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

夏天南爲開闢財源而絞盡腦汁時,臨高的父母官吳大縣令正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

吳大縣令雖然已經被放出來了,不再處於軟禁之下,可是他仍然感覺憋屈和鬱悶。夏天南一朝得志,就在臨高掀起了驚天駭浪,把百姓的房子都拆了,說是建什麼新城。

你說拆百姓房子就拆吧,可是好好地還把縣城城牆都拆了,只留一個光禿禿的縣衙,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身爲一縣主官的吳明晉異常憤怒,這置縣衙和朝廷威儀於何地!可是更讓他鬱悶的是自己不敢也無力拒絕,除了以死明志,似乎沒有更好的抗議辦法了。

都熬到現在了,死了貌似更不值。吳明晉選擇了眼不見爲淨,沒事便換上便裝從縣衙後門出去,來個“微服私訪”,他曾被軟禁在縣衙多日不出門,現在倒要出去走走、看看,大明治下的縣城被夏天南這個逆賊折騰成了啥樣。

整個縣城已經被拆的面目全非,完全不是吳大縣令印象中那個破敗的場景了:整齊劃一的街道把城區劃分的異常清晰,何處爲民居,何處爲商鋪,一目瞭然。走在平坦的街道上,沒有了以往深一腳淺一腳的感覺,吳明晉詫異地察看腳下的道路,不是條石鋪就,倒像是灰白色的石灰刷出來的,可是卻堅硬如鐵,又如水面一般平整。

“逆賊不知用了什麼妖術,弄出了這種路面?”吳明晉心中讚歎不已,口中卻唾棄一番。

街道兩旁有不少地方仍然空缺,這是規劃中但未開建的建築。從縣衙後門往東走了百來步,吳明晉看到了衙役們口中的“安置房”——清一色的灰白建築,材質就如同街道路面一樣,平整而堅硬。

他端詳著這種建築,與傳統木結構建築最大的不同是,這些房子都是最少是三層以上,也有四層甚至五層的。在吳明晉的印象,除了塔,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貧窮百姓,都很少有兩層以上的房屋。驚歎於這種“高層”建築鬼斧神工的巧妙之餘,他心裡不免鄙視一番,哪有人住在“塔”上的?每天上下樓都要折騰半天。

這種建築屋頂雖然還保留了瓦片,但是主體部分已經完全看不到一根木柱。據衙役們說,這種房子是一種叫“水泥”的東西和磚建成,不需要以木爲柱樑,中間插些烘乾後的竹片,建起來飛快,而且不像木質結構的房屋那樣怕走水。

吳明晉也知道衙役們被叫去強拆百姓的舊房子,當時還認爲夏天南倒行逆施殘害百姓,卻不料最後居然建了新房給百姓——不管怎麼說,這種房子看起來雖然不夠美觀,但是比起原來破舊不堪的房子,實在強太多了,風雨不侵,堅固耐用,百姓們都歡天喜地地搬進了新房——他不明白夏天南腦袋裡想些什麼,若是收買人心,爲何又先做惡人強拆房屋?若是要搜刮民脂民膏,奪人房產爲何還要花更多的錢財建新房?

看著新房中進進出出的百姓,臉上喜氣洋洋,他吐了一口唾沫,升斗小民愚昧無知,得了點蠅頭小利就被收買了,心中哪還有朝廷,哪還有聖上。

離開這片“安置房”,信步來到一處地方,卻見人頭攢動,喧譁不已。他好奇地湊過去,卻見衆人圍著一處類似於安置房的建築議論紛紛,房前豎起一塊木牌,上面粘貼著一則告示。

他眼力不是很好,靠近一些,小聲唸了出來:“告各工廠所有工匠書:爲解決諸位背井離鄉、夫妻分離之苦,特擬建一批住宅,以低首付、分期付款方式供諸位購買,具體方法如下……”

衆人都是聽到消息請假趕來現場察看的工匠們,他們聽到這個消息時,半信半疑,覺得東家半賣半送建房子給自己不靠譜,但是經不住這個誘惑,能請假的都請假過來看這個所謂的“樣板房”——其實是還沒有搬進入住的一處安置房,以供工匠們參考而已。

縣城本地居民老房換新房的事情他們也聽說過,但是從沒有想過這樣的好事也能輪到自己,畢竟工匠都是不是本鄉本土的人,絕大部分都來自廣東。

這則告示倒是有人看守,也會解釋,但架不住一撥一撥的人輪番詢問,這人也疲了,只是讓他們看告示。可是很多工匠只會手藝,不識字,雖然知道了個大概,但是不弄清楚完整的告示內容,心裡總是沒個底。這時候聽得有人識字,能念出告示,“呼啦”一下全部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道:

“這位先生,你識字?快給我們念念……”

“看看這告示說的條件是什麼,是不是半賣半送?”

吳明晉揮手在鼻端扇了扇,工匠們身上的汗臭讓他有點不舒服。不過這告示的內容他也很好奇,便捏著鼻子唸了下去:

“……房子分兩種:三、四層樓房,每個獨間可供一家五口入住,作價白銀50兩,首付5兩即可;上下兩層獨門獨院,作價白銀300兩,首付30兩即可入住。以上兩種房子,餘款可以選擇三年內或者五年內按月支付,直到付清爲止。全部付清後可得官府畫押房契。”

這樣的設計,是針對工匠們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現實狀況量身定做的。

夏天南手下的工匠們收入普遍比耕田的農民高,雖然樓房和獨院的房價比這個時空大部分房子都要貴——明朝的房價驚人的低——但是無需全款支付,對於工匠們而言可以接受,而且這種新穎的支付方式給了他們一種錯覺,“首付”的低廉讓他們覺得自己佔了很大便宜。

這樣的房價,自然無法像舊時空的房地產行業一樣獲得暴利,但是現階段起碼能緩解一下資金的壓力——至少分期付款能回收工匠們手中的工錢和獎金,減少開支。除去全是女工的紡織廠,另外幾家工廠的工匠和學徒加起來,人數早已超過千人,而且還在繼續增加,簡陋的宿舍早已無法滿足工匠們拖兒帶口的需求,樓房和獨院纔是他們更好的選擇。

第四百一十章 賦稅的潛規則第六百七十七章 多爾袞的計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四百零四章 再入澄邁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八百二十三章 無心戀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少年天子的密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七百一十五章 黑暗中的集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尚書與國公第七百八十四章 沿海追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錯就錯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抵制納糧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萬花叢中過第五百四十三章 夜襲田川家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二百七十四章 潰敗與追擊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亂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一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百四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第六百三十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客軍第七十章 田獨鐵礦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六百二十章 久違的捷報第七百九十七章 韃子跑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八百八十五章 逼宮第五百零八章 開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五百零五章 進入福建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八十三章 黎亂(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七百二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九百五十四章 內衛局的作用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六百章 戰俘第一百三十章 大戰(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內應(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進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夜話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順皇帝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六百一十六章 邊軍馬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全軍出征第一百零九章 茶樓風波(三)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離登州(二)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四十章 勤王兵馬衆生相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找叛軍(一)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拒戰第七百七十章 混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十四章 招納工人第十九章 談判第四百零九章 包攬賦稅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七百三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九百五十八章 校長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五十八章 送別
第四百一十章 賦稅的潛規則第六百七十七章 多爾袞的計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四百零四章 再入澄邁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八百二十三章 無心戀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少年天子的密謀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七百一十五章 黑暗中的集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尚書與國公第七百八十四章 沿海追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錯就錯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抵制納糧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萬花叢中過第五百四十三章 夜襲田川家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二百七十四章 潰敗與追擊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亂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一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百四十四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第六百三十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客軍第七十章 田獨鐵礦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六百二十章 久違的捷報第七百九十七章 韃子跑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八百八十五章 逼宮第五百零八章 開戰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五百零五章 進入福建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八十三章 黎亂(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七百二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九百五十四章 內衛局的作用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六百章 戰俘第一百三十章 大戰(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內應(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進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夜話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順皇帝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六百一十六章 邊軍馬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全軍出征第一百零九章 茶樓風波(三)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離登州(二)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八百四十章 勤王兵馬衆生相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找叛軍(一)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拒戰第七百七十章 混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第七百三十五章 翁婿再相見第十四章 招納工人第十九章 談判第四百零九章 包攬賦稅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七百三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九百五十八章 校長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五十八章 送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故城县| 菏泽市| 墨竹工卡县| 灵璧县| 高安市| 沙河市| 双峰县| 逊克县| 两当县| 宾阳县| 玉龙| 文昌市| 营口市| 稻城县| 梨树县| 钟山县| 中西区| 大庆市| 邓州市| 凯里市| 且末县| 子洲县| 沁源县| 句容市| 丽水市| 英山县| 汝城县| 周至县| 枣阳市| 泰和县| 建德市| 滦平县| 应用必备| 本溪| 綦江县| 谷城县| 林周县| 寿光市| 万全县| 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