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六十章 闖王“神機妙算”

把總笑道:“你替王舉人辦事,銀子卻沒了,怎麼向你家老爺交代?”

那人賠笑道:“留在城外命都沒了,銀子只是身外之物而已,老爺若是體恤下人便不會追究,如果追究起來,大不了我們這些人今年的月例銀子都扣了便是?!?

把總也就隨口一問,銀子到手,怎麼交差是他們自己的事。他掃了一眼,順口說道:“你這出門一趟,帶的人有點多啊,王舉人果然家大業大!”

入城的所有人聞言身體一僵,右手下意識地伸進了袖中。爲首那人腦門上冒出了冷汗,面上卻笑容不減:“軍爺見笑了,這趟出門辦差有些棘手,所以人多了一點……”

正想著怎麼解釋,把總卻不耐煩地揮揮手:“廢話少說,趕緊走人,要關城門了。若是被上頭看到,我們都要吃掛落。”

這些人鬆了一口氣,點頭哈腰的向守軍致謝之後,匆匆往城內走去,沒多久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城門“吱吱呀呀”地合攏,然後“轟”的一聲關閉,守軍各歸其位,像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一處燈火照不到的角落裡,那名自稱王舉人長隨的人戰戰兢兢對其他人說:“各位好漢,我已經把你們帶進來了,便放過我吧?”

這人確確實實是城南王舉人家的下人,前往滁州辦事也是事實,只不過回到和州的路上誤入流民軍營中,被拿下了。流民軍用細作混入城中是拿手好戲,見抓了個本地人,便沒有一刀砍了,而是留在營中以備不時之需。白天攻城失敗後,闖王下令設法混入城內,便有人想到了這個俘虜,於是就有了夜闖北門的這一幕。守軍只知道流寇來自陝西、甘肅、河南一帶,不可能熟知和州城內的情形,卻沒料到有一個本地人作爲內應,加上銀子賄賂,輕易就被賺開了城門。

一個操著陝西話的人回答:“老弟,對不住了,若是放你走了,額們都要遭殃,只好委屈你了……”

不等這人反應過來,就有人在背後捂住他的嘴,然後捅了一刀。這人眼睛睜圓,嘴巴被捂住說不出話,“嗚嗚”了幾聲,掙扎一番,然後軟軟倒下。

這夥人把屍首擡到一口井中丟下去,然後消失在夜色中。

夜襲是古代所有軍隊的大忌:防守的一方固然害怕,因爲夜幕下不知道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不知道來了多少人,防不勝防;反過來,進攻的一方也有顧忌,以古人的營養程度和照明條件,很多人有夜盲癥晚上無法視物,加上爲了隱蔽不能使用火把或燈籠,也就無法使用旗號等指揮的標識物,對於指揮和部隊間的協調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說不定還沒打到對方陣中自己就混亂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軍隊的指揮者不會輕易發動夜襲,尤其是對相互協作要求更高的大規模戰鬥。

攻守雙方都不想在晚上搞事情,高、張聯軍攻打和州城的第一個夜晚似乎就要這麼平安無事的度過了。

不過,在聯軍的中軍大帳中,燈火通明,兩個首領正在商量如何第二天攻打城池的計劃。

張獻忠說道:“闖王,剛纔消息傳回來了,咱們的人已經從北門混入了城中,已經都說好了的,明天寅時一過就四處放火,咱們趁亂攻城,裡應外合,保證能一舉拿下。你還在這擔心個什麼勁呢?”

高迎祥搖搖頭:“換做一個庸才將領負責城防,這一招或許百試百靈,可是今日這個將領守城很有一套,我擔心,就算點了火,也未必能讓城中混亂起來……”

張獻忠煩躁地站起來:“硬攻不行,放火也不行,究竟怎樣才行?”

高迎祥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裹緊了身上的袍子,自言自語說:“這天好像變冷了,比白天冷多了……”

“闖王?”張獻忠瞪圓了眼珠子,看著高迎祥,這商量軍機大事呢,怎麼突然扯到冷不冷了?以前沒覺得他這麼不著調啊。

高迎祥轉頭吩咐一名部下:“去拿點鹽過來?!?

部下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闖王的話他不敢違背,也不敢多問,出了大帳。

過了一會,他拿了一碗鹽過來,徵詢地問:“闖王,這夠了嗎?”

高迎祥點點頭:“夠了。”

在張獻忠和部下不解的注視下,他抓起一把鹽,來到燃燒著的火盆前,把鹽灑進了火中。

橙紅的火焰很快吞噬了雪白的食鹽,除了竄起了一股藍色的小火苗之外,沒有任何動靜。高迎祥注視著食鹽消失在火焰中後,微笑著擡起頭:“明日攻城,有九成把握了!”

張獻忠糊塗了,燒了一把鹽,和攻城有什麼關係?

他正想問個究竟,不料高迎祥卻下了逐客令:“早點回營帳睡一覺吧,養足精神明日好攻城,有什麼話,明日再說?!?

張獻忠一肚子的話被堵了回去,只好悻悻地回營。

一夜無話。

第二日寅時,天還沒亮,張獻忠就匆匆來到高迎祥帳外,卻發現他已經精神抖擻地出來了,披掛整齊,還穿上了鐵甲。

見張獻忠一臉的疑問,高迎祥微笑道:“你是不是有很多話想問?晚上比白天冷、用火燒鹽和攻城都有什麼關係?”

張獻忠連連點頭。

高迎祥解釋道:“晚上比白天冷很多,那就是降溫降得厲害;鹽放在火上燒沒有聲音,那是天氣潮溼,鹽裡有水。乾燥的鹽燒的時候有噼噼啪啪的響聲,而溼鹽不會。所以,今天會起大霧!”他的話用現代術語解釋,那就是:晝夜溫差大,空氣溼度大,具備這兩個條件後,地面的空氣冷到一定程度,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就是平常所說的霧。溼度越大,霧也越大。

張獻忠聞言環顧四周,雖然天色未亮,但是藉著火把的光線,也能看到周圍白茫茫一片,剛纔倒是沒注意。不由得大喜:“真是天助我也,闖王神機妙算,老弟佩服得五體投地?!睗忪F對攻城一方是極好的掩護,難怪高迎祥說攻城有九成把握。

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七百四十四章 擴張遇到瓶頸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當家大婚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馬威第九百零四章 繼承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九百六十六章 天下布武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澳島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六百零八章 長島伏擊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三十二章 釀酒(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戰帷幕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五百五十四章 島津家的鐵甲船第五百一十章 炮船對射第七百一十八章 搶佔先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臺灣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街頭偶遇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一章 奇妙的穿越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會李九成第七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方向的選擇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四百八十三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在屋檐下第十九章 談判第四百三十九章 荷蘭人的宣戰書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圍城勸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本是同根生第四百三十六章 偷襲中左所(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的理由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衝擊粥棚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裝遊行與對峙第一百九十六章 逃離登州(五)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跑的百戶大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閱兵禮第九百一十五章 馬賊夜襲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二百六十一章 海上伏擊(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出海受阻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三百七十章 初到中左所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三方博弈(下)第一百一十章 催糧第七百八十六章 水到渠成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七百八十五章 阻擊計劃第五百七十三章 背鍋俠第七百三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軍炮演(二)第九百三十二章 天然形勝,一夫當關第七百一十章 防不勝防的刺殺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七百一十七章 營嘯與城破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三百零四章 軍官培訓(一)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九百四十三章 臼炮的威力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八十八章 武裝遊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規劃新城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六百四十八章 調瓊海軍剿寇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
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七百四十四章 擴張遇到瓶頸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當家大婚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零二章 僵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馬威第九百零四章 繼承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九百六十六章 天下布武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澳島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十七章 攻寨第六百零八章 長島伏擊第八百零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三十二章 釀酒(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爭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死亡的流星雨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戰帷幕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五百五十四章 島津家的鐵甲船第五百一十章 炮船對射第七百一十八章 搶佔先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臺灣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夏天南之野望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街頭偶遇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一章 奇妙的穿越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八十七章 再會李九成第七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五百零七章 降服鄭鴻逵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方向的選擇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四百八十三章 五十萬斤生絲的大手筆(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站隊(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封爵?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在屋檐下第十九章 談判第四百三十九章 荷蘭人的宣戰書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圍城勸降第五百八十五章 本是同根生第四百三十六章 偷襲中左所(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的理由第一百九十五章 逃離登州(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衝擊粥棚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裝遊行與對峙第一百九十六章 逃離登州(五)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跑的百戶大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六百九十八章 廠公強留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閱兵禮第九百一十五章 馬賊夜襲第七百一十二章 戰爭陰雲第七百五十四章 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第二百六十一章 海上伏擊(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出海受阻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來的騎兵千總第九百零五章 新武器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三百七十章 初到中左所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三方博弈(下)第一百一十章 催糧第七百八十六章 水到渠成第七百二十七章 給我的兵唱個曲兒第七百八十五章 阻擊計劃第五百七十三章 背鍋俠第七百三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百六十六章 師徒雙姝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軍炮演(二)第九百三十二章 天然形勝,一夫當關第七百一十章 防不勝防的刺殺第五百四十章 去江戶,給幕府定規矩第六百五十六章 壓制與反壓制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七百一十七章 營嘯與城破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九百一十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第三百零四章 軍官培訓(一)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九百五十三章 臨幸第九百四十三章 臼炮的威力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八十八章 武裝遊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規劃新城第八百九十九章 臺灣總督第六百四十八章 調瓊海軍剿寇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临桂县| 台山市| 阳原县| 延边| 沅江市| 唐海县| 阳新县| 焉耆| 安徽省| 水富县| 宣汉县| 泗洪县| 牟定县| 南郑县| 手游| 象山县| 邵阳县| 五家渠市| 宁德市| 开阳县| 皋兰县| 贵阳市| 岳池县| 定日县| 观塘区| 股票| 怀柔区| 康乐县| 拉孜县| 兴业县| 五指山市| 昌都县| 福建省| 香河县| 平罗县| 普格县| 永城市| 建昌县| 兴国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