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九十一章 破城(一)

聽了吳三桂的話,諸將很不甘心:“難道就這樣被瓊海軍牽著鼻子走?咱們是來勤王的,可不是來看熱鬧的!”

吳三桂鐵青著臉,沒有再回答,只是死死盯著對面。他又何嘗不想殺進京城去,擊潰李自成,獨取勤王保駕的滔天功勞,猶如當年殺入韃子陣中救出父親一樣,再次上演“勇冠三軍”的好戲?只是瓊海軍實力猶在自己之上,而且不惜冒著撕破臉的危險搶功勞,臉面都不要了,能奈其何?

蘇粗腿纔不管這位平西伯心中爽不爽,“勸退”對方後,他下令全軍紮營,擋住關寧軍西去的方向,反正京城方面不傳來消息,他是不會撤兵的。

關寧軍這邊看到之後更不爽了,紛紛喊道:“將軍,瓊海軍這是要紮營,和咱們耗上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跟他們打一場吧!”

吳三桂忍不住吼了一句:“打?誰說要打,就派你去做先鋒,不衝破敵陣,提頭來見!”

面對火器犀利無比的瓊海軍,做先鋒的下場可想而知,聽到這話,喊打喊殺的聲音慢慢稀疏了。

有人建議:“如果不打,不如乘夜繞過瓊海軍陣營。他們以步兵爲主,咱們大多是騎兵,只要繞過去了,他們想追都追不上。”

吳三桂板著臉說:“雙方都是幾萬大軍,要想徹底繞過對方,通州是去不了了,必須走武清或者平谷。但是不管是往西南走武清縣,還是往西北走平谷縣,都要多繞一兩百里路,而且不如香河到通州的官道寬敞好走,白白耗費馬力,到時候這夥人追上來,和流寇來個腹背夾擊,又如何是好?”

“和流寇夾擊咱們?”諸將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就是搶功勞嗎,總不至於與流寇沆瀣一氣吧?”

“誰知道呢?”吳三桂望著對面忙碌紮營的人羣,冷冷說,“他們連皇城都敢圍困,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

京城外,李自成正帶著諸人巡視西直門,爲接下來的大舉攻城做準備,他並不知道,“盟友”很給力,悄無聲息地在幾十裡之外的香河縣替他擋住了堪稱勁敵的關寧軍,讓他可以安安心心對付崇禎。

李自成騎著自己的座駕烏龍駒,從德勝門一路來到西直門,駐馬西望,但見夕陽街山,西山一帶山勢重疊,鬱郁蒼蒼,心中暗想:“佔了北京,江山就算定了!”

隨即勒住馬繮,停止前進。他一停止,他身後的隊伍全停止了,而在前邊的扈從親軍也立刻由隨行的義子李雙喜傳令停止了。

劉宗敏、宋獻策和郝搖旗等人見李自成停下,立即將絲繮一提,趕到他旁邊,聽候吩咐。

李自成面帶躊躇滿志的微笑,說道:“一年前,我們此時正在陝北,想方設法在洪承疇手下逃脫,那時還沒料到如今能夠來到北京!”

宋獻策回答說:“可見順王今日奪取明朝天下既是順天應人,亦是水到渠成。”

李自成又說:“宗敏,這一路巡視過來,城牆之上守軍稀稀落落,諾大的京城無人肯替崇禎守城,衆心已散,破城後應行諸事,你可準備好了?如何先破外城,再破內城,進城後各營分駐何處,都得事先決定,免得臨時紛擾。還有,如何逮捕明朝六品以上官員,嚴厲追贓,你也得準備好啊!”

劉宗敏拍著胸脯大聲說道:“請順王放心。額已經與宋軍師準備好啦,明日先破外城,後日再破內城。幾個月前我軍已有許多細作進入外城,扮做各色江湖中人,小商小販,小手藝的,釘盤子釘碗的,骨路鍋的(注1),他們同城內的窮苦百姓多有暗中接頭,同住在廣寧門內的回回也有串連,原來已經說就,只等大軍圍城,住在廣寧門內的窮人們就打開城門,放我們大軍入城。先破外城,內城人人膽寒,守城的太監們也會獻出城門。至於抓官追贓,這事交給額便是,請順王放心。”

李自成點頭,隨即命諸人各回駐地休息。當回到駐地,大家行禮退出以後,李自成走到院裡,向城上望了一陣,但見城頭上燈光稀疏,不打一炮,也沒有守軍的吆喝聲,只從幾處傳來孤孤單單的梆子聲。他想著劉宗敏一切準備妥當,明日破城就在眼前,登極也在眼前,臉上露出笑容,在心中輕輕地說:

“大順萬世江山從此定了!”

第二日,劉宗敏早早起來,帶著心腹部下來到德勝門外。大順軍推出早就準備好的十幾門紅夷大炮,對準了城牆——如非野戰,紅夷大炮的聲勢比山地炮要大得多,用來嚇唬守軍是一大利器。

“轟轟轟……”轟隆的炮聲在德勝門外響起,沉重的炮彈雖然不能摧毀城牆,但是頃刻之間將使多處雉堞崩塌,將守軍嚇得不敢擡頭。

一名將領雙手捧著劉宗敏的一張文告,策馬來到城下,用濃重的關中口音,一字一字地高聲念道: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將軍劉諭:謹奉新順王之令,曉諭城上軍民與內臣。明朝氣數已盡,爾等均我臣民。義師進入北京,定在今日午時。只聽炮聲一響,爾等速開城門。大軍弔民代罪,紀律一向嚴明。入城之後,百業照舊,市井無驚;布新除舊,共享太平。倘敢閉門抗拒,不肯立即獻城,定遭屠戮,以示嚴懲。切切此諭,務須凜遵!”

劉宗敏的這一通文告,由聲音洪亮的將領重複宣讀三遍,城頭上鴉雀無聲。城上也有紅夷大炮,威力不亞於城下,可是不知守軍出於何種心理,居然沒有一門炮反擊,任由城下將領宣讀文告。

德勝門外發生的一切,經過層層傳遞,傳到了乾清宮中。

崇禎知道沒有援兵到來的話,城破只在旦夕,更加陷入絕望,在心中對自己說:

“朕終日兢兢業業,不敢懈怠朝政,苦撐了九年,竟落到今日下場!”

——————————————————————

注1:骨路鍋的——專業補鐵鍋的手藝人。用焊接法補鍋。在豫陝一帶叫做骨路鍋。宋時的江南一帶也有這個詞兒

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爭沒有結束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八百五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勝利第三百六十一章 火併第四百六十一章 戰後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四百六十章 俘虜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四百三十四章 偷襲中左所(一)第四百零四章 再入澄邁第一百二十七章 告密第七百四十章 遠東第一港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六十二章 侵吞功勞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五百四十二章 爲難的長崎町官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九百四十章 洛陽之戰(中)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暗中的力量第四百七十四章 酒後第三百七十八章 普特曼斯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十三章 開設工廠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廣開財源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入夥第六百零六章 潛入水城破壞第六百一十二章 設立軍鎮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自成分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剿賊方略第九百四十九章 厚積薄發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七十四章 12磅山地榴彈炮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百七十五章 結盟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三百零九章 軍銜與月餉第四百零七章 縣衙之戰(二)第七百零三章 黃猛甲拒官第五百七十九章 抵達山東第七百一十七章 姬武將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六百七十章 求雨山之戰(六)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六百九十六章 亡國滅族第七百四十五章 忠臣與奸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四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四百七十章 去江南吧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二)第五十五章 火槍與弓箭第一百二十三章 襲擾戰(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絲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一百九十章 再會孫元化第八百三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一百四十四章 戰後會議(三)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一百五十六章 澳門第四百一十二章 茍二貴回村第五百五十五章 鶴丸城的國崩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七百一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百三十二章 “剿倭”進行時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小仙第六百零七章 空城計第二十一章 斬腳峒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員第七百零七章 平南伯的胃口很大第八百九十六章 逃跑
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爭沒有結束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八百五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勝利第三百六十一章 火併第四百六十一章 戰後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四百六十章 俘虜的選擇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四百三十四章 偷襲中左所(一)第四百零四章 再入澄邁第一百二十七章 告密第七百四十章 遠東第一港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六十二章 侵吞功勞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五百四十二章 爲難的長崎町官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九百四十章 洛陽之戰(中)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暗中的力量第四百七十四章 酒後第三百七十八章 普特曼斯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十三章 開設工廠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廣開財源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入夥第六百零六章 潛入水城破壞第六百一十二章 設立軍鎮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自成分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剿賊方略第九百四十九章 厚積薄發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七十四章 12磅山地榴彈炮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三百七十五章 結盟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三百零九章 軍銜與月餉第四百零七章 縣衙之戰(二)第七百零三章 黃猛甲拒官第五百七十九章 抵達山東第七百一十七章 姬武將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六百七十章 求雨山之戰(六)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六百九十六章 亡國滅族第七百四十五章 忠臣與奸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四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四百七十章 去江南吧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二)第五十五章 火槍與弓箭第一百二十三章 襲擾戰(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絲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一百九十章 再會孫元化第八百三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一百四十四章 戰後會議(三)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一百五十六章 澳門第四百一十二章 茍二貴回村第五百五十五章 鶴丸城的國崩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七百一十章 風雲突變第六百三十二章 “剿倭”進行時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小仙第六百零七章 空城計第二十一章 斬腳峒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員第七百零七章 平南伯的胃口很大第八百九十六章 逃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延津县| 阿荣旗| 榆社县| 永宁县| 邵阳市| 宁波市| 银川市| 垣曲县| 沂水县| 昌黎县| 英山县| 克山县| 广丰县| 新龙县| 合阳县| 沾益县| 乌拉特前旗| 阳山县| 美姑县| 林芝县| 伊春市| 岢岚县| 冀州市| 讷河市| 塘沽区| 宽甸| 保亭| 沐川县| 麻江县| 乡城县| 商南县| 桃江县| 梓潼县| 海原县| 潮州市| 静安区| 两当县| 蓬安县| 葫芦岛市|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