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

方正化聽見夏天南明確的回答,笑意更濃。

他和溫體仁暗通款曲,一內一外互爲犄角,一個想要爬上秉筆太監的位置,一個想要保住首輔的寶座,彼此的人脈關係和資源實行共享,相比各自在司禮監和內閣中的同仁,他們的優勢顯然更大。可是即便如此,他們也無法確保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比起張居正和馮寶教科書般的政治聯盟,兩人的地位和政治資源要弱勢得多。

溫體仁雖然也是首輔,可是無論資歷、能力都和張居正差了十萬八千里。他說到底只是崇禎的高級秘書,整日所思所想無非是揣摩崇禎的心思投其所好,軍國大事並不能提出多少具有建設性的意見。而張居正可是隆慶託孤時的顧命大臣之一,在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的前提下,一路鬥倒嚴嵩、徐階、高拱三大首輔,登上了人生巔峰,是憑藉一己之力挽救大明國祚40年的權相,青史留名的人物。

方正化就更不用說了,再怎麼樣的潛力股,說到底還只是個隨堂太監,與馮寶相比一個天下,一個地下。馮寶和張居正、高拱同爲顧命大臣,宮內依仗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宮外和張居正聯盟,權傾一時,皇帝對他都很畏懼。

正是由於兩人的根基太弱、政治資源不夠雄厚,所以一直在尋找可以藉助的外力。早在參將時期,夏天南就進入了溫體仁的視野,當時就有了拉攏的想法。等到夏天南一飛沖天,變成平南伯之後,溫體仁覺得他有資格成爲自己的盟友了,便與方正化商量把他拉進自己兩人的同盟圈。崇禎朝可不比萬曆那時候了,文官決定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亂世之中,手握重兵的大將也是影響朝政的力量之一,夏天南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夏天南爲了達到目的,三教九流都可以利用,內閣首輔示好拉攏,爲什麼不答應?這樣一來,自己在京城中樞和山東、廣東都有了夠分量的人脈,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這樣的事情,無需簽字畫押、賭咒發誓,一兩句話點到爲止,你懂我懂就行。確定了夏天南的態度後,方正化主動透露此行的另一個目的。

“隨咱家一起來南京的還有兵部右侍郎程立,戶部主事李維德、趙越。眼下陝西、甘肅、河南流寇勢大,洪承疇獨木難支,朝廷有意從宣府、大同調兵,可是苦無錢糧。他們這次來,就是奉萬歲爺之命,來向平南伯求捐的,想弄些銀子發放欠餉,解燃眉之急。不過萬歲爺要面子,這次是以兵部和戶部的名義出面的。”

皇帝讓地方武將捐銀子,聽著倒是新鮮。夏天南知道在另一個時空,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崇禎也曾放下過九五之尊的面子,懇求京城中的大臣和皇親國戚捐出錢糧發餉,以抵禦流寇,可是結果不如人意:當時的首輔魏藻德,只捐了500兩,國丈嘉定伯周奎富得流油,在皇帝女婿再三懇求下,捐了1萬兩,更多的權貴則哭窮、耍賴、逃避,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賣,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告示賣宅子,反正就是不肯捐銀子。結果幾天之後,京城陷落,大明亡國。

看來因爲自己在這個時空中的出現,崇禎提前祭出了募捐的招數,只不過眼下還不到生死存亡的時刻,崇禎顧及面子,沒有親自開口討要,而是打發了手下來。

夏天南思考了起來,賞一個伯爵,然後開口要銀子,到底自己要不要答應呢?要說銀子,自己現在還真不缺。且不說往日本倒賣生絲每年有幾百萬兩進賬,博輔和臺南兩個稅關各自都有十幾萬兩的平均月收入,一年下來兩三百萬的流水問題不大,加上廣州的棉布和酒水商鋪,每年的總收入六七百萬兩妥妥的,遠遠超過了崇禎的國庫年收入。除去瓊海軍所需開支,資金儲備還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是不是答應這個要求,關鍵只在於自己需要付出多少,能得到什麼。

方正化自然不知道這位準盟友富可敵國,他還以爲夏天南心疼銀子,便勸解道:“首輔大人叫我告知平南伯,這銀子不白捐,可以提條件,只要不涉及銀錢,什麼都好商量。”

夏天南眼睛一亮,這就是和首輔結盟的好處了,提前知道了底牌,和兵部、戶部那些人談起來就佔據了非常有利的地位。他眼珠一轉,立刻想到了自己該提出什麼樣的條件。當下笑道:“多謝方公公指點,也請轉告我對首輔大人的謝意。這樣一來,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第二天,由戶部右侍郎程立、戶部主事李維德、趙越組成的“捐餉談判小組”找上了門。因爲提前知道了他們的來意,夏天南很從容,不慌不忙地安排他們就座。

討銀子畢竟是個求人的事,這些侍郎和主事們平日在各部衙門都是等著別人上門孝敬的實權派,幹這事還是第一次,不知道怎麼開口,就在他們支支吾吾不知從何說起時,有士兵來報:魏國公派人求見。

夏天南見這些官老爺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便起身說:“各位大人,請稍等片刻,魏國公府來人,不敢怠慢,我去去便來。”

幾人都想有個緩衝的時間,再說魏國公他們都得罪不起,連忙答應:“不妨事,平南伯請自便。”

夏天南來到門外,來者是國公府的管家,他恭恭敬敬地說:“平南伯,我們家國公聽說了聖旨的事,今晚特地在眉樓備下席面面,爲平南伯慶祝,請務必前往。”

夏天南笑了,一夜的功夫,人人都知道了自己平南伯的新頭銜。他和這位魏國公是不打不相識,彼此各自有自己需要的東西,刻意交好,又脾氣相投,這一個多月來很是投機。聽到是對方慶祝自己封爵,倒不好推卻,便笑道:“讓魏國公破費了,今晚一定到。”

管家補充道:“眉樓在秦淮河畔、桃葉渡口,平南伯如果不認識路,直接打聽顧媚就是,整條秦淮河沒有人不知道她。”

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九百零二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九十三章 總督的困境第六百八十三章 捨我其誰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四百六十章 俘虜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短兵相接五百三十三章 華人商會第五百四十六章 讓日本人給瓊州營做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九十二章 奪田(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九百四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七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章 回家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開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戰計劃第四百五十四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九十四章 鳥銃換戰馬第五百零五章 進入福建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二百四十六章 總督的決心(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四百零九章 包攬賦稅第七百八十四章 沿海追擊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第七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九十章 風波之後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七百零三章 追贓助餉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九百二十二章 三方博弈(下)第八百七十六章 挽救夏天南的唯一機會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斬腳峒第三百五十二章 董明璫第四百七十四章 酒後第五百九十章 關寧軍的野望第三百零四章 軍官培訓(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的疑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喬治神父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換思想就換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苛刻的談判條件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茍二貴回村第五百一十三章 戰鬥意志的對決第七百四十七章 陽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登陸白鵝潭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對一”的談判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巨頭齊聚洪武門第一百零七章 茶樓風波(一)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四十五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三章 閱兵禮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九百章 挖牆腳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六百章 戰俘
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九百零二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九十三章 總督的困境第六百八十三章 捨我其誰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四百六十章 俘虜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短兵相接五百三十三章 華人商會第五百四十六章 讓日本人給瓊州營做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九十二章 奪田(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九百四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七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章 回家第六百九十章 此山是我開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戰計劃第四百五十四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九十四章 鳥銃換戰馬第五百零五章 進入福建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三百三十九章 宏圖錢莊的銀票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二百四十六章 總督的決心(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四百零九章 包攬賦稅第七百八十四章 沿海追擊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第七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九十章 風波之後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七百零三章 追贓助餉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九百二十二章 三方博弈(下)第八百七十六章 挽救夏天南的唯一機會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斬腳峒第三百五十二章 董明璫第四百七十四章 酒後第五百九十章 關寧軍的野望第三百零四章 軍官培訓(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登陸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的疑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喬治神父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換思想就換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苛刻的談判條件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茍二貴回村第五百一十三章 戰鬥意志的對決第七百四十七章 陽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登陸白鵝潭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對一”的談判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巨頭齊聚洪武門第一百零七章 茶樓風波(一)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四十五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三章 閱兵禮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九百章 挖牆腳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六百章 戰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大兴区| 镇康县| 衡阳市| 资中县| 仙游县| 马山县| 蚌埠市| 南康市| 香格里拉县| 马龙县| 定结县| 连江县| 江口县| 道真| 南昌县| 漠河县| 息烽县| 富宁县| 南川市| 贵德县| 安龙县| 大港区| 徐汇区| 浦城县| 监利县| 九龙坡区| 南木林县| 辽宁省| 麦盖提县| 陇西县| 大邑县| 武穴市| 龙山县| 永靖县| 旌德县| 比如县| 田林县| 博兴县| 安义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