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

吳橋縣外濃煙沖天,無數叛軍在城外的街巷穿行,身上揹著大包小包的物品,他們憋屈了多日的怒火洶涌而出,將吳橋城外能找到的一切東西搶劫一空,吳橋城外迅速化爲地獄,而軍隊一旦搶發了性,也就根本不在孔有德等人控制之內了。

但這樣的情形正對生性兇殘的李九成胃口,此時的他擰著大刀站在吳橋城外,周圍傳來的慘叫哭喊聲如仙樂一般動聽。

吳橋縣城沒有任何防備,城頭上只有少量戰戰兢兢的鄉勇,沒有撞桿檑木夜叉拍這樣基本的守城工具,前幾日亂兵殺了王家的家僕後,呆在城外沒動,知縣也未預料到他們會造反,只往布政司和山東巡撫衙門發了文書,還等著孔有德來求他饒命,沒想到轉眼就成了一場大亂。

李九成身後是一千多名士兵,他們趕製了大量的登城梯。叛軍個個眼睛發紅,手中拿著長短不一的倭刀,他們裝備了近兩千把倭刀,此時用作雲梯刀來攻打這類不堅固的城池倒很合用。

吳橋縣地處運河沿岸,城外的富庶已經讓他們大開眼界,李應元光是在一個縉紳的地窖中,便發現了三萬兩現銀,城中的財富自然是隻多不少。

李九成手一揮:“攻城!退後者死!打下來分錢分娘們了!”

密密麻麻的叛軍吶喊一聲,隨即蜂擁而上,一排排登城梯搭上城頭,前段的木鉤牢牢掛住牆頭,一些兇悍的士兵把倭刀咬在口中,攀著梯子蟻附而上。

城頭丟下稀落的石塊,只砸倒幾人便被數名兇悍的叛軍登上城頭,城牆上的鄉勇一鬨而散,城門很快打開,上千的叛軍從城門涌入,大呼小叫著揮刀砍殺看到的人,揹著口袋的士兵沿街一一破開店鋪,翻箱倒櫃的尋找財物,城中陷入一片大亂,到處哭聲震天。

十一月二十四日,濟南巡撫官署中,山東巡撫餘大成拿著一封急信,是山東巡按王道純派人送來的,孔有德作亂之時,王道純正巧在平原縣公幹,第二日就得到了吳橋兵變的消息。

平原縣離吳橋只數十里路程,離陵縣二十餘里,得到的信息十分詳實,他的信中講訴了孔有德部攻克吳橋之事,同時估計他會繼續攻擊附近的陵縣、臨邑和平原,德州也處境危險,需要早作防備。

餘大成看到信末尾的“發兵力剿”幾個字,手微微發起抖來,他雖然貴爲巡撫,但是沒有直接參與過戰事,膽子甚小。

自家事自己知,他知道山東的軍力虛弱到了何種地步,由於多年未經戰事,全省的營兵只有數千,還有部分是漕運兵,根本不足以作戰。如果一旦作戰失敗,自己的官位便難保,最好是這些叛軍搶掠一番就退走,德州在山東邊上,興許這些叛軍直接就去北直隸了,自己便可以不及調兵爲由推卸責任,轉而彈劾孫元化便可。

所以他思索一番,兵暫時不能調,他叫來師爺捉筆寫,斟酌後開口道:“先給登萊巡撫孫大人去信,講明叛軍在吳橋作亂,再給兵部上題本?!?

師爺知道王道純的來信,轉頭問道:“撫臺,巡按大人所言甚急,是否要先回復一下?!?

“不回,對外面就說我病重,暫時不能視事……”餘大成考慮一會,覺得還是該有所準備,對師爺道,“讓標營做好準備,隨時待命?!?

孔有德吳橋兵變,整個大明北方的局勢都被牽動,駐守山海關的川兵也被命令隨時準備調防京師。朝廷收到消息後,崇禎氣急敗壞,關外大淩河之圍未解,山陝流寇猖獗,現在居然又在京畿附近多出一股亂軍,而且還是年費九十萬白銀的登萊鎮。

皇帝大發雷霆,兵部尚書樑廷棟只得趕緊想辦法,但大軍都被牽制在各處,兵部一時不及調動兵力,只能命令山東巡撫和登萊巡撫合兵夾擊,儘速消除亂局。

孔有德和李九成久經戰陣,對與軍隊指揮頗有一套,知道自己沒有穩固地盤,必須在朝廷反應過來之前脫離陌生的地區,速度是最要緊的一環,現在的吳橋一打,造反事實已成,必須撈夠就跑。

與他們來時的拖拖拉拉不同,叛軍回去時行動疾如烽火。他們嚐到了攻擊城池的甜頭,不再在沿途浪費時間,而是直撲下一個城池。十一月二十一日破吳縣,搶掠兩天後放了一把火,隨即往東退走,二十四日抵達陵縣,陵縣同樣戰備鬆弛,一天就被攻破,叛軍大肆搶掠,又打開囚牢,裡面的囚犯全部成爲了叛軍的新鮮血液。

他們離開陵縣之時,行軍隊列已經是原來兩倍,其中多出了許多搶來的牛馬車,用於運載搶掠所得,他們的收穫越來越多,原來他們十分稀罕的棉布早已經看不上眼,不斷被丟在路途上,轉而裝滿絲帛和銀兩。

大軍在陵縣只搶掠一日,便繼續出發,二十七日破臨邑,二十九日破商河,十二月初一分兵破德平,初五再次合兵後破青城,這些經過遼東戰事洗禮的叛軍一路所向披靡,搶掠所得極爲豐厚。

沿途小縣城久不經戰事,根本談不上戰備,城中也沒有強有力的駐軍,加之叛軍來得迅速,基本都是一鼓而登城。濟南府北部一片殘破,其餘各處縣城風聲鶴唳,特別是處於叛軍東歸線路上的州縣,他們都估計叛軍會在返回登州的途中,順路就把自己打了,求救的文書雪片般發往山東巡撫官署。

餘大成期待叛軍劫掠完便離境的願望落空,眼看叛軍攻陷的城池越來越多,如果他再不有所作爲,丟官也是遲早的事,當下顧不得再害怕,馬上命令標營開赴鄒平長山一線。

讓朝廷始料未及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叛軍接連攻克州縣的同時,與孔有德交好的東江鎮旅順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副將毛承祿也起兵響應,該部一舉發展爲七八千人的大軍,一度割據半個東江鎮,企圖與山東叛軍南北呼應,總兵黃龍一時間居然只剩下皮島一島之地和幾個遊擊苦苦支撐。

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八百四十章 勤王兵馬衆生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昌化城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破城(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方向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戲開場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打臉第三十六章 港口和船匠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順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二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火燒太監府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拒戰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獻策(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營嘯與城破第七百四十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二百六十五章 博輔保衛戰(四)第一百六十章 黃縣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六百二十章 久違的捷報第五百一十六章 轟擊炮的威力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五百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入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最後的排隊槍斃第六百零一章 潛入登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瓊海鎮與平南總兵官第一百七十章 尋找叛軍(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三百四十四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三百一十五章 深入兵營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十五章 提南峒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巨頭齊聚洪武門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五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定出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六十六章 昌化縣第八百七十三章 自毀長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岳父大人看上了董小宛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四百四十六章 鄭家的部署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戰計劃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八百五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勝利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三百三十三章 禮單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七百四十二章 少年天子的密謀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七百零三章 追贓助餉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波平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品誥命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五章 出發,尋找鐵礦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
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八百四十章 勤王兵馬衆生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昌化城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破城(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方向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戲開場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打臉第三十六章 港口和船匠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順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二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火燒太監府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拒戰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獻策(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營嘯與城破第七百四十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二百六十五章 博輔保衛戰(四)第一百六十章 黃縣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六百二十章 久違的捷報第五百一十六章 轟擊炮的威力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五百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三百二十七章 入城第八百八十三章 最後的排隊槍斃第六百零一章 潛入登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瓊海鎮與平南總兵官第一百七十章 尋找叛軍(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三百四十四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三百一十五章 深入兵營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十五章 提南峒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巨頭齊聚洪武門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五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定出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六十六章 昌化縣第八百七十三章 自毀長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岳父大人看上了董小宛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四百四十六章 鄭家的部署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戰計劃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八百五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勝利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三百三十三章 禮單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七百四十二章 少年天子的密謀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七百零三章 追贓助餉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波平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品誥命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六十五章 出發,尋找鐵礦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古田县| 建德市| 林西县| 寻乌县| 凤城市| 阜平县| 白河县| 灵川县| 栖霞市| 鹤岗市| 赤水市| 铜山县| 合江县| 东海县| 得荣县| 宝坻区| 崇阳县| 犍为县| 霍州市| 无为县| 休宁县| 祁东县| 临城县| 五大连池市| 辽阳市| 七台河市| 清远市| 广西| 宣恩县| 察雅县| 新绛县| 安顺市| 崇信县| 合水县| 晴隆县| 德安县| 汉中市| 革吉县| 浏阳市|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