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五章 奪田(六)

夏天南施施然走了,留下錢有餘看著這一盤銀子天人交戰。

他思來想去,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就算不收銀子,也不會改變什麼。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送上門的銀子不要白不要。他咬咬牙,先把盤子裡的銀子拿起五錠裝進自家腰包,然後端起剩下的五錠和桌上的田契走向戶房。

在縣衙高效率的工作下,臨高縣最大的地主產生了——短短一個多月,夏天南以良田一千一百二十畝的總數創造了臨高的紀錄,在崇禎四年以前的任何朝代,臨高縣都沒有這麼大的地主。瓊州無論是人口還是開墾的田畝面積,與江南等地不可同日而語,能有幾百畝地,都是靠著幾代人才累積下來的。

胡家莊內,夏天南通報了這一結果後,衆人歡呼雀躍。譚山激動地話都不利索了,“老……老爺,真有這……這麼多地???這傳到你子孫輩都吃穿不愁了啊!”

劉全對夏天南說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這下不用擔心沒有糧食養工人養兵了,雄圖霸業指日可待?!?

“喲,看不出,你劉全還會拽幾句文啊!”夏天南心情很好,調侃了他一句。

司馬德捻著鬍鬚,慢條斯理地說:“諸位,這田產咱們是到手了,契書也改了。不過,能夠保住成果的關鍵還在於我們自身,如果我們實力不夠,搶來的東西最終還會被搶回去?!?

譚山、劉全等人不滿地看了司馬德一眼,這個半路加入的書生,總是要顯示他的與衆不同,這個節骨眼上潑冷水,真是煞風景。

夏天南不以爲忤:“司馬先生說的很對,雖然我們把黃猛甲作爲幌子,普通百姓不知道真相,有些人肯定知道,這些田產,終究改變不了是搶來的事實。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足夠強大,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如果我們實力不夠,地主鄉紳也好,官府也罷,肯定會想法設法搶回去,一千多畝上好良田啊,誰不眼紅?”

林偉業贊同地點頭:“古人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就算是自己的寶物都會遭人覬覦,更何況我們本就是搶來的?!?

夏天南手指敲擊著椅子扶手:“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田畝徹底吃進來?!?

之所以說徹底吃進田畝,是因爲這些田分散在十里八鄉,之前又屬於不同的東家,僅憑田契,還只是紙面上的擁有,若沒有專人管理,佃戶可不會主動把糧食繳來,夏天南可不想辛辛苦苦打下來,到頭來收不上幾粒糧食,白忙一場。

關於如何管理,由何人管理,夏天南早就有了腹案。他對譚山說:“老村長,這些田畝必須有個老成持重的人管理,只能辛苦你了!”

譚山是最早跟隨夏天南的,眼見著劉全和司馬德等人很得老爺器重,心理難免有點失落,現在突然聽到這句話,喜出望外。不用夏天南說,他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把這麼重的擔子交給他,說明了對他的信任和看重。

譚山趕緊表態:“多謝老爺看重我,我不會說漂亮話,但保證幹好這差事?!?

“你從馬嫋村挑幾個人,帶著田契先把所有的地方都跑一圈,順帶把規矩交代下去?!毕奶炷侠砹死硪幌滤悸罚蛔忠痪湔f,“一,換了東家租子照交,不管以前定的租子是多少,官府加派多少稅,一律每畝每年交二石,只交糧食,不需換成現銀,官府的糧稅由我們應付;二,凡有偷奸耍滑或者抗拒不交者,交到縣衙枷號示衆三天,然後收回租田,全家捲鋪蓋滾蛋?!?

這兩條規矩可以說顛覆了以往的傳統,譚山等種地出身的一干人吃驚地看著夏天南,司馬德則陷入了沉思。

瓊州因爲有充足的降雨和溫暖的氣候,理論上能夠一季三熟,就算單季產量比不上江南魚米之鄉,三造下來一年畝產五六石總是有的,如果做不到一年三造,那麼兩造也有四石左右。租子定二石佔了收成的近一半,看似有些高,但是實際免去了其餘所有的攤派和雜稅,對佃戶來說其實負擔減輕了,真正讓農民不堪重負的實際上是地方官府層層加碼的加稅。

與以前的地主比較,夏天南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把加稅和徭役轉嫁給佃戶,自己還要從佃戶身上盤剝吸血,一個是免掉了佃戶所有的苛捐雜稅,佃戶的境遇可謂雲泥之別。

至於第二條規矩,懲戒不交租子的佃戶不稀奇,可是利用官府來懲戒就聞所未聞,因爲按第一條規矩,佃戶就算拒交租子,那也是主家的租子,不是拒交皇糧國稅,公器私用,也只有眼下控制了縣衙的夏天南能如此做。再者說,一般的地主面對交不上租的佃戶,就算恐嚇威逼毆打等手段一齊上,但也不會輕易收回租田,要都收回了,讓誰種?總不能地主老爺自己種地吧。

譚山等人覺得無法理解,但是夏天南自殺了胡崗生起,做的決定從未錯過,他們也不敢有質疑。

司馬德自我定位是謀士幕僚的身份,百思不得其解之餘,覺得有必要替夏天南參謀籌劃,少走彎路,開口問道:“在下有三個疑問,還望主公不吝賜教。其一,如果替佃戶們繳納稅糧,那麼這每畝二石的租子是不是就低了?其二,臨高雖小,各村地形水土均有不同,田畝所產肯定多寡不均,爲什麼不按照實際收成來定租呢?統一定爲二石,必然土地肥沃者佔便宜,而土地貧瘠者心懷不滿。其三,懲戒不交租者無可厚非,押至縣衙枷號示衆也能殺雞儆猴,可是爲什麼一定要收回租田呢?若是人人如此處置,就算我們有再多的田,無人耕種也是無用?!?

“問得好!”夏天南環顧四周,“想必各位都有類似疑問吧?”

譚山等人不好意思地撓頭,默認了他的話。

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五十九章 貼身女保鏢,要嗎?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全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滑膛炮時代的終極利器第六百零六章 潛入水城破壞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一百一十章 催糧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三百六十五章 聯鄭抗劉?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三百九十九章 對射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潰敗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射與消耗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五十四章 內衛局的作用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六百九十四章 獻俘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開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七百五十一章 街頭刺殺第八百五十二章 韃子的潰退第七十二章 準備鑄炮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香水第六百七十九章 螳臂當車?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八百五十章 白刃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苛刻的談判條件第七百四十一章 慈慶宮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第十三章 開設工廠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七百七十六章 全軍出征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三百八十九章 建教堂的真實目的第一百零二章 蹴鞠百戶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七百三十七章 新建登州軍營第四十二章 對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六百六十四章 瓊海軍的第一槍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七百五十章 螳臂欲當車第八百五十章 白刃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又見刺殺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潰敗與追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定出兵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八百二十六章 保定援兵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三月之期第五百零二章 鉅艦重炮即將服役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二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太監栽了第七百零一章 本朝武將第一爵第九十五章 奪田(六)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船廠和分艦隊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殺人滅口
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五十九章 貼身女保鏢,要嗎?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全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滑膛炮時代的終極利器第六百零六章 潛入水城破壞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一百一十章 催糧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三百六十五章 聯鄭抗劉?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三百九十九章 對射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潰敗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射與消耗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五十四章 內衛局的作用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六百九十四章 獻俘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開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七百五十一章 街頭刺殺第八百五十二章 韃子的潰退第七十二章 準備鑄炮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香水第六百七十九章 螳臂當車?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八百五十章 白刃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苛刻的談判條件第七百四十一章 慈慶宮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第十三章 開設工廠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七百七十六章 全軍出征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三百八十九章 建教堂的真實目的第一百零二章 蹴鞠百戶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七百三十七章 新建登州軍營第四十二章 對攻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六百六十四章 瓊海軍的第一槍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七百五十章 螳臂欲當車第八百五十章 白刃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又見刺殺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潰敗與追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定出兵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八百二十六章 保定援兵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六十四章 三月之期第五百零二章 鉅艦重炮即將服役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二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太監栽了第七百零一章 本朝武將第一爵第九十五章 奪田(六)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船廠和分艦隊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殺人滅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绍兴市| 武义县| 新郑市| 丹东市| 遵义市| 泰顺县| 阳山县| 陵水| 韶山市| 古浪县| 福安市| 自贡市| 元江| 荣成市| 天等县| 千阳县| 沈丘县| 崇信县| 永寿县| 贵阳市| 边坝县| 那曲县| 安西县| 湘阴县| 崇仁县| 惠安县| 安阳县| 大冶市| 丰顺县| 光山县| 曲沃县| 武陟县| 高平市| 乌苏市| 罗定市| 大庆市| 屯门区| 济宁市| 西吉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