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

崇禎從報捷的奏章下抽出另一份奏章,在手晃動著,對王承恩說:“知道這份奏章說的什麼嗎?除了報捷的消息,朱大典單獨了本奏章,爲一個名叫夏天南的廣東參將請功,並建議儘早確定登萊巡撫人選,以穩定登州的局勢。”

王承恩道:“任命登萊巡撫是應有之義,登州是山東重鎮,羣龍無首可不行。但是朱大典一個山東巡撫給一個廣東參將請功又是爲何?”

崇禎將奏章丟回案幾,解釋道:“這個廣東參將是兵部所調,據稱是爲了防範東江鎮毛龍舊部從海路馳援李九成、孔有德,召其水師北,以防萬一。”

王承恩仍然不解:“奴婢日夜侍奉皇爺,陪著皇爺批閱奏章,未曾聽說東江鎮有變,也是說這個廣東參將的水師沒有派用場,用得著單獨奏摺爲其請功嗎?”

崇禎意味深長地說道:“這個廣東參將可不簡單,他的水師雖然沒有攔截到東江鎮的戰船,可是在登州附近全殲叛軍逃竄的船隊,孔有德是這一戰失去了蹤跡,王子登也是這時被生擒的……”

王承恩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還不止呢!其不僅有水師,還練陸師,全都手持鳥銃,曾於荒野與叛軍對陣,以步軍對戰馬軍,絲毫不落下風,李九成是這一戰死在其鳥銃之下。”

王承恩懂了,這個臨時調遣的參將在平定叛亂的最後當口立下了極大的功勞,不僅手刃李九成,還在海全殲其餘叛軍,難怪朱大典單獨爲其請功。

“這個朱大典倒是懂得珍惜人才,還知道向皇爺請功、推薦!”

崇禎的關注點卻不在這兒,他所有所思地自言自語:“瓊州府參將?在那麼一個偏遠荒涼之地能練如此強軍,這樣的人爲什麼無人報給朕?”

他來回踱步,過了半響,突然停下問王承恩:“王伴伴,你說,這個廣東參將夏天南擅長操練鳥銃兵,可否調到神機營,重振京營雄風?”

神機營是京營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啓了世界火器部隊的先河,乃明成祖徵交趾時創建,在成祖親征漠北之戰配合騎兵、步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土木堡之變後,三大營均傷亡慘重,從此一蹶不振,到了明末更是成了勳貴子弟鍍金的跳板,毫無戰鬥力可言。崇禎一直想把京營操練起來,恢復太祖、成祖時期的輝煌,成爲自己直接掌控的強大武裝力量,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來擔此重任,這事一直耽擱了。

涉及到京營,王承恩不敢輕易回答了。一來,京營是皇帝直接控制的,與京營有關的話題都很敏感;二來,如今的京營充斥著混日子、熬資歷的勳貴子弟,一個回答不慎會得罪這些勳貴。他只能避重輕:“皇爺,你忘記了嗎?京營各營的統兵將領都是京城勳貴子弟,平頭百姓是沒法進入京營的。”

崇禎不以爲然:“又沒說讓這人擔任神機營總兵、副將,只是把他調到神機營,協助訓練鳥銃兵而已。”

王承恩不敢說是或者不是,他知道崇禎隨口問問,並不是真的要聽從他的意見,這種敏感的人事安排,沒人能幫皇帝做主。作爲一個長期陪伴皇帝的太監,他自然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否則禍從口出。

“皇爺聖明,一切自然由皇爺做主,奴婢可不敢亂說話。”

崇禎想了一會,開口吩咐:“去內閣把溫長卿叫來。”長卿是溫體仁的字,溫長卿是溫體仁。

王承恩應下,到殿外安排一個小太監去內閣傳話,然後守在乾清宮門口準備迎接,以示對首輔的尊重。

今日溫體仁正好在內閣票擬奏章,一聽崇禎召見,放下筆趕緊來了。

到了乾清宮門口,王承恩迎了來,熱情地招呼:“溫相來得好快,萬歲爺正在等你呢。”

溫體仁悄聲問:“敢問公公,今日陛下召我來所謂何事?陛下心情是好是壞?”

這種不涉及秘密的消息,王承恩不介意賣個人情給首輔大人,小聲回答:“溫相儘管放心,萬歲爺剛讀了山東來的捷報,心情很好。召您前來,可能是爲了抽調一個廣東的武將進入神機營的事情……”

溫體仁眉毛一挑,廣東的武將?莫非是他……

與捷報一同進京的,還有山東巡按御史謝三賓的一封信,直接由溫體仁的門人直接送進了溫府,隨同信一起來的,還有一萬兩銀子。

信雖然沒有像其他投靠的官員一樣自稱門生,但是謝三賓信話裡行間極盡奉承之能事,並稱山東初定,被瑣事纏身,等事情處理完畢後一定登門拜訪。信的末尾,“順便”提到了登萊巡撫之位空缺,對叛亂平定後的局勢不利,建議早作定奪,另外還提及了在平叛過程立下首功的廣東參將夏天南,是其未來的乘龍快婿,想留在瓊州升任總兵,希望能在皇面前美言幾句。

溫體仁在崇禎面前以“孤臣”自居,實際非常熱衷拉幫結派,對於投靠的官員來者不拒,以便把控朝政,對抗東林黨。但是由於其口碑不佳,投奔的官吏參差不齊,閒職的居多,像謝三賓這樣“根正苗紅”、前途光明的言官很少,所以溫體仁對於謝三賓的靠攏很重視。雖然謝三賓沒有明言自稱門生,還留有餘地,但是以科道言官的身份送萬兩銀子的賄賂,毫不避諱,其誠意可見一斑,溫體仁決定盡全力幫助謝三賓。

他進了乾清宮後,崇禎也不廢話,直接問道:“這幾份奏章都是內閣看過的,你應該知道這個廣東參將夏天南吧?從奏章所言可以看出,夏天南精於訓練鳥銃兵,還能以純火器對陣叛軍精銳騎兵,可謂難得的人才。如今京營人才凋敝,神機營更是每況愈下,不復當年之勇,我欲調此人入京,重振神機營,長卿以爲如何?”

第三百九十二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七十四章 王牌對王牌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應(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揭秘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援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二百九十八章 瓊州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閱祭旗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六百七十七章 多爾袞的計策第三百章 西學大儒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九百四十九章 厚積薄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四百六十一章 戰後第五十三章 刺殺訓練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八百八十八章 策略與決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八百九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三十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百四十九章 對陣鑲白旗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上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硬闖眉樓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馬拉松般的戰鬥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潰敗第八百六十章 羣英館和九公子第九百一十六章 官兵如匪第五百五十五章 鶴丸城的國崩第三百零五章 軍官培訓班(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十章 投名狀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共處一室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四十四章 箭神第三百五十五章 集資第四百五十三章 料羅灣海戰(七)第六百二十六章 紅毛與倭寇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服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八百二十四章 阿巴泰的節操第六百七十七章 多爾袞的計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貼身女保鏢,要嗎?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九百零八章 情報司和內衛局第四百八十章 董小宛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紅與月俸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七章 賣鹽第三百二十六章 重返廣州第七百五十九章 騎兵的排隊槍斃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六百六十二章 獻忠有子劉文秀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六百五十四章 流寇圍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七百四十四章 擴張遇到瓶頸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二十七章 紳士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六百零七章 空城計第七百零一章 本朝武將第一爵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夜襲(一)第八百四十九章 對陣鑲白旗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澳副總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臨高大市場第七百八十五章 阻擊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五百二十三章 安平老宅第四百六十四章 三月之期
第三百九十二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六百七十四章 王牌對王牌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應(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揭秘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援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二百九十八章 瓊州營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閱祭旗第一百一十三章 火併第六百七十七章 多爾袞的計策第三百章 西學大儒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九百四十九章 厚積薄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六百四十章 內閣商議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四百六十一章 戰後第五十三章 刺殺訓練第一百八十章 獻策(一)第八百八十八章 策略與決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八百九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三十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百四十九章 對陣鑲白旗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上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對稱的海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硬闖眉樓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馬拉松般的戰鬥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潰敗第八百六十章 羣英館和九公子第九百一十六章 官兵如匪第五百五十五章 鶴丸城的國崩第三百零五章 軍官培訓班(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十章 投名狀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共處一室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四十四章 箭神第三百五十五章 集資第四百五十三章 料羅灣海戰(七)第六百二十六章 紅毛與倭寇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服第四百七十五章 春宵一度?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六百八十章 正規軍與炮灰部隊第八百二十四章 阿巴泰的節操第六百七十七章 多爾袞的計策第五百五十九章 貼身女保鏢,要嗎?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九百零八章 情報司和內衛局第四百八十章 董小宛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紅與月俸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七章 賣鹽第三百二十六章 重返廣州第七百五十九章 騎兵的排隊槍斃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六百六十二章 獻忠有子劉文秀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六百五十四章 流寇圍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百三十六章 第一艦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七百四十四章 擴張遇到瓶頸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二十七章 紳士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六百零七章 空城計第七百零一章 本朝武將第一爵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夜襲(一)第八百四十九章 對陣鑲白旗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澳副總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七百七十一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臨高大市場第七百八十五章 阻擊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五百二十三章 安平老宅第四百六十四章 三月之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周口市| 黄石市| 武山县| 三门峡市| 华坪县| 乌苏市| 呼伦贝尔市| 阜平县| 容城县| 徐州市| 龙游县| 江华| 页游| 合水县| 宜兰县| 昭苏县| 望城县| 会昌县| 桦甸市| 都安| 阳春市| 赣州市| 襄汾县| 盐津县| 红原县| 邻水| 娱乐| 会泽县| 绥滨县| 和田县| 岳阳市| 虎林市| 稻城县| 延吉市| 乐昌市| 土默特左旗| 卢氏县| 广灵县| 舒城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