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

京師,紫禁城,金鑾殿。

此時,崇禎正召集文武百官,商議退敵之計,大殿內的氣氛非常壓抑。

韃子越過長城入寇已經快兩個月了,連克州縣,北直隸一帶的官兵屢戰屢敗,根本不是對手。崇禎自從韃子入寇之後就沒有睡過囫圇覺,眼中佈滿血絲。他抑制住心中的鬱悶和憤怒,詢問百官:“建奴肆虐,京師戒嚴,朕眼看著北直隸百姓慘遭荼毒卻無能爲力,衆卿可有退敵良策?”

吏科給事中王家彥出列,朗聲道:“陛下,建奴入寇,生靈塗炭,陵寢震驚,本兵掌管兵事,卻坐視不救,理應問罪。”

作爲兵部尚書,張鳳翼是制定抵抗策略的主要責任人,但是他才能平庸,根本沒有什麼好辦法,應對失措,眼睜睜看著奴酋阿濟格帶領大軍橫衝直撞,卻沒有任何辦法制止。現在聽到王家彥公然彈劾自己,卻無言以對。他不是坐視不救,是根本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能夠讓韃子退回關外。

崇禎眉頭皺了皺,答道:“眼下驅逐建奴爲第一要務,本兵是否該問罪,戰後再議。”他也對張鳳翼的表現不滿,可是暫時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來擔任這個職務了,先對付著吧。

張鳳翼聽得眼皮子直跳,“戰後再議”,這話裡有話啊,難道皇帝對他的不滿已經累積到一個極限,只等韃子退兵後就找他清算嗎?

不行,必須掌握主動權,挽回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張鳳翼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一咬牙,出列奏道:“陛下,臣懇請出京督師,建奴一日不退兵,臣一日不回京!”

這個請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文武百官都想不到這個資質平平的兵部尚書居然有這樣的勇氣,崇禎也沒想到張鳳翼會主動請纓。

驚訝之後,崇禎還是頗有些歡喜,無論如何,敢出京督師驅逐韃子,至少勇氣可嘉,他立刻準許:“本兵既然請纓,朕準了,另命宣大總督樑廷棟戴罪入援,互爲犄角,望卿不復所託,剋日退敵。”

樑廷棟是前任兵部尚書,崇禎三年上任,才幹還算可以,但是品行操守不怎麼樣,屢次遭人彈劾,才當了一年尚書就被撤換。去年起復,接替丁憂的楊嗣昌,以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提督軍務。韃子此次入寇,經過的正是他的轄地,沒有遭到任何抵抗,長驅直入。崇禎對此很不滿,只是大敵當前,撤換邊鎮總督動搖軍心,便只能選擇讓樑廷棟戴罪立功,領兵從宣大馳援北直隸了。

張鳳翼心中哀嘆,“剋日退敵”,說的容易,韃子幾萬大軍,說擊退就能擊退嗎?不過他不敢在這個話題上多說,先避過朝堂上的彈劾再說。

兵部尚書自請督師,除此之外百官並無良策獻上。下朝之後,崇禎悶悶不樂地回到乾清宮。

王承恩見他心情不好,屏退殿中宮女和小太監,心想得揀一件能讓萬歲爺高興的事說給他聽聽,否則天天這麼鬱鬱寡歡,實在傷身。

想了半天,王承恩想起丁憂被下旨奪情的前宣大總督楊嗣昌已經回了京城,而且請求面聖,將這個消息告訴萬歲爺,或許能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說:“前兵部右侍郎、宣大總督楊嗣昌已經回京,請求面聖,萬歲爺可要召見?”

崇禎聞言一振,立刻說:“文弱回京了?趕快宣他覲見。”

楊嗣昌丁憂之前就很受崇禎信任,其父楊鶴剿寇失利被問罪,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聖眷,短短幾年就歷任山海關內監軍兵備道、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巡撫山海關和永平府、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鎮總督,要不是先後因爲父母雙雙去世,回家丁憂,兵部尚書的位置未必是張鳳翼的。崇禎苦於朝中無知兵之人可用,便下旨奪情,命他回京。

不久後,楊嗣昌便進了宮,被宦官帶到乾清宮。他此刻沒有官職在身,身著布衣,跪下磕頭行禮:“武陵楊嗣昌叩見陛下。”

崇禎連忙虛擡右手,示意平身,“文弱無需行此大禮,朕下旨奪情,召你回京,就是要重要的。來人,賜座。”

楊嗣昌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不過場面上的事還是要做的,再三推卻之後,纔在宦官搬來的小幾子上坐下。

崇禎現在最憂慮的就是韃子入寇之事,卻無人可以商量對策,現在楊嗣昌來了,宛如找到了知音,將腹中心事和盤托出,並詢問:“韃子入寇,卿可有良策?另外,朕想調洪承疇、盧象升等人北上拱衛京畿,如何?”

楊嗣昌沉吟片刻,沒有直接回答崇禎的問題,而是反問:“臣有一番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連連點頭:“直說便是,無需顧慮。”

楊嗣昌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陛下,天下大勢好比人的身體,京師是頭腦,宣、薊諸鎮是肩臂,黃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勢是烽火出現於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禍亂於腹心之內,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圖緩,內憂更不能忽視,因爲它流毒於腹心,如果聽任‘腹心流毒,臟腑潰癰,精血日就枯乾’,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韃子入寇是急癥,流寇則是心腹之患。很顯然,楊嗣昌對抽調洪承疇、盧象升等剿寇主力北上並不贊同。

崇禎愣了一下,說道:“流寇肆虐中原,確實是心腹大患,可是建奴在京畿作亂,總不能不管吧?”

楊嗣昌答道:“臣有三策獻上:一是攘外必先安內;二是足食然後足兵;三乃保民方能蕩寇。”

崇禎精神一振,說:“願聞其詳。”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可以與建奴虛以委蛇,以和談牽制,穩住京師局勢後,集中兵力剿滅流寇。只要除去這腹心之患,建奴無非是疥癬之疾罷了,無論是戰是和,可以從容應對。”

第九百二十六章 戰略方向調整第四百二十八章 挑起戰爭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八百六十七章 北鎮撫司門口的血案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箭定乾坤第八十六章 挾持縣太爺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六百六十四章 瓊海軍的第一槍第八百零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八十三章 登陸白鵝潭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三百五十四章 玩金融不靠譜?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銃版“曼古歹”第一百二十章 打探消息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七百四十一章 昨日僻壤,今日桃源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九百六十三章 喜當爹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六百九十四章 周皇后的秘密第五百七十四章 何不軍屯?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賜名蘇粗腿第二百三十二章 釀酒(一)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九百零四章 繼承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行蹤泄露第四百四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暗中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七百四十五章 請將軍早日大婚第三百九十五章 實彈演練(二)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六百七十一章 求雨山之戰(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三百一十八章 追殺第一百五十二章 規劃新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見錦衣衛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九百三十三章 旅順口之戰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馬嫋軍校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涯香(二)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六十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海上回馬槍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砸搶燒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巨頭齊聚洪武門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三百八十九章 建教堂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鄭芝鳳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服第九百章 挖牆腳第三百一十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小仙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五十六章 瓊海式步槍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第九百六十章 方太監的見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馴服海盜(一)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
第九百二十六章 戰略方向調整第四百二十八章 挑起戰爭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八百六十七章 北鎮撫司門口的血案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八百五十一章 一箭定乾坤第八十六章 挾持縣太爺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八十四章 宋獻策與檄文第六百六十四章 瓊海軍的第一槍第八百零六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八十三章 登陸白鵝潭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三百五十四章 玩金融不靠譜?第四百九十八章 鄭家有子名福鬆第三十五章 黑火藥的材料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銃版“曼古歹”第一百二十章 打探消息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七百四十一章 昨日僻壤,今日桃源第七百五十一章 謎底揭曉第九百六十三章 喜當爹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六百九十四章 周皇后的秘密第五百七十四章 何不軍屯?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賜名蘇粗腿第二百三十二章 釀酒(一)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九百零四章 繼承人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行蹤泄露第四百四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暗中的力量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七百四十五章 請將軍早日大婚第三百九十五章 實彈演練(二)第九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六百七十一章 求雨山之戰(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三十七章 偷天換日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三百零八章 蘇粗腿當官第三百一十八章 追殺第一百五十二章 規劃新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見錦衣衛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八百六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二百七十章 立寨對峙第九百三十三章 旅順口之戰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馬嫋軍校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涯香(二)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六十三章 風帆戰艦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海上回馬槍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砸搶燒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巨頭齊聚洪武門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三百八十九章 建教堂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鄭芝鳳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七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上遭遇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書生的報復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服第九百章 挖牆腳第三百一十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小仙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第一波衝鋒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五十六章 瓊海式步槍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第九百六十章 方太監的見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馴服海盜(一)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兖州市| 托克托县| 锦屏县| 闸北区| 新平| 木里| 泸州市| 盱眙县| 永顺县| 南乐县| 沾益县| 平度市| 蓬溪县| 鄂托克旗| 台前县| 马尔康县| 洛宁县| 定襄县| 芦山县| 双牌县| 新乡县| 朝阳区| 烟台市| 靖边县| 宁德市| 屏边| 大姚县| 峡江县| 志丹县| 辽源市| 德州市| 蓬溪县| 武清区| 昔阳县| 张掖市| 昌都县| 科技| 务川| 富源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