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

身爲“談判小組負責人”的兵部右侍郎程立感嘆道:“平南伯,朝廷可謂誠意十足,我們連兵部任命總兵的文書都一併帶來了,你的表兄即刻就能去山東赴任。我在兵部這麼多年,還沒見過這麼快走完流程的任命。”

夏天南明白他的言下之意,朝廷拿出了誠意,你平南伯也要表示誠意,當即拍板:“程大人不必多說,我懂。你們回京城的時間,我已經命人從瓊州取了銀子,今天就可以交割。”

程立大喜,銀子到手,這趟“化緣”的差事就可以交差了。

夏天南也很高興,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在把控海洋貿易之前,是一年的總收入,稱得上鉅款,而現在對他來說不過是毛毛雨,甚至都不用從臨高調取,直接從擊敗高、張聯軍的戰利品繳獲裡拿出一部分就能應付,這麼點銀子免掉遠赴西北作戰的任務,以及一個登州總兵的位置,很值。

過了幾日,“瑪麗婭”號也從臨高帶來了林偉業。

幾個月不見,林偉業沒有顧得上和夏天南寒暄,而是抱怨道:“幹嗎火急火燎地把我從臨高叫來,一大堆事走不開呢!”

夏天南眼睛一亮,林二當家但凡有事,一般都是技術上有了新進展,只是這次不知道是民用還是軍用。他好奇地追問:“是不是弄出了什麼新寶貝?”

林偉業得意地看著他:“恐怕要讓你失望了,不是軍隊用的傢伙,而是我領著百草園中級班的學員鼓搗出了有軌馬車,你派人來臨高找我時,正好在規劃整個臨高的市內軌道交通——我打算把這個當成這個時空的城市輕軌來使用,作爲公共交通工具,提升臨高的城市品位。”

夏天南有些意外:“原來這段時間你一直在弄這個?用什麼馬拉,一次能運輸多少人或者貨物,咱們現在又煉不出不鏽鋼,鐵製軌道生鏽怎麼辦?”

林偉業讚賞地回答:“看不出你還很專業,問到了點子上。現在的試驗品是5-7米左右的四輪車,滿載是10-14人左右,目前使用雲南採購的滇馬作爲牽引馬匹。滇馬的特點是矮小體健、耐勞善負重,能遠行,作爲戰馬不合適,但是拖拉四輪馬車倒是不錯的選擇。本來在其他路面,兩三匹滇馬是絕對拉不動滿載10來人的車廂的,不過有了軌道,負重可以提升到兩倍左右,一匹馬就能拉動,只是速度慢了點。”

“至於生鏽嘛……”林偉業解釋道,“這個不是問題,就算現代的鐵軌,日曬雨淋,照樣會生鏽,不過只要經常過車,就會把走行面拋光,所以輪子壓過的那面不會生鏽,下面生鏽也不會影響車輛的通行。高速行駛的火車都不怕軌道生鏽,我們這龜速的馬車就更不怕了。”

即便在現代對鐵軌司空見慣,夏天南也沒注意過鐵軌生鏽的問題,回到古代倒是補課漲知識了。他高興地說:“既然不會有影響,那就沒問題了,我倒是很期待回到臨高看到這些有軌馬車。有了竹筋水泥建築和完善的排水設施,再加上公共軌道交通,臨高老百姓絕對是整個明朝最幸福的人了。”

“這正是我弄這個有軌馬車的目的之一。除了民用,在戰時還可以以更高的速度向碼頭運輸戰略物資,比起肩挑手提的效率要高多了。”

夏天南喜道:“這個我倒沒想到,軍民兩用,不錯不錯。”

“其實還有個問題你忽略了,恰恰是我和學員們琢磨得最久的問題。”林偉業說,“軌道如果想要維護方便,就必須分段鋪設,下面墊枕木。可是這樣一來,凹凸不平,馬踩上去一腳深一腳淺,而且容易被枕木絆倒……”

“是哦!枕木對於火車不是障礙,可是對於馬來說就寸步難行了。”夏天南皺起眉頭,“那該怎麼解決?”

“我依稀記得18世紀時,解決的辦法是在枕木的間隙撒上細土,把空隙填平。不過這個辦法缺點不少,首先就是每天都要專人維護,把馬蹄踩的坑填平,異常繁瑣,其次就是這樣的路面又回到了當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狀態,我們花了很大力氣修建的水泥地面就白瞎了。”林偉業伸手比劃著解釋,“後來有個叫蘇二弟的學員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既然鐵軌凸出來不方便,爲什麼不把軌道沉下去呢?這句話給了我啓發,我就設計成嵌入式凹形軌道,去掉枕木,把鐵軌直接嵌入在水泥路面之中,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上述困擾了。”

“可是沒了枕木,照你說的,維護和更換鐵軌就不方便了啊?”

“不礙事的。馬車和火車的速度、載重都不可同日而語,即便有鐵軌損壞、變形,哪怕造成脫軌,也不會造成重大傷亡,修修補補也能湊合用,大不了過個三五年就全部換掉嘛!”

夏天南點點頭,“這些都交給你去做,我充分相信你。不過今天把你從臨高找來,不是聽你科普鐵路知識的,是要給你個官兒做做。”

林偉業愣住了,摸摸腦勺,不解地問:“我做官?給個官我也做不來啊?”

夏天南笑道:“就讓你掛個名,事不用你做,而且是登州總兵,山東那邊的武官,我記得你籍貫是山東人,這也算是在另一個時空衣錦還鄉了嘛。畢竟我已經是瓊海鎮總兵了,在南京這段時間又被崇禎封了個伯爵,總不能一人兼任南北兩個總兵吧?”

“只掛名不管事?這還差不多,你讓我研究技術在行,當官不是那塊料。”說著說著,林偉業才反應過來,“臥槽,你說你封爵了?什麼時候的事啊?”

夏天南笑道:“這事說來話長,咱們哥倆晚上不妨喝兩杯,我慢慢跟你說詳細的經過。簡單點概括一下呢,就是在南京和當年得罪過的鎮守太監打了一架,然後把崇禎震住了,於是就有了這個伯爵。”

第二百九十八章 瓊州營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橋兵變(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三百一十六章 降兵告密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襲慘敗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八百零九章 借糧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二十八章 高家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第九百六十二章 北上攻略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七百四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弒官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五百三十三章 華人商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八百零七章 天津衛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五章 胡家的報復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換思想就換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找叛軍(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內應(一)第七十四章 12磅山地榴彈炮第七百三十三章 平南伯救我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三百六十八章 鄭家的使者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五百六十九章 “翁婿”聯手,登萊我有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三百四十五章 謀劃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一百九十六章 逃離登州(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謀劃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第五百三十一章 用大炮對話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了房小妾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三百六十章 老閘船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六百四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四百九十三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順皇帝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零五章 孤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第一仗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術第七百零五章 政治同盟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三十三章 灰口鐵和白口鐵第五百九十三章 棄卒保車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九十三章 閱兵禮第五百九十三章 棄卒保車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遇到逃稅的商船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七百五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七百三十九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六百七十章 求雨山之戰(六)第九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炮上刺刀第四百零九章 包攬賦稅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七百七十四章 圍城與救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招撫(二)
第二百九十八章 瓊州營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橋兵變(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三百一十六章 降兵告密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襲慘敗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八百零九章 借糧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二十八章 高家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第九百六十二章 北上攻略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七百四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弒官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五百三十三章 華人商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八百零七章 天津衛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五章 胡家的報復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換思想就換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尋找叛軍(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內應(一)第七十四章 12磅山地榴彈炮第七百三十三章 平南伯救我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九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南第三百六十八章 鄭家的使者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五百六十九章 “翁婿”聯手,登萊我有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三百四十五章 謀劃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一百九十六章 逃離登州(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謀劃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第五百三十一章 用大炮對話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了房小妾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三百六十章 老閘船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六百四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四百九十三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順皇帝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零五章 孤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第一仗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術第七百零五章 政治同盟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三十三章 灰口鐵和白口鐵第五百九十三章 棄卒保車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九十三章 閱兵禮第五百九十三章 棄卒保車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遇到逃稅的商船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七百五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七百三十九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六百七十章 求雨山之戰(六)第九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的野望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炮上刺刀第四百零九章 包攬賦稅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七百七十四章 圍城與救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招撫(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精河县| 莲花县| 恩施市| 牙克石市| 太白县| 嘉兴市| 博湖县| 宁安市| 本溪| 安达市| 遂川县| 什邡市| 商水县| 永仁县| 清河县| 三明市| 正阳县| 峨眉山市| 罗甸县| 宁南县| 扬中市| 顺义区| 洪雅县| 吉安市| 社会| 海晏县| 海口市| 新竹市| 东乡族自治县| 江津市| 柳江县| 开平市| 祁门县| 突泉县| 新龙县| 遵化市| 文登市| 拉孜县| 霍林郭勒市|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