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一十章 賦稅的潛規則

簡單來說,各縣知縣想要完成本縣的稅賦任務,就不得不依賴這些書辦胥吏,而作爲知府的秦秉嚴,雖然不需要直接面對胥吏,但也知道全府的稅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人,不管你如何痛恨他們,卻沒有什麼辦法改變這樣的局面。?現在瓊州營主動提出包攬三縣的稅賦,等於把這些麻煩也攬了過去,所以秦師爺說是件好事。

趙越憂心忡忡:“無利不起早,瓊州營必然要從中牟利,如果足額繳納,又繞不過這些奸猾胥吏,恐怕要大肆盤剝百姓了。”

秦師爺不以爲然:“泥腿子的死活與我們何干,再說盤剝他們的是瓊州營,又不是我們。”

秦秉嚴乾咳兩聲,說道:“話不能這麼說,都是瓊州治下百姓,身爲父母官,本官於心不忍吶。不過爲了解救澄邁百姓的身家性命,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趙越默然不語,站在秦秉嚴的立場,能夠順利化解澄邁危機,所花代價不過是三縣的稅賦換個人來繳納,這些稅賦又沒有流失,而且甩出去一個大負擔,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是好事。作爲佐2官,他沒有理由反對,只能保持沉默。

南園。

夏天南召來衆人議事,議題就是包攬賦稅。

“包攬三縣稅賦?”孫元化有點不敢相信。

夏天南點點頭:“這在我計劃之中,但也算意外收穫。我不敢肯定知府衙門會不會因爲澄邁之事來找我,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答應我的條件,所以之前沒和你們說。”

司馬德倒是不覺得意外:“將軍是想把每畝定額繳糧的規矩推行到三縣?”

“正是如此。瓊州營規模擴大,將來兵力還要增加,糧食不可或缺,我要把周邊三縣全都變成瓊州營的糧倉。”

孫元化皺眉道:“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如何做到既能繳納足額稅賦,又能保證到手足夠的糧食。除了正糧,朝廷每年攤派的遼餉就是一筆大數目,瓊州營總不能用自家生意賺的銀子去繳納吧?如果是這樣,直接用銀子買糧就行了,何必大費周章?”

夏天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錢有餘:“臨高縣每年的稅賦是多少?”

錢有餘作爲夏天南的文書,還是第一次參加正式的會議。此刻他正在按照夏天南的要求,以文字的形式把衆人的言記錄下來存檔,按夏天南的說法,這叫“會議記錄”。

聽到夏天南問,錢有餘放下手中的毛筆,回答道:“臨高每年夏稅、秋糧一共正糧八千石、遼餉八千兩。”

“算上損耗、浮收等等呢?”

錢有餘一怔,將軍居然連這些也知道?

“只算損耗,糧食徵收、起運各環節耗費不少,起碼要一萬石糙米、九千兩銀子纔夠。如果加上浮收……”錢有餘遲疑了片刻,“最少也要一萬五千石糧食,一萬兩銀子。”

他解釋道:“糧差”、“包戶”的剝削耗費,以及縣衙大小官吏的出息好處,都要從徵糧中獲得,這叫“耗糧堆尖”,也就是所謂的“浮收”。

“耗糧堆尖”不算“亂收費”,是大明稅賦系統中有明文規定的,某些地方,每石附加耗米和尖米7鬥6升之多,過正額的一半以上。這筆額外收入是地方官吏最大最可觀的一筆“灰色收入”,比起貪贓枉法之類撈的黑錢,要安全多了,算是大明賦稅制度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這麼多?”夏天南還不覺得意外,但是孫元化著實大吃一驚。他久居高位,對基層的潛規則不甚瞭解,還以爲大明從根子上說是好的,只要聖天子在位,衆正盈朝,中興指日可待。沒想到小小一個瓊州府臨高縣,就已經如此黑暗,想來其他地方好不到哪去。

“如此盤剝百姓中飽私囊,你們對得起聖上、對得起讀過的聖賢書嗎?”孫元化頗爲激動,對錢有餘呵斥道。

錢有餘腦袋縮了一縮,心裡有點委屈,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師爺,又不是七品知縣,要捱罵也輪不到自己啊。

夏天南勸解道:“孫先生不必激動,這也是地方官的生存之道。要知道,一個七品知縣,以及縣衙裡大大小小的吏員,如果沒有這些收入,恐怕都要喝西北風了。”

“就是,縣尊月奉不過七石五斗,還要請錢糧、刑名師爺,在冊胥吏、衙役每年工食銀三兩六錢,不在冊的白身只當差不拿錢,不想些辦法,讓我們怎麼活?”錢有餘爲自己辯解。

孫元化一滯,他只知道小吏、衙役“奉公”是理所當然,卻沒有想過靠這些象徵性的俸祿、工食銀如何保證生存。

“浮收雖然有很大弊端,但卻是各縣維持運轉的重要支撐,短時間內無法取代。”夏天南給這種現象定了性,“而我們包攬稅賦的目的是爲了給瓊州營儲備糧食,爲將來做打算,如何讓二者並行不悖,就需要動動腦子了。”

司馬德說道:“可是斷了浮收這條路,又要足額繳稅納糧,除了繼續壓榨百姓,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辦法?”

其餘人都紛紛點頭附和。

孫元化皺眉道:“可是百姓負擔本就沉重不堪,再額外攤派,這不是把他們往死路上逼嗎?”

夏天南搖頭嘆息,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啊,怎麼就不會跳出這個框框呢?

“你們的眼裡不要只盯著百姓碗裡的三瓜兩棗,格局大一點。你們想想,除去浮收,每年朝廷的稅賦都收足了嗎,多餘的錢糧去哪了呢?”

錢有餘若有所思。他遊幕十餘年,自然比在場衆人更瞭解基層的黑暗面。他見無人能回答夏天南的問題,便大著膽子說道:“將軍說的,學生略知一二。”

夏天南鼓勵道:“很好,你說說看。”

“其實在下本是刑名出身。”錢有餘先解釋了自己的謀生技能,“不過,也學過錢糧,一般的小縣的錢糧也應付得來。”

但凡縣令上任,刑名、錢糧兩位師爺是最重要。前者協助縣令審理刑事案件,後者專門協同東家辦理錢糧奏銷、地丁人口、門牌清冊、田地丈量、開倉賑濟、雜稅徵收這一類業務。特長是不僅諳熟這方面的種種門道,而且精於書算。

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七百一十六章 共處一室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五百一十九章 細紅線第四百六十二章 鄭鴻逵的遭遇第七百三十一章 歷史使命第五百九十九章 夏天南的選擇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第五百零三章 東亞最強戰艦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五百五十五章 鶴丸城的國崩第八百七十八章 困局第九百六十章 方太監的見聞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百一十六章 廣渠門之變第七百七十四章 圍城與救援第五百五十六章 炮轟鶴丸城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七百八十二章 戰後衆生相第五百五十四章 島津家的鐵甲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瑪麗婭的補償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八十七章 控制縣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員第五百零八章 開戰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一百零二章 蹴鞠百戶第三百四十五章 謀劃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破城(一)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一章 兵諫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三百四十章 殺雞儆猴第九百二十一章 三方博弈(上)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九百五十一章 家底厚實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屠殺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七百四十一章 昨日僻壤,今日桃源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洋的使者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揚明號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玩金融不靠譜?第二百八十一章 反攻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五百七十章 出兵的理由有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八章 箭與刀第三百八十七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零九章 軍銜與月餉第九百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第六百三十四章 埋伏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七百一十二章 原來是他第六百五十四章 流寇圍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背鍋俠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六百八十三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百三十六章 偷襲中左所(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荷蘭人的宣戰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九百二十七章 北上之前的籌備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艦命名(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吃幹抹淨走人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五百八十五章 本是同根生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船廠和分艦隊第八百六十三章 坤興公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截斷糧道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
第四百三十七章 鄭家與荷蘭人的交涉第六百八十一章 生擒高迎祥第七百一十六章 共處一室第七百一十三章 常昆自焚?第五百一十九章 細紅線第四百六十二章 鄭鴻逵的遭遇第七百三十一章 歷史使命第五百九十九章 夏天南的選擇第六百零三章 叛軍的末路第七百九十九章 細作第七百零六章 捐餉談判第五百零三章 東亞最強戰艦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九十八章 誰去臺灣主持大局?第五百五十五章 鶴丸城的國崩第八百七十八章 困局第九百六十章 方太監的見聞第六百六十八章 初遇豪格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勝第七百一十六章 廣渠門之變第七百七十四章 圍城與救援第五百五十六章 炮轟鶴丸城第八百一十章 硬扛還是認慫?第七百六十章 引狼入室第七百八十二章 戰後衆生相第五百五十四章 島津家的鐵甲船第一百三十七章 瑪麗婭的補償第八百七十一章 孛日帖赤那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七百二十一章 追擊李自成第八十七章 控制縣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員第五百零八章 開戰第七百四十章 徵虜大將軍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一百零二章 蹴鞠百戶第三百四十五章 謀劃第九十四章 奪田(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破城(一)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一章 兵諫第四百九十二章 木屐引發的血案(一)第三百四十章 殺雞儆猴第九百二十一章 三方博弈(上)第三百零六章 瑪麗婭的請求第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中左所(二)第九百五十一章 家底厚實了第七百五十八章 屠殺第七百三十八章 劍履上殿第六十一章 澄邁縣令第七百四十一章 昨日僻壤,今日桃源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攬(二)第七百五十章 誰是贏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南洋的使者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八百八十四章 承天門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揚明號第六百三十六章 島津光久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玩金融不靠譜?第二百八十一章 反攻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五百七十章 出兵的理由有了第八百二十五章 怯戰第八章 箭與刀第三百八十七章 出手相救第三百零九章 軍銜與月餉第九百三十七章 蝴蝶的翅膀第六百三十四章 埋伏第二百八十六章 談判第七百一十二章 原來是他第六百五十四章 流寇圍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背鍋俠第九百一十二章 情報司的大手筆第二百五十章 迷惘的縣太爺第六百八十三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四百三十六章 偷襲中左所(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荷蘭人的宣戰書第一百一十五章 備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遁第四百二十四章 集資計劃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柔克剛第九百二十七章 北上之前的籌備第六百七十一章 殊死一搏第七百二十三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虎門炮臺第三百五十一章 高家的衰落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艦命名(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吃幹抹淨走人第九章 攻打胡家莊第五百八十五章 本是同根生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剿方略第八十九章 刺刀第七百二十章 林偉業的執念第七百五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戰後的局勢第三百八十五章 蘇家父子進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船廠和分艦隊第八百六十三章 坤興公主第二百七十三章 截斷糧道第二百六十六章 博輔保衛戰(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罗山县| 阳原县| 慈利县| 双牌县| 合肥市| 栖霞市| 万安县| 根河市| 攀枝花市| 富裕县| 巴彦淖尔市| 馆陶县| 繁峙县| 大新县| 柯坪县| 呼玛县| 信阳市| 天祝| 济宁市| 同德县| 肥东县| 蓬莱市| 通河县| 金华市| 大田县| 仙桃市| 夏邑县| 沂水县| 雷州市| 兴隆县| 邢台市| 库尔勒市| 阜新市| 禄劝| 清徐县| 呼伦贝尔市| 利川市| 五河县| 克拉玛依市| 鄂托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