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 招納工人

譚山找來泥瓦匠,按他的設計,在胡家莊外修建了十幾間平房,房子不講究佈局,就是圖一個大而寬,其中作爲生產車間的房子是並排連接的,足有兩三百米長,其餘的則作爲庫房和宿舍,挨著宿舍還修建了澡堂。

現在的夏天南資金充足,有錢能使鬼推磨,給足了工錢,工匠們日夜趕工,加上這廠房不如住宅講究,結構非常簡單,房子建的很快,預計一個月就可完工。

可是工人的問題還沒想到辦法解決——夏天南望著熱火朝天的工地,憂心忡忡。

林偉業完成了兩大技術攻關後,就不露面了,反正這事他也出不了主意,夏天南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這時候譚二又來了,還帶來了鹽商張明禮。他在鹽場等候與夏天南見面,多日不見動靜,只好跑到胡家莊來找。

不論什麼時候,客戶總是不能怠慢的,出於舊時空養成的職業習慣,夏天南還是打起精神接待了張明禮。

張明禮察言觀色,發覺夏天南談興不高,自己的要求也不好開口,試著問道:“夏老弟有什麼難事,不妨說與我聽聽,願爲老弟參詳一二。”

反正沒主意,多個人多個思路也好,夏天南就把開廠招工的事告訴了張明禮。

張明禮思索片刻,斟酌著說道:“我做瓊州的海鹽生意多年,對瓊州的風土人情算是有所瞭解,夏老弟如果想開作坊招納工人紡紗織布,而且吃住皆在作坊,招本地漢族女子肯定是不行的,就算女子自己同意,其家人未必同意,說不定還會生出禍端,來你的作坊吵鬧,甚至去縣衙告你一個有傷風化。”

夏天南心想,這還要你說,就是這個原因我才犯愁啊。

張明禮卻續道:“我倒是有個主意,不過頗有點難度。”

夏天南精神一振,“願聞其詳。”

張明禮卻賣起了關子,“只要夏老弟答應我一件事,我就說出這個方法。”

這算是討價還價了,夏天南明白,商人逐利,自然不會學雷鋒,光做好事不求回報。

“好說,只要張兄的主意有用,一切都好商量。”

眼前招納工人是重中之重,萬事俱備,只欠工人這個東風了,其他一切都可以爲這個事情讓路,何況張明禮所求之事必定和鹽場有關,在夏天南看來,與規模化紡織工業比起來,小小一個鹽場的利潤微不足道。

“這方法說來也簡單。漢人的工人不好招,何不考慮黎人。自古黎人女子善織,也不像漢人這樣重視男女之防,只要給足工錢,不愁招不到善織的黎人女子。遠的不說,這臨高縣附近,就有不少入籍的黎人,他們種田不如漢人,糧食收成甚少,還需靠打獵才能維持生計,家中女子若能靠做工養活家人,只怕是求之不得。”

張明禮一番話讓夏天南感覺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子打開了思路。

歷史上黎族婦女就擅長紡織,海南的黎錦是中國少數民族名錦之一,元初的黃道婆就是從崖州學到了棉紡織技術帶回了家鄉松江府,松江府因此成爲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稱。而且黎族婦女沒有漢人禮教的束縛,是紡織女工的最佳選擇。

夏天南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對張明禮抱拳行禮:“張兄一語驚醒夢中人,解決我的大難題。感謝的話就不說了,有什麼要求儘管提,我絕無二話。”

張明禮咪咪笑著回禮,“如此甚好。上次在老弟的鹽場買的鹽,回到廣州幾天就賣掉了,於是聯絡族人宗親籌備了一筆款子,想包銷貴鹽場下半年全部的產鹽。”

“哦?”夏天南饒有興致地看著張明禮,古代的商人不比現代差,懂得藉助外部資金擴大經營規模,算得上有魄力。這種好事,他怎麼會拒絕,包銷給一個銷售商,就能快速讓資源變現。

他爽快地回答:“沒問題,鹽場下半年的產鹽就全部由張兄包銷,張兄可以按月付賬,我保證每月足額供應。”

張明禮大喜,對方不僅答應包銷,還可以按月付賬,這就降低了一次性付賬的風險,還可以減少息錢——這筆錢可是從族人那裡籌借的,利息不低。

來而不往非禮也,他考慮了一下,向夏天南建議,“我有個族內宗親,也隨我做海鹽生意,本錢小,所以也會往黎人部落販鹽。賣鹽給黎人,雖然量少、路遠,但價錢很高。他對附近的黎人部落熟悉,可以爲夏老弟做嚮導。夏老弟初次與黎人打交道,有嚮導就容易的多。”

夏天南感覺真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送上枕頭,歷史書上說瓊州黎漢之間矛盾很深,冒冒失失衝進黎族聚居地是件很危險的事情,有這麼一個嚮導就好辦多了,當下連連稱好。

工人的事有了眉目,夏天南的心情好了很多,開始考慮銷售的問題了。工廠開工後,生產的大量棉布顯然不是一個小小的臨高甚至瓊州的市場能容納的,本地購買力有限,必須打開大陸市場,而目前的最佳選擇無疑是廣州。

說到開闢廣州市場,他看向張明遠,這不就是一個現成的渠道商嗎?至於鹽商改布商,相信只要有錢賺,什麼都不是問題。

當下試探著問張明禮:“倘若我製出的棉布,比廣州市面上的價格低,質量更好,而且出貨量很大,張兄是否有興趣考慮下布匹生意?”

張明禮雖說做的是鹽生意,但是不甘心就一直這麼小本小利的做下去,纔會有借錢包銷半年產鹽的舉動。

但販賣私鹽也有很多不足爲外人道的辛酸——雖說如今朝廷對私鹽的管控形同虛設,一旦碰上巡檢還是財貨兩空;像他這樣規模較小的私鹽商人,還得在大鹽商的夾擊下生存。

說到棉布,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不過廣州市面上的布匹生意一直被幾家大的布行把持,售價波動很小,利潤增長空間有限,而且大的布行壓貨所需錢財頗多,是他承受不起的,所以之前他一直沒考慮過這行業。

通過鹽場的買賣,他對夏天南印象很不錯,精明且有野心,既然對方鄭重提出棉布買賣,肯定有利可圖,不妨交流交流。於是回道:“敢問夏老弟,價低到底低多少,貨多又是多少?”

夏天南還沒精確計算生產效率提高與成本降低的具體數值,也無法確定具體的價格,但粗略地以珍妮機對傳統紡車的效率對比,可以大致估計自己的棉布與傳統方式生產的棉布生產效率比不會低於8:1。

成本方面,除了購買原材料棉花,招收黎族工人的工錢也花不了幾個錢,而廠房建設屬於一次性投入,加上這個時空基本上沒什麼稅費,這麼算下來,成本也高不到哪裡去,而產量則是完全秒殺家庭手工式生產。

紡紗環節一個工人可以抵得上八個人的單位產量,加上工廠可以三班倒,而農戶只能農閒時工作,每年一百個工人起碼可以抵得上千個家庭的總產量。夏天南初步打算招收兩百到三百人,粗略估計下,以每月五千匹計算吧。

他答道:“價格可以比市價低兩成,每月可以出布五千匹。”

張明禮聽了爲之一振,廣州市面上等棉布爲四匹3兩銀子,銷量很是不錯。假若以每四匹2兩4錢左右的價格投入大量同等質量甚至更好的棉布,對整個廣州布匹市場的衝擊可想而知。他問道:“上等布市價每四匹3兩銀子,假若我要進貨,老弟給我什麼價格?”

夏天南想了想,反正怎麼都是賺,開闢市場纔是當務之急,自己暫時沒精力同時兼顧生產與銷售,還是專心抓好生產吧,培育忠誠的渠道商是不錯的選擇,於是他回答了一個讓張明禮非常心跳的價格——“市價的六成!”

張明禮迅速計算起來,市價六成的進價,也就是每四匹布1兩8錢銀子,按2兩4錢價格售出,4匹布毛利就有6錢銀子,千匹布就有225兩銀子,五千匹布就是750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是將近一萬兩銀子,這比冒著風險販賣私鹽安全穩定的多,的確是門好生意。至於進貨的現金,鹽場那邊只需一月一結賬,不必投入大量銀錢,從族人那裡籌集的銀錢可以用於買賣布匹。

他主意打定,當即表態:“老弟若是信得過我,這每月的布匹由我包銷。”

兩人一拍即合,當下商議好張明禮留下一名隨從在臨高方便兩邊聯繫,等待布廠開張出貨就正式交易。一切議定,張明禮帶著好心情告辭。

第二日一早,等到張明禮派來的嚮導一到,夏天南就帶著楊由基和二十名護衛隊員,按嚮導指點帶上幾袋鹽和十幾把鐵製農具踏上了前往黎區的路途。

第四百九十七章 福建的局勢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三十九章 船廠(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保定援兵第三百零五章 軍官培訓班(二)第九百零八章 情報司和內衛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出沒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三十一章 田國丈搶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章 梟雄末路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第七百二十張 正陽門下(下)第五百九十章 關寧軍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臺南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問定君王第八百九十六章 逃跑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定國的反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八百章 手雷第九百五十四章 內衛局的作用第七百零二章 “新皇”入城第六十章 再戰斬腳峒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五百零五章 進入福建第二百七十三章 截斷糧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一百二十二章 襲擾戰(一)第七百四十七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南商行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五十一章 蘇粗腿被重用第七百三十二章 血濺桃花扇第七百四十一章 昨日僻壤,今日桃源第五百五十二章 示威第四百三十二章 孱弱的守軍第九百一十八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中都皇宮中的衝突第三十九章 船廠(一)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九百六十二章 北上攻略第七百零七章 平南伯的胃口很大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兵第七百零八章 夜幕下的陰謀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一百七十一章 圖謀(一)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八十章 收編第一百六十四章 遇險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八百八十三章 最後的排隊槍斃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三百零一章 編制與軍銜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零四章 遠征倒計時第八百零九章 借糧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六百七十五章 反守爲攻第七百九十章 楯車第九百一十六章 官兵如匪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
第四百九十七章 福建的局勢第四百零六章 縣衙之戰(一)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七十一章 小年夜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探營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三十九章 船廠(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求雨山之戰(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保定援兵第三百零五章 軍官培訓班(二)第九百零八章 情報司和內衛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出沒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三十一章 田國丈搶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次走火引發的血案第六百八十章 梟雄末路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鬧玄武門第七百二十張 正陽門下(下)第五百九十章 關寧軍的野望第一百七十三章 密神山下第九百二十四章 臺南城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七百七十八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二十七章 糧倉前的較量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問定君王第八百九十六章 逃跑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平西伯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定國的反攻第一百八十二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高宏圖的救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謝文君的心思第八百章 手雷第九百五十四章 內衛局的作用第七百零二章 “新皇”入城第六十章 再戰斬腳峒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啓年的老本行第九百三十章 帶路黨第五百零五章 進入福建第二百七十三章 截斷糧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開源與節流(打賞加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一百二十二章 襲擾戰(一)第七百四十七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 實彈演練(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謀求官職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南商行第二十二章 比箭第二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六百五十一章 蘇粗腿被重用第七百三十二章 血濺桃花扇第七百四十一章 昨日僻壤,今日桃源第五百五十二章 示威第四百三十二章 孱弱的守軍第九百一十八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百七十三章 韃子傷兵的煎熬第六百一十八章 嚮往的生活第二百二十三章 招攬孫元化(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中都皇宮中的衝突第三十九章 船廠(一)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九百六十二章 北上攻略第七百零七章 平南伯的胃口很大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武舌戰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兵第七百零八章 夜幕下的陰謀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一百七十一章 圖謀(一)第三百五十章 定案第八十章 收編第一百六十四章 遇險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媺娖的危機第八百八十三章 最後的排隊槍斃第三百三十二章 求見巡撫第三百零一章 編制與軍銜第八百一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零四章 遠征倒計時第八百零九章 借糧第七百七十九章 扣帽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艦命名(一)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八百八十九章 死穴第六百七十五章 反守爲攻第七百九十章 楯車第九百一十六章 官兵如匪第一百七十八章 叛軍大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喀喇| 伊通| 右玉县| 南阳市| 西畴县| 宁国市| 定襄县| 墨玉县| 柳江县| 莱芜市| 华坪县| 汤原县| 唐河县| 九龙县| 孝感市| 哈密市| 天门市| 温州市| 紫云| 凤庆县| 芷江| 南丰县| 荔浦县| 铜山县| 白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威远县| 秀山| 平武县| 岳普湖县| 福海县| 龙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本溪市| 云阳县| 阜城县| 兰溪市| 逊克县| 普陀区|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