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

夏天南的運氣不錯,名帖遞進去不久,看見出來一個親隨,手裡拿著他的名帖,呼喊道:“哪位是廣東來的夏老爺?”

夏天南上前答道:“在下就是。”

“大人傳見。”

“是。請引路。”

其他人在原地等候,夏天南由親隨領路一路向內而去。

巡撫衙門規模不小,一路上氣宇森嚴。到得花廳門口,早有聽差打開門簾,示意他入內。

進門一看,一個精悍的中年官員穿著便服,正坐在花廳中間的紅木炕幾之上。夏天南知道此人大約就是大名鼎鼎的孫元化了。

他稍稍定神,撈起衣襟請安:“小人夏天南,拜見撫臺。”

“哦,你就是廣東來的教友?”孫元化那雙眼睛頗具威嚴,他雖然是文官,畢竟在遼東從戎多年,多年養成的威嚴儀態,令夏天南微微感受到一股壓迫感。

面前這個人,貴爲登萊巡撫,真真正正的起居八座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員,一聲令下就能讓人頭落地,面對這樣的人,一定要好好應對,不能出了岔子,夏天南心中暗暗組織著措辭,準備接下來的應答。

好在孫元化對夏天南頗有好感:身材高大,儀表堂堂,舉止動作頗有風度,謙恭之餘又不乏自信。最關鍵的是,此人與自己一樣,信仰天主教。

“既然是教友,就不要拘泥於世俗身份,請坐。”

這話聽聽便好,可不能太過當真,夏天南謝過,尋了張凳子坐下,依然保持著腰身挺直,目光朝向孫元化。一旁的聽差將一碗蓋碗茶擺在他身旁的茶幾上。

“聽你的口音,不是廣東人士啊?”

開始應答了,夏天南打起精神,小心答道:“小人祖籍遼東,祖上因行商寄寓廣州,便在當地落籍。”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無論如何都不像廣東人,與遼東官話更爲接近,便編了個理由。

“哦?眼下這登州城內便有不少遼東軍士,與你也是老鄉了?”

夏天南笑著應是。

“即在廣州行商,爲何來到這登州?”孫元化頗爲疑惑,登州是軍事重鎮,卻不是廣州、蘇州那樣商業發達的地方,有何商機可言?

夏天南之前打過很多腹稿,以應對可能會碰上的各級官員,只是沒想到這麼順利見到了孫元化,而且冒充教友的身份讓孫元化的態度很不錯,那麼之前的腹稿就要臨時修改,更多看臨場發揮。他拿出了舊時空商業談判練就的本事,一邊想一邊編。

“小人祖籍遼東,雖然人在廣東,卻時刻心懷故土。眼下建奴屢犯我大明疆土,奪財物、掠人丁,朝廷大軍卻敗多勝少,小人認爲,乃火器不夠犀利。若是能打製精良鳥銃和大炮,定能扭轉局勢……”

孫元化聽得眼睛一亮。本以爲是個來尋求自己權勢幫助的商人,看在同爲天主教友的份上,順手幫幫也無妨。沒想到聽到如此話語,這重“火器”的思想與他不謀而合。

他與恩師徐光啓都致力引入西方的武器和科技,不僅請夷人鑄造大炮,還聘請夷人擔任教官,編練新軍。他彷彿遇到了知音,情不自禁打斷了夏天南:“你也是這般想的?你對鑄炮可有研究?”

“回撫臺,小人認爲,朝廷大軍所用紅夷大炮,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缺點有二:其一是過於笨重,只宜守城而不宜野戰,動則數千斤,搬運不便;其二是容易炸膛,發射幾十炮就有炸膛之虞。”

孫元化頻頻點頭,這兩點正是紅夷大炮無法避免的缺陷。

紅夷大炮是仿製西方的艦炮而來,但是明朝的工匠顯然只學會了鑄炮的皮毛,形似而神不似。大炮同樣的重量,發射的炮子威力比不上夷人的,而要增加炮子的威力,似乎只能加大口徑,這樣一來就極易炸膛,只好將炮管加厚加粗,導致大炮動則幾千斤,用於野戰中往往運輸不便,貽誤戰機。他這次沒有打斷對方,顯然能提出這兩點,定是有了解決的辦法,他心中隱隱有種期待和興奮。

“小人花費重金,四處尋訪能人異士,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一位醉心於鍊鐵鑄炮的奇人。原來解決的辦法在於鑄炮用的生鐵,經過這位奇人練出的生鐵,硬而不脆,便於切削,用於鑄炮,一來可以減輕大炮的重量,二來不易炸膛。”

孫元化拍案而起,讚了一聲:“好一個硬而不脆!原來訣竅竟在這裡!”這個詞很形象的說明了白口鐵與灰口鐵的區別,孫元化自然不懂金相學,但是鑄炮用的生鐵硬而脆、不易加工、發射多次便有裂紋的缺點他是心知肚明的。

他激動地吩咐聽差:“請夏老弟升炕!”這是禮數升級的表現了。巡撫大人請一位百姓升炕對坐,這是莫大的榮譽了。

夏天南作受寵若驚狀,等聽差將蓋碗茶移到炕幾上,道謝坐下。

夏天南剛坐定,孫元化迫不及待地問:“夏老弟可曾煉製出了這種生鐵?”

“此種生鐵煉製不易,不僅要挑選上好的礦石,還要掌握火候,這些我們都做到了,唯獨缺一樣東西。”夏天南見孫元化進了自己設下的套,便開始收網,把話題引向自己此行的目的。

孫元化隱約猜到了幾分:“夏老弟不遠千里從廣東來到登州,想必就是爲了這樣東西吧?”

“大人高見!小人正是爲此物而來。通常鍊鐵用木炭,而我們鍊鐵用煤,缺的就是煤。”

孫元化是明朝少有的技術型官員,對於鍊鐵並不陌生,聞言很是不解:“煤?據我所知,北方不少地方就是用煤鍊鐵,但是煉出的生鐵不見得多好啊?反倒是廣東鍊鐵不用煤,卻比北方的生鐵好,所鑄之炮也更爲精良。”

他雖然不懂原理,但是卻道出了明清時期南方鑄炮質量比北方好的關鍵:北方直接用煤做燃料鍊鐵,導致生鐵中含硫量過高,這種生鐵非常脆,鑄造的大炮極易炸膛,南方森林資源豐富,多用木炭鍊鐵,含硫量遠低於用煤煉的生鐵,所以質量好於北方。官府不懂其中奧妙,只知道廣東等地鑄炮好於北方,從明末直到清朝,都在廣東鑄炮,再運往京城和遼東。

第四百一十六章 賜名蘇粗腿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五十一章 山寨版褐貝絲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四百八十章 董小宛第三百二十章 抓捕開始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一百四十五章 逆鱗第七十章 田獨鐵礦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五十四章 基督徒的信仰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招攬(一)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五百零二章 鉅艦重炮即將服役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五十一章 飛剪船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十九章 談判第八百零四章 海軍陸戰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八百三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撤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登陸第一百四十六章 悲劇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戰計劃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一百八十八章 亂兵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二百二十九章 廣開財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四十三章 激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挽救夏天南的唯一機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八百五十二章 韃子的潰退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二百二十九章 廣開財源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四百一十八章 跳幫肉搏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七百六十六章 靈活的戰術第三百零三章 軍官的人選第三百五十三章 背後的高人第六十五章 出發,尋找鐵礦第五百六十八章 北上,出兵的理由第五百五十二章 示威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俘營第七百三十八章 獨立團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定出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求雨山之戰(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做皇帝嗎?第四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九十三章 奪田(四)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裝遊行與對峙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六百四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零四章 鬥智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七百一十六章 共處一室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五百一十九章 細紅線第三百四十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射與消耗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術第八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夜襲(一)第八百零七章 天津衛第三百四十三章 花園偶遇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馬嫋軍校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一百七十章 尋找叛軍(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飛剪船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
第四百一十六章 賜名蘇粗腿第八百二十二章 轉機第五十一章 山寨版褐貝絲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行第四百八十章 董小宛第三百二十章 抓捕開始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一百四十五章 逆鱗第七十章 田獨鐵礦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五十四章 基督徒的信仰第六百九十七章 陝、甘告急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招攬(一)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鑾殿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槍指著頭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五百零二章 鉅艦重炮即將服役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七百四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五十一章 飛剪船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十九章 談判第八百零四章 海軍陸戰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八百三十一章 漁翁得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撤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登陸第一百四十六章 悲劇第一百二十一章 作戰計劃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一百八十八章 亂兵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八百六十九章 叛逆少女第二百二十九章 廣開財源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得不低頭第四十三章 激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挽救夏天南的唯一機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百零四章 孔有德要投韃第八百五十二章 韃子的潰退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二百二十九章 廣開財源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戰立威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八百四十三章 風雲突起第五百八十四章 搶人頭不成反被日第八百二十八章 舉火燎天何煌煌第二百五十八章 海上伏擊(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四百一十八章 跳幫肉搏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法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求雨山之戰(九)第七百六十六章 靈活的戰術第三百零三章 軍官的人選第三百五十三章 背後的高人第六十五章 出發,尋找鐵礦第五百六十八章 北上,出兵的理由第五百五十二章 示威第二百七十八章 戰俘營第七百三十八章 獨立團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決定出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求雨山之戰(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要做皇帝嗎?第四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七章 鄉勇第八百七十章 擴廓帖木兒第五百六十五章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九十三章 奪田(四)第一百章 餉銀製度第六百八十五章 武裝遊行與對峙第四百二十三章 錢莊的發展方向第一百五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六百四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零四章 鬥智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七百一十六章 共處一室第九百零六章 米尼彈第五百一十九章 細紅線第三百四十章 殺雞儆猴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射與消耗第七百三十三章 帝王心術第八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七十九章 反省與破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夜襲(一)第八百零七章 天津衛第三百四十三章 花園偶遇第九百五十七章 全新的馬嫋軍校第五百六十二章 繁華的博輔港第一百七十章 尋找叛軍(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又一個總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飛剪船第七百二十八章 曲終人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凌云县| 宁明县| 东乌| 沐川县| 纳雍县| 鄂州市| 翼城县| 屯昌县| 长子县| 城固县| 营口市| 陕西省| 易门县| 定安县| 张掖市| 龙泉市| 息烽县| 通州市| 新邵县| 巫溪县| 延庆县| 桃源县| 政和县| 清远市| 阿瓦提县| 定州市| 喀喇沁旗| 翁牛特旗| 乌兰察布市| 崇信县| 盐源县| 鸡西市| 定襄县| 吉木萨尔县| 新沂市| 洛阳市| 宜宾市| 灵宝市| 四平市|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