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8章 削藩

第268章 削藩

劉榮一番話,本是向朝堂內外表達自己‘以燕王主持朕加冠之禮’的決心。

但在劉榮話音落下之後,滿朝公卿百官的注意力,卻都被劉榮透露的另一則重磅消息所吸引。

——燕王劉定國,在自己壽命無多,且王太子並沒有任何毛病的前提下,請求劉榮從自己的兒子們當中,‘擇一德行兼具’者爲王儲!

這一訊息所暗含的政治信息量,完全可以用‘海量’來形容!

作爲漢家諸劉宗親當中唯二的兩家,以及唯一一家尚存於世、尚還在傳延宗祠的‘非太公一脈’遠方宗親,燕王一家對漢家的忠誠度,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

道理很簡單:人家劉季發達了,五服之內雞犬升天,那是人家澤及親族;

你特麼都和人家出五服了,說是同姓陌生人都不爲過,人家還願意給你家封個王爵——尤其還是燕國這般封土遼闊的諸侯國?

這你要是還不做忠臣,那可就是獲罪於天,天理難容了。

燕王一脈對長安天子的忠誠,朝堂內外清楚,天下人也都明白,新君劉榮顯然也心中有數。

所以,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大概率會是劉榮經過反覆、嚴謹的考察之後,最終給出‘王太子德行兼具,可堪燕國宗廟’的結論。

說白了,就是給本就名正言順的燕王太子背書,以中央朝堂的立場,承認燕王太子的繼位合法性。

乍一眼看上去,這似乎是脫褲子放屁。

——人家燕王太子本來就能繼承王位,結果你天子榮費勁吧啦繞了好大一個圈,還是讓人家王太子繼位。

這不沒事兒找事兒,平白給自己找事兒幹嗎?

但實際上,但凡是對政治規則有所瞭解的人,都會很輕易的看出:這看似荒誕的彎彎繞,卻能對漢家日後,留下一個極爲寶貴的先例。

宗親諸侯命不久矣之時,請求長安審查王儲候選人資格的先例!

對於漢家——對於至今爲止,都仍舊在採取郡縣、分封並行,且由郡縣制逐步代替分封制的漢家而言,這個先例的政治意義,完全不亞於太祖高皇帝斬白馬而逝盟:非劉氏,不得王!

如果說,太祖劉邦白馬誓盟,爲漢家奠定了‘異姓諸侯天然違法’的政治基礎;

那燕王劉定國此番,便算是爲漢家開創了‘王位傳承以天子允準爲前提’的先河。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其實是雙贏。

在過去,對於諸侯王而言,王位的合法性,幾乎只能單靠血脈。

即:因爲你是先王的嫡長子,所以你繼承了你爹的王位,成爲了得到世人認可的諸侯王。

這種單一合法性,即‘法統’來源,不可謂不堅固,但也明顯無法讓所有人信服。

比如某些能力出衆,卻由於母親並非王后,又或是出生稍晚些的王子們,很容易就會生出‘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出生早一點,母親又是王后嗎?’之類的想法。

但在燕王劉定國玩兒了這麼一手脫褲子放屁後,漢家所有跟進這一做法的宗親諸侯,都將爲自家的‘後世之君’,贏得除血脈之外的第二份法統來源。

——天子的認可!

在過去,你說寡人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單憑一個嫡長子的身份便得了王位?

你說的沒錯,寡人無力反駁,寡人不挑你的理,也沒法挑你的理。

但現在,寡人除了是先王的嫡長子、王太子,同時還是長安天子官方承認的‘先帝諸子中德行最佳’者!

無論立長還是立賢,這王位都該寡人坐!

或許有人會說了:怎麼?

在過去,諸侯王傳延王位,不需要長安朝堂批準是怎麼著?

理論上來講,上一代諸侯王薨故,王太子繼承王位,確實需要長安朝堂的批準。

但這裡的批準,僅僅只是象徵意義的:你爹死了,你作爲王太子合法繼承了王位;

繼承了王位,甚至整合了國中勢力、坐穩了王位,都已經促成既定事實了,再給朕補了一封‘請求即位’的奏疏,朕也絕不會駁回。

很顯然,這種象徵性的‘批準’,與其說是長安朝堂承認諸侯王繼承人的王位合法性,不如說是諸侯王和天子互相給彼此個面子。

——寡人承認你天子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承認寡人是你漢天子的臣;

作爲回報,你也得承認寡人是合法即位,是你漢家的宗親諸侯。

說的再簡單點,就是我給你忠誠,你給我名分。

這種交易性質,且明顯不具備現實意義的‘承認’‘批準’,顯然無法和天子審查王太子,乃至其他諸侯王子,並判定諸侯王儲最終候選人的背書相提並論。

所以,說這種操作模式對諸侯王大有裨益,完全算不上誇大其詞。

反過來,對於長安朝堂——尤其是天子本人而言,這種做法的好處自然更是多到數不清。

就拿如今,漢家客觀存在的朝堂中央-關東諸侯兩級關係爲例;

在吳楚七國之亂後,長安朝堂中央與關東宗親諸侯,便陷入了一種極爲微妙的對立。

長安朝堂想的,自然是吳楚之亂得意平定,而且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朝堂中央的壓倒性優勢迅速平定!

關東宗親諸侯當中最強大、最危險的刺頭都已經被剔除,剩下的小癟三,難不成還能對長安朝堂中央說不?

於是,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吳楚之亂平定至今,短短三年的時間,長安朝堂不知出現了多少針對關東宗親諸侯,且堪稱‘異想天開’的提案。

什麼剝奪諸侯王任命官員的權力啊~

什麼,剝奪諸侯王擁有衛隊的權力啊~

甚至是剝奪諸侯王收取農稅的權力之類。

這些倒還不算太離譜——自吳楚之亂平定之後,長安朝堂已經在穩步推進這些削藩政策了。

比如諸侯王任命官員的權力,已經從吳楚之亂前,除諸侯國相、內史、中尉——即‘諸侯三公’外皆可自主任命,降格到了只能自主任命比二千石及以下官員。

在過去,其實連諸侯三公,即王相、內史、中尉,諸侯王都可以‘舉賢不避親’,甚至直接先任命,然後找長安朝堂補一道手續。

太宗孝文皇帝入繼大統之時,那位害的齊哀王劉襄與皇位失之交臂的王舅駟鈞,便是彼時的齊王相。

但現在不可能了。

漢家現如今的宗親諸侯,非但無法舉薦,乃至違規任命國相、內史、中尉,甚至還被剝奪了‘以母族外戚爲班底’的特權。

自吳楚亂平,孝景皇帝便已定下鐵律:諸侯王相、內史、中尉,一不取諸侯親族,二不取籍貫本地者,三不取德行不長者。

至於留給諸侯王的比二千石及以下級別的官員任命權,也僅僅只是權宜之計,給諸侯王留一個緩衝、消化空間的同時,採取層層推進的準則。

——孝景皇帝彌留之際,已經給劉榮交代了:加冠親政之後,第一時間開始著手,剝奪諸侯王任命比二千石級別官員的權力!

之後以五年爲一週期,在十年之內,先後剝奪諸侯任命千石、六百石級別官員的權力。

千石、六百石,什麼概念?

如今漢家,大縣縣令秩比千石,小縣縣令最低秩六百石。

連六百石級別的官員,都不再允許諸侯王自主任命——連一個縣令都不許諸侯王欽點!

真做到這一點,那漢家的諸侯王,也就和徹侯沒什麼區別了。

除了官員任命權,漢家削奪諸侯王權柄的第二個重點,無疑便是兵權。

和官員任免權一樣——對於剝奪諸侯王兵權,長安中央也同樣採取穩步推進的準則。

吳楚亂平後,孝景皇帝砍下的第一道,便規定諸侯王也和領兵將帥一樣:非天子詔書、調兵虎符同在,便不得擅自調兵超過五十人!

接下來的第二刀,便是劉榮即將在肉眼可見的將來,要制定的‘限定諸侯王親衛規模在三千人以內’的編制上限。

再往後,自然就是一點點壓縮諸侯王衛隊的編制,最終將諸侯王衛隊的規模,控制在保鏢團的程度。

至於諸侯王收取農稅的權力,則稍微有點複雜。

——在漢家現有的制度下,諸侯王和徹侯唯一的區別,便是從封土得到的收入來源。

諸侯王治一國,是直接替長安中央收取本國農稅,並截流至少七成!

剩下三成,也並非直接運往長安交接給少府,而是通過祭祖酌金的方式,上繳長安中央。

這裡的關鍵點在於:凡是諸侯王國土範圍內的農稅,諸侯王都可以收。

你封土上有百姓五百戶,你就能收這五百戶人的農稅;

若你有本事,從周遭郡國再哄五百戶人家到你的封國落戶,那你就可以收這五百加五百——總共一千戶人家的稅。

更有甚者如吳王劉濞,居然在荊吳沼池之地,形成了猶如後世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般的人口虹吸效應,短短三十多年,就將本國人口翻了幾十倍不止!

真要有這個本事,長安朝堂也不管你——真能把人口漲到千兒八百萬,那你就收千兒八百萬戶人家的稅,完全沒問題。

而徹侯封國,卻是有固定的食邑戶數的。

你是個萬戶侯,那你就只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哪怕你的徹侯封國,從開始的一萬戶漲到兩萬戶、三萬戶——乃至十萬戶,你也依舊只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注意,是‘這一萬戶’,而非任意一萬戶。

你還不能換!

一開始是這一萬戶人家,那就得世世代代都收這一萬戶人家的稅!

如果運氣不好,有哪戶人家絕後了,那不好意思,你的食邑減一。

除非天子專門頒詔給你補,否則,你就只能對治下‘子民’好一些的同時,祈禱這些個子民能子孫萬代,傳延不絕。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長安朝堂自吳楚之亂平定之後,不遺餘力的壓制諸侯王。剝奪諸侯王行政任命權,兵馬調動權、擁有權的前提下,毫不誇張地說:農稅收取權,幾乎成爲了諸侯王唯一有別於徹侯的特權。

如果連這個權利也被剝奪,那漢家的諸侯王,真就要變成封國大一點,且沒有固定食邑戶數的徹侯了。

如果可以,劉榮當然也希望能達到這個結果。

但凡事,都有個過程。

如今漢家,也確實還有保留分封制、保留部分宗親諸侯國自主權的政治必要性。

中央集權固然好;

但正如先孝景皇帝天子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所言:一切,皆當以'穩'爲第一要務。

爲了個'穩'字,你甚至可以暫時性的'錯';

但絕對不能出於任何原因——哪怕是爲了'對',而破壞'穩'。

言歸正傳。

時至今日,吳楚之亂平定已經過去了三年,武裝叛亂、武力鎮壓,以及戰爭所帶來的驚懼,已經逐漸消散於天下人——尤其是關東宗親諸侯心中。

而現如今,長安朝堂與關東宗親諸侯的關係,便大致是:長安朝堂能採取的削藩措施,基本上都採取了,剩下的,都得等時間來結出果實;

而對關東宗親諸侯而言,或有不服者,或有不甘者。

但絕大多數宗親諸侯都清楚:能鎮壓吳楚七國之亂的長安朝堂,一定能鎮壓未來的任何一場宗親諸侯叛亂。

而且只會平定的更快、更輕鬆。

所以,出於'識時務者爲俊傑'的考慮,絕大多數宗親諸侯,其實都想做點什麼,來想長安朝堂——主要是天子表明自己的忠臣。

只是效忠歸效忠,畢竟都是王公貴族,又基本都是天子的宗親長輩;

真讓他們跪舔,他們也舍不下臉皮。

更何況吳楚之亂後,朝堂已經削奪了諸侯王許多權力,大傢伙一邊擔心長安朝堂頂上自己的同時,暗下其實也有不少牢騷。

雖然不敢把牢騷發出來,但讓他們真讓出什麼利益,他們也大都不怎麼樂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看似脫褲子放屁,實則卻既能鞏固諸侯王法統,又能增強長安中央對諸侯王的監管、掌控——與此同時,又並不會對已經很慘的宗親諸侯,再造成什麼實質性傷害的做法,顯然也能成爲關東宗親諸侯,向長安朝堂、向天子效忠的不二良策。

第131章 序幕第433章 尚書令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33章 尚書令明天更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86章 王孫,且去睡一覺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83章 不安第98章 陛下口諭!第538章 意外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44章 百家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532章 就不!睡一覺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93章 新的秩序調整一下狀態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52章 博望苑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17章 上林宴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516章 由點及面明天更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99章 十日?!晚點更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52章 瓷器成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6章 困獸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
第131章 序幕第433章 尚書令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402章 皇祖母,何意?第69章 朕,變了嗎?第433章 尚書令明天更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86章 王孫,且去睡一覺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83章 不安第98章 陛下口諭!第538章 意外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31章 不盡然吧?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544章 百家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513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492章 普天同慶?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11章 臣,等著家上第31章 不盡然吧?第494章 賭徒心理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532章 就不!睡一覺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393章 新的秩序調整一下狀態第341章 竇氏的未來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152章 博望苑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56章 萬望陛下三思!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474章 轟然一聲霹靂響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17章 上林宴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516章 由點及面明天更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99章 十日?!晚點更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489章 高闕即下!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17章 秦關:高闕第52章 瓷器成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356章 來了,都老了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6章 困獸第511章 潤物細無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莱阳市| 宜兰市| 柳江县| 兴和县| 石屏县| 游戏| 巴林左旗| 安陆市| 介休市| 新民市| 海宁市| 临安市| 东乌珠穆沁旗| 八宿县| 华宁县| 高台县| 三原县| 龙南县| 游戏| 出国| 德保县| 德化县| 云龙县| 衡水市| 宁陵县| 白玉县| 茶陵县| 普定县| 剑河县| 靖安县| 东阿县| 兴化市| 昌图县| 响水县| 淳安县| 聂荣县| 高密市| 玛纳斯县| 巴楚县|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