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

所有人都不拒絕去風月場所放鬆放鬆,唯獨慕容龍城婉拒了,他選擇一人獨自留在客棧休息。夏天南也沒有勉強他,不去更好,大家組團逛窯子,如果有這樣一個顏值太高的人在場,吸引大部分異性的注意力,會影響大家的興致——這種心情,在大學與女生宿舍搞聯誼時就有過深刻的體會,更別說酒吧泡妞了。

一行人安步當車,沿著街道慢慢走。一路上司馬德介紹道:“自古以來,江南出美女,最美數姑蘇,史上許多著名的女子,都是出自蘇州。春秋時期有以身許國的西施,秦時有烈女孟姜女,漢時有西楚霸王的愛妾虞姬、漢成帝時的趙飛燕姐妹,南齊時的蘇小小,隋末的紅拂女,唐朝的真娘……”

聽到他歷數各朝各代出自蘇州的美女,饒是夏天南興致不高,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些人大多都聽過,在後世個個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沒想到都與蘇州有關。

林偉業插話道:“前面的都聽說過,可是這個真娘,著實沒印象。”

司馬德介紹道:“真娘乃蘇州名妓,本命胡瑞珍,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聰慧、嬌麗,擅長歌舞,工於琴棋,精於書畫,爲了逃避安史之亂,隨父母南逃,路上與家人失散,流落蘇州,因其才貌雙全,很快名噪一時。但她只賣藝,不賣身,守身如玉。其時,蘇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蔭祥,人品端正,愛上真娘,想娶她爲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絕。王蔭祥還是不罷休,用重金買通老鴇,想留宿於真娘處。真娘覺得已難以違抗,爲保貞潔,懸樑自盡。王蔭祥得知後,懊喪不已,悲痛至極。斥資厚葬真娘於名勝虎丘,並刻碑紀念,載花種樹於墓上,人稱“花冢”,併發誓永不再娶。現在真娘墓已是蘇州一景,文人雅士每過真娘墓,對絕代紅顏不免憐香惜玉,紛紛題詩於墓上。”

夏天南沒想到古代的妓女居然會爲了保住貞潔自盡,瞠目結舌:“妓女不都是迎來送往,夜夜做新娘嗎?”他覺得古代的妓女和現代應該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操持皮肉買賣,出賣肉體罷了。

司馬德呲之以鼻:“將軍說的那是娼,不是妓。”

林偉業也疑惑不解:“娼妓娼妓,不都是一回事嗎?”

“娼者,不過出賣皮囊,人盡可夫的庸脂俗粉罷了;妓者,自幼習得琴棋書畫,其中不乏佼佼者,吟詩作對、揮毫潑墨,才學不亞於科考中舉的士子。”

林偉業閉上了嘴,很爲自己的淺薄而羞愧。

夏天南想起了河上偶遇的那名女子,試探地問道:“這些名妓是否只賣藝不賣身?”

“這樣的人很多,她們清高自傲,看不上你,縱使你一擲千金,也難以留宿一晚;而才學人品足以打動其芳心,即使一名不文,也能成爲入幕之賓。”

夏天南若有所思,看來,古代的名妓更類似於現代的明星,而不是普普通通的失足女。

一行人穿過蘇州繁華的商業區閶門,來到了司馬德口中的半塘街。這條街道沿河而建,通過一座座石橋與對面的街道相連,店鋪、住家鱗次櫛比,街道呈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格局,建築精緻典雅、疏朗有致,街麪店肆林立,會館集聚,房屋多爲前門沿街,後門臨河,有的還建成特殊的過街樓,當真是朱欄層樓,柳絮笙歌。河上裝載著茉莉花、白蘭花及其它貨物的船隻來來往往,遊船畫舫款款而過。

幾人四處張望,尋找傳說中的青樓。夏天南和林偉業二人左看右看,牌匾上處處可見“雲良閣”、“松竹館”之類的名字,就是不見“怡紅院”、“麗春院”這樣耳熟能詳的名字。

林偉業迷糊不已:“不是說這裡是能與秦淮河相提並論的紅燈區嗎?都在哪呢?”

司馬德神秘一笑,指著這些用詞文雅的牌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都是啊!”

夏、林二人大吃一驚,還以爲這些名字都是些書院、茶館之類的地方,沒想到都是妓院。正如夏天南對林偉業說過的那樣,古代妓院有點像現代的會所,承擔了高級社交場所的功能,完全不是林偉業想象中的那樣,僅僅只有錢色交易。

司馬德領著幾人來到一棟樓下,牌匾上寫著“樂雲樓”三個字。

“就是此處了。這裡有一位才色雙絕的奇女子,本是姑蘇人氏,曾經名動秦淮,後來因故回到了半塘,現如今是蘇州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今日若能得見,就算不虛此行了。”

聽司馬德說的神乎其神,幾人將信將疑跟著他進了樂雲樓。他們幾人衣著光鮮,又非熟面孔,很快就有鴇母親自出來迎接。

“幾位客官,可有相熟的姑娘?”

司馬德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家董姑娘可在?我家老爺今日誰都不見,就挑她。”

司馬德本是南京小吏,怎麼說也是官身,又是留都六部出身,成爲夏天南手下後隱然爲首席智囊,見識過諸多大場面,總督巡撫見得也不少,現在還與前巡撫共事,所謂居移氣養移體,自然有一股上位者的氣度。

鴇母閱人無數,眼睛毒的很,見這樣一位人物還只是隨從,可見他口中的老爺非富即貴。她迅速鎖定了站在人羣正中的夏天南,眼見此人高大俊朗,顧盼自雄,心中一喜,這可是條大魚。

“幾位原來是爲董姑娘而來,真是不巧,姑娘昨日才陪客人遊玩歸來,身體抱恙,要休養幾日才能見客……”

司馬德知道妓院老鴇通常喜歡玩欲擒故縱的把戲,尤其是當紅的頭牌姑娘,不多花點銀子,等閒難以見到。他哼了一聲,取出一百兩銀子:“休得囉嗦,我家老爺不缺銀子。這些銀子拿去,做個花頭,別的清倌人也不用,只點董姑娘一人。”

鴇母一看,來了豪客,眼睛發亮:“唉呀,諸位真是有誠意,那我去問問董姑娘。”

鴇母來到樓上一間垂掛紗簾的房間門前,小心詢問:“女兒,媽媽知道你現在倦的很。可是有幾個客人鐵了心要見你,媽媽也很爲難啊,要不……”

房間裡一個年輕女子回答:“恐怕是那撥客人出價很高,讓媽媽你很爲難吧?”

鴇母尷尬陪笑,沒有正面回答,算是默認。

過了一會,那女子說道:“總不能讓媽媽有銀子不賺,傳出去還說女兒不懂孝敬媽媽。只要他們答應我一個條件,我便過去。”

鴇母大喜:“行行行,你說什麼條件,我去跟客人說。”

“女兒外出遊歷歸來,憔悴不堪,不願此刻見客,若非要見,中間掛上一張珠簾,女兒便陪他們說說話,唱唱曲。”

樓上雅間。

夏天南等人坐在外間,一張珠簾懸掛在裡間的門口,擋住了女子的容貌,只能透過縫隙依稀看到她窈窕的身影。

看到她的身影,夏天南不由得回憶起昨日河上所見的女子,似乎兩者的身影有相似之處。很快他就搖搖頭,肯定是自己想多了,世上哪有如此湊巧之事。

裡面的董姑娘輕聲說道:“多日奔波勞累,容貌憔悴,只能以此法子見客,還請見諒。”

司馬德倒沒什麼,他擔心夏天南不高興。轉頭看了看夏天南的表情,似乎在思考什麼事情,沒有露出不悅的神色,便鬆了口氣,代爲回答:“便依董姑娘。”

“多謝客人體諒,不如先給諸位彈唱一曲吧?”

董姑娘說的曲,是指崑曲。從元朝末年起,起源於蘇州崑山的崑曲開始在蘇州一帶流傳,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爲明代四大聲腔,所以也叫崑山腔。崑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佈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爲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

司馬德擔心夏天南沒聽過崑曲,會覺得無聊,便建議道:“姑娘崑曲自然是造詣極高的,但久聞姑娘才學更是卓絕,何不賦詩一首讓我等開開眼界。”

董姑娘沒料到這夥出手闊綽的客人居然會主動談論詩詞,倒是讓人刮目相看。她沉吟一番,說到:“小女子沒有這等急智,倒是有一首舊作還算應景,請諸位指點。”

她頓了頓,輕聲低吟:

病眼看花愁思深,

幽窗獨坐撫瑤琴。

黃鸝亦似知人意,

柳外時時弄好音。

夏天南對詩詞研究不多,但這首詩用詞簡單易懂,寥寥幾句就將一個身體微恙、靠窗輕撫瑤琴,彈奏“清微淡遠”靜心之韻的女子形象勾勒了出來。

“好詩!黃鸝尚且知人意,可曾有人懂你?”

董姑娘愕然不已,這首舊作名喚《綠窗偶成》,是寄託她少女心思的作品。以前也曾在諸多才子面前吟誦過,但那些才高八斗的讀書人除了讚歎一句青樓中人也能做得一手好詩,給她安上了“才色雙絕”的名頭外,並沒有人深究詩中蘊藏的心意。這是第一次有人通過詩窺視到她的內心深處的想法。

“公子對詩詞頗有造詣?”

夏天南搖搖頭:“我欣賞詩詞佳作,但不會作詩,也不會填詞。國泰民安時,詩詞可用來怡情養性。可當今天下狼煙四起,北有韃虜、西有流寇,遼東和中原民不聊生,大丈夫理當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又怎能將精力放在詩詞這種小節上?”

董姑娘沉默片刻,讚歎道:“大丈夫當如是也!”

她站起身來,伸手去掀珠簾:“想來此等人物,不會在意小宛此刻妝容是否憔悴罷?小女子倒想一睹尊駕的風采!”

夏天南一怔,小宛?這個名字好耳熟。

等珠簾掀開,他頓時呆住了,那名自稱小宛的姑娘也怔住了。

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第八百八十五章 逼宮第九百六十四章 繼承人第四十九章 低碳鋼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對一”的談判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百八十一章 蘇州知府第七百五十七章 正藍旗的大軍第二百二十章 回臨高第六百七十四章 王牌對王牌第七百二十五章 硬闖眉樓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八十三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九百零二章 凱旋而歸第六百六十九章 求雨山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獻風波(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五百零三章 東亞最強戰艦第三十六章 港口和船匠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自成分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應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六十三章 風帆戰艦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五百零六章 攻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橋兵變(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火燒太監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約定第三百八十一章 林偉業的政治婚宴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四百零八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七百八十一章 撤兵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六十五章 傾巢而出第一百八十五章 內應(三)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順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十二章 珍妮紡紗機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六百七十五章 鐵與血的較量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八十章 收編第五百一十七章 退守中左所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稅關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貿之野望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福建的局勢第八百三十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六十八章 石碌之殤(二)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七百八十六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七百四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四百六十三章 勸降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奇兵吳三桂第三百五十九章 訓練艦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應(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六十二章 侵吞功勞第五百七十三章 背鍋俠第六百六十九章 求雨山之戰(五)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八百零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六百章 戰俘
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第八百八十五章 逼宮第九百六十四章 繼承人第四十九章 低碳鋼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對一”的談判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六章 相煎何太急第四百八十一章 蘇州知府第七百五十七章 正藍旗的大軍第二百二十章 回臨高第六百七十四章 王牌對王牌第七百二十五章 硬闖眉樓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衝突第六百八十三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九百零二章 凱旋而歸第六百六十九章 求雨山之戰(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獻風波(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艱難的選擇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五百零三章 東亞最強戰艦第三十六章 港口和船匠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自成分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六百九十九章 營救太子第二百八十七章 應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六十三章 風帆戰艦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五百零六章 攻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橋兵變(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火燒太監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約定第三百八十一章 林偉業的政治婚宴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四百零八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七百八十一章 撤兵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六十五章 傾巢而出第一百八十五章 內應(三)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二十四章 人市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六百九十八章 大順皇帝第四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十二章 珍妮紡紗機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六百七十五章 鐵與血的較量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八十章 收編第五百一十七章 退守中左所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稅關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貿之野望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九十七章 福建的局勢第八百三十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六十八章 石碌之殤(二)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七百八十六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七百四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四百六十三章 勸降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奇兵吳三桂第三百五十九章 訓練艦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應(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六十二章 侵吞功勞第五百七十三章 背鍋俠第六百六十九章 求雨山之戰(五)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八百零六章 毛遂自薦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灘登陸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六百章 戰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涞水县| 新和县| 漳平市| 姜堰市| 房产| 织金县| 毕节市| 铁岭市| 南充市| 彰化县| 子长县| 含山县| 出国| 乌兰浩特市| 岗巴县| 嘉义县| 伊宁市| 东山县| 兴业县| 湘乡市| 涪陵区| 华阴市| 康平县| 南涧| 林口县| 正镶白旗| 滨州市| 巴彦淖尔市| 菏泽市| 卓资县| 桓仁| 会东县| 扶沟县| 邵阳市| 顺平县| 上杭县| 深水埗区| 台东市| 高青县| 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