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

夏天南把黃猛甲叫過來:“求雨山下你挽回了戰鬥的局面,老山裡你又抓到了闖王,功不可沒。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現在我就把押送闖王進京的任務交給你,讓他敗在你手裡,被擒在你手裡,最後送上黃泉路也在你手裡,崇禎的封賞也由你去領吧。”

黃猛甲咧嘴一笑:“多謝將軍厚愛。”

高迎祥身體一抖,一瞬間想過咬舌自盡,免得被這些人折辱。可是轉念一想:以自己在義軍中的號召力,崇禎未必會殺自己,說不定還指望自己勸降各路義軍,送到京城也未必會死,便放棄了自盡的想法。

黃猛甲想起一事,拉過黃龍,介紹道:“這次能夠順利生擒闖賊,這人臨陣倒戈幫了很大忙。”

夏天南笑了笑,原來是個帶路黨。雖然從感情上他鄙視這樣的牆頭草,但是從大局出發,這樣的人必不可少,而且要厚待,樹立一個標桿,吸引更多的帶路黨,將來和流寇打仗可以省下很多功夫。他似笑非笑地問道:“能助我軍力擒闖賊,那是有功啊,你叫什麼名字,爲什麼會幫我們?”

黃龍跪在地上,諂媚無比:“將軍,小的叫黃龍,原本是高迎祥手下將領。高迎祥平日御下又苛刻,小人不忿久矣,今日正好其不知天高地厚,對抗天兵,以至一敗塗地,又鑽入洞中死地,天賜良機,小人就引蛇出洞,幫助黃將軍生擒此獠。”

夏天南點點頭:“很好,識時務者爲俊傑,你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也不會虧待你,先跟隨著大軍吧,等回去後我會給你一個合適的官職。”

黃龍連忙磕頭謝恩:“多謝將軍!”

打發了黃龍,夏天南又轉身對魏連橫說:“張獻忠向東逃竄,肯定不敢再往這裡來了,就讓洪承疇去收拾他,戰鬥告一段落,打掃戰場,暫時先回南京休整,順便把這些俘虜送回臨高。”

魏連橫應下:“是,將軍。”然後去安排了。

崇禎八年(1635年)三月,在安徽境內勢如破竹、連克四州三府、一直打到安徽與江蘇交界處的高迎祥、張獻忠聯軍,在長江沿岸的江浦縣境內被幹脆利落地擊敗了,而且高迎祥被生擒,消息傳到京城,朝野上下沸騰了。

自崇禎元年各地農民相繼揭竿而起以來,朝廷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圍剿,也打過勝仗,但從未擊斃過重量級的流寇首領,更別說生擒了。早期的扛把子紫金樑王自用是受傷之後病死的,後來活躍度很高的張獻忠、羅汝才、老回回等人雖然在官兵手裡吃了不少敗仗,但是死而不僵,換個地方就能死灰復燃,使得官兵取勝失去了意義。

在這些人當中,“闖王”高迎祥的實力和名氣更是凌駕於各路人馬之上,算得上王自用後第一人,歷來就是崇禎和數任剿寇統帥的肉中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可是此人甚是狡猾,流竄各省,轉戰千里,越打越強,從楊鶴到陳奇瑜都拿他沒辦法,洪承疇雖然打勝了幾仗,卻也不能將其剿滅,反倒讓他帶著張獻忠打穿了整個安徽,差點打進江南。

此次立下潑天功勞的瓊海軍再次進入了所有人的視野。在建軍鎮以前,瓊州營先後擊敗流竄江南的倭寇和圍堵中左所的紅毛,秀了一把肌肉,已經展示了自己的實力。但是,幾百倭寇和幾條紅毛戰船,顯然無法與能夠動搖大明江山社稷的流寇相提並論,瓊海軍以區區五千人大破高、張五萬聯軍,還生擒了高迎祥,這是楊鶴、陳奇瑜集合數省兵力都無法做到的事情,以才幹卓越著稱的洪承疇也不能做到,瓊海軍實力之強可見一斑。

黃猛甲押送高迎祥還在途中,但是消息已經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得知天字第一號流寇頭子即將被押解進京,崇禎自聽到消息的那一天起就激動不已,連從未間斷的批閱奏摺也暫時停止了,召集內閣成員、兵部、禮部到乾清宮商議如何借這次大捷舉辦一個盛大的獻俘之禮,以昭告天下、振奮百官。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王應熊先向崇禎報告獻俘之禮的流程:“陛下,按祖制,理應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宮觀及在京十里以內神祠,以酒脯行一獻之禮。將被俘敵酋以白練捆縛帶往太廟、太社作告禮,然後在午門行獻俘禮,指派大臣當衆宣讀捷報,再由刑部尚書奏告,將某處所俘執獻,請交付所司處置……”

崇禎急不可耐地打斷了他,斬釘截鐵說道:“不用刑部處置,直接處凌遲之刑!”

所有人聞言都情不自禁打了個哆嗦。這位天子性格剛烈,處置起人來毫不留情,而且動不動就處以凌遲之刑。崇禎三年(1630年),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的一幕還歷歷在目,現在又要剮人了。還好這次不是大臣,而是反賊。

溫體仁咳嗽一聲,慢條斯理說道:“陛下,獻俘之禮有舊制可循,著禮部照章辦理便是,無需多議,只是瓊海鎮新建後首戰便立下這般功勞,是否要封賞?”

崇禎這纔想起功臣的封賞還沒定,便問張鳳翼:“本兵(兵部尚書的別名)怎麼看?”

張鳳翼遲疑道:“回陛下,瓊海鎮才封賞不久,一年之內,夏天南從區區一名參將,接連升至副將、總兵,現在又加右都督,已經到頂了,臣實在想不出該如何封賞?”心裡嘀咕道,這官再升,就只能做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了,或者把自己這兵部尚書的位置給他?

崇禎覺得也有道理,可是這麼大的功勞,不封賞也說不過去,什麼都不給,自己豈不成了一個薄情寡恩的君王了?

他想了想,問衆人:“賞金千兩、賜良田千畝?”

這麼“豐厚”的賞賜讓衆人驚呆了,連從不輕易表態的次輔、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吳宗達都聽不下去了,他沒說這麼點賞賜太寒酸,只是委婉地說:“這麼大的功勞,賞賜金銀田畝似乎草率了些,陛下不如考慮封爵……”

第二百六十九章 潰敗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下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臺南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瓊海鎮與平南總兵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五百四十八章 街頭鏖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五百九十八章 女中諸葛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炮對準永定門第九十二章 奪田(三)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七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五十五章 火槍與弓箭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七章 賣鹽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剿沱濘島(三)第九百二十六章 戰略方向調整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博輔保衛戰(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心機與套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八百三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戰之前(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五百五十四章 島津家的鐵甲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二百二十六章 火炮體系(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百八十三章 軍紀不容破壞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九百二十章 移民“綠色通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三百二十六章 重返廣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四百八十四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釀酒(一)第六十二章 侵吞功勞第七百五十三章 “放風箏”第六百三十五章 倭寇的本性第七百零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十二章 珍妮紡紗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五百七十章 出兵的理由有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七十二章 準備鑄炮第五百二十八章 鄭芝鳳第八百九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百二十一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九百四十章 洛陽之戰(中)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讓日本人給瓊州營做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孱弱的守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底線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八百八十八章 策略與決心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的疑心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獻風波(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四百零一章 炮擊城內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約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盤推演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四章 揚明號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品誥命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
第二百六十九章 潰敗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下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六十三章 博輔保衛戰(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臺南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瓊海鎮與平南總兵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四十六章 立威第五百三十五章 巴達維亞第五百四十八章 街頭鏖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五百九十八章 女中諸葛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炮對準永定門第九十二章 奪田(三)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衡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七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五十五章 火槍與弓箭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七章 賣鹽第二百四十章 馴服海盜(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剿沱濘島(三)第九百二十六章 戰略方向調整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博輔保衛戰(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清剿沱濘島(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心機與套路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八百三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七百零四章 天怒人怨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戰之前(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暴力征糧(一)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五百五十四章 島津家的鐵甲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二百二十六章 火炮體系(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七百八十三章 軍紀不容破壞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三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九百二十章 移民“綠色通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博輔保衛戰(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初見吳三桂第三百二十六章 重返廣州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東君的求救第四百八十四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釀酒(一)第六十二章 侵吞功勞第七百五十三章 “放風箏”第六百三十五章 倭寇的本性第七百零七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十二章 珍妮紡紗機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五百七十二章 我欲提馬北望,不願偏安一隅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五百七十章 出兵的理由有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七十二章 準備鑄炮第五百二十八章 鄭芝鳳第八百九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二百二十一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九百四十章 洛陽之戰(中)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六百四十三章 與關寧軍的交易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讓日本人給瓊州營做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孱弱的守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底線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八百八十八章 策略與決心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的疑心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獻風波(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四百零一章 炮擊城內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約定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盤推演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忠奸只在一念之間第一百五十四章 揚明號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品誥命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繁昌县| 临澧县| 上思县| 苏尼特右旗| 城口县| 普格县| 襄城县| 武清区| 丹阳市| 金昌市| 科技| 合阳县| 清水县| 镇平县| 嵊泗县| 青龙| 文登市| 苗栗县| 闵行区| 二手房| 莎车县| 固原市| 六安市| 东港市| 邹平县| 黄梅县| 华坪县| 鸡泽县| 竹北市| 永平县| 建始县| 义马市| 章丘市| 恩平市| 兰考县| 东至县| 东兰县| 德保县| 浦江县|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