙古不變者,不外乎‘安’字而已。”

“皇帝之所欲,乃欲強國。”

“強國,有很多辦法。”

“但觸碰呂太后,會使宗廟不寧、社稷不安。”

“相較於這‘不安’,皇帝所謂強國——所謂‘爲後世之君計深遠’,也不外乎鏡中花,水中月。”

不得不提的是:作爲如今漢室朝堂中樞,唯二親眼見過呂太后、唯一在呂太后身邊近距離接觸過的政治人物,竇老太后對呂太后的恐懼,是源自於靈魂深處的。

這並不是由於老太后的軟弱、怯懦;

而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八個兒子中,除長子齊悼惠王劉肥、次子孝惠皇帝劉盈、四子代王/太宗皇帝劉恆,以及幼子淮南王劉長外——餘下四顆諸侯王、開國皇子的項上人頭,深深刻在老太后靈魂深處的。

還有那頭人彘;

還有那些無辜慘死宮中,最終屍骨無存不說——甚至連身死都彷如落葉般,沒能激起半點浪花的苦命宮人。

竇老太后恐懼呂太后。

恐懼與呂太后相關的一切。

但老太后絕非個例。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膽敢觸碰這禁忌、似乎並不恐懼這禁忌的天子劉榮,纔是這個時代真正的‘異類’。

只不過,劉榮一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此刻,劉榮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漢家乃至華夏,需要這麼一位穿越者皇帝,做出怎樣驚世駭俗的乾坤獨斷……

“孟軻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曰: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司馬法》雲: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皇祖母說:宗廟社稷之重,不外乎一個‘安’字。”

“但孫兒要說,帝王之道、之要,不外乎一個‘擔’字。”

“總要有人去做的~”

“就像太祖高皇帝,必須除盡異姓諸侯,太宗、孝景皇帝,必須休養生息、積蓄力量。”

“——一代天子,有一代天子的使命。”

“總要去做,也終歸逃不掉……”

說到這裡,劉榮也終於放下了手中茶碗,呵笑著起身;

象徵性整理一番衣冠,對老太后緩緩拱起手。

面上,劉榮雖佯裝出輕鬆之色,眼底深處,卻也陡然涌上濃郁的鄭重。

“太祖高皇帝一朝,異姓諸侯之弊,是我漢家的首患。”

“呂太后年間,府庫空虛、國朝闇弱,是我漢家最不容忽視的缺陷。”

“太宗皇帝在位,我漢家必須休養生息、必須積蓄力量;”

“先孝景皇帝即立,我漢家又到了不得不剔除宗親諸侯爪牙——爲決戰匈奴做最後準備的時候!”

“現在,到孫兒了。”

“——漢匈決戰,不過浩浩大勢而已;”

“即便沒有孫兒,隨便哪個弟弟——如膠東之類,也同樣能辦的成。”

“但孫兒這一朝真正要做的、該做的,是盡除往年之積弊,以正天下人視聽!”

“孫兒當然可以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安心準備決戰匈奴,再頂著潑天武功君臨天下,肆意一生。”

“——正如當年,太祖高皇帝完全可以不管異姓諸侯,而是在長安沉淪於人間至樂;”

“——正如當年,太宗孝文皇帝完全可以垂拱而治,任由邊關糜爛,關東割據,朝堂腐潰,民不聊生。”

“恰也如當年,父皇——先孝景皇帝,大可不必削藩逼反,以誅吳楚;”

“而是可以在長安,好生陪在皇祖母左右,以免被樑王叔奪了恩寵,失了母眷……”

言至此,老太后依然明白:自己無論如何,都已無法阻止劉榮。

除非廢帝;

但如今的劉榮,絕非當年的少帝劉恭。

甚至都不再是去年、前年的‘天子榮’了……

“皇祖母,何意?”

“——共爲之,以報效太宗孝文皇帝恩德,爲漢賢后乎?”

“——相阻之,以保我漢家今日之安泰,爲一庸人乎?”

“亦或,坐觀其變,任由孫兒碰個頭破血流,再站出來‘誅滅暴君’,一石二鳥——即除了孫兒這不屑子孫,又破了呂太后這顆燙手山芋?”

“皇祖母,欲如何抉擇???”

兒童節快樂第50章 有樣學樣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38章 秦老匠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523章 好好好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3章 家宴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23章 好好好剛落腳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90章 族!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546章 墨者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63章 人心啊第82章 屠龍勇士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524章 劃算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4章 長安侯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91章 捷報第538章 意外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32章 就不!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08章 太上皇?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告假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38章 宗祠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40章 驗金石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08章 將戰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54章 故年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回家晚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52章 博望苑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92章 蒙王?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73章 封印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07章第268章 削藩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
兒童節快樂第50章 有樣學樣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38章 秦老匠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523章 好好好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3章 家宴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523章 好好好剛落腳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第190章 族!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546章 墨者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263章 人心啊第82章 屠龍勇士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524章 劃算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44章 長安侯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491章 捷報第538章 意外第481章 慈,不掌兵!第79章 雛鳳初鳴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32章 就不!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08章 太上皇?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293章 國運之戰!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410章 八方英才聚長安告假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97章 伊稚斜的決斷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38章 宗祠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340章 驗金石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212章 關門,放太子!第264章 活著,纔是最大的勝利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08章 將戰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454章 故年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識回家晚了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52章 博望苑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92章 蒙王?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73章 封印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86章 世子多疾,汝勉勵之第207章第268章 削藩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武清区| 松潘县| 衢州市| 拉萨市| 沁源县| 荣昌县| 江源县| 龙州县| 武威市| 北京市| 无极县| 浮山县| 福清市| 高清| 宝清县| 蓬莱市| 通道| 玉树县| 阿瓦提县| 溧水县| 建始县| 张北县| 南平市| 靖江市| 星子县| 崇州市| 北辰区| 新巴尔虎右旗| 乌恰县| 陵川县| 溧水县| 鲜城| 枞阳县| 凌海市| 马尔康县| 墨脱县| 公安县| 灌云县| 安仁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