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

夏天南把玩著酒杯,慢條斯理地說:“這位李香君姑娘,不管你是顧橫波請來的,還是魏國公請來的,不給眉樓老闆面子,總得給魏國公面子吧?另外呢,做人要有職業道德,既然入了這行,不管是自願還是被逼,就得守這行的規矩。客人願意捧你,那是你的福氣;給客人端茶倒酒,這是你的本分。現在我的表兄看中了你,你知道該怎麼做嗎?需不需要我教你,幫你立立規矩?”

李香君本姓吳,原是官宦之家,後因父親得罪魏忠賢家道敗落,八歲就入了行,被另一位名妓李貞麗收養,改姓李。在養母李貞麗的精心培養下,她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衆人追慕。加之養母李貞麗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她所在的媚香樓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變著花樣討她歡心,不少人一擲千金想成爲其入幕之賓卻無法如願。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香扇墜”,何曾聽過這樣誅心的話?

李香君心裡唸叨著那句“客人願意捧你,那是你的福氣;給客人端茶倒酒,這是你的本分”,心裡如被針刺一般痛楚。話雖然難聽,可卻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撕去光鮮的一面,自己也還是個拋頭露面、以色娛人的妓,並不是千金小姐。想著想著,她的眼淚就流了下來——自己過去引以爲傲的一切,不過是浮雲而已。

夏天南看到李香君當著衆人的面流淚,覺得掃興,心中很是不悅,臉色沉了下來,眼神漸漸凌厲。站在諸女身後的島津千代見到主人的臉色,上前一步,手放在了刀柄處。

顧橫波見狀,連忙抓住李香君的手,拖著她往林偉業這邊走,口中解釋道:“小姑娘沒見過多少市面,一下子看到國公爺和平南伯兩位大人物,有些害怕。”島津千代見了,手慢慢鬆開了刀柄。

李香君木然地坐在林偉業旁邊,也不去擦拭兩行眼淚,任憑它流淌,滴落在衣襟上。

林偉業有些心疼,李香君這無聲哭泣的樣子和他初戀女友生氣的時候也是一模一樣,他忍不住伸手想替她擦眼淚,可是還沒碰到臉,就覺得不妥,想要找塊手帕,在身上一頓亂摸,但大男人身邊怎麼會隨身帶著手帕?

一旁的顧橫波連忙抽出自己袖中一塊絲巾,遞給林偉業。

林偉業感激地衝她一笑,小心翼翼地擦去了李香君臉上的眼淚。

見林偉業有了著落,夏天南把注意力轉回到其餘人身上。他笑著對徐弘基說:“魏國公,這裡還有三位姑娘,你先挑一個吧!”

徐弘基眼珠一轉,指著柳如是說:“要不然,我選柳姑娘吧,讓董姑娘陪你?若是覺得不夠,加上橫波,二女共侍一人,如何?”他也看出了董小宛和夏天南認識,便順勢成人之美。

顧橫波賠笑道:“橫波比幾位妹妹癡長幾歲,已經老了,怎比得上她們水嫩,魏國公就不要調笑我了。”

徐弘基鼓起眼睛,佯怒道:“你是說我沒眼光嗎?你才二十出頭,也敢說一個‘老’字?快去,和董姑娘好好服侍平南伯。”

顧橫波看到夏天南沒有反對,便道:“平南伯不嫌棄的話,橫波給您斟酒。”然後拉著垂頭不語的董小宛一左一右坐在夏天南身旁。夏天南微笑著示意顧橫波給自己斟酒,卻沒有刻意去看董小宛。董小宛又尷尬又難堪,只能枯坐一旁。

島津千代無聲無息地坐在了夏天南身後,兩眼盯著董小宛和顧橫波,觀察她們的一舉一動。

柳如是眼見這場景,走是走不掉了,可是卑躬屈膝地服侍夏天南這傲慢無禮的武夫絕非她所願,咬了咬牙,忍氣吞聲問道:“如是可否去換身女裝,再來相陪?”

夏天南不置可否,徐弘基卻眼睛一亮,揮手道:“如此甚好,快去快去。”他可不希望旁邊坐著一個“男人”陪著喝酒,他沒有龍陽之癖,也不喜歡女子作男人打扮。

柳如是匆匆下樓,在日本武士和士兵們遠遠的注視下,到自己乘坐的轎子裡取出一套衣服,裝作整理衣服,然後小聲對轎伕說:“趕緊去復社通知陳臥子、侯朝宗等公子,就說我和李香君、董小宛被惡人困在眉樓,讓他們鼓動士子來解救我們。”說完扯下一個吊玉墜子不動聲色塞入轎伕的手中,作爲酬勞。

陳臥子就是復社成員陳子龍,當日刺殺事件時也在場。他與柳如是經常賦詩作對,時間長了,互生情愫,情切意篤,差點就娶回家爲妾了,只是由於原配張氏強烈反對才作罷。侯朝宗就是侯方域了,與李香君互相一見傾心,早就私下山盟海誓,一個非君不嫁,一個非你不娶。倉促之間,這兩個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復社是柳如是能想到最可靠的求救對象。

轎伕握住墜子塞入懷中,匆忙擡著轎子走了。柳如是捧著衣服,理了理頭上垂落的一縷青絲,深吸一口氣,重新上樓。

等她尋個空房間換上女裝,回到雅間,發現李香君已經開始彈奏琵琶唱戲了,唱得正是自己賴以成名的南戲《琵琶記》。李香君的唱腔雖然像以往一樣圓潤動聽,吐詞如珍珠落盤,琵琶彈得也是行雲流水,可是臉上卻不見一絲笑容。

夏天南對傳統戲劇興趣不大,純粹把這個當做背景音樂,和徐弘基遙遙相對,互相敬酒,喝得不亦樂乎。唯獨林偉業全神貫注地盯著李香君,好像永遠都看不夠。

柳如是在魏國公身旁坐下,心中氣苦:這陪酒的勾當,本是剛入行的雛兒或者年老色衰的妓才做的事,自己和董、李等人,平日只需賦詩作對、揮毫潑墨、淺吟低唱,然後享受衆星捧月的關注、追捧就行了,現在卻淪落到這般地步。這個平南伯也真是個不識貨的,要知道席間隨便一人放在其餘地方都是衆人追捧的花魁,他卻使喚幾人陪酒作樂,真真是焚琴煮鶴、暴殄天物。

第九百三十三章 旅順口之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炮轟鶴丸城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三百八十八章 喬治神父第四百八十九章 行賄第八百八十七章 崇禎的退讓第七百四十章 遠東第一港第五百零四章 遠征倒計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二百二十章 回臨高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七百四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九百四十二章 霰彈過處,寸草不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招攬(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臨高大市場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兵第八百四十七章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第五百六十七章 下一盤很大的棋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三百八十八章 喬治神父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瓊海軍的第一槍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箭定乾坤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對一”的談判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二百二十章 回臨高第三百四十四章 禍水東引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橋兵變(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空手套白狼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軍炮演(一)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博輔保衛戰(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五百二十三章 安平老宅第七百三十六章 岳父大人看上了董小宛第七百零九章 先抑後揚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二百四十六章 總督的決心(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三百四十三章 花園偶遇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六百一十章 叛亂平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廣州的提款機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五百九十章 關寧軍的野望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二十三章 鈉硝石第四百五十八章 受降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四百零三章 昌化鋼鐵廠第七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三十章 二鍋頭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重演?第六百九十二章 破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隻雞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一十五章 黑暗中的集會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襲慘敗第八百二十一章 拒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問定君王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服百戶
第九百三十三章 旅順口之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炮轟鶴丸城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三百八十八章 喬治神父第四百八十九章 行賄第八百八十七章 崇禎的退讓第七百四十章 遠東第一港第五百零四章 遠征倒計時第二百四十七章 總督的決心(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二百二十章 回臨高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七百四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九百四十二章 霰彈過處,寸草不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招攬(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臨高大市場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兵第八百四十七章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第五百六十七章 下一盤很大的棋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三百八十八章 喬治神父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瓊海軍的第一槍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箭定乾坤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百六十五章 “三對一”的談判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二百二十章 回臨高第三百四十四章 禍水東引第六百二十二章 總兵變副將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橋兵變(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空手套白狼第四百五十五章 荷蘭人的潰敗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七百二十四章 知恩圖報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軍炮演(一)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博輔保衛戰(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九十七章 承包責任制第五百二十三章 安平老宅第七百三十六章 岳父大人看上了董小宛第七百零九章 先抑後揚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六百九十三章 兩道聖旨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二百四十六章 總督的決心(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僭侈逾制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三百四十三章 花園偶遇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六百一十章 叛亂平定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廣州的提款機第八百三十九章 永定門外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五百九十章 關寧軍的野望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二十三章 鈉硝石第四百五十八章 受降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四百零三章 昌化鋼鐵廠第七百二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三十章 二鍋頭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重演?第六百九十二章 破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隻雞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一十五章 黑暗中的集會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三百一十一章 蘇家的好日子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二百九十二章 夜襲慘敗第八百二十一章 拒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問定君王第八百五十九章 準備談判第九百五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服百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定区| 光泽县| 五华县| 甘泉县| 来安县| 兰州市| 神农架林区| 衡山县| 密云县| 沅陵县| 团风县| 黄浦区| 弥勒县| 留坝县| 安图县| 新田县| 方正县| 南乐县| 凤冈县| 务川| 景德镇市| 正宁县| 临城县| 和田市| 满洲里市| 桂林市| 烟台市| 隆尧县| 天祝| 白沙| 紫阳县| 金川县| 济源市| 丹东市| 巴楚县| 高安市| 迁安市| 兰州市| 拜泉县| 象州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