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零四章 物是人非

聽見皇帝承諾可以不用留下,還有賞賜,黃猛甲高高興興地跪下磕頭:“猛甲謝過皇帝。”

曹化淳翻了翻白眼,誰說這廝一點規矩不懂?有賞賜了下跪磕頭都不用人教,看來之前八成是裝傻,不過皇帝吃這一套,能奈他何?

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就這麼翻篇了,除了崇禎有些遺憾,曹公公有些鬱悶之外,沒有掀起更多的波瀾。

黃猛甲完成了使命,帶著賞賜的黃金和錦衣衛千戶的頭銜踏上了歸程。隨行的還有宣旨的太監、兵部一名侍郎和戶部派出的幾名主事——這幾人肩負著不足爲外人道的使命。

其中戶部的一名主事居然還是黃猛甲的老相識——前瓊州府同知趙越。

當年正是趙越被知府秦秉嚴派去招撫夏天南,夏天南沒有出面,打發了黃猛甲作爲傀儡應對。雖然事情過去了快五年了,但是彼此還是有印象,趙越對黃猛甲這個威猛的黎人峒主更是記憶猶新。

趙越率先打招呼:“黃峒主,別來無恙?”

黃猛甲也認出了這個當年自己見過等級最高的漢人官吏,也笑呵呵地迴應:“趙同知,這幾年過得可好?”當年除了知縣,他對漢人的官職名稱和等級一無所知,跟著夏天南後,眼界也開闊了不少,現在更是連皇帝也見了。幾年下來,至少對瓊州官場還算頗爲了解,知道同知是知府衙門的二當家。

趙越嘆了口氣:“我已經不是府同知了,現在只是戶部湖廣清吏司的一名六品主事。”他順便解釋了自己官職的變化。

原來,自從夏天南在瓊州強勢崛起後,瓊州府大小官員的日子越來越難熬:什麼都不管就是瀆職,朝廷追究起來跑不掉責任,可如果行使官府職權得罪了夏天南就有生命危險,原昌化知縣盧庚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趙越作爲同知,在瓊州營和知府中間兩頭受氣,秦秉嚴什麼事情都把他推在前面,不敢正面得罪瓊州營,幾年下來,趙越頭髮都白了不少。爲了結束這種煎熬的日子,他散盡家財,輾轉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座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吳宗達,謀求了一個戶部主事的位置,算是脫離了苦海。

雖然從正五品的同知出任正六品的戶部主事看似“屈就”,但是吳宗達答應他,廣東清吏司的郎中年紀大了,不久就要致仕,推薦他補缺。同是正五品,戶部郎中就比州府同知強了太多,算是趙越這樣的佐貳官最好的出路了——反正在瓊州按部就班從同知到知府,再慢慢往上熬到參議、參政、布政使之類的官職對他來說已經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黃猛甲也不知道戶部主事和地方上的同知哪個更好,不懂的問題他也不打算多問,只是笑著回答:“趙大人,我現在也不是峒主了,是瓊海軍特戰……不,是千總,現在還被皇帝賞了個錦衣衛千戶,呵呵。”

趙越羨慕不已,黃猛甲進宮的事他也聽說了,一個瓊州府的土司峒主,做了朝廷的武官不說,現在居然被皇帝親自封了個錦衣衛千戶,就算是掛名的虛銜,那也是祖墳冒青煙了,相比他坎坷的仕途,要順風順水得多。

兩人幾年前是官和賊的敵對關係,現在物是人非,沒有了利益上的衝突,有瓊州府的一份香火情在,雙方唏噓感嘆一番世事無常後,一路上倒也相處融洽。黃猛甲並不知道趙越代表戶部去南京是什麼任務,他也不關心這些事,一直沒問,趙越也樂得不說,畢竟兵部、戶部尚書都再三交代“捐餉”這件事要保密,免得泄露出去失了朝廷和皇帝的體面。

一行人走的是水路,比陸路快得多,沒過多久就抵達了南京。

在黃猛甲往返京城和南京的這段日子裡,瓊海軍也沒閒著,除了安置傷兵,最大的任務就是將求雨山之戰俘虜的流民從南京口岸經長江出海運回臨高。

高迎祥和張獻忠的聯軍對外號稱十萬,進入安徽後的實際人數是五萬多,攻打和州府等城池時折損了不少人手,求雨山下更是死傷上萬,不過一路上也裹挾了不少貧民進行補充——雖然安徽百姓的日子比陝西、甘肅和河南等地略好,很多人不願跟著蝗蟲一樣的流寇瞎混,導致流民軍擴充的速度無法與上述地方相比——一進一出,大戰之後還是有近三萬流民被俘獲。

瓊海軍進南京城時,自然不會把這些人帶進去,暫時安置在長江沿岸,只留了幾個連的兵力看管。雖然看守的兵力遠遠少於流民的人數,但是也沒出什麼亂子,這些流民只要有口飯吃,不用去戰場當炮灰,就已經很知足了。加上江邊一排戰艦架起了大炮虎視眈眈,流民們吃過大炮的苦頭,也不會打逃跑的主意——再說逃跑了上哪吃飽飯?落單了還會被官府捉住治罪。

組織幾萬人的長途運輸不是簡單的活,不過瓊海軍在山東積累了不少經驗,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流程。首先是進行初步的甄別,發動羣衆指認混在人羣中的流民軍頭目,揪出來一一處死,消滅了可能產生暴亂的源頭;然後按身體狀況和年紀大小分成若干批輪流登船,年老體弱、身體有病的先留下來調養,身體相對健康的青壯先走。至於在山東那一套安家費之類的動員程序就省掉了——這些來自陝西、甘肅等地的流民與山東本地饑民不同,全都是背井離鄉、無家可歸的人,只要指條明路能活命就成,根本不需要動員解釋。

因爲怕路途遙遠、船艙密度大會造成途中大量人員生病或死亡,即使有足夠的運輸船,每批安排的流民數量都很有限,一次不超過五千人,每次往返需要一個多月,夏天南也就不急著離開南京,親自留下坐鎮——畢竟南京不比山東,作爲留都地位非常敏感,權力結構和官場情況也複雜的多,而且也沒有謝三賓這樣的自己人,要是再出一個常昆這樣的人興風作浪,沒有夏天南本人在應付不來。

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九百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第二百三十章 二鍋頭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困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找叛軍(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二百九十三章 總督的困境第七百二十張 正陽門下(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五百五十八章 島津家屈服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二百四十六章 總督的決心(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潰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對射第六百九十六章 剋扣糧餉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剿沱濘島(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七百一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第六百九十六章 剋扣糧餉第四百零八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伏擊鄭家船隊第二百二十二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二)第九百四十一章 洛陽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九百三十一章 港口示威第二百三十六章 夜襲(一)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博輔保衛戰(四)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六百六十章 闖王“神機妙算”第七百四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六百二十六章 紅毛與倭寇第一百二十章 打探消息第五十六章 瓊海式步槍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順第九百三十二章 天然形勝,一夫當關第九百零二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調瓊海軍剿寇第三百四十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裝遊行與對峙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九百六十六章 天下布武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攬孫元化(二)第五十三章 刺殺訓練第四百五十一章 料羅灣海戰(五)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七百三十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六百零八章 長島伏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獻風波(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北鎮撫司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八百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第八百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六百八十八章 棋局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出沒第二百七十六章 求和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三百二十二章 出海受阻第八百零一章 榴霰彈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五百一十八章 登陸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七百五十三章 入宮算賬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
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九百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第二百三十章 二鍋頭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八百七十八章 困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找叛軍(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奉行所查稅第二百九十三章 總督的困境第七百二十張 正陽門下(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五百五十八章 島津家屈服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二百四十六章 總督的決心(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潰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對射第六百九十六章 剋扣糧餉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剿沱濘島(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七百零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七百一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第六百九十六章 剋扣糧餉第四百零八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伏擊鄭家船隊第二百二十二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二)第九百四十一章 洛陽之戰(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九百三十一章 港口示威第二百三十六章 夜襲(一)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博輔保衛戰(四)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六百六十章 闖王“神機妙算”第七百四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六百二十六章 紅毛與倭寇第一百二十章 打探消息第五十六章 瓊海式步槍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順第九百三十二章 天然形勝,一夫當關第九百零二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三十七章 夜襲(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調瓊海軍剿寇第三百四十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裝遊行與對峙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九百六十六章 天下布武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攬孫元化(二)第五十三章 刺殺訓練第四百五十一章 料羅灣海戰(五)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七百三十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六百零八章 長島伏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獻風波(二)第八百六十四章 北鎮撫司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八百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第八百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六百八十八章 棋局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出沒第二百七十六章 求和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三百二十二章 出海受阻第八百零一章 榴霰彈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六百一十九章 凱旋而歸第五百一十八章 登陸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七百五十三章 入宮算賬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宿州市| 衢州市| 黑河市| 江源县| 佳木斯市| 商水县| 中江县| 棋牌| 松潘县| 玉环县| 清新县| 武强县| 上犹县| 玉龙| 鲁甸县| 黑龙江省| 都江堰市| 云龙县| 集贤县| 桃源县| 皋兰县| 怀安县| 丰城市| 云梦县| 三都| 海盐县| 禄劝| 奉化市| 麻城市| 萍乡市| 汨罗市| 连平县| 汉源县| 昭苏县| 务川| 辽宁省| 濉溪县| 青田县| 高阳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