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

圍著安民告示,饑民們議論開了。

“看這告示上說的條件挺不錯的,一去就能給5兩安家費,還給耕牛,前兩年還不用納糧,嘖嘖,反正在山東活不下去了,不如去瓊州討生活!”

有人卻表示了擔憂:“咱們祖祖輩輩都在山東,去了廣東那邊會不會水土不服?聽說廣東很熱,瓊州更熱,太陽也毒,這地方會不會長不出莊稼來?”

有些見多識廣的駁斥道:“這你就想岔了,聽官差說瓊州全年無冬,雨水充足,莊稼一年三熟,收成很是不錯,就是當地的黎人還未開化,不會侍弄莊稼,浪費了這麼大片好地方,那邊的官府這纔想辦法來山東拉人。”

一年三熟的消息讓所有人都驚歎起來,“我滴個乖乖,一年三熟,要是山東也有這好處,咱們也不用背井離鄉了,沒耕牛沒雨水又如何,再苦再累也能咬牙熬過來……”

“官府還說了,瓊州那地方四面環海,沒有山賊,海匪也被官兵剿光了,去了之後除了安心種地,啥也不用怕,老老實實納糧就成,繳糧的標準還特別低,每畝除了兩石糧食,其餘什麼都不用繳,剩下全是自己的,幾年下來,就能過上地主一般的日子了!”

這話一出,擊中了所有饑民的痛點:沒有戰亂的環境、不用承擔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勤勞也能致富,這幾乎是封建社會農民最嚮往的生活了。

經歷過兩年多戰亂的痛苦後,饑民們對一個穩定環境的需求格外迫切,他們要求不高,只要不被戰火毀掉家園、失去親人,能夠安安穩穩種地餬口就成,如果還能免掉大部分苛捐雜稅,靠著勤儉持家就能步入小康,那簡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所有人都無法淡定了,紛紛說道:“真要這麼好,不給安家費咱也去!”

有個別人表示了擔憂:“人嘴兩張皮,官字兩張口,現在說得好聽,誰知道去了瓊州是不是這麼回事?如果到頭來是騙咱們的怎麼辦?”

大部分人都懟他:“現在咱們已經活不下去了,家沒了、田畝拋荒了,不是官府施粥,早就餓死在半路上了,就算官府說話有水分,難道去了瓊州還能比眼下更差?”

“就是,你怕這怕那,留在登州好了,官府的粥棚可不會一直開下去,到時候要麼餓死,要麼就做叫花子吧!”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饑民們忽略了一切困難和障礙,九成的人都下定決心南下瓊州討生活,他們現在關心的就是什麼時候出發。

好在官府沒讓他們等太久。兩天後,就有官差沿著大街小巷敲鑼打鼓喊話,讓所有願意去瓊州的饑民到城南城隍廟“登記”,然後就可以登船了。

聽到這消息,饑民們從四面八方涌向了城隍廟,把諾大的寺廟圍得水泄不通。

瓊州營臨時徵用了城隍廟,作爲登記和初步篩選饑民的“辦公地點”。並不是所有的饑民都能立刻登船前往臨高的,身患重病的必須留下醫治,否則性命難保。此去臨高旅途遙遠,船艙內又悶熱不通風,身體健康的人都憋的難受,又何況是病人?多半會死在船上。而且有些病是會傳染的,密閉的空間內正是傳染病散播的最佳場所,總不能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後運些死人回去。

登州本地的官吏和衙役被朱大典派來協助瓊州營做事。十幾張八仙桌拼在一起,一字排開,十幾個書辦坐在桌後,執筆記錄前來報名的饑民信息,旁邊還有幾個郎中負責甄別病患。瓊州營士兵手執步槍,負責維持秩序。

因爲對瓊州之行抱有很高的期望,加上對官府的天然畏懼,饑民人數雖多,可是在刺刀的監視下倒也秩序井然,排成長長的隊伍依次登記。

朱金虎站在長長的隊伍中,慢慢向前挪動。此時的太陽有點毒,朱金虎本就有些傷風感冒,被太陽一曬,頭暈腦脹,感覺隨時會跌倒。

和別的拖家帶口的饑民不同,他只有孤零零一個人,早在一年前,他全家都被叛軍屠了個乾淨。準確的說,整個村子就只有他在村外的山坡上放牛而躲過一劫,全村幾百口人都被洗劫的叛軍全部殺光,一個活口不剩。

經歷了這場大變後,朱金虎從一個懵懂少年,變得性格堅毅起來。一年多來,爲了在艱難的環境下獨自生存下來,他曾翻過死人堆,只爲尋找能夠充飢的口糧;也曾刺死過受傷落單的叛軍士兵,一定程度上也算爲父母報了仇。因爲融不進其他以村落、宗族爲紐帶的饑民羣,他只能像一條孤獨的野狼一樣掙扎,幾次差點餓死在荒郊野外,最艱難的時候還想過吃死人肉,不過他命大,這麼摸爬滾打的也熬過來了。

現在朱金虎終於看見了生命中的曙光:官府要招納饑民去廣東的瓊州府墾荒,條件還非常優厚。和別人擔心受騙上當不一樣,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自己只有賤命一條,呆在山東的話,走投無路,早晚也是死路一條,不如去瓊州府試試運氣。

排了很久的隊,終於輪到了他。他滿懷希望的回答著書辦的問題,看著書辦的毛筆在紙上刷刷刷寫著他看不懂的字。

“姓名、籍貫、年紀?”

“朱……朱金虎,萊州府即……即墨人,十九……九歲。”

奮筆疾書的書辦擡頭看了他一眼,詫異地說了句:“結巴?”

朱金虎滿臉通紅,他一緊張就有些口吃,這是他的一大心病。心裡不由得擔心起來,招納種地的人,總不會因爲結巴不要他了吧?

好在書辦沒有糾結這個問題,只是繼續詢問他有無特長,會不會種地之類的基本信息。

過了這一關之後,他跟隨前面的人來到一個郎中面前。郎中像看牲口一樣,捏著他的臉頰看了看舌頭、牙齒,然後又摸了摸脈搏。這些動作讓朱金虎有些牴觸,他想起了小時候大人們查看牲畜的牙口,也是這模樣。

郎中摸了脈搏後,又看了看他潮紅的臉龐,皺眉道:“你有病在身?”

朱金虎心裡涼了半截,他親眼看到前方有重病的饑民被官兵領走,據說不能上船前往瓊州。他不想唯一的希望就此破滅,趕緊辯解:“小的只是傷風,不是……不是大病!”

第九百一十五章 馬賊夜襲第六百六十章 闖王“神機妙算”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六百五十章 進軍路線第六十四章 不安的縣太爺第一百四十四章 戰後會議(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鳥銃換戰馬第三百零四章 軍官培訓(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七十五章 試炮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韃子的潰退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九百四十五章 福祿宴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五百零一章 斬草要除根第六百一十章 叛亂平定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掌櫃第三百八十四章 糾結的秦知府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八十章 勸降火器營第六百四十七章 鳳陽之戰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尚書與國公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洋的使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普特曼斯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逆鱗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爭沒有結束第二百五十一章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一百六十章 黃縣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八十一章 撤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博輔保衛戰(三)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暗中的力量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錯就錯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四百五十四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六百一十四章 衝擊粥棚第三百一十五章 深入兵營第七百零七章 平南伯的胃口很大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七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一十章 炮船對射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三百八十九章 建教堂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七十二章 老爺,母女都收了吧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三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六十八章 滑膛炮時代的終極利器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章 挖牆腳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八百五十章 白刃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廣渠門之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五百九十四章 鳥銃換戰馬第四十二章 對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六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俘營相遇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八百三十五章 何不清君側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六百零八章 長島伏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四百六十八章 滑膛炮時代的終極利器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
第九百一十五章 馬賊夜襲第六百六十章 闖王“神機妙算”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六百五十章 進軍路線第六十四章 不安的縣太爺第一百四十四章 戰後會議(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倭寇來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鳥銃換戰馬第三百零四章 軍官培訓(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七十五章 試炮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韃子的潰退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陽門下第九百四十五章 福祿宴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五百零一章 斬草要除根第六百一十章 叛亂平定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入宮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掌櫃第三百八十四章 糾結的秦知府第八百九十章 大將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第八百九十四章 是時候開發臺灣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八十章 勸降火器營第六百四十七章 鳳陽之戰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八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獻風波(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尚書與國公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洋的使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調夏天南入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普特曼斯第七百二十七章 溫府風雲(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逆鱗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上伏擊(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戰爭沒有結束第二百五十一章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六百八十九章 亡國之際第一百六十章 黃縣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八十一章 撤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博輔保衛戰(三)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黑暗中的力量第一百三十八章 將錯就錯第七百四十六章 邊關告急?第四百五十四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擊的王啓年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六百一十四章 衝擊粥棚第三百一十五章 深入兵營第七百零七章 平南伯的胃口很大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七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一十章 炮船對射第四百四十三章 逃往中左所第三百八十九章 建教堂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七十二章 老爺,母女都收了吧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鎮共進退第三章 第一桶金第四百六十八章 滑膛炮時代的終極利器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章 挖牆腳第一百二十五章 戰書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八百五十章 白刃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廣渠門之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五百九十四章 鳥銃換戰馬第四十二章 對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林偉業的“新發明”第一百六十三章 吳橋兵變(二)第六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俘營相遇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八百三十五章 何不清君側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山東第五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六百零八章 長島伏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四百章 城門口的攻防戰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四百六十八章 滑膛炮時代的終極利器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强县| 凤山市| 西宁市| 收藏| 永胜县| 惠来县| 阿荣旗| 唐海县| 阿克苏市| 高碑店市| 元氏县| 锡林浩特市| 谷城县| 长治市| 平武县| 长顺县| 临沭县| 玉林市| 普宁市| 长武县| 聂荣县| 曲水县| 张家口市| 衡阳县| 赞皇县| 蓬安县| 汝州市| 铜鼓县| 丹凤县| 沛县| 喀喇沁旗| 临澧县| 怀柔区| 岱山县| 云霄县| 高淳县| 镇雄县| 镇沅| 望都县| 疏附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