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

天子榮三年春,高闕。

在經過大半個冬天的籌備,以及軍隊調集後,匈奴右賢王攣鞮伊稚斜,正式發起了針對高闕的反攻。

只是戰爭爆發後的畫風,卻與三個月以前,漢軍奪取高闕時的‘輕鬆寫意’,形成了極爲鮮明的對比。

——遊牧民族,本身就不善於守城,自更妄論攻城了。

同樣是攻打高闕,漢軍將士能在凜冬臘月的冰天雪地中,發動針對高闕的反擊,甚至半日而下高闕!

攻守互換,輪到匈奴人來攻打高闕——別說是突襲了,甚至就連在冬日作戰,匈奴人都沒敢下定決心。

從漢軍奪取高闕的冬十一月中旬,到眼下,已經是春二月末。

都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的時間。

原本被匈奴人‘門外漢’式浪費的高闕防線,早已被作爲守城專家的漢軍將士,給營造的固若金湯。

尤其駐守高闕的,還是如今漢室,乃至前後數百年都難得一見的防守戰大師:程不識!

還是那句話。

讓程不識開疆拓土,主動出擊,亦或是在野外智慧大軍團作戰,程不識或許會因爲過度謹慎而貽誤戰機。

但一座城池,在後勤輜重得到保障,且兵力充足的前提下,交給程不識去收,卻足以讓敵人絕望。

沒有任何陰謀詭計,能在程不識這裡奏效!

打敗程不識唯一的方法,就是一板一眼,用最常規的方式正面攻破城池。

這樣一來,一切就都顯而易見了。

《孫子兵法》有言: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守之,少則逃之。

翻譯過來就是:當兵力達到敵人的十倍,纔可以實施圍殲。

兵力達到敵人的五倍,纔可以無所顧忌的主動攻擊。

兵力爲敵人的兩倍,則應該分兵於兩處,使敵人兩面受敵,陷入劣勢。

兵力與敵人相當,不分伯仲,就應該沉住氣,讓對方主動發起進攻,來獲取防守方的天然優勢,並讓對方先露出破綻。

兵力少於敵人,說好聽點是該撤退,說難聽點,就該跑。

這套理論未必十分精確,也未必能涵蓋每一種戰況。

但毋庸置疑——在冷兵器時代,絕大多數戰爭,都是可以用這套理論,來複盤起成敗原因的。

兵力達不到敵人的十倍,達成數量上的碾壓,就不自量力的包圍對方,結果大概率是失敗。

成功了,固然是你牛逼,打出了一場奇蹟團。

但失敗纔是合理的。

兵力達不到敵人的五倍,即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就不顧一切的主動出擊,那大概率要被敵人設計。

沒有被敵人用計謀挫敗,只能說是敵人腦子不好,在絕對的劣勢兵力下,還不想著動點心思,給輕敵冒進的你迎頭痛擊。

兵力達到敵人的兩倍,處於相對優勢兵力,卻不知道分兵兩處,還和對方面對面硬鋼,那就是你浪費你的兵力優勢。

同等兵力下,不想著防守,卻主動去進攻敵人,白白陷入進攻方的天然戰略劣勢,這就是蠢。

兵力少於敵人,再有機會逃、沒必要死守的情況下還不套,更是愚不可及。

具體到這第二場高闕爭奪戰,情況,卻是更加一目瞭然。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守之,少則逃之,說的可不是守城戰!

而是雙方在野外,在同等定量條件下,只以兵力優劣勢而得出的戰場應對理論!

即便是在野外對戰,防守方都天然處於優勢、進攻方都天然處於劣勢;

就更別提在城池、關隘攻防戰中,防守方的優勢有多大了。

都不用說旁的——就說函谷關,能被天下人贊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的成分,一個人守函谷關,顯然不可能守得住一萬個人的猛烈攻擊,但也只是誇張,而非胡扯。

通常情況下,城池、關隘攻防戰,至少需要達到攻守雙方3:1的兵力對比,才能算是勢均力敵。

即:進攻方的兵力,達到守城方的三倍,雙方纔算是五五開。

再加上城池、關隘攻防戰中,進攻方多半都有搶時間、求速成的戰略需求,就更是的這個比例,達到4:1,甚至5:1,才能算是不遑多讓。

想想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漢家北地郡的門戶:朝那塞,是怎麼破的?

——匈奴老上產於,率領足足十四萬大軍,猛攻朝那塞的北地都尉部五千駐軍!

高達28:1的雙方兵力比例,甚至都還打了好幾天,讓北地都尉部,爲身後的北地、隴右百姓,爭取到了一定的撤離時間。

那還只是朝那塞!

別說是高闕、函谷關這種冷兵器時代的史詩級關卡——就連蕭關、武關這樣的次一級關隘,都遠比朝那塞要易守難攻的多!

結合以上種種,其實就不難得出結論。

在華夏內部,雙方均爲華夏軍隊、均對城池攻防戰有一定心得的前提下,攻城一方的兵力,至少要達到守城一方的三倍,才足以支撐雙方對峙。

四倍的兵力,或許才能讓攻城方佔據一定的優勢,五倍,方能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並求‘速成’。

比如六年前,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後,那場決定戰爭最終走向的睢陽保衛戰。

攻守雙方——作爲進攻方的吳楚聯軍主力,雖然是號稱數十上百萬,報的數字水的不行,但實則,也總有那麼二十多,將近三十萬可戰之兵。

畢竟再怎麼說,也是吳王劉濞砸鍋賣鐵,恨不能把吳地所有的男人都帶上,才艱難湊出來的大軍。

就按最低的二十萬來算,相較於睢陽城內,那三五萬樑國兵,也至少是四倍於敵。

結果如何?

一場睢陽之戰,固然是打的樑國軍隊損兵折將,喪亡慘重,樑孝王劉武甚至一日七封血書,向長安彈劾周亞夫在下邑見死不救。

可作爲攻城方的吳楚聯軍主力,難道就好受了?

照樣是傷亡慘重!

而且傷亡遠比睢陽守軍慘烈!不過是從龍之功頂著,外加睢陽城後的滎陽敖倉、東都洛陽吊著,纔沒讓吳楚聯軍士氣奔潰。

最後,周亞夫奇襲淮泗口,不也是讓吳楚聯軍原地潰散,吳王劉濞功敗垂成?

從這場睢陽保衛戰,其實就不拿看出來:雙方均爲擅長城池攻、守的華夏部隊,且均爲諸侯國兵,那攻城一方至少四倍於守城一方,才能得出一個兩敗俱傷——要麼守城方看看守住城池,要麼攻城方艱難慘勝破城的結果。

而眼下,這場由漢軍作爲防守方、匈奴作爲攻城方的高闕爭奪戰,雙方情況卻絕非當年,睢陽一戰那麼簡單。

——首先,作爲守城方的漢軍,不再是戰鬥力中等偏上的樑國兵,而是如今漢室天花板級別的朝堂主力大軍!

駐守高闕的,更是漢室天花板級別的防守大師:程不識!

就這軍隊戰鬥力,外加將領防守水平,兵力更是高達七萬人!

便是換做當年的吳王劉濞,怕也是得湊出至少五倍,即三十五萬吳楚兵馬,才能勉強打出一個勢均力敵的戰國。

而此番,攻打高闕的右賢王伊稚斜部,顯然沒有當年的吳王劉濞,及其麾下的吳楚聯軍擅長攻城。

此刻,伊稚斜麾下的八萬餘騎兵,既沒有吳楚聯軍——所有華夏軍隊所擁有的攻城屬性,也遠遠沒有達到攻守雙方3:1,4:1的比例。

如今的高闕,得原程不識所部中軍主力四萬餘,外加郅都所部先鋒三萬餘——共計七萬餘兵馬。

雖然在此期間,高闕守軍與博望三營駐軍,進行了有條不紊的輪換,送了萬兒八千輕傷員回博望城,換了大幾千生員進補高闕;

但在這麼說,這也是七萬多長安朝堂主力大軍!

反觀伊稚斜,八萬餘騎兵,就要在兵力幾乎相當——雙方兵力差距基本忽略不計的情況下,攻打七萬漢軍主力,外加程不識駐守的高闕?

只能說:這麼做的現實意義,原低於象徵意義。

就好像是伊稚斜費勁巴腦,在幕南湊了八萬多兵馬,氣勢洶洶來到高闕!

結果卻只是爲了告訴草原遊牧之民,以及即將在秋天迴歸的單于庭主力:我不是沒有補救!

在高闕易主後,我真的盡力嘗試奪回高闕了!

但結果,卻是註定的。

——以同等兵力,攻打高闕這種級別的險關,伊稚斜用盡渾身解數,都沒有對高闕的程不識、郅都二人,造成哪怕一丁點麻煩。

別忘了。

高闕,並非匈奴人在大河北岸,爲了防備南岸的河套地區所鑄造。

而是秦始皇嬴政,爲了在大河北岸,防備更北側的幕南遊牧之民而建造!

高闕真正難打的方向,不是南側,而是北側!

在大河冰封,高闕失去護城河,外加守軍攜帶、情敵的種種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漢軍自南奪取高闕,尚且還花費了一番周折。

更何況是匈奴人,堂堂正正的從北面攻打高闕?

戰鬥爆發後的前十日,那畫面都像是複製粘貼一樣。

——匈奴人抵進高闕北牆二里時,剛從博望城送來,安放於高闕城頭的牀子弩,開始發射大腿粗、一人高的巨大箭矢,或者說是尖頭木樁。

進了一里,即三百步區域,大黃弩等超遠距離重弩開始發力,點殺匈奴軍中的貴族。

進入二百步區域,長弓準備拋射,進入一百五十步的射程,長弓齊射。

臨近百步,弩機加入戰鬥,平射造成殺傷。

到這時,匈奴人最前面的先鋒,也纔剛抵進高闕百步,卻已經進入了漢軍弓、弩,以及牀子駑、投石器的多重火力網之中。

經過這重重火力網,還能僥倖活著走進高闕北牆百步範圍內的,已然只剩下一半多。

然後,真正的噩夢開始。

陷馬坑!

絆馬索!

還有埋藏於泥土中,人踩到都不一定會發現,卻必定會讓馬匹痛不欲生的短刺藜棘,讓策馬狂奔向高闕北牆的匈奴人,怎一般欲哭無淚。

不騎馬還不行!

騎了馬,有了速度,才能在傷亡不算太過慘烈的前提下,突破漢軍將士的遠程火力王,抵達高闕內百步範圍。

若是下馬步行,速度驟降之下,幾乎不可能突破漢軍的遠程火力網,成建制的抵進高闕百步範圍。

就算偶爾有幸運兒突破,也不過是零散幾個人。

在這種規模的戰役中,個人的力量,已經微弱的可以忽略不計了。

哪怕是霸王項羽,在這樣一場極其慘烈的功臣戰中,即便抵進了高闕百步範圍內,也仍舊難逃一死。

——漢軍的弓弩,又不是隻能射百步之外!

百步外是‘射的到’,憑量變引起質變,齊射製造打擊覆蓋區。

進了百步,那可就是能射的準、射的死,能被點殺了。

更何況此戰,長安朝堂前所未有的大方。

——早在這第二場高闕爭奪戰爆發之前,高闕內囤積的弓羽箭矢,就已經被喪心病狂的漢少府,堆到了百萬數量級!

而且後方還有!

只要前線出現緊缺,後方的儲備還能隨時補充上來!

程不識只想說: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更何況當今天子榮,在涉及戰爭——尤其是這種針對匈奴人的對外戰爭時,更是青史罕見、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大氣粗!

天子榮把話說的很明白!

少府願意爲了前線,能少死一名漢軍將士,而多付出百萬錢的後勤供應成本!

所以,前線將領絕對不要爲了省錢、省輜重,而做出任何犧牲將士的決策!

能用錢、用輜重、用物資換回來的人命,無論多貴,都一定要換!

於是,這第二場高闕之戰,僅僅只打了十七日,便用一個血淋淋的雙方戰損比,將一個更加血淋淋的現實,擺在了長城南北的漢民、草原農耕之民面前。

——前後十七日,高闕漢軍將士,陣亡二百七十四人,負傷千餘。

反觀伊稚斜所率領的幕南諸部軍隊——光是扛著戰友屍體回去,要繼承戰友遺產的案例,就高達六千!

這還只是撿回來的屍體數!

有多少人負傷,又或是多少人的屍體,沒來得及被戰友撿回來,都還得另算!

即便就按六千算:二百七比六千,高達22:1的陣亡比!

於是,天下人——無論漢家農耕之民,還是草原遊牧之民,這才終於反應過來:哦~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

之前漢家奪取高闕,原來不是高闕好打,而是漢軍太強?

又或者,是守高闕的匈奴軍隊太弱……

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47章 好小子!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32章 就不!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26章 朕!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34章 還行吧第538章 意外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02章 戰書?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24章 試探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65章 物論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432章 策問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07章第421章 大喜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晚點更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32章 就不!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540章 冬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44章 長安侯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84章 爆!第324章 試探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531章 封禪?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75章 人心啊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66章 點將!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21章 大喜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1章 不盡然吧?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98章 陛下口諭!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222章 不遠了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448章 墨家?
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147章 好小子!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532章 就不!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226章 朕!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434章 還行吧第538章 意外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302章 戰書?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24章 試探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248章 竇太后的大局觀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43章 桃侯家族的難第199章 學著點兒,混小子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65章 物論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432章 策問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207章第421章 大喜第476章 慈不掌兵?第81章 天下皆反?第404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晚點更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532章 就不!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453章 無 無間道?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540章 冬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495章 原來高闕,這麼難打啊?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35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第44章 長安侯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484章 爆!第324章 試探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496章 騎虎難下?第531章 封禪?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75章 人心啊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466章 點將!第31章 不盡然吧?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519章 板子打下來,很疼的第508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21章 大喜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87章 又一個冉冉升起的外戚!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07章 明駐馬邑,暗奔河套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1章 不盡然吧?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98章 陛下口諭!第503章 河套模式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509章 無所適從第530章 又一歲秋第222章 不遠了第543章 編戶齊民第448章 墨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灵丘县| 萨嘎县| 蓬莱市| 哈巴河县| 沅江市| 清苑县| 广东省| 华池县| 和硕县| 茶陵县| 平罗县| 新津县| 昌乐县| 大理市| 临邑县| 焦作市| 延寿县| 安西县| 富源县| 桦甸市| 宁海县| 无锡市| 社会| 浦城县| 清涧县| 安吉县| 陆良县| 梅河口市| 秦皇岛市| 合水县| 吉林省| 邵阳市| 伊吾县| 密山市| 旅游| 琼结县| 广元市| 门源| 本溪|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