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8章 新的嘗試

將思維擴散一下,劉榮大致能得出結論:如果法家存在於華夏文明的奴隸制社會時期,或許可以大行其道。

因爲法家那一套天上地下、吃喝拉撒無所不包的嚴苛法律,強烈掌控欲,或許只有麻木不仁的奴隸才能忍受。

但華夏文明早就從奴隸制文明,進化爲了封建文明。

底層民衆的主體構成部分,早就從‘貴族財富’性質的奴隸,改變爲了擁有基本人權的農民。

讓農民忍受那套奴隸才能忍受的嚴苛法律,無疑是在開歷史倒車。

誠然,法家的嚴苛法律,可以在特殊時期,賦予封建王朝無可比擬的超高組織調動能力。

——驪山秦始皇陵,遍佈天下的秦直道、馳道,乃至西南夷的五尺道,還有北方的長城、咸陽阿房宮等,都是法家的嚴苛法律,賦予秦王朝的超然組織調動能力。

但這樣的組織調動能力,並不屬於可以常態化存在、細水長流的爲國家,爲文明提供動力的正常狀況。

而是在透支國家的未來,透支底層民衆對統治階級的忍耐程度。

當這種忍耐到達一定的極限,那陳勝吳廣,乃至項羽劉邦的出現,便也就成了必然。

對於統治階級,和被統治的底層民衆之間的關係,古華夏思想界其實早有定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四海窮困,天祿永終。

誰讓老百姓不好過,老百姓就會讓誰過不下去。

誰逼得老百姓沒了活路,誰也就讓自己失去了活路。

很顯然,以李斯爲代表,爲秦王朝拋頭顱灑熱血的法家,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而現在的法家,先是經歷了晁錯以《削藩策》重回華夏政治中心失敗,卻又在機緣巧合下,爲法家士子打開了仕漢的道路。

如今漢室,光是重臣二千石一級,便有大理(廷尉)趙禹,以及雁門郡太守郅都兩位法家代表人物。

新生代血液中,也有王溫舒、郅都等人爲代表的新勢力。

官僚系統的中層,更有數以百計的法家士子,一遍嘗試著施展自己的才華、實踐自己的學術思想,一邊在反思過去的經驗教訓。

尤其是秦的教訓。

關於這個問題,劉榮也曾和如今,法家在朝堂中央的代表人物:大理趙禹聊過。

說來,趙禹此人,也算是先帝老爺子,專門給劉榮留的半個心腹。

雖然在劉榮太子時期,趙禹就已經貴爲廷尉卿,位列九卿,並不曾在劉榮的太子宮任職;

但趙禹能在短短幾年間,從比千石的廷尉監令,即不經過外放歷練、也不經過軍伍磨礪,便順利爬上中二千石的九卿之位,背後也不乏劉榮推波助瀾。

對於劉榮,趙禹本就懷著若有似無的感激。

再加上法家天然具備的‘一切唯上’的原則,對於劉榮這個漢室最高掌舵人,趙禹更是幾近言聽計從,唯劉榮馬首是瞻。

所以,在劉榮以‘秦’的話題作爲探討內容時,趙禹也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通過和趙禹的溝通,劉榮也大致明白了法家的現狀。

——在秦滅亡之後,法家經歷了一段十分黑暗的時光。

不單天下人在唾罵法家‘助秦爲虐’,就連法家自己內部,也在不斷反思秦的失敗經驗。

在反思的過程中,法家爲了保證學派學說的延續,決定嘗試著進入漢家的朝堂中樞,先保證學派傳延,並掌握一定的話語權,然後再談其他。

於是,晁錯橫空出世,在其恩師:法甲巨擘張恢的指導下,上演了華夏曆史上第一例‘儒皮法骨’表演,以儒士的身份仕漢。

隨後,機緣巧合之下,碰到濟南伏生獻《尚書》,晁錯又極爲機敏的抓住機會,成爲長安朝堂派往濟南的受書使;

受《尚書》歸來,被太宗皇帝拜爲《尚書》博士,才總算是將儒家的皮,死死焊在了自己身上。

而後,法家便嘗試著,在時任儲君太子:劉啓身邊,通過潛移默化,若無細無聲的影(xi)響(nao),來爲法家謀求一個未來。

這一步非常成功。

在太宗皇帝宮車晏駕,先孝景皇帝順位繼承後,晁錯對先帝的洗腦,已經取得了極爲顯著的成果。

以至於,在看破晁錯乃法家士子,而非儒家博士之後,先帝也並沒有做出什麼反應,只順勢給了法家重新躋身華夏朝堂中樞,得以仕漢的機會。

基於此,法家內部對晁錯這位已故前輩,可謂是感恩戴德。

若非晁錯畢生都忙著搞權力鬥爭,最後也只留下一個功敗垂成的《削藩策》——若是晁錯留下了某部學術著作,那未必就不能成爲法家的‘亞聖’。

而在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晁錯也成爲那場叛亂平定的犧牲品之後,晁錯在法家內部,更是成爲了殉道者般的存在。

雖然沒人能說出晁錯,對法家的思想、學說,亦或是‘秦的教訓’做出了什麼貢獻,但對於法家得以延續、得以仕漢的改變,整個法家上上下下,都記晁錯的恩情。

再加上晁錯再怎麼說,也是先帝老爺子的學師,曾經的太子少傅,便使得晁氏一族在晁錯故去後,也勉強過上了雖不貴,卻也富的殷實生活。

至於法家,在晁錯這個旗幟性人物,於吳楚之亂中‘殉道’過後,則再度陷入了一段短暫的混亂期。

有人說,晁錯的死,意味著漢家依舊無法接受法家的存在,尤其是法家以朝中重臣的身份存在;

所以,法家不應該急於出山,而是應該繼續蟄伏——一如秦亡以來的五十多年。

也有人說,晁錯之死,爲法家打開了仕漢的道路,死得其所!

不能讓晁錯白死!

一定要把握住晁錯用自己的生命,爲法家換來的仕漢之機,藉此讓法家重新昌盛,纔算是不辜負晁錯以命開路。

也有人說,晁錯雖然死了,但法家也並非是就此全軍覆沒。

朝中,還有趙禹這個新生代代表人物,有機會將漢家的法律機構:廷尉屬衙,營造成法家的自留地。

往後,就算法家無法顯赫於漢家,也至少可以憑藉廷尉這個保留地,成爲漢家世代相傳的法律專業人士。

還有郅都,雖然算不上正統的法家出身,但情感傾向十分明顯。

憑藉郅都在先孝景皇帝心中的超然地位,法家未必不能再度得到漢天子的青睞,甚至再出一個九卿之首,乃至三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偏偏法家又沒有墨家鉅子那般,可以拍板決定的領頭人物;

於是,法家內部自那時起,便分裂爲了幾個部分。

表面上,這幾個分裂的部分還能同仇敵愾,以‘法家危急存亡’爲由,維持基本的和諧。

但在暗地裡,法家實際上已經就此分裂。

就像儒家分爲《詩》《尚書》《春秋》,甚至細分爲齊詩、楚詩,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等一樣——法家也更具多年前的幾大側重點,分裂成了法、術、勢三派。

其中,偏重‘法’的分支,將商鞅奉爲流派祖師,以商鞅變法,使秦得強威現實依據,提出‘變法圖強’的核心理論。

在這個分支看來,變法,是法家學說的源頭,甚至是‘法家’這個學派名稱的來源。

法家,就是爲了變法而存在!

商鞅在秦變法,是秦得強,韓非子在韓國變法失敗,使韓滅亡。

所以,變法纔是國家強盛唯一的方式!

變法之法,方爲法家正統!

第二個流派,即側重‘術’的分支,則以戰國時期的變法家:申不害爲祖師。

這一流派宣揚‘術爲法用’,強調‘術’,即權術的重要性。

具體而言,便是著重營造自己的人際關係,通過察言觀色等手段,控制、操作上下級關係。

很顯然,這個流派是吸取了晁錯臨死前,在朝堂上孤立無援、舉目皆敵的教訓,決定走‘營造政治勢力’的路線,而不是晁錯那樣的孤膽英雄路線。

至於第三個流派,即側重‘勢’的流派,卻是以一個相對沒那麼爲人所熟知的法家代表人物:慎子-慎到爲流派祖師。

在這個流派看來,法家真正的出路,應該是‘講法兼勢’。

相較於‘法’流派的變法之法,以及‘術’流派的術爲發勇,這第三個‘勢’流派,則取了相對中庸,也相對溫和的路線。

即不嚷嚷著‘無論有沒有必要,都必須變法強國’,也不盤算著察言觀色,洞察人心,再利用人性鞏固自身權勢。

而是以‘依法治國’爲核心,輔以對‘勢’,即大勢的精準掌握,來作爲學術流派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這個流派看來,勢,總是存在的。

只要能掌握‘勢’的走向,時刻跟隨‘勢’,儘可能做到順勢而爲,竭力避免逆勢而上,就總是能讓‘勢’站在自己這邊。

只要和‘勢’站在一起,總是順勢而爲,就必然能屹立不倒。

三個流派各有偏重,且依舊以戰國末期,法家內部的三個流派爲基準。

但不同的是,在經過過去這百十年之後,這三個流派的根基,以及在法家內部的市場,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戰國時期,這三個流派當中最得重視、最有市場的,是主張‘法’的變法流派。

法家之所以也被稱之爲‘申商’之學,就是因爲在當時的法家看來,法家的源頭,是申不害、商鞅這兩位變法家。

申商之學——申不害、商鞅的學問,也就等於說是變法之學。

但在如今漢室,法家內部再度三分之後,這個原本最受重視、最有市場的流派,卻成了最勢微的那一個。

因爲秦的滅亡,讓法家隱隱約約之間意識到:商君在秦國的變法,使秦得以強盛不假,但最終,秦也還是滅亡了。

而且是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二世而亡!

從秦一統天下到二世而亡,前後總共才過了十二年!

秦一統天下都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

如果說,秦一統天下之後,法家堅定且自信的認爲:變法強國是真的,商君變法讓秦得以強盛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在秦滅亡之後,法家對‘變法強國’四個字,便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變法強國,是隻能強國,卻無法讓強大的國家長久存在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變法強國,又何嘗不是某種意義上的‘變法亡國’呢?

尤其晁錯一紙《削藩策》,雖是人亡而政不息,卻也還是在法家敏感脆弱的神經上,砸下了一記重錘。

——法家士子,從來都不怕死!

更從不畏懼因變法而死!

只要人亡而政不息,那法家有的是甘願身死的殉道者!

但是……

也不能總死人啊……

商君變法於秦,車裂而死,不得善終;

李悝變法於魏,直接就是變法失敗。

吳起變法於楚,萬箭穿心,屍身被車裂肢解,人亡政息;

申不害變法於韓,雖得善終,卻只使韓國強於一時,而未能長久延續。

再加上一個被腰斬棄市的晁錯……

掰著指頭算下來,法家的變法先驅,但凡變法能取得效果的,那就沒一個能善終的!

而且即便不得善終,也未必就能完全規避‘人亡政息’的結局,白忙活一場不說,還白白搭上一條性命。

如今的法家,不比從前。

從長遠發展得角度上來看,法家也不能憑藉‘動不動獻祭一個代表人物’的方式,來維持自身在華夏思想學術文化界的存在感。

既然變法等於‘必死’,且仍舊有不小的概率人亡政息,那與其再硬著頭皮謀變法強國,還不如找找其他的路線。

比如:看似平平無奇,甚至有些怯懦,然實則,卻對學派的延續有極大裨益的‘勢’流派。

順勢而爲,說著簡單;

做著,也比頂著天下人千夫所指,頂著既得利益集團,強行變法要簡單一些。

再者,諸子百家對於‘勢’的解讀,也早就有了定論,

——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看看儒家,就做的很好嘛?

秦時,能前仆後繼的跑去咸陽,想要謀個一官半職;

一俟秦亡,什麼焚書坑儒,什麼重法輕儒都冒出來了,哪怕被太祖皇帝反覆羞辱,也依舊舔著臉上趕著舔鉤子。

第486章 絞肉機?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5章 漢少府第353章 吞金獸!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69章 詭寂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458章 難啊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22章 不遠了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538章 意外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5章 漢少府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87章 僵持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208章 太上皇?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33章 尚書令第41章 回去再說!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87章 商賈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79章 冰雕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4章 長安侯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25章 河西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21章 大喜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93章 兒,斗膽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80章 魔改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86章 王孫,且去第524章 劃算第520章 洗腦?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5章 登門賠禮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466章 點將!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30章 人才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38章 新的秩序告假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52章 博望苑第208章 太上皇?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9章 執棋者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99章 十日?!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
第486章 絞肉機?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5章 漢少府第353章 吞金獸!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69章 詭寂第501章 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359章 自古以來?第82章 屠龍勇士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458章 難啊第502章 篝火晚會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222章 不遠了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412章 難題接踵而至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538章 意外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506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5章 漢少府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384章 雙刃劍吶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487章 僵持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208章 太上皇?第395章 歷史教訓第493章 纔剛開始第470章 第468 冷兵器時代的‘號稱’第433章 尚書令第41章 回去再說!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387章 商賈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479章 冰雕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44章 長安侯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425章 河西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21章 大喜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21章 我!何德何能?第409章 齊地一豬倌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93章 兒,斗膽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380章 魔改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362章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第86章 王孫,且去第524章 劃算第520章 洗腦?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289章 慄氏也有聰明人?第5章 登門賠禮第534章 集思廣益?第466章 點將!第141章 啥事兒來著?第430章 人才啊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86章 王孫,且去第440章 天宮一粒塵,壓塌人間山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298章 靡靡之趙第438章 新的秩序告假第253章 濃眉大眼天子榮第152章 博望苑第208章 太上皇?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231章 頂級映射第525章 不怕問題暴露!第9章 執棋者第290章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第99章 十日?!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07章 攻心爲上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双峰县| 松江区| 高青县| 永胜县| 商洛市| 七台河市| 桃园县| 济宁市| 阿合奇县| 天柱县| 闸北区| 墨竹工卡县| 清涧县| 乐业县| 襄樊市| 布拖县| 高邑县| 恩施市| 田东县| 饶平县| 香格里拉县| 康乐县| 商都县| 湖口县| 江安县| 奎屯市| 浮梁县| 汝阳县| 新丰县| 沁水县| 常山县| 辉南县| 佳木斯市| 阜南县| 徐州市| 神木县| 婺源县| 和硕县| 聊城市|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