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1章 大軍調動

第141章

大軍調動 秋老虎的餘威尚在,午後的陽光炙烤著汾河谷地,空氣中瀰漫著令人煩躁的熱意。

然而,在這酷熱尚未完全消退的時節,山西境內的官軍主力,卻已經開始悄然調動。

斥候往來,軍令傳遞,一支支隊伍趁著傍晚的涼爽或是漆黑的夜色,開始向預定的區域集結。

之前的發生在呂梁山中的兩場戰鬥,讓官軍損兵折將,顏面盡失。

而處在汾河平原的各個州縣,也在不停地求援。

陝西新任三邊總督洪承疇,在上任伊始,便展現出了他剿滅賊寇的決心。

他先是將尤世祿,以及曹文詔部,都調回了陝西境內,準備集中力量,先行肅清陝西腹地的流寇。

但這並不意味著洪承疇放棄了山西。

他一面在陝西調兵遣將,一面從有限的機動兵力中,抽調了部分人馬,增援山西戰場。

副總兵張應昌、參將艾萬年、遊擊將軍猛如虎等一批表現尚可的將領,被相繼派往山西,協助山西官府剿匪。

當然,洪承疇是不可能去山西的,他還得先鎮壓自己轄區內的賊寇,能夠派往山西的兵力也十分有限。

真正負責主持山西剿匪大局的,還是朝廷另外兩位大員。

宣大總督張宗衡,這位負責節制宣府、大同、山西三鎮軍務的封疆大吏,此刻已經親自移駐到了平陽府城。

他統帥部將白安,虎大威、賀人龍、鄧陽等八千官兵,負責晉南、晉東南四十一州縣的追剿事宜; 山西巡撫宋統殷,則帶著張應昌、茍伏威、史記、頗希牧、艾萬年等一衆將領,統領著約七千兵馬,進駐到了汾州府城。

這兩位封疆大吏,面對著此刻遍佈山西的各路賊寇,簡直頭都大了,感覺根本無從下手。

根據各方彙總的情報:

小股的賊寇不計其數,流竄于山林鄉野之間。

有名有姓的,張獻忠、老回回、掃地王等部,主要活動在西面的隰州、蒲縣、大寧一帶的山區;

而蠍子塊、混天王等人,則盤踞在東面的太行山中,有向北直隸滲透的跡象。

而最讓他們忌憚、上山虎和王嘉胤兩部,則是分別趕往了平陽府以及澤州、陽城一帶。

宋統殷和張宗衡推斷,這兩個賊頭子南下的目的,極有可能是想渡過黃河,進入河南。

一旦讓這兩人,渡過黃河天險,進入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中原腹地,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中原地區承平日久,地方衛所軍隊早已糜爛不堪,要是讓這兩個大賊進了河南,恐怕真的會動搖朝廷的統治根基。

經過一番商議,宋統殷和張宗衡決定先不去管其他人,而是牢牢守住黃河天險,避免賊寇渡河。

必須將戰火限制在山西境內,等洪承疇平定陝西后,再調大軍來圍剿山西賊兵。

本著一人對付一個的原則,兩位大員迅速制定了分工:

宋統殷率領七千人馬,繞道沁州、潞安府方向,緊緊綴在王嘉胤大軍的身後,監視其動向。

一旦發現王嘉胤有渡河的企圖,便在其渡河之時,予以致命一擊。

而張宗衡,則直接坐鎮平陽府,調兵遣將,沿途佈防,勢必要擋住上山虎南下。

他的策略是依託城池,層層阻擊,不斷襲擾賊兵,令其不敢繞城南下。

一旦賊兵敢繞城繼續南下,那就可以前後夾擊,將賊兵殲滅。

基於這個理念,張宗衡先是將汾州衛的兩千衛兵給派了出去,令其分別進駐靈石縣和西面的汾西縣,鞏固城防。

隨後,他又派遣悍將虎大威,帶領一千五百名精銳秦兵,前往汾西縣坐鎮,作爲機動力量,隨時準備支援靈石縣。

而其他人則分散於霍州、趙城、洪洞等地、卡在關口要隘,層層阻擊賊兵。

不得不說,張宗衡的佈防,確實有一絲滴水不漏的味道。

但很可惜,隊伍中出了一個叛徒。

新任參將鄧陽,在得知張宗衡的佈防情況後,連忙派出探馬,星夜兼程,將消息傳到了江瀚手上。

不得不說,把鄧陽埋進官軍內部,簡直是江瀚最得意地操作。

有了鄧陽這個“內鬼”傳遞消息,張宗衡的排兵佈陣、戰略意圖,都赤裸裸的擺在了江瀚面前,簡直跟開了上帝視角一樣。

敵明我暗,趁著洪承疇還沒騰出手,正好可以分而殲之。

於是,江瀚把目光盯上了虎大威一部,一千五百秦兵,再加上兩千衛軍,正好可以當開胃菜。

這幫人據城而守,一個個的攻城拔寨太費時間,要麼就圍點打援,要麼就引其出城。

靈石縣城外,南邊數十里的官道附近,一場特殊的“演武”即將拉開帷幕。

江瀚勒馬立於一處緩坡之上,目光平靜地望著前方原野上正在緩緩展開的軍陣。

這支隊伍並不是江瀚的本部人馬,而是由李自成、劉國能、張天琳、李晉王四個首領,選送的八百新兵。

這幫人在孝河邊練了足足三個月,基礎隊列、陣型、格殺技巧、乃至簡單的戰術配合,都已經反覆操練過無數遍了。

然而,操練場上再是熟稔,終究只是紙上談兵。

只有真正經歷過戰場血與火的洗禮,才能讓這些放下鋤頭沒多久的農人,蛻變成一名合格的戰士。

江瀚需要一場規模適中、強度可控的實戰,來給這些新兵“開開刃”,檢驗一下這段時間訓練的成果。

況且,這批新兵瞧著便有些孱弱,正好拿來作餌,看看能不能將城中守軍給釣出來。

要是官軍堅守不出,那就只能圍點打援了。

念及於此,江瀚便將四位首領召至近前,商議作戰方案。

經過一番簡短的討論,衆人一致決定,由李自成統領這八百新兵,先作勢佯攻靈石縣,引誘守軍出戰。

而江瀚則親率本部主力,在後方五里外壓陣,隨時準備策應。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

八百名新兵在各自隊官、什長的呼喝聲中,開始整隊,列陣向前推進。

李自成領著二百騎兵,護在軍陣後方,相機而動。

軍陣中央則是六百步卒,他們依照平日操練的陣型,刀盾手在前方開路,長槍手緊隨其後,弓手和銃手在軍陣中央,隨時準備射擊。

隊列行進間,新兵們的步伐還有幾分散亂,陣型變換也略顯生澀。

但比起三個月前,那種蜂擁蟻聚的模樣,已經是天壤之別,至少能看出幾分軍隊的樣子。

邵勇對這八百人的評價,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最早之前,邵勇曾放話,他只需帶著五十騎便可沖垮這八百人; 如今再看,邵勇只能說,他領一百騎,能夠保持不敗。

對於一幫新兵來說,可以算是相當高的評價了。

而此刻,靈石縣城內。

守將千戶黃文軍,原本在接到“賊兵大股來襲”的警報時,嚇得差點尿了褲子。

他的第一反應便是緊閉城門,隨即派遣快馬前往汾西縣,向虎大威將軍求援。

可等他親自登上城樓,看清了城外的賊兵之後,心中的恐懼立刻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輕蔑。

只見城外官道上,那支慢吞吞推進的賊兵,人數最多不過七八百,旗號也是五花八門。

像什麼“闖、劉、李、張”之類的旗號,雜亂無章,不知道的還以爲有幾千大軍呢。

雖說身上的兵甲武器瞧著還算那麼回事,但行軍途中那生疏的配合,落在黃文軍眼中,處處都是破綻。

“這就是所謂的大賊主力?”

黃文軍指著城外的隊伍,對著身旁的百戶、吏目們放聲大笑,

“我還以爲來了什麼三頭六臂般的人物。”

“鬧了半天,就是這麼一羣新兵組成的烏合之衆?”

“連老子的衛所兵都不如!”

黃文軍說出這話,是有幾分底氣的,平陽衛不像汾州衛一樣,受到王府掣肘管轄。

平陽衛麾下常設參議,編制足有五千五百多人,平日還保持著一定的戰鬥力。

雖然有一千多人只存在於賬面上,但實打實的好歹也有四千人。

其中兩千多人由指揮使親自帶領,前往大寧一帶防備張獻忠等流寇,聽說打得賊兵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呂梁山脈中來回流竄。

黃文軍原先還擔心,來的是那支擊敗過關寧兵的賊軍精銳,沒想到竟然是這麼一羣貨色! 看來傳言果然不可信! 輕蔑之心,迅速轉化爲貪功之念。

要是能將這股賊兵盡數剿滅,也是一樁不小的軍功啊。

想到這裡,黃文軍膽氣頓生,大手一揮: “傳我命令!開城出擊!”

“將這股賊兵一舉蕩平!”

(本章完)

第4章 篝火狐鳴第29章 李總管第56章 吳澤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35章 靖邊營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98章 投名狀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72章 楊鶴第81章 神一魁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71章 戰後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98章 投名狀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18章 攻城戰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29章 練兵第12章 劉老爺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54章 哥倆好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34章 忠誠!第29章 李總管第199章 突圍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71章 戰後第80章 逃出生天第54章 拿下王莊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47章 雙贏第66章 延安府破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65章 攻城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57章 馬家村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4章 發餉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87章 中伏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59章 渡河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
第4章 篝火狐鳴第29章 李總管第56章 吳澤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35章 靖邊營第219章 爭相瘋搶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77章 上架感言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134章 洪承疇的計策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97章 點燈子來投第70章 報仇雪恨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48章 曹文詔八百破八千第98章 投名狀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103章 鄧陽的演技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86章 曹文詔來剿第177章 朝中風雲第72章 楊鶴第81章 神一魁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157章 戰場尋人第94章 你不拿,我怎麼拿?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153章 挖張獻忠的牆角第13章 亂兵就得有亂兵的樣子第99章 擺爛的縣令第71章 戰後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義軍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51章 暮登天子堂第98章 投名狀第122章 寧被流賊搶,不叫曹兵擋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79章 不沾泥投降第118章 攻城戰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29章 練兵第12章 劉老爺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27章 大戰過後第154章 哥倆好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34章 忠誠!第29章 李總管第199章 突圍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63章 江大帥的實力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07章 飛渡摩天嶺,進入四川第117章 冒冒失失的王嘉胤第239章 魚兒上鉤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71章 戰後第80章 逃出生天第54章 拿下王莊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47章 雙贏第66章 延安府破第152章 大軍壓境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43章 秦良玉來了第253章 財富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62章 李家的破滅第65章 攻城第150章 叛徒白廣恩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57章 馬家村第232章 戰前偵測(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14章 發餉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87章 中伏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92章 大明的底層宗室第20章 崇禎的憤怒第159章 渡河第183章 麻木的關中百姓第228章 女人只會影響我拔刀的速度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清县| 淄博市| 弋阳县| 织金县| 舟山市| 榆林市| 嘉黎县| 红原县| 崇左市| 平原县| 巴彦县| 余姚市| 任丘市| 三门峡市| 舒城县| 县级市| 涿鹿县| 英德市| 于都县| 青铜峡市| 洛川县| 曲松县| 天门市| 社会| 休宁县| 香格里拉县| 朝阳市| 竹溪县| 西吉县| 云林县| 翼城县| 宁国市| 双辽市| 平湖市| 高碑店市| 宁武县| 台北县| 平山县| 富锦市| 屏东市|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