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

“你說的是出賣高迎祥的那個闖王舊部?”夏天南對這個帶路黨有印象,當時求雨山一戰,高、張聯軍大敗,高迎祥逃進密林,鑽了山洞,正是這個黃龍主動投降,透露了高迎祥的蹤跡,追兵才能輕而易舉地抓住這條大魚。

王啓年解釋:“這人投降過來之後,既不能在軍中重用,又不能棄之如敝履,很難安置。這次往京城派駐聯絡人員,把他送過去比較合適,能做點事最好,就算做不好,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這個提議不錯,就這麼定了。”夏天南表示贊同。對於這種沒有節操、毫不猶豫出賣舊主的人,不能重用,誰知道他下一次會不會出賣新主人?但是留下此人,能起到千金買骨的示範作用,讓將來的對手看到投降的好處,削弱他們的戰鬥意志。那麼委派他做一個“駐京辦主任”的閒職,是一個不錯的安排。反正只負責傳遞京城的消息,接觸不到瓊海軍的決策層,就算他尸位素餐甚至變節,也不會有多少損失。

黃龍的前程就這麼被決定了。不過他本人對這個決定很是滿意:當初跟著高迎祥混,不就是圖混出個人樣來嗎?現在拿著瓊海軍的月俸去京城“打卡上班”,見識花花世界,輕鬆又愜意,何樂而不爲?第二天,他就高高興興帶了幾個情報司的人乘船出發了,甚至比前往西北、遼東的人還早。

劉黑子是第二批出發的人,他可不像黃龍那樣輕裝上任,而是帶去了一支規模不算太小的船隊。除了棉布、藥材、燒酒、軍火等物資,還有特戰隊隊副黃敢率領的兩百人——這些人是夏天南派去保護這批物資的,順便給他這個瓊海軍特使壯壯聲勢。

船隊半個多月後到達了山東,在登州登陸。

這時候蘇粗腿正是整編山東官兵、編練新軍的時候,忙得腳不沾地,謝三賓爲了配合夏天南從軍隊入手逐步控制山東全境的計劃,幫助蘇粗腿協調山東巡撫衙門和各地駐軍的關係,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即便有聖旨授予了夏天南節制山東兵馬的權力,而且瓊海軍兇名在外,但是整編計劃涉及山東巡撫的兵權,以及各地將領的飯碗,自然不會一帆風順,明裡的反抗沒有,暗地裡的掣肘不少,甚至以各種理由出現的大大小小的摩擦也不少,當然都被獨立團毫不留情地鎮壓了。

面對這支前往陝北的特遣隊伍,謝三賓和蘇粗腿雖然不能親自接洽,但還是各自派出了人手。劉黑子上岸後,登萊巡撫衙門的人招待他們歇息了一晚,然後安排了嚮導,蘇粗腿派出了獨立團的兩個連隨行護送,一直送到河南境內的濮陽附近。

山東雖然經歷了叛軍作亂和韃子入寇,但目前處於瓊海軍的“保護”下,一路還算安穩,很少見到盜匪出沒,沿路的州縣雖然稍顯破舊,但百姓的精神面貌還算不錯。

劉黑子經過聊城的時候,和地裡勞作的百姓嘮了會嗑,詢問他們的現狀,想和瓊州做個比較。

有上了年紀的大爺告訴這位帶兵的“軍爺”:“官府現在勸課農桑,在兵災和韃子入寇時逃難的人陸續回來了,現在都在把原來拋荒的土地復墾。雖然朝廷今年又加了啥練餉和剿餉,賦稅更重了,但是一家老小齊上陣,只要老天開眼,不旱不澇,還是能勉強活下去的……”

還有消息靈通的人在一旁插嘴:“聽說山東來了個侯爺,要插手賦稅的事,說是要代繳賦稅,相當於讓咱們都給他當佃戶,繳納的糧食和賦稅仔細算下來還不如給朝廷的一半,要是真幹成了,咱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原來瓊州的代繳賦稅模式已經向山東輸出了,劉黑子想,將軍還真是雷厲風行。他問:“你們覺得這樣靠譜嗎?”

百姓們並不知道這個軍爺就是侯爺的部下,七嘴八舌地議論:

“我活了大半輩子,從沒聽說過還有人能和朝廷對著幹的,這侯爺這麼幹不是拆朝廷的臺嗎?聽著就不靠譜……”

“怎麼就不靠譜了?聽說把韃子從山東趕跑的就是他,而且當初平叛也立下大功,這樣的人厲害著呢!我就想他能把這事辦成?!?

“其實你們都不知道,代繳賦稅,朝廷拿的一文不少,只是那些糧長、衙門戶房當差的、官老爺的火耗、浮收沒有了了,這些中間環節纔是大頭,那個侯爺要對付的不是朝廷,而是這些人。這些傢伙在咱們面前耀武揚威,看到當兵的還不是屁都不敢放一個?!?

劉黑子對說這話的人豎起大拇指,讚道:“老哥明白人!看得透徹。”

還有年輕人躍躍欲試地說:“聽說侯爺的手下在東邊招兵,倒是想去試試……”

便有老成持重的長輩教訓他:“老話說得好,‘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老老實實在地裡幹活纔是正經……”

劉黑子大笑:“老叔,給侯爺當兵可不是那些衛所的叫花子兵,餉銀豐厚的緊,當一年兵抵你全家種兩三年地了!”

瞭解了當地情形,順便給蘇粗腿打了廣告之後,劉黑子留下嘰嘰喳喳的村民,繼續前行。

進入河南境內後,四周漸漸變得荒蕪起來。有時走上百里,都不見人煙,沿途的枯骨倒是不少。

黃敢感概道:“到了這裡,才知道臨高簡直是世外桃源,都是大明的天下,怎麼差距這麼大呢?”

劉黑子說:“所以這江山得讓將軍來坐,天下百姓才能都過上臨高百姓的日子?!?

隊伍到達新鄉一帶時,四周逐漸出現了零星的騎手,遠遠地向這邊張望,看到馬車上沉甸甸的箱子時,露出了貪婪的目光。隨行的嚮導說:“軍爺,這是盤踞在附近的馬賊探子,他們專挑過路的客商和百姓下手,只要沒有足夠的護衛,大隊馬賊很快就會到。”

黃敢雖然相信兩百名特戰隊員對付馬賊沒有問題,但是小心無大錯,下令:“天黑之前就地紮營,有武器的人在外圍警戒,輪班放哨。”

第五百四十二章 爲難的長崎町官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一百六十四章 遇險第七十三章 炮型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二十五章 碼頭偶遇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落網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重演?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殤(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會李九成第五百六十一章 吃幹抹淨走人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五百四十四章 福鬆之死第八百五十六章 盟友相見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七百三十三章 平南伯救我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九十三章 奪田(四)第八十四章 黎亂(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八百六十七章 北鎮撫司門口的血案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六百九十二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間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換思想就換人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第九百零三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五百一十六章 轟擊炮的威力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五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三十一章 田國丈搶人第九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的承諾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七百一十七章 姬武將第四百九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一十二章 自殺式衝鋒第十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阿巴泰的對策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攬孫元化(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董明璫第二百八十八章 火船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二百二十六章 火炮體系(二)第四十章 船廠(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八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擒總兵第三百章 西學大儒第七百九十六章 兇殘的巴牙喇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軍炮演(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姬武將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的承諾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澳副總兵第五十六章 瓊海式步槍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當家大婚第四百八十三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
第五百四十二章 爲難的長崎町官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一百六十四章 遇險第七十三章 炮型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二十五章 碼頭偶遇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落網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重演?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殤(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會李九成第五百六十一章 吃幹抹淨走人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五百四十四章 福鬆之死第八百五十六章 盟友相見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七百三十三章 平南伯救我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九十三章 奪田(四)第八十四章 黎亂(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八百六十七章 北鎮撫司門口的血案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六百九十二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間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換思想就換人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第九百零三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五百一十六章 轟擊炮的威力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五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七百三十七章 臣不同意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三十一章 田國丈搶人第九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的承諾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七百一十七章 姬武將第四百九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五百一十二章 自殺式衝鋒第十章 投名狀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阿巴泰的對策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攬孫元化(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董明璫第二百八十八章 火船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二百二十六章 火炮體系(二)第四十章 船廠(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八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擒總兵第三百章 西學大儒第七百九十六章 兇殘的巴牙喇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軍炮演(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姬武將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的承諾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澳副總兵第五十六章 瓊海式步槍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當家大婚第四百八十三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皮山县| 开封县| 石渠县| 高邑县| 博罗县| 淮滨县| 弋阳县| 五寨县| 普兰县| 邹平县| 五台县| 来凤县| 双江| 高平市| 和硕县| 南丹县| 荥阳市| 井研县| 盐城市| 铜梁县| 张家界市| 江山市| 交口县| 金阳县| 抚宁县| 桐乡市| 石屏县| 昌黎县| 吉水县| 乐平市| 淄博市| 恭城| 玛纳斯县| 焉耆| 绥宁县| 通化县| 年辖:市辖区| 满城县| 辽宁省| 阳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