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後“分贓”

後金大軍徹底退出戰場後,虎大威和楊國柱嘗試著帶兵靠近烏壓壓一大片的百姓和長長的馬車隊伍。當確認沒有埋伏時,兩人看著馬車上裝著的箱子興奮不已——有些箱子已經被臨走前的餘丁或漢軍撬開了,帶走了一些值錢又輕便的細軟,但箱子裡滿滿當當的銀子來不及帶走,遠遠的一眼就能看到。

楊國柱撫須笑道:“虎總兵,韃子留下這些金銀,哪怕是分得三成,你我幾年都不愁吃喝了啊!……”

虎大威咧嘴笑得很開心:“可不是嘛,要不然每年盼著朝廷那點糧餉,盼星星盼月亮,等到了手拿來發欠餉都不夠,這一次真是發了。不過,拿到銀子,我第一件事就是向瓊海鎮購置鳥銃……”

楊國柱醒悟過來,“對對對,瓊海鎮的這種鳥銃比兵部發放的強太多,不僅可以連珠發射,還不會炸膛,他們就是靠著這鳥銃擊退了奴酋阿濟格,真乃神器!”

“而且鳥銃裝有短刺,近戰可以做長矛使用,可近可遠,豈是朝廷的破爛貨能比的。”虎大威提醒,“有了這樣的好玩意,就不用長矛兵輔助,進可攻退可守,犀利的緊。只盼望夏總兵願意賣給咱,而且別太貴就好……”

“哈哈,虎總兵要買,自然是成本價,不讓我倒貼錢就成。”夏天南策馬走近,笑呵呵地說。

二人聞言大喜,虎大威追問道:“夏總兵的意思是願意賣了?”

“這個自然,二位都是願意和韃子拼命的好漢,我的鳥銃自然願意賣給有血性的漢子。至於某些人,我是什麼都不願賣的,價再高也不行。”這話的指向性很明確,就是大同總兵王樸。話說回來,王樸衝進了死人堆裡,在密集的鉛彈下,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兩人相視一眼,均感到慶幸,唯夏天南馬首是瞻的決定是多麼正確,不僅趕跑了韃子,還能分潤戰功和榮耀,反之可能會無懸念的會敗給阿濟格、阿巴泰的大軍,帶著殘兵敗將黯然神傷返回宣府、山西。至於貪功冒進的王樸,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楊國柱有件事不明白,忍不住問:“夏總兵,韃子留下的金銀咱們分了,這個是人之常情,畢竟發餉、練兵都少不了銀子。可是這十餘萬百姓你要了做甚?咱們只是武將,負責練兵打仗,安撫百姓的事不歸咱管,這麼多百姓的吃喝拉撒就是個大麻煩,留給那些文官頭痛就是,幹嘛還往自己身上攬呢?”

虎大威也不解地問:“是啊,這些被韃子留下的都是青壯,多半家破人亡,收容他們不光要管吃喝,還要重新安置住處和田畝,咱們武人又哪有這個能力?你又是廣東人,在京畿一帶又哪有能力安置他們,難不成帶回廣東?”

夏天回答:“二位,你們也知道這裡都是青壯,在我眼裡,這都是兵源啊!我防區在瓊州府,那地方地廣人稀,最缺的就是人,要是弄十萬回去,再怎麼篩選,優中選優,三萬兵總是能練出來的……”

二人面面相覷,心裡非常震驚。一個總兵居然有能力吃下十萬青壯,這財力和魄力也是舉世無雙了。

楊國柱咳嗽一聲,善意提醒:“這個……夏總兵啊,老哥有句話必須提醒你,就算你有能力收容這些人,也要提防言官彈劾——以一鎮之地吸納十餘萬青壯,任誰都以爲你要造反了……再說了,這些人都是京畿一帶土生土長的百姓,即便家中燒成赤地,也未必願意背井離鄉跟你去瓊州……”

楊國柱說得都是肺腑之言,在京師城牆外,當著所有人的面,帶走十萬青壯說是練兵,這已經遠遠抄超出一個總兵所轄正常的兵力範圍,被人懷疑要造反是再正常不過了。而百姓是否願意老老實實跟著走也是個大問題,中國的農民只要沒有餓死的危險,一般不會背井離鄉的,何況京畿重地,朝廷也不會坐視出現大批難民威脅京城安全,總會撥付糧食賑濟,好賴總會有口飯吃。

“哈哈,造反的事隨他們彈劾,我皮厚得很,不怕這些耍嘴皮子的言官……”夏天南心想,何況老子遲早要造反,只不過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罷了,彈劾就彈劾,自己也不會少塊肉,又能奈我何?

“至於百姓不願背井離鄉,這倒是個問題,多謝楊總兵提醒。京畿重地,天子身邊的人,未必看得上瓊州那窮鄉僻壤,得想個辦法……”夏天南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叫過楊由基,耳語幾句。楊由基連連點頭,轉身而去。

“來來來,其他的事先放一邊,咱們三個把這些金銀財貨都分了,免得時間長了,朝廷看上了也會惦記……”

二人一聽,這是正理,據說皇上整日爲了國庫空虛的事傷腦筋,要是知道了這些銀子,肯定一道聖旨就要奪了去。

虎大威朝楊國柱使了個眼色,說道:“夏總兵仗義,不過我們也不能不識好歹,這些銀子光靠我們兩個,就算拼了命也拿不下來,都是沾了你的光,拿三成受之有愧。不如這樣,你拿六成,我和國柱各拿兩成就行。”

楊國柱楞了一下,馬上點頭贊同:“不錯,理當如此。再說夏總兵決意收納這些百姓,耗資頗大,銀子多了好辦事……”

夏天南也不矯情,推讓一番後也就接受了這個“分贓方案”。

這邊首腦人物在“分贓”,那邊楊由基按照夏天南的指示給百姓訓話。

十餘萬百姓人數實在太多了,楊由基將近衛營士兵每隔百人散開,接力傳話。

“你們都給我聽著。韃子把你們抓了又放,其中必有蹊蹺,難免混入細作,爲了不讓韃子細作混入京城,現在要把你們都帶走,慢慢甄別,查清一批,放走一批,抓住細作殺無赦!”

百姓紛紛訴苦:“軍爺,冤枉啊,我們都是清白的,求軍爺明察……”

楊由基暗想,將軍這一招還真管用。若是苦口婆心勸他們去瓊州,未必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可是扣頂大帽子,讓他們感覺有性命之憂,就無人聒噪了。等到了瓊州,四年環海,想跑也跑不了了。

第十五章 提南峒第九百四十五章 福祿宴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零六章 潛入水城破壞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第七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九百二十六章 戰略方向調整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羅灣海戰(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騎兵的排隊槍斃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九十章 風波之後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剋扣糧餉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四百七十三章 香豔的謠言第二百二十一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茍二貴回村第七百四十八章 無間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福鬆之死第三百五十九章 訓練艦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四章 包攬鹽課第一百二十四章 襲擾戰(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三百八十一章 林偉業的政治婚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歷史使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離登州(二)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五百五十三章 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第六百七十章 求雨山之戰(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逃離登州(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方向的選擇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廈將傾第六百一十四章 衝擊粥棚第一百七十六章 揭秘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炮對準永定門第九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的野望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涯香(二)第四十八章 鋼鐵廠第六百二十九章 內外交困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抵制納糧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八百三十三章 逼問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七十六章 測試榴彈第三百二十一章 行蹤泄露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四百七十章 去江南吧第一百零二章 蹴鞠百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心機與套路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三百五十三章 背後的高人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二十八章 高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三章 第一桶金第六百七十一章 求雨山之戰(七)第五百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二十一章 斬腳峒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九十八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五十四章 基督徒的信仰第八百九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大移民
第十五章 提南峒第九百四十五章 福祿宴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二百三十三章 釀酒(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馴服海盜(三)第六百零六章 潛入水城破壞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料羅灣海戰(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六章 馬嫋村的光明第七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七十三章 鄭芝龍的抉擇第九百二十六章 戰略方向調整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羅灣海戰(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騎兵的排隊槍斃第四百四十章 戰爭開始第四百九十章 風波之後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剋扣糧餉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力征糧(二)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四百七十三章 香豔的謠言第二百二十一章 拿破崙炮與紅夷大炮(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援第四百一十二章 茍二貴回村第七百四十八章 無間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北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福鬆之死第三百五十九章 訓練艦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九百二十三章 視察臺灣第九十一章 奪田(二)第四章 包攬鹽課第一百二十四章 襲擾戰(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三百八十一章 林偉業的政治婚宴第七百三十一章 歷史使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離登州(二)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二百三十一章 “微服私訪”的吳縣令第五百五十三章 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第六百七十章 求雨山之戰(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逃離登州(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方向的選擇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百九十三章 大廈將傾第六百一十四章 衝擊粥棚第一百七十六章 揭秘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炮對準永定門第九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的野望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涯香(二)第四十八章 鋼鐵廠第六百二十九章 內外交困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抵制納糧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八百三十三章 逼問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八百五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七十六章 測試榴彈第三百二十一章 行蹤泄露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四百七十章 去江南吧第一百零二章 蹴鞠百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心機與套路第三十八章 調樓村的搬遷第三百五十三章 背後的高人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二十八章 高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輔第三章 第一桶金第六百七十一章 求雨山之戰(七)第五百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二十一章 斬腳峒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九十八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兵第五十四章 基督徒的信仰第八百九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大移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边| 南投县| 清水县| 固始县| 洛川县| 克东县| 增城市| 阳西县| 嫩江县| 卫辉市| 淮滨县| 溧阳市| 溆浦县| 四会市| 隆安县| 阆中市| 吴川市| 印江| 安泽县| 安新县| 罗甸县| 天门市| 黎城县| 册亨县| 长泰县| 贵港市| 孟村| 通化市| 寿宁县| 崇阳县| 望谟县| 本溪| 玉门市| 固阳县| 公安县| 祁连县| 昭平县| 南城县| 滕州市| 万年县|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