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

林偉業對田師傅說:“你不說我也知道,用米麥釀酒賣價高些,但是成本也高,利潤很低,粗糧釀酒賣價低,更不賺錢。現在我就是用粗糧釀一種酒,賣米麥酒水的價格,甚至還高些,你說能賺錢嗎?”

聽了林偉業的話,田師傅和袁師傅兩人眼睛都亮了,難怪東家有底氣把酒坊規模建的如此之大,原來是有獨門秘訣。

“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你們所有師傅和學徒,要和我籤個契約,把家眷全部接來,五年之內不能出臨高一步。當然,工錢翻倍,年底酒賣的好,還有獎賞。”

這是要保住釀酒方法的秘密了,兩位師傅都不覺得奇怪,這算是行規了,何況工錢翻倍,年底有賞錢,比起在原來的酒坊倒閉丟了飯碗,強太多了,因此均無異議。

明確了思路,接下來就是釀酒了。有銀子開路,酒廠的各項設施很快就全部到位,接下來就是泡糧、初蒸、燜糧、二蒸、加曲等等,這些都是原來的酒坊做熟了的流程。在田師傅和袁師傅兩人的帶領下,酒廠很快進入正軌。

幾日後,發酵的高粱已經變色,學徒們拿著木耙用力攪動著。田師傅伸手抓起一把,用力一攥,成了一團,鬆開手後掉在地上立即散落成粉狀。田師傅點點頭,對林偉業說:“東家,酒糧發酵講究個‘攥成團、落地散’,這高粱新鮮,井水也好,酒糧發的不錯。”

從高粱發酵的環節開始,林偉業就一直守在酒廠。他雖然對這個思路有信心,但是畢竟沒有經過實踐,心裡還是有些惴惴。對於田師傅的說辭,其實他並不懂,但也點點頭,免得露怯:“不錯。現在關鍵就在上鍋。”

上鍋之後不就要出酒了嗎?田師傅心中頗爲失望,還以爲從蒸糧到加曲有什麼秘訣,沒想到就這麼出酒了,照這樣下去,還不就是十幾文的高粱酒?

一道道流程下來,不到二十天就到了上鍋的環節。林偉業把夏天南、司馬德、譚山等人叫了來,見證奇蹟的誕生。

衆人隨著田師傅進入蒸酒的房子,纔到門口就額頭出汗,裡面的蒸汽撲面而來。

“跟你說了多少遍,拉風箱不是拉鋸,壓住慢慢來!”裡面袁師傅正在呵斥學徒。蒸酒大竈旁邊拉風箱的學徒趕緊放慢速度。

田師傅解釋道:“東家,蒸酒要慢火細蒸,才能把酒氣全蒸出來,火一大,蒸發的太快,反而沒有酒出來。”

一口直徑七尺的大鍋放在竈上,但在外面僅僅能看到鍋沿,因爲鍋上還套著一個五尺出頭的大木桶,完全將鍋套在裡面,這木桶嚴絲合縫的,木板拼接的地方還用材料抹平,外面又圍著幾層厚布。在這大木桶上半部分的開著幾個小口,有幾根銅管伸出來,而這大木桶的正上方則放著一口淺底大鍋,邊上還豎著個木架梯子。

田師傅向衆人介紹:“下面這個大鍋叫做地鍋,中間這個叫做蒸桶,上面那個就是天鍋,等下在地鍋上鋪滿酒糧酒母,然後慢火細蒸,酒氣上升,那天鍋裡放著冷水,酒氣在天鍋上凝成酒水,掉在天鍋下面的露臺上,然後順著銅管流出來,這就做出酒了。”

林偉業聽的很專注,田師傅觀察著他的表情,發現這個東家其實對釀酒的具體流程並不很清楚,那麼自己期待的所謂秘方恐怕也是鏡中月水中花了,忙活一番卻是做的高粱酒,心裡不由嘆了口氣。

那邊袁師傅在蒸桶上一摸,低頭看看竈裡的火,擡頭說道:“東家,可以蒸酒了。”

田師傅看著林偉業點頭,連忙吆喝說道:“起蒸桶,下酒糧,去外面井裡打水去。”

那蒸桶上有木槓,幾名學徒過去,吆喝了聲,齊齊力,把那蒸桶擡起,地鍋邊上早就有人準備好了,把一桶一桶的酒母酒糧倒入地鍋的大蒸屜中,等倒的差不多,又用木耙將酒糧鋪平。

學徒們喊著號子,將蒸桶放下,把早就預備好的溼布仔細的圍在蒸桶和地鍋的結合部,防止蒸汽露出,那炷香很快燃盡,學徒們急忙挑著扁擔去擔水。

袁師傅一直看著蒸桶,等到第五個人挑水進來之後,蒸桶上半部分開始有蒸汽冒出,立刻喊道:“加水!”

立刻有學徒工踩著木架梯子上去,人手傳遞,把一桶桶冰涼的井水倒入天鍋。蒸桶上半部分共有四根探出的銅管,每個銅管下面都已經放上了酒罈子。

“出酒了!”有人一聲喊,一股濃烈的酒味瀰漫開來,這味道很沖鼻,絲毫談不上香味,所有人皺起了眉頭。

田師傅見狀,解釋道:“這前面的酒水叫‘鍋頭’,也叫‘酒頭’,等二鍋、三鍋的酒水一起出來,摻和在一起,就能賣了。”

關鍵就在這裡了,林偉業做出指示:“頭鍋和尾鍋都倒掉,只留中間第二鍋酒!”

田師傅愣住了,不管是高粱還是米麥釀酒,沒聽說這樣的做法啊。不過東家這麼說了,只能照做,當即和袁師傅指揮著把第一鍋酒和尾鍋酒全部擡出去倒掉。

沒了第一鍋酒的刺鼻酒味,第二鍋酒出來後,蒸酒房內頓時瀰漫這一股熾烈但不刺鼻的酒香。所有人聞到酒香,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連拉風箱的學徒都放慢了動作。

譚山閉上眼睛,抽動著鼻子,喃喃道:“聞著就好喝,這一定是好酒!”

田師傅和袁師傅都呆住了,明明就是高粱做的酒,爲什麼會這麼香。林偉業催促道:“別愣著了,快打幾碗出來給大夥嚐嚐。”

二人趕緊從蒸鍋裡打出幾碗酒水給諸人品嚐。

司馬德按照他的觀色、聞香、品味三步曲理論嚐了這酒,讚不絕口:“清亮透明、香味芬芳、入口柔順,好酒!”

譚山喝了一口眼淚都流出來了,“這比我當年喝過的還要好,這輩子能喝到這種好酒,也是值了……”

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五百三十一章 用大炮對話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八百三十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八百八十五章 逼宮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六百七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九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大移民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二百三十九章 馴服海盜(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六百七十九章 高迎祥的逃亡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澳副總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韃子來了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開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溫府風雲(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招攬(一)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第五百八十五章 本是同根生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二百八十章 勸降火器營第四百七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一百四十一章 招撫(二)第一百七十章 尋找叛軍(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城(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四百四十六章 鄭家的部署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二十章 春宵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俘營第八百一十二章 入城第八百三十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七十二章 準備鑄炮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太監栽了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六十六章 昌化縣第二十三章 鈉硝石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第一仗第十八章 擴張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六十章 再戰斬腳峒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銃版“曼古歹”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九百四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二十五章 碼頭偶遇第六十六章 昌化縣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八十四章 黎亂(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逃跑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遇慕容公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三百一十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六十章 黃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招撫(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太子朱慈烺第七百零九章 先抑後揚第七百零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安平老宅第六百四十七章 鳳陽之戰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射與消耗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下最賺錢的買賣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離登州(二)第五十一章 山寨版褐貝絲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圖謀(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戰之前(一)
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五百三十一章 用大炮對話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八百三十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八百八十五章 逼宮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六百七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九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大移民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二百三十九章 馴服海盜(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六百七十九章 高迎祥的逃亡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澳副總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韃子來了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開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溫府風雲(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招攬(一)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第五百八十五章 本是同根生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二百八十章 勸降火器營第四百七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一百四十一章 招撫(二)第一百七十章 尋找叛軍(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城(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四百四十六章 鄭家的部署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二十章 春宵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俘營第八百一十二章 入城第八百三十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七十二章 準備鑄炮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尼拉的妥協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太監栽了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六十六章 昌化縣第二十三章 鈉硝石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第一仗第十八章 擴張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六十章 再戰斬腳峒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銃版“曼古歹”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九百四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二十五章 碼頭偶遇第六十六章 昌化縣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八十四章 黎亂(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逃跑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遇慕容公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三百一十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六十章 黃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招撫(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太子朱慈烺第七百零九章 先抑後揚第七百零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安平老宅第六百四十七章 鳳陽之戰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射與消耗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下最賺錢的買賣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離登州(二)第五十一章 山寨版褐貝絲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圖謀(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戰之前(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广水市| 三亚市| 青海省| 毕节市| 清远市| 砀山县| 呼玛县| 彰化县| 武宣县| 句容市| 博客| 丰宁| 东乡县| 阿克陶县| 凤翔县| 吉安县| 西安市| 司法| 新民市| 黔江区| 金平| 安阳市| 嘉义市| 密山市| 吴川市| 隆子县| 读书| 天气| 宁夏| 抚松县| 定安县| 阳谷县| 闽清县| 舒城县| 司法| 勐海县| 四会市| 恩平市| 门头沟区|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