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

崇禎九年臘月二十日,大順軍擊潰了保定總兵劉國柱的人馬後,順利地推進到了昌平,離京城只有一天的行程,大明的首都,離李自成只有一步之遙了。昌平只是一個小城,兵力不多,怎麼擋得住幾十萬大軍,大順軍毫不費力就攻下了城池,從知州到同知、判官全部淪爲階下囚,無一倖免。

爲了給大軍開路,李自成派了先頭部隊先走一步,掃蕩官兵,而主力部隊則留在昌平休整一晚。自從經過了劉宗敏的教訓後,他不敢再大意,把先頭部隊的人數增加到八萬,由老營大將劉芳亮率領。至於頭號大將劉宗敏,則被他留了下來,因爲他還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給其做。

昌平州衙還比較寬敞,被作爲李自成的臨時駐地。劉宗敏駐在昌平總兵的鎮臺衙門,郝搖旗駐在學宮,田見秀、高一功、李過等人分別擠在別處衙門和民宅,而其他部隊都分駐兵營,又在空地上搭起了許多帳篷。晚飯以後,李自成同劉宗敏稍談數語,便命分頭傳知各營大將,來昌平衙門商議要事。

自從大順軍從河南北上以來,在行軍途中已經開過多次會議。而現在大軍已經到了京師附近,要商議些什麼,衆人隱約都猜到了幾分,不由得暗自激動,盤算著自己的從龍之功能帶來多少榮華富貴。

果然,李自成喜氣洋洋地宣佈:“先宣佈一個決定:京城就在眼前,改朝換代就在轉瞬之間,額決定,從奉天倡義大元帥改稱新順王,等進了京城後,就逼崇禎禪位,順理成章稱帝。”

衆人歡呼雀躍:“大王聖明,早該如此。”既然稱王了,那就離稱帝只差一步之遙,衆人也能水漲船高,雞犬升天了。

劉宗敏清了清嗓子,得意地說:“順王說了,今晚大夥好好議議,到了京城後他老人家在城外將駐蹕何處,破城後從何處入北京內城,又由何處進入皇城與紫禁城,進入紫禁城以後將居住何宮,這些問題,要在今晚議個明白,以免臨時慌張,手忙腳亂,失了體面。”

衆人興奮不已,議論紛紛,可是卻拿不出可行的方案。他們都是泥腿子出身,連皇宮門朝哪邊都不知道,又如何懂這些彎彎繞繞。還是劉黑子提議:“順王可以參照我家將軍的路線,直接由南面永定門入城,然後從正陽門取道承天門,直接殺入皇城。至於進入紫禁城後居住何處,這個就得看順王自己的意思了。”

李自成按捺住心中的喜悅,問道:“額常聽人說乾清宮之名,究競在紫禁城什麼地方?這皇宮可是很大?”

其他人自然答不上來,劉黑子謹慎地回答:“紫禁城中,宮殿甚多,外人很難詳知。不如把本地的官員找來詢問。昌平離京城這麼近,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吧。”

“有道理。”李自成吩咐下去,“把昌平知州帶來。”

昌平知州戰戰兢兢地來到了衙門,得知不是要殺自己,而是打聽紫禁城的情況,並且要選居住的地方,暗自鬆了一口氣,回答:“稟闖王……”

劉宗敏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叫順王,早不叫闖王了。之前是奉天倡義大元帥,現在是新順王。”

知州心中鄙夷了一番,幾個泥腿子,打了幾個勝仗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又是大元帥,又是稱王,過幾日怕是要自立爲帝吧。不過表面上不敢露出絲毫異樣,畢恭畢敬地回答:“是是,下官知錯。稟順王,下官就任昌平知州之前,先爲工部主事,對皇宮內苑的佈局略知一二。今上召對臣子,或爲平臺,或爲文華殿,或爲乾清宮,而以乾清宮最多。紫禁城中宮殿建置,分爲前朝後宮,這是就中間主要佈局而言。所謂前朝,是指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而言,統稱爲三大殿。後宮乾清、坤寧二宮之間,有一殿,名曰交泰殿,取乾坤交泰之義。順王進入紫禁城之後,如果能從當今聖上手中繼承大統,當然應居住乾清宮中,處理國事。明朝自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至今二百二十餘年,只有正德與嘉靖二帝,不理朝政,不喜歡居住乾清宮,不足爲訓。順王應運而興,以水德代火德(注1)而主天下,不住在乾清宮何以表大順得天下之正?”

“乾清宮?”李自成點了點頭,他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宮殿,心中有種莫名的嚮往,“言之有理。各位兄弟,你們覺得如何?”

其餘將領大多字都不識幾個,又哪裡知道這些講究,當下胡亂應道:“甚好,便選乾清宮。”

劉宗敏提議:“順王,既然要奪崇禎老兒的帝位,總得講究個名正言順。額看別人造反都弄個文縐縐的文章公佈天下,叫甚麼檄文,咱們也得弄個……”

李自成連連點頭:“宗敏深得我心,凡是都考慮周全。只是這裡的兄弟都沒念過書,又如何寫得來?”

劉宗敏得意洋洋地笑道:“這些大老粗自然不行,額早就準備好了。昨日有個讀書人來投軍,還自告奮勇願爲順王撰寫檄文,額便把他留下了。如今檄文已經寫好,不如叫他上來,念給順王聽?”

“甚好。咱們大順會武的不少,能文的可沒幾個,有讀書人來投軍,得好生對待,不可怠慢。”李自成很是高興,順口問:“對了,這人叫甚?”

“姓宋,名獻策。”

劉黑子聽了,大吃一驚。宋獻策和牛金星、李巖三個人,正是將軍再三叮囑他要暗中除掉的對象。牛金星已經在洛陽沉河了,卻沒想到這宋獻策無聲無息通過劉宗敏的路子進入了大順軍,還出現在了李自成的視野中。這人曝光了,就不好下手了。

一名個子矮小的中年文人進了衙門,畢恭畢敬地說:“學生宋獻策,見過順王。”

————————————————

注1:以水德代火德——適應古人大一統政治哲學思想的發展成熟,在戰國末期到秦漢之際,產生了以五行生剋解釋朝代嬗遞的道理,稱爲“五德終始”。所謂“應運而興”,就是五行之運。

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七百八十章 兵諫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一百零九章 茶樓風波(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六百八十五章 奇兵吳三桂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百一十一章 如何破局?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七百四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臺灣的消息第二百四十八章 總督的決心(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瓊州營的計劃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的承諾第二百五十一章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二百六十七章 博輔保衛戰(六)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盤推演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第三百六十五章 聯鄭抗劉?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曠野迎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香豔的謠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七百零六章 亂象初現第八百零四章 海軍陸戰隊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四章 埋伏第二百五十七章 海上伏擊(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四百三十四章 偷襲中左所(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戲開場第二百八十七章 應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紅與月俸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七章 下一盤很大的棋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何不清君側第五百五十九章 貼身女保鏢,要嗎?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九百六十章 方太監的見聞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二十章 春宵第六百九十二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逃離登州(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重演?第四百五十八章 受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良版鴛鴦襖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血濺桃花扇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九百六十三章 喜當爹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一百二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七百三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七百八十七章 攔截第六百五十章 進軍路線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二百八十三章 登陸白鵝潭第八百二十四章 阿巴泰的節操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四百七十八章 偶遇第四百七十八章 偶遇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
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七百八十章 兵諫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九百二十八章 朝鮮水師的龜船第一百零九章 茶樓風波(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六百八十五章 奇兵吳三桂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百一十一章 如何破局?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七百四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八百一十九章 陰謀第四百二十七章 臺灣的消息第二百四十八章 總督的決心(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瓊州營的計劃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大典的承諾第二百五十一章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二百六十七章 博輔保衛戰(六)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盤推演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第三百六十五章 聯鄭抗劉?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曠野迎敵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百二十五章 火炮體系(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香豔的謠言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七百零六章 亂象初現第八百零四章 海軍陸戰隊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六百三十四章 埋伏第二百五十七章 海上伏擊(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一百零五章 鬥勇第四百三十四章 偷襲中左所(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八百六十六章 衚衕裡的較量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戲開場第二百八十七章 應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分紅與月俸第三百零二章 鋼盔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七章 下一盤很大的棋第六百六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何不清君側第五百五十九章 貼身女保鏢,要嗎?第二百三十八章 夜襲(三)第九百六十章 方太監的見聞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見“故人”第二十章 春宵第六百九十二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逃離登州(六)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重演?第四百五十八章 受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改良版鴛鴦襖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七百三十二章 血濺桃花扇第三百九十章 博學的神父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九百六十三章 喜當爹第五百四十七章 薩摩藩的偷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一百二十九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七百三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七百八十七章 攔截第六百五十章 進軍路線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二百八十三章 登陸白鵝潭第八百二十四章 阿巴泰的節操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九百五十六章 軍紀第四百七十八章 偶遇第四百七十八章 偶遇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罗江县| 阿克苏市| 麻阳| 麦盖提县| 沛县| 屯昌县| 阿拉善盟| 蒙自县| 穆棱市| 都匀市| 吴堡县| 光泽县| 微博| 罗山县| 海南省| 札达县| 镇沅| 溧水县| 东至县| 夹江县| 新宾| 安泽县| 濮阳市| 鹿邑县| 余干县| 天柱县| 皋兰县| 永福县| 上犹县| 余庆县| 永顺县| 大安市| 思茅市| 邵武市| 句容市| 安多县| 梧州市| 吕梁市| 平武县|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