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九章 刺刀

解決了最重要的鐵礦來源問題,夏天南和林偉業都放下了心中一塊大石。有了穩定的鐵礦來源,就可以嘗試鑄造更大的火炮,還有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刺刀!

早在瓊海式步槍正式交付護衛隊時,林偉業已經想好了刺刀的製作方法,只不過當時有限的生鐵資源和產能得先解決步槍的有無問題,現在生鐵不再是瓶頸,步槍已經即將完成三百人的列裝,加上新加入的鐵匠可以緩解人手不足的局面,可以騰出手來上馬刺刀項目了。林偉業準備先試製樣品,成功之後再批量生產。

刺刀並不是個簡單的活計,長度不過0.5米左右,卻要保證反覆刺殺過程中的強度和韌性,太硬易折斷,太軟易變形。一把刺刀製作的難度,不會比一把好的刀劍容易,而這年頭百鍊鋼打製的上好刀劍,不僅成本非常高,而且費時費力。

林偉業要做的,就是實現快速、規模化製作刺刀,同時要控制成本。他要用的方法,就是直到現代還在使用的滲碳工藝。

滲碳,是金屬材料常見的一種熱處理工藝,它可以使滲過碳的工件表面獲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具體方法是將工件置入具有滲碳介質的爐具中,加熱到900--950度,保溫足夠時間後,使滲碳介質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滲入鋼件表層,從而獲得表層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的金屬工件。其實這種技術到現代也還在用,就是所謂的“燜鋼法”。

這樣得到的金屬工件,表面層具有高碳鋼的高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用這樣的方法制作的刺刀,外部足夠剛硬,刺殺時更有優勢,而內部的韌性則保證其不會斷裂。

現代的滲碳工藝已經非常成熟,用的滲碳介質也是氣體和液體,如甲烷、苯等,在1631年顯然是沒法得到這些東西的。林偉業採用了古人的方法——外熱式箱體滲碳技術。

這名稱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把低碳鋼製作的刺刀半成品放入坩堝等容器,然後蓋上木炭、豆豉、土末,在容器外加熱——木炭、豆豉都是滲碳用,土末是分散劑。這種滲碳技術的好處,是工件得到的滲碳非常均勻且穩定,且碳勢很高,效率和效果都相當好。這種方法在《天工開物》中有記載,不過當時宋應星用來製作的是繡花針,林偉業用來製作的是刺刀。

這種刺刀並不是現代刺刀薄而扁的刀刃,而是三棱形的長錐體。考慮到將來要經常與冷兵器部隊搏鬥,厚實的錐體顯然要比刀刃更結實,這樣的結構顯然叫槍刺更合適,叫刺刀不過是現代人的思維習慣。

做出樣品後,夏天南試了試鋒利和堅韌程度,捅穿兩層拇指粗細厚度的木板輕而易舉,然後再上下左右攪動,木屑紛紛掉落,刺刀卻絲毫沒有變形,如果是把劍,卡在木板中橫向扳折,必然會折斷。他再取來一塊薄薄的鐵板,用力插下去,照樣捅穿,刺刀未見絲毫磨損,可見將來對付敵人的盔甲也不成問題。

他哈哈大笑,“老林,你果然有辦法,這下子,我們的隊伍步槍加刺刀,肉搏也不怕了。”

林偉業也很有成就感,他取過一把步槍,槍口的卡座是早就預留好的,刺刀可以很方便的安裝拆卸,把刺刀裝上之後,對夏天南說:“瓊海式步槍裝上刺刀,將近1.9米,基本接近長矛了,將來進入白刃戰,直接可以做長矛用,長矛兵可以取消了,全部都是火器化士兵,遠程打擊和近身肉搏能力兼備!”

夏天南看了看,發現了奇怪之處:“這刺刀怎麼裝在右側,刺刀不都是在槍口下方嗎?”

林偉業解釋道:“我們這是前裝滑膛槍,裝在右側是爲了更好的裝彈,只有到了後裝槍時代纔會裝在槍口下方。”

他伸出左手在槍口比劃了下,“你看,如果裝在下方,裝彈的時候會不會割傷手?”

夏天南點點頭:“看來給前裝槍設計刺刀的人經過了血的教訓啊!雖然裝在右側彆扭了點,但是實用第一嘛。”

樣品製作成功,接下來就可以量產了。現在武器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有步槍,有刺刀,還有火炮,相對於瓊州府的武力水準來說,護衛隊已經是武裝到了牙齒,夏天南已經不滿足於龜縮於臨高一隅之地了。

他和林偉業二人從鹽場發跡,通過林偉業開的金手指,走技術流路線,已經開始在臨高站穩腳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畢竟根基尚淺,短板很明顯。之前的工人、工匠、鐵礦一一被解決,現在輪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短板——糧食。

夏天南思來想去,沒想到好辦法,只有把大家都叫來商量,看他們有什麼好建議。

林偉業一向對這種問題不感興趣,他人坐在這裡,腦子裡卻在想在合適的時候鑄造更大的火炮。

劉全腦子比較靈活,他想了想,對夏天南說:“老爺,咱們有銀子,可以買糧……”

夏天南懊惱地打斷他,說道:“之前爲了供給修建船廠的民夫伙食,已經讓臨高縣內米價上漲,現在三百護衛隊員,三百土兵,加上一千多工人、工匠,得花多少銀子買糧食啊,就算米價不漲,開銷也很大,糧食全靠買,絕非長久之計。我們目前只有紡織廠有收入,鹽場現在不外銷,兵工廠、鋼鐵廠、船廠都在燒錢——要不是因爲打胡家莊和縣城得了兩筆橫財,早就撐不下去了。”

衆人紛紛稱是,譚山補充道:“而且本縣糧食出產不多,存糧也有限,就算有銀子,也買不到這麼多。”

劉全續道:“回老爺,若是本地糧食不夠,可以上外地買。不過瓊州府其他州縣糧食產量也不高,對面廣東米價又高出瓊州太多,都不是買糧的好地方。小的跑了幾次廣州,聽聞有人說起,暹邏、安南一帶盛產糧食,也是一年三熟,但產量比瓊州高多了,米價很低,廣州就有人南下運糧回來發賣,所獲頗多。至於銀子入不敷出,也不是大問題,老爺的船廠已經建成,只要建成船隻出海,不管是跑日本還是下南洋,那就是金山銀海的買賣,銀子就不再是問題。”

第九百零七章 自己的班底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七百七十章 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的理由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五百八十章 初會朝廷兵馬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見錦衣衛第三百五十八章 香水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艦命名(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六十章 再戰斬腳峒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入白刃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戰的尾聲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六十八章 石碌之殤(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攬孫元化(二)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三百七十四章 宰肥羊第三百五十二章 董明璫第三百六十五章 聯鄭抗劉?第九百三十九章 洛陽之戰(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十五章 提南峒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八百四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翁婿”聯手,登萊我有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八百一十二章 入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章 回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盤推演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十三章 開設工廠第二百八十章 勸降火器營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六百九十七章 君王死社稷第七百零三章 黃猛甲拒官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三百七十章 初到中左所第八百零四章 海軍陸戰隊第七百三十四章 太子回宮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襲擾戰(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七百五十三章 “放風箏”第七百五十章 螳臂欲當車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七百三十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七百二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三十一章 用大炮對話第四百零四章 再入澄邁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瓊州營的計劃第八百零九章 借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八十一章 訓練第六百一十五章 鎮壓饑民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六十四章 明朝版的上訪戶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廈將傾第四百零八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見錦衣衛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五百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八章 箭與刀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騎兵的剋星陣型第四十八章 鋼鐵廠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五十九章
第九百零七章 自己的班底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七百七十章 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的理由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五百八十章 初會朝廷兵馬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見錦衣衛第三百五十八章 香水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艦命名(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六十章 再戰斬腳峒第七百九十五章 進入白刃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戰的尾聲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三百五十七章 海軍的下一個對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六十八章 石碌之殤(二)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攬孫元化(二)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三百七十四章 宰肥羊第三百五十二章 董明璫第三百六十五章 聯鄭抗劉?第九百三十九章 洛陽之戰(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十五章 提南峒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八百四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六十九章 “翁婿”聯手,登萊我有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八百一十二章 入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十章 回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盤推演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十三章 開設工廠第二百八十章 勸降火器營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六百九十七章 君王死社稷第七百零三章 黃猛甲拒官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三百七十章 初到中左所第八百零四章 海軍陸戰隊第七百三十四章 太子回宮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襲擾戰(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七百五十三章 “放風箏”第七百五十章 螳臂欲當車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七百三十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七百二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三十一章 用大炮對話第四百零四章 再入澄邁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瓊州營的計劃第八百零九章 借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八十一章 訓練第六百一十五章 鎮壓饑民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五百六十四章 明朝版的上訪戶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廈將傾第四百零八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見錦衣衛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五百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八章 箭與刀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騎兵的剋星陣型第四十八章 鋼鐵廠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五十九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略阳县| 保靖县| 南和县| 汾西县| 乌兰察布市| 泾阳县| 高州市| 壤塘县| 武胜县| 双牌县| 陈巴尔虎旗| 富源县| 金溪县| 固阳县| 徐州市| 万盛区| 达孜县| 涞源县| 福清市| 连平县| 正镶白旗| 新密市| 八宿县| 临洮县| 正宁县| 宁夏| 台州市| 赤壁市| 鄂州市| 泰安市| 泰和县| 卫辉市| 永州市| 老河口市| 建宁县| 荆州市| 凉城县| 云龙县| 灌阳县|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