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兒本身對於他自己所將遭受暗殺的可能性,有著什麼樣的想法呢?
距離現在還不到一年之前,他自己所屬的政府就曾經企圖要將他除去.他之所以能夠在事前察知其可能性,並不是從水晶球當中窺查出來的。
而是因爲和菲列特利加去新婚旅行的時候,感受到有一隻不該存在的眼睛,正在一旁監視著他們,後來又受到不當的拘禁,他是在分析過這些現象之後才得知的.
阿泰兒既非全知也非全能,他所能夠收集到的情報,如果不在他分析力所及的範圍,他的預知能力是一點都沒法發揮功用的。
正因爲阿泰兒不是一個討厭思考遊戲的人,所以他也試著從各種角度來審視自己遭受暗殺的可能性,但這也是有極限的。
如果他能夠正確地看穿地球教的殘黨,正企圖利用白克爲道具來暗殺他這個事實的話,那麼阿泰兒大概就是屬於人類以外的其他種族了.畢竟他也是一直正面地面向最根本的問題.
“如果直視著太陽的話,那麼就不可能看到其他微弱的星辰了.而阿泰兒一切的思考,正都是集中在凌雲皇帝一個人的身上.”
後世的這個批評,將凌雲的偉大做了必要以上的強調,不過就批評方向而言,其實也是正確的.以阿泰兒當時的立場來說,他必須要將凌雲的爲人和動向作爲第一優先的考慮,當然就不會顧慮到地球教.
地球教本身有一種只能在地球教團內部通用的想法.那就是一旦凌雲與阿泰兒相互“勾結”,而前者指使後者來討伐地球教的話,地球教該怎麼辦呢--而前者指使後者來討伐地球教的話,地球教該怎麼辦呢--這是地球教團恐懼之處。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球教大主教爲了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同時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是促使他要策畫暗殺阿泰兒上此一陰謀的原因。
這些事情都是阿泰兒所不可能知道的.和金三角之間的關係還沒有澄清之前,阿泰兒曾經將一部分的注意力投向地球教,但是他根本不可能從這當中推斷出地球教竟然會對他萌生殺意.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般都認爲現在這種時候,恐怖行動可能下手的目標應該是皇帝凌雲纔是。
因爲羅凌雲這個人,其實就是同一個圓心所畫出來的同心圓,只要凌雲沒有妻子、沒有兒子,那麼只要他死了,王朝也就隨之瓦解了,而宇宙的統一也將失去。
如果凌雲皇帝被他的敵對者暗殺的話,那麼絕對是有理由,而且也是有意義的.終究這世界上還是有些對巴拿馬王朝懷著忠誠的人啊.
相反地,如果暗殺胎兒的話,情況又會如何呢?只怕是替凌雲皇帝除去了他最大的敵手,而結果是使得凌雲所支配的體制更爲強固了.
儘管過程中或許多少會有一些危險,但是就阿泰兒的立場而言,他是不可能把這當作是一個理由,而拒絕與與皇帝進行會談的.
凌雲曾經對著他的秘書官尤利娜,也就是在不久的未來應該會晉升爲大本營幕僚總監的哥拉斯伯爵小姐,明白地說了以下的話.
“朕現在是打算主動對阿泰兒伸出手,不過一旦遭到拒絕,那麼朕是不可能再第二次要求握手了.”
就凌雲的性情而言,或者就一個皇帝的尊嚴而言,這種反應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爲洞察到這一點,阿泰兒利當然不可能讓這個唯一的機會從他的手邊溜走。
和壓倒性的大軍遭遇,卻還能夠展開不相上下的戰鬥,並且折損了帝國軍的兩位名將,充分證明了阿泰兒的戰術能力以及其一黨的驍勇善戰了,但是暫且停下來看看的話,帝國軍的戰略優勢仍然是屹立不倒的.
然而這種戰略上優勢,對凌雲而言,卻不是件令他覺得愉快的事情.這確實是非常奇妙的情緒,但是“從正面藉由多數予以擊潰”的正確戰略,對於身爲戰術家--其實應該說是軍事冒險家的凌雲而言,的確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戰略家通常將“以多數擊敗少數”當作思考的基本,但是戰術家卻經常地記著那種“以少數擊敗多數”的快感.因爲在戰場上發揮奇謀,將敵方原有的戰略優勢做戲劇性的扭轉,可以從當中發揮最高的美學.
“在所有人都認爲必定會失敗的緊要關頭,卻令人難以置信地反敗爲勝.這是自古以來,令無數戰術家爲之著迷,最後導致滅亡的惡魔耳語.”
這句話是從人類社會開始採用西曆的當兒,即一直流傳下來的警語,但是到了凌雲的時代,這句話仍具有不變的真實性.
但是凌雲從不曾耽溺在這個甜美危險的誘惑當中.他總是編排大軍,慎選動用部隊的時機與場所,拔擢優越的指揮官,留意補給與情報的傳遞。
他從未曾讓前線的官兵,包括他自己在內忍受著飢餓.這足以證明他並不是一個毫無責任感的軍事冒險家.
但當,在宇宙歷九零六年初期的這場“迴廊戰役”當中,凌雲對於已方軍隊的作戰狀況,以及自己本身指揮統帥的成果,似乎有著極強烈的不滿。
這對他的代理人李麗元帥以及林立亞元帥而言,絕對是難以承受的.因爲儘管皇帝發揮了理性、確立了戰略的優勢,但是在實戰指揮當中,卻一點也不想對已方的戰略優勢加以活用的樣子。
在戰役的後半段,總算以壓倒性的兵力予以阿泰兒艦隊軍正面的痛擊,讓敵人產生了明顯的消耗,但是就損耗的實際數字而言,帝國軍甚至還超過阿泰兒艦隊軍其上.而且就在這個數量戰快要可以看到成功的時候,卻把整個軍隊撤回.
“難道皇帝所喜歡的不是戰鬥,而是流血犧牲嗎?”
身在第一線的指揮官當中,感覺到徒勞無功,有少數人不禁怨嗟起來.當然他們是不可能曉得皇帝此時正發著高燒躺在病牀上.
林立聽到了這句話,當場就打了這個不小心說溜嘴的指揮官一耳光,把他打得跌倒在地.
雖然之種行爲讓他看起來非常粗暴,但是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爲,他如果放過了這個不平之鳴,不僅會傷及皇帝的權威,而且還可能讓這個說話的軍官,以大不敬的罪名被處決。
如果要把這件事情當場收拾的話,林立這個耳光的確是必要的,他如此果斷的處置實在值得讚賞.
但是林立卻感受到比部下更爲深切的危機.明明的他已經見到皇帝的人格當中,出現了像是鑽石的裂痕瑕疵了。
那就是身爲一個戰略家所應該具有的理性與身爲一個戰術家所應具備的感性之間的相互背離。
到目前爲止,這兩者一直在強韌的精神統一之下,不知爲何這兩者之間的結合力似乎一直在減弱.
“難道陛下的病情不僅削弱了他的身體,還削弱了他的精神嗎?”
或者說精神性的能源衰弱,並非皇帝發燒和臥病的結果,而有其他原因?林立的心中不禁抱持著這樣的不安。
醫生們說皇帝的病情是因爲操勞過度所引起的,但是卻找不到其他可能的病因,這就是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論的原因嗎?
那麼,皇帝真正發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一想到這一點,林立也只能稍微作一下模糊的推測,或者說,每次一想到這裡,思考就自動停止。
因爲,如果真要追究皇帝生病的真正原因,那麼就連帝國軍最高的勇將也不得不覺得膽顫心驚.和這令人心寒的推測比較起來,凌雲發燒等等這些表面的癥狀,就不是應該要介意的事情了.
不過基於以上這些事,使得林立這麼樣聰敏的男子,也無暇去尋思阿泰兒將遭到第三者暗殺的可能性.以李麗而言,情形也是相同的.這是帝國軍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