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四十一章 慈慶宮

“徵虜大將軍?”

這個聽起來很久遠的稱號喚醒了衆人塵封的記憶。

徵虜大將軍是明代將軍重號,明初曾有徐達、常遇春、藍玉等開國名將相繼擔任過。大將軍下面又設副將軍,徵虜副將軍又分左、右、前、後,適應戰時分路統兵出擊而設置,名將湯和也擔任過徵虜左副將軍之職。

不過這個徵虜大將軍是臨時的差使,作戰時掛大將軍印,戰爭結束後就撤銷,並非常設。吳宗達的意思就是,將這個臨時派遣的職務變成常設,就像巡撫和總兵一樣——這兩個職務原本也只是臨時差遣,後來慢慢變成了常設的固定官職。

溫體仁點了點頭:“既然有這樣一個現成的名號,沿用也無妨。不過爲了顯示與臨時差遣的區別,也爲了表示對平南侯的尊重,本官建議官面行文時加上幾個字,稱爲‘護國徵虜文武大將軍’,平時爲了稱呼方便,可以簡稱爲徵虜大將軍或大將軍。”

衆人對加上的前綴沒有異議,雖然略顯浮誇了點,但是比起皇帝動輒一二十個字的諡號——比如“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天啓)、“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萬曆)——已經算得上簡樸了,便紛紛表示贊同。

溫體仁繼續說:“原本還要加個天下兵馬大元帥的稱號,以顯示平南侯總督天下兵馬的權力,不過本朝從沒有這樣的先例,再加上設大將軍本就是爲了這個目的,就不弄這些花哨的虛名了。既然大夥意見一致,便請應熊執筆,把我們擬定的尊諱寫進摺子,奏請陛下聖裁。另外,摺子裡要寫明平南侯如何統領天下兵馬的細節,也辛苦應熊跑一趟,其中章程,請平南侯示下。”

王應熊絲毫不覺得一個內閣大學士跑去向一個武將請示有何不妥,眉開眼笑地領命:“下官定會辦得妥帖,請首輔大人放心。”

吳宗達、錢士升等人當做沒聽見,眼觀鼻鼻觀心。

等到事情商議完畢,各自散去後,錢士升在途中追上了吳宗達,瞧了瞧左右無人,悄悄地問:“吳閣老,論資歷,您是兩朝元老;論職位,您是內閣次輔。往日不和溫長卿一爭長短也就罷了,現在他和王應熊等人沆瀣一氣,向一個武官低頭,敗壞的可不止他幾個人的官聲口碑,連帶整個內閣都被拖下水,旁人只會說內閣的大學士們阿諛奉承一個武夫。難道您老看得下去?”

吳宗達臉色平靜,慢吞吞地回答:“抑之,等你到了老夫這個年紀,就會看開了。只要不瞎,誰都能看出來溫長卿與那夏天南勾結在一起了,你可以選擇彈劾溫長卿,可是能奈夏天南何?如今瓊海軍如日中天,儼然凌駕於皇權之上,朝堂之上人人敢怒不敢言,生怕闖逆之禍第二次上演,你敢捋瓊海軍的虎鬚?”

“難道就任由武夫弄權、佞臣當道?”

吳宗達搖搖頭:“老夫半截入土的年紀了,不想折騰,安安靜靜熬完今年,就上奏乞骸骨,歸鄉養老,朝堂的風風雨雨,就讓你們這些後生去闖蕩吧!”

錢士升一時無話可說,眼睜睜看著吳宗達顫顫巍巍走遠,半響之後跺了跺腳,扭頭往宮內走去。

他輕車熟路來到慈慶宮——這裡是太子的居所,也就是俗稱的東宮,沒有舉行登基大典之前,太子仍然暫住這裡——這個地方他不陌生,進入內閣之前,他曾以翰林的身份爲年幼的太子講學,就是所謂的經筵日講,嚴格說起來,他可以稱得上太子的老師。

只是往日戒備頗爲森嚴的東宮有些冷清,負責護衛的禁衛和軍士一個不見,只有兩個小太監守在殿門口。

他拱手道:“內閣錢士升,求見陛下。”

一聽是內閣大學士求見,小太監不敢怠慢,其中一個年紀稍大的說:“錢閣老稍候,容我等去稟報。”

等待傳召的空隙,錢士升問:“請問這位公公,爲何東宮的守衛都撤了?”

留下的另一個太監嘆了口氣,回答:“閣老有所不知,賊寇佔據皇宮後,原來的禁衛和軍士死的死,跑的跑,殿下回宮又倉促,一時間找不到人來護衛,這等要緊地方又不敢隨便拉人來湊數,就只有咱們這些東宮的內侍守住門禁了。”

錢士升恨恨地說:“賊寇可惡,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荼毒甚深。”

長吁短嘆一番後,進去通報的太監匆匆出來,對錢士升說:“主子請閣老入殿。”

錢士升整理了一番儀表,醞釀了一會情緒,然後擡腳進了慈慶宮。

慈慶宮並不大,朱慈烺見他進來,笑道:“錢愛卿來了?記得愛卿當年爲朕講筵時,好像朕才六七歲,一晃六七年又過去了,愛卿纔再度踏入慈慶宮,這闊別的時間可著實有點久……”

錢士升有些臉紅,還好皮膚偏黑,倒是看不出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也不肯定這是不是朱慈烺要敲打他。當年爲太子講筵不過是履行翰林的義務,事畢之後從來沒想過與太子多走動,從此再無來往。可是這也怪不得他,畢竟崇禎正當壯年,燒太子的冷竈顯然不劃算,換做誰都是一樣的選擇,除非未卜先知,否則誰知道會發生這麼大的變故,年富力強的崇禎就這麼掛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匆匆即位?

一句話打亂了錢士升的思路,他心裡有些亂,原本一肚子的話不知道從何說起。

還好朱慈烺主動問起:“愛卿散朝之後就來求見,莫非與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有關?”

聽到這話,錢士升立刻找到了由頭,“撲通”一聲跪下,用悲涼的語氣說:“陛下明見:方纔朝堂之上某人隻手遮天、擾亂朝綱,朝中一些重臣也是趨炎附勢,毫不顧忌先帝對他們的恩典,與史書中弄權專政的趙高指鹿爲馬又有何異?這樣的苗頭一旦開始,日後的禍亂不亞於闖逆,臣泣血叩請陛下乾綱獨斷、撥亂反正,滌盪朝中羣醜!”

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四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炮對準永定門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三百一十二章 進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總督的困境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軍炮演(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應(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七百三十六章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稅關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二百九十一章 曠野迎敵第五百四十四章 福鬆之死第六百一十章 叛亂平定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二)第四百三十章 虎鬥行動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醉宿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炮上刺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第七百零二章 捐餉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九百四十二章 霰彈過處,寸草不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九百零七章 自己的班底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五十二章 試射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八百三十五章 何不清君側第四百一十章 賦稅的潛規則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七章 賣鹽第四十章 船廠(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馬拉松般的戰鬥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全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八百一十八章 讒言第六百七十八章 追闖王還是八大王?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絲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服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五十一章 街頭刺殺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九百一十三章 向流寇和韃子派出密探第三百五十四章 玩金融不靠譜?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鑲外先安內第九十三章 奪田(四)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殤(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失敗第十四章 招納工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八百一十二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太監栽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行賄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掌櫃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八百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一百一十七章 站隊(二)第六百五十章 進軍路線第三百章 西學大儒第一百九十九章 擊殺耿仲明(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八百五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勝利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揭秘
第四百二十九章 作戰推演第四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四十一章 大炮對準永定門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三百一十二章 進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總督的困境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軍炮演(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內應(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打造軍事基地第七百三十六章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稅關第二百四十三章 清剿沱濘島(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擲彈兵和獨立炮兵第九百五十二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二百九十一章 曠野迎敵第五百四十四章 福鬆之死第六百一十章 叛亂平定第五百二十章 一戰即潰的藤牌兵第七百零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零八章 茶樓風波(二)第九百六十五章 敲打第一百四十二章 戰後會議(二)第四百三十章 虎鬥行動第七百六十一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醉宿第六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炮上刺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李九成戰死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第七百零二章 捐餉第七百四十三章 滿門忠烈第六百八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九百四十二章 霰彈過處,寸草不生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九百零七章 自己的班底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艦下水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五十二章 試射第五百八十九章 關寧軍獨吞戰功?第八百三十五章 何不清君側第四百一十章 賦稅的潛規則第四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看誰上鉤第七章 賣鹽第四十章 船廠(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馬拉松般的戰鬥第四十一章 斬腳峒來襲第六百五十五章 和州防禦戰第一百四十章 招撫(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成全第九十九章 兵營第八百零三章 議和第八百一十八章 讒言第六百七十八章 追闖王還是八大王?第七百章 黃猛甲的命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絲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軍服第八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七百五十一章 街頭刺殺第八百八十章 突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二)第九百一十三章 向流寇和韃子派出密探第三百五十四章 玩金融不靠譜?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九章 需要重炮嗎?第四百七十七章 下江南第四百五十章 料羅灣海戰(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顏罹寶劍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屯中的插曲第九十章 奪田(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鑲外先安內第九十三章 奪田(四)第三百三十章 刺刀與繡春刀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殤(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雨山之戰(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失敗第十四章 招納工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安門的較量第七百零八章 待價而沽第一百七十四章 王寶第八百一十二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暗線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太監栽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行賄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掌櫃第八百四十六章 一人喝退十萬軍第八百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第五百七十八章 未雨綢繆好借糧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元化和他的弗朗機教官第一百一十七章 站隊(二)第六百五十章 進軍路線第三百章 西學大儒第一百九十九章 擊殺耿仲明(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八百五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勝利第一百九十八章 擊殺耿仲明(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揭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郑州市| 凯里市| 翁牛特旗| 北安市| 武山县| 盐亭县| 宁都县| 稻城县| 建宁县| 荔浦县| 荃湾区| 灵丘县| 福鼎市| 石景山区| 铜川市| 额济纳旗| 恩平市| 航空| 丰原市| 南陵县| 崇左市| 嵩明县| 木兰县| 温州市| 东平县| 广丰县| 扶沟县| 阳春市| 保靖县| 新津县| 城口县| 万宁市| 秭归县| 梁山县| 乌拉特后旗| 济源市| 莆田市| 阿瓦提县| 甘肃省| 重庆市|